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临床工作中,呼吸科经常见到COPD合并感染的老年患者,经抗炎、支气管扩张剂及糖皮质激素等治疗.患者仍感气喘、气憋,指脉血氧饱和度处于90%以下。这类病人长期缺氧,营养状况差,合并感染后呼吸加快,呼吸肌疲劳。应用药物降低呼吸功耗和减轻呼吸肌疲劳作用十分有限,病情缓解慢,治疗时间长,费用较高。近年来我科在药物治疗基础上,采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此类病人20例,除2例不能耐受,1例因病情加重行气管插管外.余17例取得良好效果。[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无创正压机械通气(NIPPV)用于治疗急性中毒合并呼吸衰竭的效果.方法 选择45例急性中毒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IPPV+常规综合治疗,23例)和对照组(常规综合治疗,22例).监测两组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呼吸频率、心率、血压、辅助呼吸肌动用评分、气管插管率、住院病死率.结果 治疗组治疗6h后动脉血气分析的各项指标[pH值、动脉血氧分压(Pa 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C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Q2)]及呼吸频率、心率、辅助呼吸肌动用评分均显著优于治疗前(P值均<0.05),与对照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治疗组的有创机械通气率和病死率分别为13.0%和4.3%,对照组分别为22.7%和9.1%.结论 NIPPV具有无创伤、可早期使用、并发症少、易被患者接受和使用方便等特点,可以迅速缓解呼吸困难,改善呼吸肌疲劳,提高PaO2,降低PaCO2,降低气管插管率和病死率,对于急性中毒合并呼吸衰竭是一种切实有效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3.
我院于1997-07收治了1例森林脑炎患者因合并肺感染,呼吸肌麻痹而行气管切开术,通过精心治疗和护理于气管切开后26d拔掉气管插管,患者住院32d病情好转出院。  相似文献   

4.
机械通气是许多重症患者患病期间的一种呼吸支持方法,人工辅助通气的患者在机械通气的状态下,机体同时承受感染、发热、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等能量消耗,处于高分解状态,加之呼吸衰竭患者因热量摄人不足,呼吸肌耗能增加,常合并营养不良;而营养不良又可使患者机体免疫功能低下,诱发肺部感染,同时加重呼吸肌疲劳,导致呼吸衰竭,使机械通气患者撤机困难。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双水平无创正压(BiPAP)通气应用于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LI/ARDS)的可行性。方法:30例ALI/ARDS患者应用BiPAP通气治疗,观察不同时间PaO2、PaCO2、pH、RR及气管插管率、死亡率和无创通气时间。结果:应用BiPAP通气治疗ALI/ARDS,在通气2h可提高PaO2[(86.72±10.38)mmHg vs(56.17±12.71)mmHg,P〈0.01],改善pH[(7.38±0.06)vs(7.24±0.11),P〈0.05]。通气治疗48h PaCO2、RR显著改善[PaCO2(36.54±7.39)mmHg vs(31.68±7.67)mmHg;RR:(18.4±6.8)次/min vs(38.5±6.4)次/min,均P〈0.051。病情加重气管插管4例,死亡1例。结论:对ALI/ARDS患者积极应用BiPAP通气治疗可改善低氧,降低呼吸频率,改善呼吸肌疲劳,减少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率。  相似文献   

6.
我院自 1999年 1月~ 2 0 0 2年 10月 ,对 2 3例 6 0岁以上的重症肺部感染、呼吸衰竭并呼吸肌疲劳的患者采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经鼻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并辅助吸痰治疗 ,取得较好的效果 ,现报道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 :本组男 15例 ,女 8例 ;年龄 6 2~ 86岁 ,中位年龄 72岁。其中慢性阻塞性肺病 (COPD)急性加重10例 ,重症肺炎 6例 ,支气管哮喘重度发作合并感染 4例 ,其他 3例。经体格检查、胸部X线及实验室检查确诊 ,动脉血气分析均表现为重度缺氧 ,或同时合并二氧化碳潴留 ,患者插管前有意识模糊 ,无自主咳痰或咳痰无效。…  相似文献   

