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湘中某冶炼区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及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利用野外采样与实验室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湘中某冶炼区稻田土壤(0—20 cm)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中的Cd、Zn及Pb含量,评价其重金属污染程度与潜在生态风险.单因子污染评价结果表明,100%的土壤样点Cd处于重度污染;有96.0%的样点Zn处于重度污染,有99.5%的样点Pb处于重度污染,土壤的重金属污染程度为Cd>Pb>Zn.潜在生态风险评估结果显示,大多数样点Zn处于轻度生态风险;Pb每个生态风险级别的样点都有,其中处于强生态风险样点居多;100%的样点Cd处于极强生态风险水平.综合潜在生态风险表明,11.0%样点综合潜在生态风险达到很强水平,89.0%样点综合潜在生态风险处于极强水平.上述各项指标综合表明,湘中某冶炼区农田土壤受到了严重的重金属污染.  相似文献   

2.
对湖南省桂阳县市黄沙坪某铅锌矿周边的农田土壤进行了监测和评价,结果表明,该区域重金属超标严重,特别是Cd、Zn、Pb在采样区土壤中发生了明显的积累,污染可能较重.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计算的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的范围为123.5—2791.2,达到了中等及以上的风险程度的点位占78.5%,表明研究区域农田土壤存在很高的生态风险.相关分析结果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大部分重金属元素来源比较接近,可能主要来自于人为污染,即采矿作业造成的污染.  相似文献   

3.
会泽某铅锌矿周边农田土壤重金属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陆泗进  王业耀  何立环 《生态环境》2014,(11):1832-1838
为了了解云南会泽某铅锌矿废周边农田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及潜在的生态危害程度,利用野外采样与实验室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会泽某铅锌矿周边农田土壤(0-20 cm)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中7种的重金属(Cd、As、Pb、Cr、Cu、Zn和Hg)含量,并采用风险评价代码法和Han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对重金属污染程度与潜在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7种重金属都存在超标或污染,其中Pb、As、Cd等的污染较为严重。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Pb、As、Hg、Zn、Cd来源相同,铅锌矿冶炼污染物的排放可能是导致研究区域农田土壤重金属含量升高的主要原因。7种重金属化学形态也不尽相同:在重金属有效态中,Cd的水溶态和可提取态较高(平均值达到31.2%);Pb、Cu和Zn可还原态、可氧化态这两部分含量较高,两部分之和的平均值分别可达到27.9%、30%和27.2%;Hg、As和Cr的残渣态含量较高,平均值分别为90.4%、72.9%和76.8%。风险评价代码评价结果表明,54.4%的样点Cd为高生态风险,45.6%的样点Cd为中度生态风险;100%的样点Zn为中度生态风险;Cu有41.2%的点位属于低生态风险,58.8%的点位属于中度生态风险;As和Pb主要以低生态风险为主(所占比例分别为92.6%和91.8%);Hg主要以无生态风险为主(所占97.1%)。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结果表明,7种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大小顺序为:Cd(331)〉Hg(127.5)〉Pb(43.6)〉As(14.9)〉Cu(9.3)〉Zn(2.3)〉Cr(2.1)。7种重金属的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的范围为58.2-1839.3。11%的采样点处于轻微生态风险程度,27.1%的采样点处于中等生态风险程度,46.3%的的采样点处于强生态风险程度,15.6%的采样点处于很强的生态风险程度。综上所述,该矿区周边农田土壤受到了严重的重金属污染,由此引起的重金属生态风险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4.
南运河重金属污染状况及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集南运河的水样和沉积物样品,对其重金属污染状况和生态风险进行了分析评价。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对水、沉积物中铅(Pb)、铬(Cr)、砷(As)、铜(Cu)和镉(Cd)浓度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南运河水样中这5种重金属浓度均低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I类水质标准,虽然运河上游沉积物中As和Cd浓度较高,但沉积物中重金属浓度总体上均处于较低水平。地累积指数法计算显示:As和Cd在部分河段达到重度和中度污染水平,Cu、Cr、Pb均处于无污染水平。各种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指数(Eir)从大到小的顺序为:CdAsCuPbCr,与地累积指数法结果相似。南运河总的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均值为128.85,潜在生态风险程度为"中",沉积物中Cd和As是南运河需要优先控制的重金属污染物。  相似文献   

