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强以上地震在时空分布上具有明显的网络性和层次性。本项研究表明:甘肃及邻区发生的中强以上地震(1955—1987)有88%分布在网络的结点及其附近;在此基础上,考虑地震活动总趋势判定结果、近期小震活动特征、大震减震效应诸因素,用模式识别方法判定出了该区强震的危险地点,并给出了各危险区未来十年的发震概率。  相似文献   

2.
我国正在开展大规模的城市地震活断层的探查,一旦发现城市区或城市临近地区存在地震活断层,评价它的地震危险性就会成为地方政府、社会公众所关注的问题.目前有一些基于经验的统计关系,可以结合探查的结果、地震活动性研究的结果,估计活断层上未来破坏性地震的可能最大的震级,从工程防震的角度可以称为最大设防地震MCE.大量震害调查、统计资料表明,人身伤亡和经济损失主要是由建构筑物等工程结构的破坏、倒塌造成的,强烈地震动是工程结构破坏的主要原因,也是地震地表破裂、滑坡、砂土液化等地基失效的外部条件.因此,在MCE的基础上预测强地震动,就成了城市地震活断层地震危险性评价的中心环节,当然,重点是近场的强地震动预测.  相似文献   

3.
4.
城市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的编制与修订要点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邢海灵  蒋通  李文艺 《地震》2005,25(3):115-122
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是城市防震减灾工作的核心内容之一, 是破坏性地震发生后进行应急处置的指导性文件。 根据综合分析国外部分地区的防灾规划中地震应急处置的内容与特点, 研究了目前我国部分城市的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现状和存在问题。 并在此基础上, 探讨了城市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中防御水准的制定、 灾害信息的收集和传递、 辅助决策保障、 应急救灾反应以及对人文和环境的考虑等关键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为城市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的编制或修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去年,一位科学家在洛杉矶破坏性地震发生之前探测到了地电变化,但是,他和其他研究人员仍对这种现象可用来预报地震持怀疑态度。麻省理工学院地球物理学家马登(Theo-dore Madden)监测到的地电信号比希腊科学家们探测到的少,希腊的科学家们声称,他们利用自己的测量结果成功地预报了今年5月18日和22日发生在爱奥尼亚海下面的强烈地震。很多地震学家对希腊的声明和地震与地电压之间存在的任何关系一直持怀疑态度。帕萨迪纳的加州理工学院地震实验室主任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新疆地区大量的破坏性地震的震害调查为基础资料,应用模糊信息分析理论评价了破坏性地震震害面积。采用信息分配概念直接形成震害面积与震级之间的二维经验关系。采用推算法则以及信息集中概念,做出Ⅰ≥Ⅵ、Ⅴ、Ⅵ、…、度在各震级Mi=4.9、5.4、5.9…、8.4的最佳预测——模糊决策,并与常规方法做了比较。  相似文献   

7.
破坏性地震现场工作的网络计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豫忠  钱京 《地震学刊》1993,(2):39-42,21
  相似文献   

8.
破坏性地震破坏范围的快速估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汶川地震给我国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为了给震后的地震救援提供及时的指导,快速估计破坏范围很重要。结合汶川地震的震例,本文总结给出了一个快速估计破坏范围的综合方法。  相似文献   

9.
云南破坏性地震与气象要素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徐国钧  谭天明 《地震研究》1993,16(2):148-155
本文认为云南破坏性地震与降水和地面气温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在雨季,震中位于发震前一月内降水分布高值中心附近,发震前半月内震中均有中雨以上的降水出现,且其中出现大~暴雨的概率为60%,发震前一月内震中降水量比同期多,年平均值偏高,震前半月内地面平均气温距平值的高值中心总是位于震中附近。而在干季则恰恰与此相反,即震中位于降水分布低值区,发震前后降水都很少,震中降水量比同期多年平均偏低,震前半月内地面平均气温距平值的高值中心总是位于震中下风方向约120km处。这些结果对提高震前短期预报水平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大城市附近的大地震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而地震的元凶是活动的断层。对隐伏在城市地下的活断层进行研究,探明其位置和活动特性,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对于减轻地震灾害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世界上许多国家也越来越重视对活断层的研究。本文着重对活断层与地震灾害、活断层的研究现状和研究方法以及苏州地区的断层情况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据美国中部和东部地震台网资料,1727-1982年的地震目录和古地震资料的分析表明:今后30年发生破坏性地震(M≥6.0)的泊松概率为中到高水平(0.4-0.6)。若考虑到地震波衰减的差异,可以认为,美国中部和东部今后30年内发生破坏性地震的概率约为加州地震的2/3,但造成的破坏面积和社会影响是同样严重的。  相似文献   