7.
刘作良  杨明施  肖雪飞 《医学争鸣》2008,29(17):1597-1599
目的:评价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联合纳络酮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5-06/2007-06本院收治的6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呼吸衰竭合并肺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及BiPAP无创通气常规治疗;治疗组则在给予常规治疗及BiPAP无创通气的同时加用纳络酮.通气前、通气3 h及通气24 h病情稳定后复查动脉血气分析.结果:治疗组30例患者中26例治疗成功,另外4例病情加重需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对照组30例患者中18例治疗成功,12例需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治疗组气管插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25),人机同步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5).治疗组中经治疗成功的患者,其鼻面罩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前pH为7.22±0.20,PaCO2为(87.2±10.0)mmHg(1 mmHg=0.133 kPa),PaO2为(68.6±12.3)mmHg,在平均无创通气治疗24 h后pH为7.41±0.05(P<0.01),PaCO2为(61.7±6.0)mmHg(P<0.01),PaO2为(79.2±11.1)mmHg(P<0.01).对照组治疗3 h后PaO2增加(P<0.05),但pH和PaCO2均无明显改变(P均>0.05),部分患者甚至加重;24 h时PaO2维持在较高水平,pH和PaCO2改善仍不明显.结论: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联合纳络酮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合并肺性脑病可以改善患者的人机同步性,提高无创正压通气的疗效,降低患者的气管插管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BiPAP无创通气联用呼吸兴奋剂治疗慢阻肺呼吸衰竭(Ⅱ型)并肺性脑病患者的疗效。方法将2004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的32例慢阻肺Ⅱ呼衰并肺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呼吸兴奋剂、鼻罩无创正压通气及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鼻罩无创正压通气和常规治疗。通气前、通气2h及通气结束病情稳定后复查动脉血气分析。结果治疗组16例患者中14例治疗成功,另外2例病情加重需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对照组16例患者中9例治疗成功,7例需要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治疗组气管插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14例治疗成功患者BiPAP无创通气治疗前后pH、PaCO2明显下降、PaO2显著升高。结论BiPAP无创通气联用呼吸兴奋剂治疗慢阻肺呼吸衰竭合并肺性脑病患者可以提高BiPAP无创通气的疗效,减少患者的气管插管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早期使用NIPPV对AECOPD的血气分析,氧合指数的变化、气管插管上有创呼吸机比率及住院病死率等的影响.方法 84例入住呼吸科的AECOPD患者[pH<7.35,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大于50mmHg(1 mmHg=0.133kPa).入选病例随机分常规治疗+NIPPV治疗组(A组,n=44例)和常规治疗组(B组,n=40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0、2、24和72 h及出院时动脉血气分析、呼吸频率(KR)、心率(HR)的变化及氧合指数的变化,比较两组气管插管上有创呼吸机比率及住院病死率、平均住院日的改变.结果 NIPPV组PaO2、PaCO2、RK、HR、氧合指数治疗前后均有显著改善,pH值治疗前后比较有下降趋势;常规治疗组PaCO2、氧舍指数改变各组间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平均住院日NIPPV组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P=0.004),而气管插管上呼吸机比率有降低趋势.结论 AECOPD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早期应用NIPPV可明显改善气体交换,缓解呼吸肌疲劳,减少住院天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有机磷农药中毒导致呼吸肌麻痹时行气管插管对抢救成功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8例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致呼吸肌麻痹、呼吸衰竭的患者,其中2例患者拒绝气管插管,放弃治疗.结果 气管插管6例均抢救成功,放弃2例死亡.结论 气管插管是抢救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致呼吸肌麻痹,呼吸衰竭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常可反复出现呼吸道感染、呼吸肌疲劳等导致Ⅱ型呼吸衰竭,甚至会出现CO2昏迷以致危及生命。 COPD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早期的主要原因是呼吸肌疲劳,该期是使用无创正压通气(NPPV)的最佳时机。我科对56例AECOPD重期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在抗感染、解痉、扩张支气管、化痰、对症支持等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无创通气,效果较好,而且降低了气管插管率,缩短了住院时间。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屠洪  陈海波 《河北医学》2007,13(2):169-171
目的: 探讨经面罩双水平气道正压(BiPAP)通气治疗急性心源性肺水肿的疗效.方法: 38例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动脉血氧饱和度仍低于95%,采用经面罩BiPAP通气治疗.观察治疗前后动脉血气分析、呼吸频率、血压和心率的变化.结果:经面罩BiPAP通气治疗后,36例患者动脉血气分析、呼吸频率、心率、血压等指标明显改善,2例无效改为气管插管.BiPAP治疗有效率为94.7%.结论:经面罩BiPAP通气治疗可迅速改善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患者的心功能、肺水肿和低氧血症,减少气管插管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鼻面罩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BiPAP)通气联用呼吸兴奋剂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急性加重期并发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 将32例COPD急性加重期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作为治疗组,采用呼吸兴奋剂、鼻面罩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BiPAP)通气及常规治疗.观察患者血气指标变化(PH值、PaO2,PaCO2)及比较插管率.并同以往使用呼吸兴奋剂治疗的30例COPD急性加重期并发Ⅱ型呼吸衰竭的相似病例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治疗组32例患者中28例治疗成功,另外4例病情加重需要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对照组30例患者中16例治疗成功,14例需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治疗组气管插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前pH7.25±0.05、PaCO2为(83±12)mmHg(1mmHg=0.133kPa)、PaO2为(53.9±6.3)mmHg,在平均治疗5d后pH为7.52±0.08(P<0.01)、PaCO2为(61±9)mmHg(p<0.05),PaO2为(84±15)mmHg(P<0.05).结论 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联用呼吸兴奋剂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疗效确切,明显降低插管事.  相似文献   

