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4 毫秒
1.
目的建立采用固相萃取-气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为基础的淡水鱼鱼肉中五氯酚的测定方法。方法淡水鱼鱼肉经粉碎后,液液萃取,MAX柱净化,乙酸酐-吡啶溶液衍生成五氯苯乙酸酯,气相色谱-串联质谱仪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在1、5、20μg/kg 3个水平下的回收率范围为85.6%~98.4%,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0%,方法的定量限为0.85μg/kg(S/N=10),检出限为0.26μg/kg(S/N=3)。结论该方法具有良好的回收率及稳定性,适用淡水鱼鱼肉中五氯酚的测定。  相似文献   

2.
建立了一个气相色谱/质谱-选择离子监测方法,对纸品中19种含氯酚的含量同时进行测定,并对提取条件进行了优化。该方法简单快速,灵敏度高,检出限均为3μg/kg,在3个不同加标水平下,平均加标回收率为80.19%~92.86%,相对标准偏差为1.87%~4.76%(n=9)。采用该方法对市售纸品进行测定,结果发现市售纸品中含氯酚残留量很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 建立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肉鸡中金刚烷胺残留量的分析方法, 探究鸡肉和鸡肝中的残留代谢规律。方法 样品用乙腈-乙酸-1%三氯乙酸(70:2:30, V:V:V)溶液提取, 固相萃取小柱净化后, 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进行测定, 利用金刚烷胺-D6为内标定量。结果 金刚烷胺在0~10 μg/kg范围内线性良好, 相关系数(r2)为0.9995, 方法检测限为1 μg/kg。在添加质量浓度1~10 μg/kg范围内回收率为90.1%~95.7%, 相对标准偏差为1.17%~1.62%(n=6)。药物饲喂实验结果表明, 金刚烷胺在肉鸡中吸收快、分布广, 鸡肉中的残留明显高于鸡肝中残留含量, 鸡肉更容易产生药物蓄积。在停药13 d后, 鸡肉中金刚烷胺仍有药物蓄积, 而鸡肝中的金刚烷胺残留量为未检出。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单、灵敏度高、稳定性好, 适用于肉鸡中金刚烷胺残留的测定, 揭示金刚烷胺在肉鸡中残留代谢规律。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食品用纸制品中五氯酚含量的分析方法,了解食品用纸制品中五氯酚的残留状况。方法纸制品试样加入2,4,6-三溴酚内标后,经液-液萃取, SLC柱净化,乙酸酐-吡啶溶液衍生后,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内标法定量。结果在50~1000ng范围内,相关系数均>0.9995。方法的检出限为0.008mg/kg,定量限为0.025mg/kg。加标回收率为89.3%~109.8%,相对标准偏差(relativestandard deviations, RSDs)分别为3.2%、8.6%和4.4%。106份市售纸制品中, 8份样品检出五氯酚,阳性率为7.5%,含量范围为0.011~0.045 mg/kg,阳性样品五氯酚含量的平均值为0.027 mg/kg。结论该方法灵敏度较高,精密度好,适用于纸制品中五氯酚的准确定量检测。检测数据表明,食品用纸制品中五氯酚风险较小。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低温粉碎结合超声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高分子食品包装材料中二苯基醚、4,4’-二甲基二苯醚、4,4’-二羟基二苯醚、三氯生等4种抗菌剂残留量的分析方法。方法样品经液氮冷冻粉碎后,通过采用丙酮-二氯甲烷混合溶液超声萃取,DB-5ms色谱柱分离,气相色谱-质谱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选择离子扫描模式(SIM)检测以及外标法定量来进行检测分析。结果当丙酮-二氯甲烷混合溶液的配比为3:7(V:V)时,结果最佳。在优化条件下检测,4种抗菌剂在0.2~10 mg/L范围内线性良好,线性相关系数大于0.99,回收率为84.7%~104.7%,相对标准偏差RSD为3.2%~12.9%,方法定量限为2.0 mg/kg。结论该方法简便、快捷、准确,适合对高分子食品包装材料中二苯基醚、4,4’-二甲基二苯醚、4,4’-二羟基二苯醚、三氯生残留量进行检测分析。  相似文献   

