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目的观察核因子KB(NF—κB)在模拟缺血/再灌注诱导人离体胃黏膜上皮细胞凋亡中活性的变化,并进一步阐明其作用。方法采用人胃黏膜上皮细胞株进行体外培养并传代,细胞以缺氧(5%CO2、1%O2、94%N2)+兀糖KR液模拟缺血、缺氧,复氧、复糖模拟再灌注诱导胃黏膜上皮细胞凋亡,用流式细胞术、免疫组化法、免疫印迹法观察正常对照组、模拟缺血/再灌注损伤组(I—R组)、NF—κB的抑制剂PDTC预处理组(使用10μmol·L^-1PDTC预处删胃黏膜上皮细胞24h)于模拟缺血1h、再灌注6h后细胞凋亡及NF—κB的表达情况。结果①I—R组细胞凋亡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PDTC预处理组细胞凋亡率较I—R组明显下降(P〈0.01)。②正常对照组胃黏膜上皮细胞核内极少有NF—κB表达,I—R组细胞核内NF—κB表达明显增加,PDTC预处理绀NF—κB核转化现象减轻,胞核染色明显减少。③I—R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胃黏膜上皮细胞核NF—κB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增高(P〈0.01);PDTC预处理组与I—R组比较,NF—κB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结论模拟缺血/再灌注能增加人肖黏膜上皮细胞核内NF—κB的表达,NF—κB的激活具有促进细胞凋产的作用;PDTC叮以抑制细胞凋亡,对人胃黏膜上皮细胞模拟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黄芩苷对神经细胞缺氧缺糖-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在细胞水平阐明黄芩苷治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选用SH-SY5Y神经细胞,采用缺氧-复氧结合缺糖-复糖的方法,对其进行攻击,模拟人体神经细胞的缺血-再灌注损伤,观察黄芩苷对此损伤的治疗作用。结果缺氧、缺糖8h结合复氧、复糖12h对神经细胞可造成明显损伤,导致SH-SY5Y细胞线粒体的活性下降,凋亡率明显上升;而黄芩苷可以显著减轻上述损伤。结论黄芩苷对缺氧、缺糖-再灌注损伤的神经细胞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uroeortin (UCN)对缺血再灌注诱导的心肌细胞自噬的影响,探讨UCN的心肌保护机制.方法 构建大鼠在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和离体新生大鼠心肌细胞的缺氧复氧模型,进行缺血/缺氧1h再灌注/复氧2h的损伤,在缺血/缺氧前1h给予UCN预处理;在再灌注/复氧2h后观察UCN对缺血再灌注/缺氧复氧诱导的心肌损伤、细胞自噬和自噬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 UCN预处理可以显著降低缺血再灌注损伤导致的心肌损害,使梗死面积降低,血清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降低;增加缺氧复氧离体心肌细胞活力、减少培养上清的LDH水平.与上述心肌保护作用相伴随的是UCN预处理还能抑制缺氧复氧导致的心肌细胞自噬,使LC3BⅡ/LC3BI的比值显著降低,并且抑制自噬相关基因Beclin1、Bni p3的mRNA表达.结论 UCN可以抑制缺血再灌注诱导的心肌细胞自噬,可能在抗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建立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体外缺血再灌注模型,并观察辛伐他汀、洛伐他汀的保护作用.方法 原代分离培养SD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以无糖Krebs溶液再复氧复糖模拟体外缺血再灌注损伤,并实施辛伐他汀、洛伐他汀预处理干预.观察各组细胞形态,测定各组细胞上清中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活性,利用CCK-8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活性.结果 氧糖剥夺(Krebs液) 缺氧12h再复氧复糖4h模型可成功模拟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辛伐他汀、洛伐他汀预处理后,脑微血管内皮细胞eNOS活性增强、iNOS活性降低,细胞增殖活性提高.结论 辛伐他汀、洛伐他汀具有显著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RIRI)后视网膜细胞凋亡的动态变化。方法42只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只;实验组按照缺血时间段1h、6h、12h、24h、48h、72h随机分为6组,每组6只,通过结扎大鼠劲总动脉1h后再灌注.检测各组大鼠视网膜内凋亡细胞。结果再灌注后,细胞凋亡主要在内核层和外核层表达。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6h逐渐出现细胞凋亡,24h细胞凋亡达到高峰,然后细胞凋亡逐渐减少。