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正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是指因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而导致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心脏病,对保守治疗后仍活动耐量不足的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是常用治疗方法[1]。血小板聚集是PCI术后发生缺血性并发症的重要因素,PCI术后采用抗血小板治疗可减少支架内血栓形成,降低缺血性心血管事件及死亡风险[2]。阿司匹林是PCI术后常用抗血小板药物,  相似文献   

2.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在临床上已经成为冠心病的主要治疗手段,但是PCI术后血小板聚集率和活化状态较术前明显增高,如不及时进行抗血小板治疗就会发生支架内血栓和再狭窄,因此术后的抗血小板治疗非常关键.而在进行治疗的同时还应保证病人用药依从性,使其出院后能坚持长期正确服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双重抗血小板治疗并发上消化道出血7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玉霞  徐宝宏  李静  高春霞 《临床荟萃》2012,27(3):224-226,277
抗血小板药物可显著减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及其高危人群的不良心血管事件,2006年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 FDA)建议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植入裸支架术后联用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至少4周,而药物涂层支架植入术后双重抗血小板治疗至少12个月,与其相关的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也明显增加,国内外对PCI术后双重抗血小板患者联合应用质子泵抑制剂(PPI)的研究较多[1-4],但对PCI术后双重抗血小板患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临床特点的研究较少,本研究收集PCI术后双重抗血小板并发上消化道出血住院患者72例,探讨其出血特点、胃镜下表现、评价出血危险性分级,为该类患者的诊治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后再狭窄的相关护理指标,为PCI治疗制定护理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复查造影的282例冠心病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采用入院时收集病人的临床资料、生活行为方式问卷调查及焦虑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分析PCI术后再狭窄的相关护理指标。[结果]年龄、性别、高血压对支架内再狭窄发生无明显影响(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CI术后再狭窄与糖尿病、高血脂、吸烟成正相关,其比值比(OR)分别为2.423、2.175、1.792;与术后运动、服药依从性佳成负相关,其比值比分别为0.820和0.918。[结论]冠状动脉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因素较为复杂,为预防再狭窄,护理人员应提高病人的血脂、血糖控制达标率,定期随访,加强对病人服药及生活方式的健康指导,从行为改变的角度进一步降低再狭窄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王玲  李秀珍  权彦  张文倩 《护士进修杂志》2013,28(16):1520-1521
冠心病(coronary beart disease,CHD)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狭窄或阻塞,或(和)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1].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手段之一,但该方法并不能根治冠心病,PCI术后的二级预防仍是冠心病预防的重要方法.置入药物洗脱支架(DES)后,氯吡格雷常规服用12个月以上,以抑制血栓形成[2],减少支架内再狭窄的风险,降低二次住院率,提高生存质量.但由于多种原因,部分患者不能坚持服用,依从性差,特别是老年人,严重影响治疗效果.本研究实施延伸护理的干预,就60岁以上冠心病PCI术后口服氯吡格雷依从性的影响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护理干预对急诊冠状动脉介入病人心理状态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7  
[目的 ]了解急诊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病人术前的心理状态及护理干预的影响。 [方法 ]将 40例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术前两组常规治疗和护理相同 ,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系统的心理护理和术前宣教及指导 ,应用焦虑自评量表 (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在术前 6h~ 12h及术后 2d~3d进行调查。 [结果 ]两组干预前SAS和SDS得分均高于划界分 (5 0分 ) ,但实验组病人护理干预后焦虑、抑郁得分明显低于干预前及对照组(P <0 .0 5 )。 [结论 ]急诊PCI治疗病人术前存在抑郁、焦虑心理 ,术前护理干预可改善病人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7.
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治疗,包括经皮冠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和旁路血管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均能使冠脉血管重建并恢复血供,是目前治疗冠心病的两种主要治疗方法.无论选择PCI还是CABG,术后均应坚持服用抗血小板药物治疗,防止支架或桥血管再堵塞[1].因此,服药依从性是影响冠脉血运重建术后再堵塞的重要因素,服药依从性差会增加再堵塞发生率[2],本文就冠脉血运重建术后抗血小板药物服用依从性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影响因素及护理干预对策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任利辉  彭建军  贾凯英 《临床荟萃》2008,23(18):1326-1327
目前,虽然对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常规应用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联合抗血小板治疗来预防支架内再狭窄和血栓性并发症[1-2],但仍有相当一部分患者会复发缺血事件[3].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电话随访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出院后12个月抗血小板药物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8年5月至2010年5月连续2年在我院接受PCI并植入支架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26例,随机分为随访组(162例)和对照组(164例).对照组患者出院后每月定期到医院门诊复诊;随访组患者每月除定期复诊外还进行出院后电话随访,随访期为PCI术后12个月内.采用调查问卷调查两组患者抗血小板知识水平、治疗依从性,比较两组患者PCI后MACE、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PCI术后服药依从性随访组(96.3%)明显高于对照组(89.2%)(P<0.05);随访组患者抗血小板知识水平、治疗依从性、是否遵医嘱正确用药、按时复诊比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年MACE和靶血管重建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组96.3%患者能正确服用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未出现抗血小板治疗的严重出血并发症患者,对照组患者出现黑便5例,出现呕血2例,因未能及时接受治疗,患者病情加重.结论 电话随访能够很好地改善PCI预后,同时电话随访是一种新的适应社会发展的护理方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王兰 《全科护理》2012,10(14):1263-1264
[目的]评价系统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改善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期病人焦虑情绪的有效性。[方法]将100例行PCI术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在术前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于术前、术中、术后接受系统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价两组病人的心理状态。[结果]护理干预后,实验组病人焦虑发生率、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术前、术中、术后系统的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可显著降低PCI术病人的焦虑程度。  相似文献   

