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静脉推注是护士在临床上常用的护理操作,它是急救和治疗用药的主要途径。进行静脉推注时,护士通常选择在一次性输液器和头皮针连接处进行,但在分离接头过程中,很容易在两端产生微小气泡并随推注进入静脉,少量的气泡不会引起生理紊乱,但连续进入人体就会导致患静脉栓塞甚至死亡。因此,为了提高操作的安全性,我们通过临床实践,采用以下方法,收到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静脉推注和静脉滴注葡萄糖酸钙不良反应比较及护理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静脉推注和静脉滴注葡萄糖酸钙不同给药方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对400例静脉应用葡萄糖酸钙病人,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00例,静脉推注葡萄糖酸钙为静注组,静脉滴注葡萄糖酸钙为静滴组,观察病人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胸闷、心前区不适、心律失常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静滴组病人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胸闷、心前区不适、心律失常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少于静注组(P<0.05或P<0.01)。结论静脉滴注葡萄糖酸钙较静脉推注葡萄糖酸钙,在减少病人用药不良反应方面有显著的效果,且临床应用简便,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消除静脉推注中微量空气进入血管的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4.
在输液中行小剂量的静脉推注,是临床上临时给药或抢救病人常用的给药途径,通常选择在输液管和头皮针连接处进行。但在分离接头的过程中,由于物理的空吸作用很容易在其两端产生微小气泡,随着静脉推注和输液进入静脉,增加感染机会,并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心理压力。为了避免这一现象的发生,笔者采用不同连接方法进行临床实践研究,现将300例患者临床实践研究方法及结果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前列地尔在静脉滴注和静脉推注两种不同用药途径产生静脉炎的概率差异,为患者寻求最佳的用药途径.方法 选取脑梗死住院病例78例,根据前列地尔用药途径分组为静脉滴注组和静脉推注组,观察用药后是否发生静脉炎,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静脉炎发生情况,静脉滴注组88.46%,静脉推注组52.9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梗死病人静脉推注前列地尔为最佳用药途径.  相似文献   

6.
消除静脉推注时微量空气进入人体的方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相似文献   

7.
在输液中行小剂量的静脉推注,是临床上临时给药或抢救病人常用的给药途径。通常选择在输液管和头皮针连接处进行,但在分离接头的过程中,由于物理的空吸作用很容易在其两端产生微小气泡,随着静脉推注和输液进入静脉,增加感染机会和不必要的损伤,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静脉注射药液后预防输液空气进行人体的护理。方法选择输液并需要静脉注射药物的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改进方法:按常规进行静脉输液并在输液过程中给予静脉注射,完毕后,先观察并确定输液管内无气体,然后将注射器与头皮针分开,打开输液器开关,滴2~3滴管内的药液进入头皮针接口,使头皮针接口部位充满液体,再将输液器迅速连接头皮针接口。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按常规进行静脉输液并在输液过程中给予静脉注射,完毕后,先观察并确定输液管内无气体,然后将注射器与头皮针分开,直接将输液管与头皮针连接。对2组是否有空气进入体内、排除空气所用的时间和患者的不适感等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空气进入体内、排除空气所用的时间和患者的不适感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改进方法可有效地防止空气进入人体,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的信任度、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消除静脉推注中微量空气进入血管的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输液中行小剂量的静脉推注 ,是临床上临时给药或抢救病人常用的给药途径。通常选择在输液管和头皮针连接处进行 ,但在分离接头的过程中 ,由于物理的空吸作用很容易在其两端产生微小气泡 ,随着静脉推注和输液进入静脉 ,增加感染机会和不必要的损伤。微气泡在 0 .0 2ml/ (kg体重·min)时 ,可以测出但不引起生理紊乱 ,连续进入易致静脉空气栓塞 (VAE) ,其致死量为 2ml/ (kg体重·min) [1] 。故此 ,为提高其操作的安全性 ,我们对 116例静注病人中的 6 0例 ,采用改良的静脉推注法 ,有效控制空气的产生 ,取得满意效果。1 资料…  相似文献   