结论细胞凋亡在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细胞凋亡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在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上,研究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视网膜内细胞凋亡的动态变化.方法30只大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5只.通过结扎大鼠左颈总动脉1 h,然后再灌注,检测1、6、12、24、48、72 h各组大鼠视网膜内的细胞凋亡.结果再灌注后,细胞凋亡主要出现于视网膜的神经节细胞层和内核层,大鼠视网膜在再灌注6 h逐渐出现细胞凋亡,12 h逐渐增加,24 h细胞凋亡达到高峰,偶尔在外核层可见凋亡细胞.然后细胞凋亡逐渐减少,但是,到了术后72 h,仍然可见视网膜内有细胞凋亡.结论通过结扎颈总动脉,可以见到大鼠视网膜的缺血再灌注损伤,而细胞凋亡在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到了手术后72 h,损伤的视网膜尚未完全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辅酶I(NADH)对体外培养正常肝细胞系L02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保护作用.方法实验分组:(1)正常对照组(control组);(2)缺血再灌注损伤组(I/R组),即用模拟缺氧液及复氧液处理;(3)NADH+缺血再灌注损伤组(NADH+I/R组),即先加NADH(终浓度为400μ/ml)后再进行缺血再灌注处理.流式细胞术观察细胞处理后1、6、12、18、24 h凋亡率及12 h时p16、p21、p53和Bc1-2蛋白表达.透射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结果NADH可明显抑制缺血再灌注损伤诱导的肝细胞凋亡,并且能够上调Bc1-2蛋白表达,下调p53、p16、p21蛋白表达,差异显著(P〈0.01);透射电镜下可见典型的细胞凋亡特征.结论NADH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L02肝细胞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通过调节Bc1-2家族蛋白及p16、p21、p53蛋白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缺血-再灌注大鼠胃黏膜毛细血管超微结构的改变.方法 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ON)、单纯缺血组(ISC)、缺血再灌注1 h组(I/R1)、24 h组(I/R2)和72 h组(I/R3),用透射电镜观察大鼠胃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胃黏膜毛细血管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 单纯缺血组,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可见核内异染色质向核周聚集;缺血再灌注1 h时,内皮细胞肿胀明显,可见内皮细胞核固缩,管腔闭塞;再灌注24 h后,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减轻;再灌注72 h后基本恢复正常.结论 缺血-再灌注大鼠胃黏膜毛细血管超微结构有变化,内皮细胞呈现细胞凋亡的特征,提示胃黏膜毛细血管形态的改变与胃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肺泡细胞凋亡的动态观察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Zhang S  Chen RK  Lin M  He XM 《中华医学杂志》2004,84(19):1597-1600
目的研究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IR)中肺泡细胞凋亡的动态过程及其与肺损伤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大鼠单肺原位热缺血再灌注模型。于缺血再灌注0min、30min、1h、2h,6h及12h采取肺组织及左房血标本,测定血氧分压、肺组织湿/干重比,并作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组织、细胞形态及亚显微结构,确定凋亡发生。TUNEL法测定肺组织中凋亡指数。台盼蓝活体染色评价细胞死亡程度,并结合同组凋亡水平间接推测细胞坏死水平。结果肺IR后,肺组织透射电镜观察可见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增多,并且不同程度出现形态学改变,细胞体积缩小变圆,细胞核呈多形性,核被膜外折或内陷,核固缩并边集在核膜下呈月牙状或腰带状,胞浆浓缩,胞浆内嗜锇性板层体减少、排空增多,细胞膜上微绒毛减少或消失,提示细胞凋亡发生,肺泡Ⅰ型上皮细胞则少有上述改变。单独缺血30min,肺泡细胞凋亡指数无增高。肺再灌注后0.5h起,肺泡细胞凋亡指数显著增高,再灌注2h时达到高峰。与细胞凋亡指数相比,坏死指数与肺功能损害的相关性更显著。结论肺IR后发生凋亡的主要是肺泡Ⅱ型上皮细胞。肺泡细胞凋亡指数于再灌注2h达到高峰。肺泡细胞坏死指数与肺功能损害的相关性较凋亡指数更显著。  相似文献   

10.