11.
冠心病是目前我国成人心脏病住院和死亡的首要原因[1],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s,PCI)是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方法.根据国际上各大临床试验的结果,仅服用一定剂量的阿斯匹林和氯吡格雷就可以很好地预防支架内血栓形成和冠心病介入术后血栓事件的发生[2].<抗栓指南>建议[3]: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病人中稳定性心绞痛病人置入金属裸支架后应用阿斯匹林和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药物3周~4周,置入药物洗脱支架应服用双联抗血小板药物6个月~12个月.  相似文献   

12.
正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经过外周动脉进行穿刺插管,用球囊扩张狭窄的冠状动脉后植入支架使血管通畅的方法[1]。PCI术后为防止支架内血栓形成须使用抗凝和抗血小板药物,部分高危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需同时使用血小板糖蛋白IIb/IIIa受体拮抗剂。抗血小板及抗凝治疗带来的消化道黏膜的损伤,使PCI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病人造影剂肾病的护理。[方法]对556例病人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术前给予健康宣教及危险因素评价,术前6h至术后12h均给予水化治疗,术后加强病情观察。[结果]24例出现造影剂肾病,经积极处理均痊愈出院。[结论]通过良好的护理干预及术后加强水化治疗可预防PCI术后造影剂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s,ACS)最常见且有效的治疗方式,能明显改善患者预后及提高生活质量[1]。PCI术后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的双重抗血小板药物以及相关调脂药物治疗,对预防PCI术后晚期和极晚期血栓形成都极为关键,  相似文献   

15.
余萌  刘溢思  吴瑛  徐艳 《护理研究》2012,26(2):113-115
[目的]比较中青年病人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围术期焦虑和抑郁及其相关因素与老年病人的异同点。[方法]采用综合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分别于病人术前24h、术后48h进行心理测评。[结果]①中青年组PCI术前焦虑和抑郁发生率均为11.1%,术后发生率分别为9.7%和8.4%;老年组PCI术前焦虑和抑郁的发生率分别为4.5%和9.1%,术后发生率分别为0和3.0%。中青年组术后焦虑的发生率高于老年组。②中青年病人术前焦虑主要与疾病诊断、住院/病假对经济收入的影响有关。③影响中青年组PCI术后焦虑主要因素为性别、既往高血压史、手术前后心绞痛程度、术后睡眠障碍;中青年组PCI术后抑郁还与职业、家属探视次数、术前心绞痛程度有关。[结论]PCI手术前后中青年和老年病人焦虑和抑郁发病率不同,且相关因素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6.
兰建芸 《全科护理》2014,(26):2432-2433
[目的]总结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围术期护理。[方法]对急诊 PCI 治疗的70例AMI病人给予精心的术前、术中、术后护理。[结果]70例 AMI病人行急诊介入治疗时18例出现并发症的病人均得到积极处理,病人均治愈出院,仅1例因心源性休克抢救无效而死亡。[结论]给予急诊PCI治疗AMI病人精心的围术期护理,可减少并发症,改善临床预后,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病人健康商数及治疗依从性现状,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便利抽样法选取衡阳市三级甲等医院心内科共192例冠心病PCI术后病人,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简要健康商数指数测评20题问卷、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病人治疗依从性问卷进行调查。[结果]192例冠心病PCI术后病人健康商数得分(59.92±10.55)分;40.1%的病人服药依从性好,79.2%的病人没有按要求复查冠状动脉造影,48.4%的病人没有按要求进行运动试验,生活方式依从性中,67.7%的病人仍未控制高脂饮食的摄入,53.6%的病人未控制好体重,79.2%的病人运动依从性差;相关性分析显示健康商数与治疗依从性的3个维度呈正相关。[结论]冠心病PCI术后病人健康商数水平低,从而治疗依从性差,需进一步制定干预方案提高病人健康商数,从而促进病人的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18.
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的临床护理方法.40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护士术前、术中、术后配合医生做好病情观察和护理.40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均顺利完成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其中1例在术后第3天发生支架内亚急性血栓形成,经再次PCI治疗后均好转出院.术前的充分准备,术中的密切检测,术后的精心护理,及时发现并发症,有助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行PCI治疗术的安全,也有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对PCI术后患者抗血小板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129例PCI术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5例和观察组7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延续护理,在 PCI 术后6个月和12个月分别评估两组患者的抗血小板治疗依从性。结果 PCI术后6个月,观察组抗血小板治疗依从性好者占97.1%,对照组为8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6,P<0.05);PCI术后12个月,观察组抗血小板治疗依从性好者占96.9%,对照组为82.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8,P<0.05)。结论延续护理可以提高PCI术后患者抗血小板治疗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20.
杨清波 《临床荟萃》2013,28(3):339-341
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及冠心病患病率的不断升高,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患者越来越多.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常需要同时接受包括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在内的双重抗血小板治疗(DAPT)治疗及口服抗凝药以预防支架血栓形成和心房颤动引起的血栓栓塞.全面评估这类患者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的支架血栓形成风险、血栓栓塞风险和抗栓治疗带来的出血风险并选择恰当的抗栓治疗方案,对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现将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的抗栓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