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分析将低品位能源引入吸收式制冷系统的可行性、循环工质对以及变工况运行等3大关键技术的可行性,得出吸收式制冷系统在低品位能源中的应用具有可行性。针对某煤矿原岩—热水复合热能的综合利用现状,提出由溴化锂吸收式制冷系统和压缩式制冷系统组成的复迭式制冷模式。研究为吸收式制冷系统在低品位能源中的应用提供实证依据。  相似文献   

2.
对我国煤矿热害防治问题和抽采瓦斯利用情况进行了分析,重点介绍了煤矿低浓度瓦斯直接安全焚烧技术。将瓦斯安全利用与热害治理相结合,提出了煤矿低浓度瓦斯直接焚烧余热制冷技术。阐述了低浓度瓦斯直接焚烧余热制冷系统的组成,并分析了其经济和社会效益。煤矿低浓度瓦斯直接焚烧余热制冷技术利用瓦斯焚烧高温余热作为热源,采用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既节约了电能的消耗,又减少了温室气体的排放,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热害治理新模式。  相似文献   

3.
《稀土信息》2005,(9):32-33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进行了内容为国际能源资源形势和我国能源资源战略的第23次集体学习,再次强调必须改变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率的增长方式,并着重指出将研究制定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的财税、投资、价格和外贸政策,以促进能源资源的节约和有效利用。  相似文献   

4.
一、世界能源结构在变化,煤炭将重新成为世界主要能源能源是发展国民经济的重要物质基础。煤炭是目前地球上蕴藏量最丰富的矿物燃料,自从七十年代石油危机以来,煤炭在当今世界能源结构中将重新成为主要能源的地位已日益明显。据国外资料报导,目前世界各类能源储量如表1所列。其中急缺的是廉价能源。地质学家认为不能简单地说世界能源不足,除大力继续勘探常规能源和节约消耗以外,应大力研究利用非常规能源和新能源。  相似文献   

5.
发达国家占世界人口的 2 5% ,消耗能源占全球能源 70 % ,是世界能源的最大消耗者。发展中国家占世界人口 75% ,消耗能源仅占全球能源 3 0 % ,能源消耗较少。人均能耗不足发达国家的 1 /6,不到美国的 1 /1 0。世界矿物燃料消耗 :工业化国家占 48%、发展中国家占 2 8%、过渡国家占 2 4%。全球能源消耗  相似文献   

6.
应雄 《浙江能源》2005,(1):10-13
浙江陆域“无油、缺煤、少电”,95%以上消耗的能源需从省外调入,21世纪以来,全省能源供需缺口逐年拉大,煤、电、油三大常规能源全面短缺,尤其是电力供需矛盾相当突出,能源已成为浙江省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成为全省人民普遍关注的“焦点”。在新的一年来临之际,浙江省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浙江能源》编辑部专门组织力量,策划分析展望2005年度浙江能源形势。特邀浙江省发改委、浙江省电力公司、浙江钱清发电有限公司、浙江浙能富兴燃料有限公司等有关领导专家,撰写专题报告。我们在各专题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综合分析,形成综合篇。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弧焊变压器的优化设计对能源和材料的节约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建立了寿命经济变压器的数学模型,同时考虑了成本和效率,在整个寿命周期所消耗的社会财富最少。  相似文献   

8.
在矿石硬度、给矿粒度、钢球配比、磨矿浓度及溢流细度等参数相同的条件下,通过增加钢球装填量和缩小出料口进行提高磨机处理量的试验研究。试验表明,适当缩小出料口,处理量明显增加,而钢球消耗和负荷确明显减少和降低。  相似文献   

9.
申志妍 《采矿技术》2021,21(2):176-178
矿山深部开采过程中,高温高湿的热害问题愈来愈严重.为了保障井下操作人员的健康及安全生产,深井制冷的应用将成为未来深井矿山开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南非某矿井为例,对深井制冷系统方案进行了初步的设计探索.该制冷系统方案包含地表集中制冷系统和地下局部制冷系统两部分,以地表集中制冷系统为主,地下局部制冷系统为辅,可达到较好的深井制冷效果.  相似文献   

10.
能源是一切生产生活的物质基础,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能源的快速消耗,使得环境污染正成为我们国家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针对我国能源紧缺和环境污染现状,从社会可持续发展角度分析了能源利用及其对环境的主要影响,研究了节能环保的内容和意义以及可再生能源的重要性,对实现能源利用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任务和要求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关于高温矿井地面集中制冷降温系统节能设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面集中制冷降温系统是高温矿井的能耗大户,解决好该系统的节能问题,对高温矿井的节能降耗意义重大。文章从一次冷媒水泵的节能设计入手,提出了高温矿井地面集中制冷降温系统一次冷媒水泵节能设计分析的方法。为制冷降温系统,节能降耗设计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挥发分对煤自燃特性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研究挥发分对煤本身自燃能力的影响作用,在氮气环境中对同一处采集的煤样分别在300,600,900℃高温下进行了灼烧处理,获得了挥发分不同的5份煤样;利用自制的油浴式煤低温氧化实验系统对所得煤样进行了升温氧化实验,测得了不同温度下煤样罐出口中的O2,CO,CO2等气体的体积分数;推导了煤的耗氧速率与放热强度计算公式,结合实验数据,得到了不同煤样的耗氧速率及放热强度变化情况,以此来判断减少挥发分后煤的自燃能力强弱。结果表明,相同条件下,挥发分越低,煤的耗氧速率、放热强度越小,越不易自燃。  相似文献   