5.
风险评价代码法对农田土壤重金属生态风险的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陆泗进  王业耀  何立环 《环境化学》2014,(11):1857-1863
为揭示矿区周边农田土壤中重金属分布特征及其潜在生态风险,于2013年在云南省某铅锌矿周边的农田土壤共布设68个采样点,分析土壤中Cd、Hg、As、Pb、Cr、Cu和Zn的含量及污染程度,并采用改进的BCR法测定了各重金属形态分布特征,在此基础上运用风险评价代码法评价了重金属的潜在风险程度.结果表明,7种重金属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超标,其中超标最严重的是Cd和Zn,超标率分别达到92.6%和75%.7种重金属化学形态也不尽相同:在重金属有效态中,Cd的水溶态和可提取态较高(平均值达到31.2%);Pb、Cu和Zn可还原态、可氧化态这两部分含量较高,两部分之和的平均值分别可达到27.9%、30%和29.2%;Hg、As和Cr的残渣态含量较高,平均值分别为90.4%、72.9%和76.8%.风险评价代码评价结果表明,54.4%的样点Cd为高生态风险,45.6%的样点Cd为中度生态风险;100%的样点Zn为中度生态风险;Cu有41.2%的点位属于低生态风险,58.8%的点位属于中度生态风险;As和Pb主要以低生态风险为主(所占比例分别为92.6%和91.8%);Hg主要以无生态风险为主(所占97.1%).综上,该矿区周边农田土壤受到了严重的重金属污染,其中土壤中Cd的生态风险最高,同时,Zn和Cu的生态风险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6.
某陆地石油开采区土壤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大洲  胡艳  李鱼 《环境化学》2013,(9):1723-1729
本研究基于对某陆地石油开采区表层土壤中6种重金属(Pb、Cd、Cu、Zn、Cr和Co)的采样测试及空间分布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分别对土壤中6种重金属来源进行分析,并对其潜在生态风险水平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内重金属来源主要包括交通源、工业源、农业源;在所有采样点位中,6号采样井的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为430.07,风险等级为"强",其余依次为5号>3号>2号>1号>4号;6个采样井中有4个井潜在生态风险等级达到了中等及以上,且6个采样井的平均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水平为中等及以上;研究区域内土壤中Cd对综合潜在生态风险贡献最高,达到94.43%.  相似文献   

7.
8.
为了系统的评价矿区周边土壤-农作物-人体系统中重金属的污染风险,为矿区生态风险的分类治理和农作物安全生产提供科学依据,选择在重庆市黔江区金洞乡主要农耕区采集表层土壤样品321件、水稻和对应根系土样品30套,分析了土壤和水稻中重金属(Cd、Hg、Pb、As和Cr)的含量、土壤中有机质和Mn的含量及土壤pH,利用潜在生态风...  相似文献   