14.
林君  李海峰 《广西医学》2003,25(2):246-247
环杓关节脱位为气管插管造成的继发性损伤之一 ,在临床上较为少见。我院自建院以来遇到 1 0例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1 0例患者均为本院住院患者 ,男 8例 ,女 2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并穿孔 2例 ,脑外伤 3例 ,其中 1例合并腹腔脏器破裂 ,股骨骨折合并肝破裂 1例 ,甲状腺囊肿 1例 ,甲状腺机能亢进1例 ,有机磷中毒 2例。 2例有机磷中毒的患者因出现呼吸肌麻痹 ,需用呼吸机辅助呼吸 ,但家属拒绝行气管切开术 ,故给予气管插管。其余 8例均在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下行手术治疗。插管时间最短3小时 ,最长 7天不等。拔管后均出现…  相似文献   

15.
刘志群  路亚娟  刘素云 《吉林医学》2008,29(24):2311-2311
目的:探讨双水平正压无创通气(BiPAP)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治疗价值。方法:2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患者给予常规抗感染、平喘、祛痰对症治疗,加无创机械通气(BiPAP)治疗,采用通气口鼻或鼻面罩,设定参数S/T模式。结果: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经无创机械通气(BiPAP)治疗后动脉血气分析中pH值和PaO2逐渐上升,PaCO2值下降,临床症状改善,减轻呼吸肌疲劳,减慢呼吸频率和心率,呼吸困难减轻。结论:本法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有肯定疗效,可减少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以及相应的并发症,减少患者的痛苦和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6.
48例经口气管插管患者的口腔护理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秦秀珍 《华夏医学》2003,16(5):640-641
经口腔明视气管插管术是急诊抢救呼吸心跳骤停、呼吸衰竭、呼吸肌麻痹和呼吸抑制等患者最常用的抢救方法之一 [1 ] 。由于术后不能进食 ,吞咽、咀嚼功能受限 ,会使大量细菌在口腔内生长繁殖。患者往往病情危重、病程长、机体免疫力低下 ,增加了口腔感染的机会 ,而气管插管又给口腔护理增加了难度。如何做好气管插管患者的口腔护理 ,减少口腔疾病的发生 ,防止气管导管移位、脱出 ,保持导管通畅 ,是护理工作者不断探讨的问题。笔者将 2 0 0 1年本院急诊科收治的 4 8例经口气管插管患者的口腔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性 30例 ,女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13例重症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患者的气管插管及呼吸治疗进行分析。方法 采用回顾性方法,对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13例SARS患者的气管插管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在转入的13例重症SARS患者中,已有3例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其余患者采用面罩或鼻导管吸氧。随着病情的进展,有1例患者需进行气管插管,1例气管插管后再行气管切开,并有2人次更换气管插管。结论对无创呼吸支持无效病例应采取气管插管,给予有创呼吸支持,以增加患者的救治机会。气管切开前先行气管插管有助于减少缺氧的发生及呼吸道分泌物的播散,规范化的防护措施能有效防止医务人员感染。  相似文献   

18.
重度有机磷中毒病情凶险,变化快,易致呼吸肌麻痹性呼吸衰竭而导致死亡.临床上立即行气管插管应用呼吸机辅助呼吸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手段.1995年12月到2005年12月作者共收治有机磷中毒呼吸肌麻痹19例,经用呼吸机治疗效果显著,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对肺部感染合并重度低钾血症呼吸肌麻痹患者的临床急救体会.方法:对2011年12月20日我院收治的1例肺部感染合并重度低钾血性呼吸肌麻痹患者进行临床抢救,分析抢救此类患者的有效方法和护理体会.结果:为该患者进行常规的气管插管供氧、深静脉置管补钾和使用抗生素进行消炎治疗后,其临床症状得到明显的改善,在住院10天后治愈出院.结论:为肺部感染合并重度低钾血症呼吸肌麻痹患者采取及时的氧气供给、补钾补液和抗生素疗法,并准确地控制给药和停药的时机,可显著提高其抢救成功率和治疗的有效率.  相似文献   

20.
无创通气治疗COPD伴Ⅱ型呼吸衰竭76例观察和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无创通气是近十年发展起来的,并逐渐推广治疗呼吸衰竭的有效方法之一。改善呼吸肌疲劳,降低呼吸功能和氧耗,缓解病情,且使用方面能避免有效机械通气的各种损伤以及并发症(声带损伤、喉头水肿、创口出血、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日趋受到医学界的重视,无创通气成为急性呼吸衰竭、慢性呼吸衰竭、急性加重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第一线治疗手段。无创通气的有效性、安全性和依从性得到肯定,还可减少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的并发症,提高疗效,避免和减少多脏器功能衰竭的发生,尤其在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治疗中取得了一定效果,现总结我科2006年COPD致呼吸衰竭无创通气的治疗患者76例,分析BiPAP呼吸机治疗前后的临床情况,得出结论,采用BiPAP呼吸机治疗COPD伴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使用简单、灵活,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极大减少,并减少有创呼吸支持的机率,降低了治疗费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