13.
翟小伟  成倬  徐启飞  余林  尚博  宋波波 《煤炭工程》2020,52(10):143-148
为探究不同粒径对煤自燃表观活化能的影响,对青龙煤矿三个煤层的不同粒径煤样进行程序升温试验,分析其耗氧速率、CO和C2H4产生规律,得到不同煤样的临界温度点和干裂温度点,并据此将煤低温氧化过程分为3个阶段。通过建立的基于耗氧速率的阿伦尼乌斯公式对试验数据进行处理,得出各煤样不同阶段的表观活化能和指前因子。结果表明:处于相同变化阶段的煤样表观活化能随粒径的增大而增大|对相同粒径煤样而言,若S1阶段的指前因子变化较小,其表观活化能随反应的进行而增大,若S1阶段的指前因子变化较大,则其S1阶段表观活化能大于S2阶段。5~7mm粒径作为临界粒径,其S1、S2阶段表观活化能相较大于其他粒径。混合粒径煤样各阶段的表观活化能较小。对比各组煤样的表观活化能可知,在相同的情况下,18#煤层发生自燃的难度相对较大,16#煤层次之,17#煤层难度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4.
煤低温氧化结构变化规律与煤自燃过程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陆伟  胡千庭 《煤炭学报》2007,32(9):939-944
为了更深入地认识煤自燃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利用红外光谱对煤在不同氧化温度情况下的结构变化进行了测试,煤中大部分官能团随氧化温度上升其数量不断减少,这些官能团均是还原性较强的基团,是与煤中主体芳环连接的活性结构.与此同时,醛、酮、酯类羰基、芳香酮、醛类羰基等类含氧基团或者从无到有,或者官能团数量不断增加.煤体中不同结构具有不同的氧化活性,不同结构需要不同的温度条件才能够发生明显的氧化反应并释放相应的热量,由此可以得出:煤自燃过程是因为煤结构中不同官能团(活性结构)由于活化需要的温度与能量不一样,先被活化而发生氧化反应的官能团释放能量使其它需要更高活化温度和能量的官能团活化而进一步与氧发生反应释放更多能量,不同官能团依次分步渐进活化而与氧发生反应的自加速升温过程.  相似文献   

15.
魏京胜 《煤炭工程》2014,46(6):111-114
为研究与分析多功能热泵机组在供能和用能方面的匹配问题,建立了该机组不同工况能级分析模型、并推导了相应的表达公式。继而进行了理想工况与采用制冷剂后不同工况下的能级计算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多功能热泵系统的输入输出能级差较小、其供能与用能匹配合理;在机组设计与应用中应尽量降低冷凝温度、提高蒸发温度、减小机组换热器与冷热源之间的传热温差,减小系统损失、降低电能消耗;机组在制冷同时回收冷凝热工况下节能潜力最大。  相似文献   

16.
浸水对煤氧化活化能和热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乔玲  邓存宝  张勋  王雪峰  戴凤威 《煤炭学报》2018,43(9):2518-2524
为了研究浸水对煤自燃的影响,选取不同变质程度的煤样,制备相同含水率的原煤和浸水煤样进行红外光谱和热重实验。对比分析红外光谱,发现浸水煤的活性基团增多,氧化活性高于原煤。应用TG曲线,基于判定煤自燃难易的着火活化能理论,研究了原煤和浸水煤在氧化自燃过程中的活化能变化,结果表明浸水煤的失水活化能增加到原煤的1. 01~1. 29倍,说明在受热条件下浸水煤中的水分更难蒸发出来;浸水煤的着火活化降低为原煤的0. 51~0. 89,说明浸水煤干燥后更容易发生自燃;浸水前后煤的燃烧活化能基本不变,说明浸水过程不影响煤的燃烧阶段。通过DSC曲线,分析了原煤和浸水煤在氧化自燃过程中的热效应变化,发现浸水煤的氧化放热量升高至原煤的1. 04~1. 59倍,从热量变化的角度说明浸水煤更容易自燃。  相似文献   

17.
自然发火实验测定煤低温氧化活化能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煤低温氧化活化能是分析煤自燃特性的重要指标。文章提出了利用可加热的小型自燃发火实验台测定煤低温氧化活化能的方法。利用该方法测试了不同自燃倾向性、不同粒度范围煤样的低温氧化活化能,并研究了动态吸氧量、粒度与活化能之间的关系。运用自然发火实验可以准确测定实际煤体的低温氧化活化能,测试结果符合实际的煤低温氧化特性,可以较好地表征煤自燃倾向性。  相似文献   

18.
水分影响高硫煤低温氧化自燃特性参数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针对我国高硫煤层普遍存在自然发火期短、自燃特性参数不明确、自燃预测、预报难度大等难题,现场采集某高硫矿煤样,配制成不同含水量的水浸高硫煤混合煤样,采用XK型程序升温试验系统测试了高湿环境下煤样低温氧化过程中的耗氧速率、CO生成量、放热强度等煤自燃特性参数。  相似文献   

19.
任森 《金属矿山》2013,42(4):137
对之前提出的新型井下制冷系统做出重大改进,去掉原有的换热袋及其中的蛇形管道,使系统得以简化。同时,将2种介质的局部接触换热转变成同种介质的全面混合换热,大大提高了换热效率。改进后的系统需在传统空气压缩制冷装置的基础上增加排气机及其相关设备,以使循环构成完整回路,虽使成本增加,但系统更简单合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