9.
卫宁平原是黄河流域上游的生态保护关键带,也是著名地理标志产品“中宁枸杞”的唯一原产地,在此开展区域性土壤重金属污染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价,对改善土壤生态系统功能,保护优质特色农业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以卫宁平原农用地为主要研究对象,采集2 830件表层土壤样品,检测As、Cd、Cr、Cu、Hg、Ni、Pb、Zn共8项重金属元素与Al、Li、Sc、Ti共4项地壳稳定元素的含量。运用标准化法计算重金属元素的基线值,并以此作为污染评价模型的参照值;采用污染负荷指数法和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研究农用地土壤重金属的污染程度和生态风险,基于空间分析阐明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卫宁平原表层土壤中As、Cd、Cr、Cu、Hg、Ni、Pb、Zn的环境地球化学基线值分别为14.51、0.29、79.61、0.05、34.57、26.42、23.95、73.49 mg·kg-1,土壤重金属平均含量均高于黄河流域土壤背景值;污染评价结果表明,土壤As、Cr、Ni污染程度较低,Cu、Pb、Zn污染程度较高,Cd、Hg污染程度最高,综合污染负荷指数总体以轻度污染为主;土...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不同人类活动方式下芜湖市龙窝湖湿地土壤镍(Ni)、铬(Cr)、镉(Cd)、铅(Pb)、铜(Cu)和锌(Zn)含量差异,采用污染指数法、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和沉积物质量基准(SQG)比较法对湿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和潜在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6个样地土壤重金属含量只有Cd含量(0.76—3.67mg/kg)显著超过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GB15618—1995);6个样地土壤Cd和Cu含量与塘式水产养殖湿地、网式水产养殖湿地、垃圾倾倒地下游湿地和垃圾倾倒地土壤Pb和Zn含量超过土壤背景值,而6个样地土壤Ni和Cr含量与湖泊底泥和耕地土壤Ph和Zn含量未超标;土壤6种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为垃圾倾倒地下游湿地(25.4)〉网式水产养殖湿地(25.3)〉塘式水产养殖湿地(23.1)〉垃圾倾倒地(19.2)〉耕地(8.2)=湖泊底泥(8.2);土壤6种重金属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为网式水产养殖湿地(603.6)〉垃圾倾倒地下游湿地(595.5)〉塘式水产养殖湿地(538.4)〉垃圾倾倒地(439.9)〉耕地(145.6)〉湖泊底泥(136.6)。土壤cd含量高是导致湿地土壤重金属较高污染(Cd单项污染指数占综合污染指数:49%~76%)和存在严重潜在生态风险(Cd单项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占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88%~96%)的关键元素。基于沉积物质量基准比较法的潜在风险评价结果表明湿地土壤存在M、Cd和Cu污染的中等潜在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浙北地区农用地和建设用地2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重金属污染情况,采集并分析了159个表层(0~20 cm)土壤样品中的Cd、Hg、As、Pb、Cr、Cu、Zn、Ni 8种重金属含量,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CA)进行来源解析,并运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污染负荷指数法、潜在生态风险及预警指数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农用地和建设用地8种重金属元素的平均质量分数均未超过相关评价标准筛选值,但均超过浙江省土壤环境背景值,其中农用地中Cd和Hg污染,建设用地Cd、Cu、Pb和Zn污染明显。研究区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重金属综合污染负荷指数(PLI)均为轻度污染状态,且对土壤污染贡献率最大的重金属元素均为Cd,可为研究区土壤重金属的污染防治、风险管控提供依据。研究区农用地除Cd为中度污染外,其他7种重金属均为轻微污染;建设用地Cd为重度污染,Cu、Zn、Pb为轻度污染,Cr、Hg、As、Ni为轻微污染。研究区农用地土壤Ni、Zn、Cu、Cr主要受土母质影响,Cd和Pb主要来源可能为交通运输,Hg和As主要受人类活动影响;建设用地Cd、Hg、Pb、Cr、Cu、Zn、Ni可能具有不同程度的相同来源...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重庆汞矿区耕地土壤-农作物重金属污染状况,在研究区采集水稻45件、玉米32件、红薯18件及其种植土壤样品90件,分析测定As、Cd、Cr、Cu、Hg、 Ni、Pb、Zn等8种重金属含量,采用地累积指数法、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和健康风险评估模型,对该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生态风险和食用农作物的健康风险进行评估.结果 ...  相似文献   

13.
西安灌区土壤重金属形态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来自现代工业、交通以及生活污染源的重金属等有害物质,以大气、水、同体废弃物形式向土壤中排放,导致土壤受到严重污染,土壤中重金属的致毒效应和生态风险不仅与土壤重金属全量有关,也与土壤重金属的化学形态密切相关,本文对西安市土壤中重金属的污染状况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该地区土壤进行生态风险评价.  相似文献   

14.
湘南柿竹园东河流域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及风险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韦壮绵  陈华清  张煜  周彦兆  谭晓玲  石柳 《环境化学》2020,39(10):2753-2764
  相似文献   

