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水平井完井方式的选择受油田许多生产因素的影响,因而很难建立反应客观实际的数学模型.各个影响因素对水平井完井方式选择的影响程度是模糊的.模糊数学方法却能较客观地提出多因素、多目标模糊问题的本质和规律性,并且能够作出较准确的定量的评价.因此,在综合考虑影响完井方式适应性选择的地质及工程因素的基础上,应用模糊数学方法建立了完...  相似文献   

2.
基于"能源-经济-环境"(3E)理论的研究视角,兼顾社会、技术因素.利用全寿命周期评价理论,构建了居住建筑采暖系统决策评价的理论模型,确定了目标属性,并对各目标属性包含的影响因子进行了归类.同时结合西藏地区的能源特点,根据当地目前采暖现状的实地凋研资料,从重要性、有效性、完备性三方面进行定量的分析比较,对指标体系的目标属性及影响因子进行筛选,最终确定出西藏高原地区居住建筑采暖系统决策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3.
针对高速目标速度、加速度、幅度起伏导致的回波积累能量扩散问题,基于回波模型,研究了目标参数、雷达参数对回波积累效能的影响.通过建立回波包络以及频率走动与分辨率的数学表征,分析了走动项对目标分辨率以及积累能量的影响规律,获得了距离走动、多普勒走动与信号积累增益变化的定量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当距离或频率走动大于2个分辨单元时,积累能量信噪比下降2dB.同时,分析了目标在不同幅度起伏模型情况下,相参积累能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慢起伏比快起伏造成的能量损失大,这类目标不适合进行长时间的相参积累.  相似文献   

4.
物流中心选址在整个物流系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属于物流管理战略层的研究问题.通过参阅资料和实际研究,从定性与定量两个方面分析了影响物流配送中心选址的各种因素,并构建物流配送中心选址的模型.针对物流配送中心的选址问题,分别采用AHP法、基于AHP和目标规划的集成方法求解,并通过案例分析对两种方法进行比较,证明基于AHP和目标规划的物流配送中心的集成模型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5.
利用模糊优选方法,采用多目标优化规划,获得电网规划的优化多解方案集,并计算出方案的定量目标及其特征值矩阵;对于定性准则,建立基于规划知识和经验的专家系统,获取方案的定性目标模糊评价矩阵.对定量和定性目标的两种矩阵,采用统一的决策目标相对优属度进行方案优选决策.当不满意决策优选的规划方案时,则修正和调整多目标间的权重及其隶属函数,重新进行优化规划方案的计算,直至获得满意方案.该方法既能计及定量、定性因素,又能体现系统的整体优化性能,将其应用于规划决策支持系统,可实现具有智能模拟的电网规划方案决策功能.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建设监理质量影响因素的分析,建立层次分析模型,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确定各因素对质量目标的影响权重,帮助监理从业人员在质量控制中突出重点、优化控制,从而达到对建设监理质量目标有效控制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目标价格水平的测算是目标价格制度实施的关键.围绕粮食目标价格的定量测算,将综合成本法和目标法作为研究对象,建立包含预期成本、合理收益以及政策目标导向的新型目标价格测算体系.基于实证测算,建立目标价格测算公式,同时考虑成本和产量的预期变化使目标价格更为合理,有效达成相应政策目标.  相似文献   

8.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企业资金管理决策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动力学是以反馈控制理论为基础,以计算机仿真技术为主要手段,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地分析研究大型非线性复杂系统动态行为的一门应用学科.企业的资金管理中存在多目标,而影响多目标的因素间又存在相互依存、相互制约、此消彼长的复杂关系及因时而异构成的动态行为,给管理决策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本文探求运用系统动力学建立企业的资金发展计划管理模型,解决多目标管理中动态性、时变性和多重反馈的问题,并利用模型对某企业资金发展计划备选方案进行比选决策,可供研究同类问题参考.  相似文献   

9.
艾条定量误差是影响卷条机的合格率和产量的关键。将减小艾条的定量误差为设计目标,首先分析椭圆辊和圆辊成型方式对艾条定量误差的影响程度,知圆辊机构能使艾条定量误差更小,因此将圆辊作为艾绒辊压成型机构;其次重点研究圆辊成型对预成型后艾条强度和艾条产量的影响参数,基于对辊数学模型分析得圆辊半径和模腔个数对强度和产量有影响;然后利用workbench对不同半径和模腔个数的对辊机构进行静力学分析,结合加工成本、相邻模腔的强度以及生产产量等因素,得到最佳的参数分别为圆辊半径25.5mm和模腔个数5个;最后通过定量实验验证最佳参数的合理性,并得到预成型机构能满足艾条定量误差5%、合格率94%和日产量达100kg以上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对几种传统的多目标评价指标的量化方法作了评述,指出了其存在的若干问题,继而根据不同特征,提出了由性态分析,上下限分析,到定量刻画所组成的指标定性定量规范化方法,并就多目标决策问题中规范化的作用提出新观点.  相似文献   

11.
夏热冬冷地区热桥对建筑能耗影响的定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热桥对建筑能耗的影响是相当大的,在夏热冬冷地区热桥是否需要做保温至今仍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该文抛开热桥对结露的影响,通过对夏热冬冷地区具有代表性的三个城市不同建筑形态的实例工程进行模拟定量研究,分析了热桥面积百分比的变化对建筑能耗的影响及热桥部位有无保温层对建筑能耗的影响,表明在夏热冬冷地区建筑节能设计中,需要考虑热桥部位的保温措施。  相似文献   