10.
我们在临床上经常碰到输液病人需要静脉推注药物,如洛赛克、立止血、西地兰、速尿、地塞米松等,通过直接将药物输入体内而迅速发生疗效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但在操作过程中往往不慎有一些小气泡进入头皮针内而无法排出,随之被输入患者体内,造成病人产生紧张情绪,心存顾虑,甚至有恐惧不安的表现,使病人对护理质量不满意,实则埋下医疗纠纷的隐患,严重者可引起护理投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改进静脉推注方法对预防应激性溃疡治疗过程中提高静脉推药的安全性。方法 对80例术后禁食按医嘱需要静脉推注病人,按住院时间顺序随机分为常规组和改良组,常规组采用传统静推方法,改良组采用自茂菲式滴管推注方式。结果 与传统方法比较,改良推药方式用药效果无显著差异,对病人血管刺激小,疼痛减轻,增设过滤装置。结论 改良推药方式明显优于传统方式,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常需遵医嘱小剂量静脉推注各种药物,以达到治疗目的.常规的方法是在输液管和头皮针连接处进行静脉推注.但分离头皮针时,头皮针针栓内会有微量空气不易排除,随静脉推注和输液进入血管,增加感染机会和不必要的损伤,给病人及家属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  相似文献   

13.
防止静脉推药时微量空气进入血管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静脉推药时防止微量空气进入血管中的方法,从而减少感染机会及一些不良后果。方法随机将86位病人分为常规组与改良组,常规组采用传统的输液操作,而改良组则在推药前回抽血液达头皮针管内5cm以上并在静脉推药结束后先打开输液器调节夹等方法。结果常规组与改良组在空气进入情况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改良静脉推药法安全、可靠,可以弥补常规静脉推药法的不足。  相似文献   

14.
婴幼儿及新生儿血管细 ,静脉输液时需用小号头皮针 (4 或 5 号 )因此回血差 ,故常用 5~ 10ml空针抽取一定量的生理盐水连接头皮针进行穿刺 ,穿刺成功后 ,去掉空针再连接输液管。由于空针与头皮针连接时 ,空针的乳头在头皮针针座内占有空间 ,分离时又由于患儿血管细、头皮针小、回血少 ,不能填补这个空间 ,再连接输液管时 ,往往有空气进入静脉 ,给患儿及家属造成不必要的心理压力。现将可避免输液管与头皮针连接处微量空气进入静脉的 2种方法介绍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以 1998年 3月至 7月在儿科住院的输液患儿 36 0例作…  相似文献   

15.
在介入诊疗术中,对发生低血压的抢救,多巴胺常作为首选药物,采用静脉推注的方法,一般用量为3~5mg,我们发现在每次用原液静推后都会发生血液返流,静脉回流障碍,以致药液不能滴入静脉而延误抢救,为此我们进行了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6.
静脉推注药物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在推注完毕后,分离注射器与头皮针,更换为输液器与头皮针连接时,头皮针内经常出现大段空气,为避免头皮针内空气被推人体内,作者经过观察总结出一种消除空气的新方法,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陆涛 《山西护理杂志》2011,(11):2864-2864
临床上有些病人静脉输液完毕拔针前,有的常规静脉推注一些药物,如利尿剂或抗过敏类药物等,通常做法用注射器抽吸药物,排尽空气至乳头处,分离针头,关闭输液管调节夹,分离针头硅胶管与输液管连接处,将注射器乳头与针头硅胶管连接,匀速推药,完毕拔针。但在分离、连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产生极少量的空气,在推药时进入血管,病人看到空气进入血管,极易恐慌,发生纠纷。  相似文献   

18.
尿激酶静脉滴注过敏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52岁,性别女。因心前区不适,心悸等症状来院就诊,经心电图及其他检查,确诊为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于1994年5月19日16时入院,入院前未曾用其他药。入院当日,尿激酶5万单位加5%葡萄糖300ml静滴,大约20分钟左右,出现四肢皮肤瘙痒,可见红色风团,因该患者既往对青霉素曾有迟发过敏反应,出现哮喘及过敏性休克史,立即停药,并给予地塞米松10mg静脉推注,约40分钟,荨麻疹消退,未引起其他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19.
静脉推注药物时,为了避免注射器针头与头皮针之间的小气泡进入血管,笔者采用以下方法,收到满意效果。方法:静脉推注时,先关闭输液器上的调节器,然后分离头皮针与输液器,将推药的注射器与头皮针相连,随即轻拉注射器,乳头部向上倾斜10°~20°,使头皮针内气泡悬浮于注射器的内侧上壁,然后缓慢地推注药物,可有效避免气泡进入血管。  相似文献   

20.
1例静脉推注甲强龙致死的护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应用某公司生产的甲强龙(以下简称甲强龙),为可静脉及肌肉注射用的甲泼尼龙,是一种合成的糖皮质激素。该品具有很强的抗炎、免疫抑制及抗过敏活性,临床上广泛使用。我院1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在静推甲强龙40mg数分钟后死亡,引起了严重的医患纠纷事件。因甲强龙具有抗过敏作用,类似注射甲强龙引起的过敏反应导致患者死亡,迄今未有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