12.
山西破坏性地震的人员伤亡和地面破坏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西是一个多地震的地区,有史料记载以来共发生81次破坏性地震,这些地震除了在地震区引起人员伤亡和建筑物破坏以外,还引起喷沙冒水、地裂地陷、滑坡和崩塌等地面破坏。根据山西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地面破坏的资料,讨论分析了人员伤亡和地面破坏的分布特点以及与震级的关系,这些结果对地震灾害的预测预防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13.
应信息技术和产业部门的要求,作者对1985 ̄1999年期间发生的11次破坏性地震影响日本、美国、墨西哥、土耳其、前苏联,及我国台湾地区信息技术与产业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并据此介绍了这些国家和地区地震灾害的预防政策、重建投资、防灾规划。最后,作者提出了需要研究的问题和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云南是一个地震多发区。1652年至1994年间云南地区共发生613次破坏性地震,其中5.0—5.9级地震553次,6.0—6.9级地震49次,7.0—7.9级地震12次,8级地震1次。云南的破坏性地震除了直接造成人员伤亡和建(构)筑物破坏外,还在震区形成包括滚石、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陷和喷砂冒水等地面破坏现象,这些地面破坏造成人员伤亡,毁坏建筑物和农田,形成云南破坏性地震灾害特点。云南地区破坏性地震的人员伤亡和地面破坏主要集中发生在滇中、滇西北和滇西南地区。根据统计分析,云南地区破坏性地震的平均人员伤亡人数(N)与地震震级(M)的关系为:lgN=1.5M-7.4。人员伤亡数(N)与震中距D(km)的关系为:lgN=0.8-0.027D(6.0—6.9级地震)和lgN=3.2-0.05D(7级以上地震)。出现地面破坏现象的最大震中距离(Dmax)和震级的关系为:Dmax(km)=52M-298(地表裂缝);Dmax(km)=18M-93(崩塌滑坡);Dmax(km)=50M-281(滚石)。  相似文献   

15.
16.
我省属东南地洼区的一部分,地质构造比较复杂,主要有近东西向、北东向(包括北北东向)和北西向三大构造体系。但与破坏性地震有关的孕震构造主要是北东向,特别是其中之北北东向断裂构造,其次是东西向。北西向断裂虽较活跃,但规模小,一般为发震构造。在地震关系密切的晚第三纪以来的新构造运动,比沿着上述老断裂带继承活动为主。但各断裂带及其不同地段活动强度则有较大的差别。  相似文献   

17.
破坏性地震的应急通信需求与应用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MS5~6、MS7~8及MS8以上地震案例造成的地面通信受损规律,剖析不同震级地震应急通信的主体通讯业务,针对目前地震行业的通信技术系统现状,探讨了地震应急通信开展方式。  相似文献   

18.
郯庐断裂带穿越中国东部鲁、苏、皖等3省,文中称此段为郯庐断裂带鲁苏皖段。通过地震地质、深地震勘探、天然地震层析成像、地震活动、地貌和现今地壳运动速度场等方面资料的分析和对比研究,根据历史地震重演原则和地质构造类比原则,对郯庐断裂带鲁苏晥段未来强震的可能发生地段进行了探讨。泗洪南(王集)—嘉山一带与1668年郯城8级地震震中地区对比分析发现,两处在深、浅部地质构造、新构造运动、地震活动性等方面存在较大的相似性。结合郯庐断裂带鲁苏皖段7级及以上强震的分布及其重现周期等方面综合分析,初步认为,郯庐断裂带鲁苏皖段在泗洪南(王集)—嘉山一带存在发生7级或7级以上强地震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2013年新疆乌鲁木齐M_S5.1、2015年皮山M_S6.5两次城市直下型地震震害特征基本情况。从区域构造、场地条件、建筑物设防等方面,对产生房屋震害的原因进行了初步分析。在此基础上对今后新疆民居抗震、震害防御等工作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0.
云南地区破坏性地震的人员灾情预估方法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用云南地区1992~2001年的39次破坏性地震中的受灾人口、无家可归人数和死亡人数分别与震级拟合,得到云南地区震级与这三者的关系曲线及表达式。用云南地区某地的人口密度加权系数(震区的人口密度与云南地区人口密度之比)对前二式加以校正,即可预先评估当该地发生某级破坏性地震时的受灾人口和无家可归人数;用云南地区某地的人口密度加权系数和发震时段的人员户外系数,对第三式加以校正,则可以预先评估该地发生某级破坏性地震时的死亡人数。以云南地区2001年的6次5—6级地震为实例,用以上方法估算了这6次地震的受灾人口、无家可归人数和死亡人数,并与地震现场评估的结果作比较,多数结果都比较接近,只有少数相差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