辅酶Ⅰ对缺血再灌注损伤诱导L02肝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辅酶Ⅰ(NADH)对体外培养正常肝细胞系L02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保护作用。方法实验分组:(1)正常对照组(control组);(2)缺血再灌注损伤组(I/R组),即用模拟缺氧液及复氧液处理;(3)NADH+缺血再灌注损伤组(NADH+I/R组),即先加NADH(终浓度为400 μg/ml)后再进行缺血再灌注处理。流式细胞术观察细胞处理后1、6、12、18、24 h凋亡率及12 h时p16、p21、p53和Bcl-2蛋白表达。透射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结果NADH可明显抑制缺血再灌注损伤诱导的肝细胞凋亡,并且能够上调Bcl-2蛋白表达,下调p53、p16、p21蛋白表达,差异显著(P<0.01);透射电镜下可见典型的细胞凋亡特征。结论NADH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L02肝细胞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通过调节Bcl-2家族蛋白及p16、p21、p53蛋白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大鼠心肌组织提取物抑制以缺氧和无血清方法诱导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凋亡现象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原代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建立缺氧和无血清诱导细胞凋亡模型,超速离心法提取大鼠心肌组织提取物,以CCK8法检测缺氧和无血清条件下不同浓度心肌组织提取物作用后的细胞数量,筛选适宜提取物作用浓度;相差显微镜下观察正常对照组、凋亡模型组和心肌组织提取物组细胞凋亡情况,进一步以Hoechst染色法检测细胞核形态变化,计数染色质浓缩细胞所占比例,Westernblot法检测各组caspase-3蛋白表达量。结果:随着心肌组织提取物浓度的升高,缺氧和无血清条件下细胞存活的数量也随之增加,心肌组织提取物的最佳作用浓度为100μg/mL。心肌组织提取物组、正常对照组与凋亡模型组比较,细胞凋亡数明显减少,caspase-3蛋白裂解活化程度显著降低。结论:大鼠心肌组织提取物能够抑制缺氧和无血清诱导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凋亡,其浓度超过100μg/mL时抑制细胞凋亡作用明显,caspase-3参与了该现象的调控。  相似文献   

12.
大蒜素对人胃癌SGC7901细胞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蒜素(diallyl trisulfide,allicin)对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体外生长的影响。方法大蒜素处理胃癌细胞株SGC7901,MTT法检测SGC7901的生长,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Ki67的表达。结果大蒜素作用于SGC7901细胞后,对其增殖表现出了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呈浓度依赖性;大蒜素作用于SGC7901细胞12、24和48 h后,细胞凋亡率分别为2.41%、7.30%和15.44%,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大蒜素作用48h后,Ki67的阳性表达率下降(P〈0.05)。结论大蒜素可以抑制胃癌SGC7901细胞的增殖和诱导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缺血后处理(ischemic post-conditioning,I-postC)对大鼠胃黏膜再灌注(GI-R)损伤的影响及细胞机制。方法制备胃缺血后处理模型。实验分为3组(n=6):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缺血后处理组(I-postC组)。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 UTP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胃黏膜细胞的凋亡,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胃黏膜细胞增殖及凋亡相关基因p-ERK的表达。结果与Sham组相比,I-R组胃黏膜细胞凋亡增加及增殖减少,p-ERK表达下调;与I-R组相比,缺血后处理显著降低胃黏膜细胞凋亡率,同时可以增加胃黏膜增殖率及p-ERK的表达。结论缺血后处理可抑制胃黏膜细胞凋亡,促进细胞增殖。其机制可能与p-ERK的表达上调有关。  相似文献   

14.
NAC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引起胃黏膜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N-乙酰-L-半胱氨酸(N-acetylcysteine,NAC)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引起应激性胃损伤的影响。方法采用四动脉结扎法建立大鼠全脑缺血模型,缺血后静脉注射NAC(150 mg/kg),取胃后计数胃黏膜损伤指数(gastric mucosal damage index,GMDI),测定胃黏膜组织中丙二醛(malonaldehyde,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采用原位检测(TUNEL)法检测胃黏膜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NAC可以降低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引起应激性胃损伤时的胃黏膜损伤指数,使胃黏膜组织中MDA含量减少、SOD活性增强,抑制胃黏膜细胞凋亡。结论 NAC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引起的应激性胃损伤具有保护作用,这种保护作用是通过抑制氧化应激、减少胃黏膜细胞凋亡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15.