12.
宽束冷阴极离子源及其应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本文介绍一种新研制的用于离子束辅助淀积薄膜的宽束冷阴积离子源,与目前国内外普遍采用的考夫曼(Kaufman)型热阴极离子源相比,它具有寿命长,无污染,结构简单,所需供电电源少,操作方便等优点。实验结果证明,用宽束冷阴极离子源进行离子束辅助淀积所得 Zns 膜层强度超过国标规定的10倍,G|AlSIO_x|A膜层强度超过国标规定的8倍。该离子源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冷热原油交替顺序输送优化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热原油交替顺序输送总能耗费用主要包括加热炉的燃料费用和输油泵的动力费用.在保证安全输油任务的前提下,如何使输油总能耗达到最小对于降低企业输油成本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以输油总能耗最小为目标函数,建立冷热原油交替顺序输送优化模型.模型中将顺序输送分为4个时间阶段:冷油头加热非稳态阶段、冷油不加热准稳态阶段、冷油尾加热非稳态阶段和热油加热准稳态阶段.两个准稳态输送阶段采用两层嵌套法来求解,两个非稳态阶段采用两层嵌套法和满足高凝油油头(油尾)进站温度相结合的方法优选输油方案.结合工程实际给出冷热原油交替顺序输送优选算例,研究成果可为制定冷热油交替输送经济运行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利用地球化学元素分析方法,对淮河源区中更新世黄土、古土壤剖面含有的化学元素及多种化学元素指标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区内中更新世以来的气候变化,主要以湿热气候为主,淋溶及氧化作用较强;表现在气温上HT-1~HT-3的气温较低,H-4~HT-7的气温高,HT-8的气温又相对较低,其变化趋势表现为中更新世经历了从早期寒冷转湿热转温干,中期凉干转暖湿到晚期温湿转暖湿。  相似文献   

15.
从热力学的角度(火用)来分析热管式太阳能吸热蓄热器,结合实例计算热管式太阳能吸热蓄热器热平衡和(火用)平衡.得出热管式太阳能吸热蓄热器(火用)损失的主要原因是传热的不可逆性引起的(火用)损失.减少(火用)损失的关键措施是减小冷热源之间的传热温差、提高冷热源的温度水平.  相似文献   

16.
单程固定管板式换热器温差应力的计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对单程固定管板式换热器,提出了采用冷、热流体的沿程积分平均温度代替算术平均温度来计算壁温和温差应力的方法,并从温差应力和内压应力共同作用的情况下考虑膨胀节的设置条件.导出了冷、热流体沿程积分平均温度的计算公式。并展示出.采用算术平均温差来计算温差应力,比采用积分平均温差,可能大出几倍至十几倍.  相似文献   

17.
燃油汽车冷、热启动时污染物排放量大,研究启动排放特性对进一步控制污染物排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发动机台架和汽车车载排放测试系统(portable emissions measurement system ,PEMS),测量4台柴油和2台汽油发动机的冷、热启动排放,分析和对比颗粒物数量浓度(particulate number, PN)及气体污染物的排放特性。研究发现:柴油机冷、热启动的PN排放特性相似,但冷启动时PN出现明显浓度峰,且浓度大于热启动浓度;柴油机冷启动排放的CO和THC明显大于热启动排放量,但冷启动的NOx排放量却低于热启动排放量;汽油机冷、热启动时也形成PN排放峰,但与柴油机不同,汽油机的PN排放形成峰值后渐渐下降,而柴油机则逐渐趋于稳定;汽油机的CO和THC排放在冷、热启动工况排放规律相似,且排放浓度相当,但冷启动排放的NOx却明显高于热启动的排放量。  相似文献   

18.
常见能耗分析方法简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空调系统冷热源能耗分析对建筑设计和空调系统设计的节能优化、现有建筑物的节能改造、空调系统的运行管理都有重要意义.就能耗计算常见的几种方法及适用条件做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9.
采用夹点技术对连续重整生产过程进行用能分析,找出系统中用能不合理的环节,在不改变装置主要设备的前提下,针对这些环节对换热网络进行改造,实现了装置的节能降耗。现行换热网络热公用工程用量为43 664 kW,冷公用工程用量为25 139 kW。夹点温差确定为20℃,根据冷热组合曲线图,确定夹点位置在110℃处,最小热公用工程量为36 742 kW,最小冷公用工程量为18 216 kW,装置的节能潜力为热公用工程15.9%,冷公用工程27.5%。参考夹点设计原则并考虑现行的换热网络结构,提出了换热网络的改造方案:拆除一台加热炉,新增五台换热器和一台冷却器。最终可节约热公用工程4 584 kW,节能10.5%;节约冷公用工程4 580 kW,节能18.2%,节能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0.
对IF钢生产过程中热轧、冷轧及退火试样的织构演变进行研究。分别借助EBSD和XRD测定和计算了热轧、退火及冷轧试样的取向分布函数及相关织构组分的体积分数。结果发现,热轧板在变形过程中发生了动态再结晶,晶粒为细小的等轴晶,为后续组织发展提供了基础;热轧后试样中的织构很弱,不会影响冷轧织构组分及含量。冷轧过程是织构形成的主要过程,试样中含有4种主要的织构组分:{001}〈110〉、{111}〈110〉、{111}〈112〉和{112}〈110〉。退火过程中发生再结晶,4种冷轧织构组分在退火过程中均分别转变为{111}面织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