15.
16.
某污灌区土壤与蔬菜重金属污染状况及健康风险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安徽蚌埠某污灌区的土壤及蔬菜进行取样调查,分别测定其重金属As、Pb、Cr、Cd和Hg含量,利用单因子污染指数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评价污灌区土壤及蔬菜的污染状况,并结合EPA MMSOILS模型评价了当地食用蔬菜对人体造成的健康风险。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中As、Pb、Cr、Cd和Hg含量平均值分别为4.182、3.685、1.397、0.381和0.151 mg·kg-1,与GB 15618—1995《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中的Ⅱ级标准(pH值为6.5~7.5)相比,Cd含量超标,其单因子污染指数为1.27。土壤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为0.931,表明土壤污染情况已处于警戒范围内,主要因素是Cd污染。蔬菜中各重金属含量符合GB 2762—2012《食品中污染物限量》,各重金属含量由高到低分别为Pb、As、Cr、Cd和Hg。食用蔬菜中Pb、Cd、Hg和Cr对人体造成的健康风险均较低,风险指数分别为0.40、0.07、0.12和0.06,而As的风险指数达1.12,暴露风险较大。  相似文献   

17.
长三角农田土壤中滴滴涕的污染特征与生态风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长江三角洲地区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土壤和蔬菜中滴滴涕(DDTs)的残留水平和空间分布特征,评估了DDTs对土壤生态和人体健康的潜在风险。结果显示,长三角地区农田土壤中DDTs含量范围为0.2~3 520 ng·g-1,平均63.8 ng·g-1,主要残留在土壤耕作层(0~30 cm)。土壤中DDTs及其代谢产物残留量较低,98.5%的点位土壤符合《中国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二级标准。15%的蔬菜样品中检出DDTs,其浓度为相应土壤DDTs浓度的9%~18%,土壤残留的DDTs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导致的健康风险很小。低残留DDTs对土壤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和多样性无显著影响(-0.25R0.25,0.307P0.979)。应用美国环保署(USEPA)方法评估了土壤中DDTs对人体的健康风险,其中致癌风险级别为非常低,对儿童和成人具有非致癌风险的样品比例分别为1.1%和0.7%。因此,长三角地区大多数点位农田土壤DDTs残留量较低,不会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产生危害。  相似文献   

18.
硝化作用作为生态毒性指标评价土壤重金属污染生态风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土壤质量评价基准的确立是土壤污染研究的重要方向.目前评价重金属对土壤微生物生态风险的终点指标主要有土壤生物量、土壤呼吸、酶活性、硝化作用和固氮等.解决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是环境领域的重大课题,评价和确定一个能较早预知重金属毒性的敏感指标则具有重要意义.硝化作用因其对重金属污染的敏感性及在全球氮循环中的重要作用,在评价土壤重金属毒性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在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基础上,对硝化作用的机制、影响因素以及在指示环境变化中的作用及局限性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在典型毒重石成矿区的土壤重金属空间特征、展布规律及污染状况,在成矿区内及周边采集土壤表层样267件,分别测试pH和Cd、Hg、Pb、Cr、As、Ni、Zn、Cu这8种重金属含量.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估该区土壤重金属空间规律及潜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调查区内除了Pb外,其余重金...  相似文献   

20.
为查明沙颍河沈丘段底泥、土壤中砷(As)和重金属污染状况及其潜在生态风险,对底泥和土壤样品中的砷(As)、铬(Cr)、汞(Hg)、镉(Cd)和铅(Pb)的含量水平进行测定,并进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计算。结果表明,沙颍河沈丘段底泥中As含量为9.206~11.641mg·kg-1,距河5km的白果村农田土壤中As含量为8.52~80.31mg·kg-1,超标率达到57.8%,Cr、Hg、Cd和Pb的超标率分别达到32.8%、59.4%、67.2%和39.1%。沙颍河沈丘段底泥和附近村庄农田土壤中As和4种重金属的总潜在生态风险为中等生态风险,主要来源于Hg和A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