EGCG对低氧诱导下胃癌SGC-7901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对低氧培养下人胃癌SGC7901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将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进行传代培养,并采用氯化钴(CoCl2)建立低氧模型,实验设空白对照组(常氧组)、低氧对照组及低氧加不同浓度的EGCG组.分别采用MTT法检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的表达.结果 低氧条件下,低浓度EGCG短时间内(24 h)对SGC7901细胞生长无明显抑制作用(P〉0.05);但随着浓度的升高和作用时间的延长,EGCG可抑制低氧SGC7901细胞的增殖(P〈0.01),100 μg/mL EGCG作用72 h后,其抑制率可达(76.3±2.9)%.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EGCG在低氧环境下可呈时间-剂量依赖性地诱导胃癌细胞凋亡(P〈0.05或P〈0.01).EGCG可明显抑制低氧诱导的HIF-1α和VEGF-A蛋白的表达(P〈0.05或P〈0.01),并下调VEGF-A mRNA表达(P〈0.05或P〈0.01),但对HIF-1α mRNA的转录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 低氧条件下,EGCG可抑制胃癌细胞的增殖并诱导其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低氧诱导的HIF-1α和VEGF-A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低氧条件下三氧化二砷(As2O3)诱导人肝癌HepG2细胞凋亡作用。方法:分别在常氧和低氧(CoCl2 200μmol/L)条件下以2、4、8μmol/LAs2O3作用人肝癌Hep岛细胞,24、48、72小时后以MTr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以AnnexinV/PI双染色法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分析两种条件下As2O3对细胞增殖抑制率和凋亡率的影响。结果:常氧及低氧条件下细胞增殖抑制率,细胞早期凋亡率均随As2O3浓度增加及作用时间延长而升高(P〈0.05)。相同浓度As2O3相同作用时间,低氧条件下细胞增殖抑制率及凋亡率升高更为明显。结论:在低氧条件下As2O3促进细胞凋亡,抑制肝癌HepG2细胞增殖的作用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17.
塞来昔布诱导人肝癌细胞株QGY-7701凋亡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塞来昔布体外诱导人肝癌细胞株QGY-7701凋亡的作用。方法设立空白对照组(培养液中不加任何药物)及塞来昔布5、25、50、100、150μmol.L-1 5个剂量组,作用时间分为24、48、72 h,应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观察塞来昔布不同浓度和作用时间对QGY-7701细胞生存率的影响,选择合适的作用时间和3个剂量再做其他凋亡方法的检测;采用Hoechst 33258染色荧光显微镜观察凋亡细胞的形态学变化;采用双荧光染色(AnnexinV-EGFP/PI)流式细胞检测、末端脱氧核苷酰基转移酶介导性dUTP切口末端标记(TUNEL)检测、DNA含量分析(检测细胞周期)等方法多指标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通过Hoechst 33258染色可以从细胞形态上看出塞来昔布诱导QGY-7701细胞凋亡,而Annexin V-EGFP/PI流式细胞检测、TUNEL检测、细胞周期及MTT检测结果显示随着塞来昔布浓度升高和作用时间延长,凋亡率升高(P<0.05,P<0.01)。结论塞来昔布有诱导肝癌细胞QGY-7701凋亡,抑制其生长的作用,具有治疗肝癌的潜在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5-氟脲嘧啶、丝裂霉素和表阿霉素分别及联合对人胃癌MGC-803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方法用一定剂量的5-氟脲嘧啶。丝裂霉素和表阿霉素分别及三药联合与人胃癌细胞株MGC-803共同孵育12h后,应用光镜进行细胞形态学观察。细胞DNA经特异性荧光染色后,用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变化。结果人胃癌MGC-803细胞经5-氧脲嘧啶、丝裂霉素和表阿霉素作用后,出现典型的细胞凋亡形态学改变,定量分析凋亡细胞发生率分别为10.2%、9.1%和9.7%,而三药联合作用后凋亡细胞的发生率为21.4%。结论5-氟脲嘧啶、丝裂霉素和表阿霉素可诱导人胃癌细胞林凋亡,三药联用可提高凋亡细胞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模拟失重对肺微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回转模拟失重对肺微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组织块贴壁法原代培养肺微血管内皮细胞(pulmonary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PMVEC),采用回转器模拟失重效应。PMVEC回转培养48h,同时设1g对照静置培养。采用Hoechst33258染色,荧光显微镜观细胞凋亡的形态学改变;采用Annexin V—FITC试剂盒对细胞染色,以流式细胞仪进行细胞凋亡检测。结果:回转模拟失重48h后,Hoeehst33258染色结果发现细胞凋亡明显增加;流式细胞仪定量结果表明回转48hPMVEC的凋亡率为19.85%,显著高于同步对照组PMVEC的凋亡率13.72%(19.85%±1.29%vs13.72%±1.15%,P〈0.01)。结论:48h回转模拟失重可明显诱导PMVEC发生凋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