6.
建立了1个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方法,对纸和纸制品中19种含氯酚的残留量进行了同时测定,并对分析条件和提取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该方法简便快捷、灵敏度高,各组分的定量限均为2μg/k g。在3个不同加标水平下,平均加标回收率为81.35%~93.48%,相对标准偏差为2.87%~8.65%(n=9)。采用该方法对市售纸和纸制品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市售纸和纸制品中含氯酚残留量很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 明确鲜食玉米和成熟期籽粒中2甲4氯异辛酯及其代谢物2甲4氯残的残留水平,评价其膳食摄入风险。方法 以改进的QuEChERS前处理方法同时提取玉米中2甲4氯异辛酯和2甲4氯残留物,分别用用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和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2甲4氯异辛酯和2甲4氯的残留量。结果 2甲4氯异辛酯和2甲4氯仪器最小检出量(LOD)分别为2×10-12 g和5×10-12 g;在鲜食玉米、成熟期籽粒的最小检出浓度( LOQ)均为0.005 mg/kg,整体回收率为71%~114%,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2%~7.2 %。结论 该方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良好,2甲4氯异辛酯在鲜食玉米中残留量为<0.005~0.032 mg/kg,成熟期籽粒中残留量为<0.005~0.022 mg/kg,均<0.05 mg/kg;代谢物2甲4氯在鲜食玉米、成熟期籽粒中的最终残留量均<0.005 mg/kg;玉米中2甲4氯异辛酯及其代谢物2甲4氯残的膳食风险较低。  相似文献   

8.
介绍氯羟吡啶检测的前处理方法,气相色谱法和气相色谱-质谱法。运用两检测方法,对禽肉进行氯羟吡啶残留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在5~500μg/m L范围内,关系数(r)及相关系数(r)均大于0.99,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气相色谱-质谱法最低检出限为1.0μg/kg,加标回收率在79.6%~90.3%,相对标准偏差(n=6)在2.41%~3.12%之间。气相色谱法最低检出限5.0μg/kg,加标回收率在76.2%~85.3%,相对标准偏差(n=6)在2.92%~3.78%之间。通过数据对比后可证,气相色谱法-质谱法所得数据的准确度优于气相色谱法。  相似文献   

9.
建立了液相色谱法测定鸡肉中二氯二甲吡啶酚残留量的数学模型;通过对测试过程中不确定度分量来源的分析,计算了各不确定度分量的不确定度,最后计算出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建立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茶叶中氯虫苯甲酰胺残留量的方法。方法 样品采用乙腈振荡超声提取, HLB固相萃取柱净化,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 外标法定量。结果 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50~ 20.00 ng/mL, 相关系数r2大于0.999; 检出限为 0.05 μg/kg, 定量限为0.17 μg/kg。在不同基质中, 氯虫苯甲酰胺在0.20、0.40、2.00 μg/kg添加水平下的平均回收率为79.25%~88.42%, 相对偏差为1.50%~7.10%。结论 该方法具有快速简便、灵敏度高、准确性强等特点, 适用于茶叶中氯虫苯甲酰胺残留量的检测。  相似文献   

11.
陈景鑫 《肉类研究》2019,33(8):48-52
以添加鸡皮为对照组(C0,鸡皮添加量30%(质量分数,下同)),添加预乳化鸡皮为处理组,即T1组(鸡皮20%+预乳化鸡皮10%)、T2组(鸡皮15%+预乳化鸡皮15%)、T3组(鸡皮10%+预乳化鸡皮20%)和T4组(预乳化鸡皮30%),研究预乳化鸡皮对鸡肉香肠品质特性的影响。测定的品质特性指标包括近似组成、蒸煮损失、乳化稳定性、pH值、表观黏度、色泽、质构特性和感官特性。结果表明:随着鸡皮与预乳化鸡皮添加比例的变化,鸡肉香肠的水分含量、脂肪含量、蒸煮损失、乳化稳定性、亮度、质构特性、表观黏度和整体可接受性等指标均有所改变。T2组的水分含量最高(P<0.05),C0和T4组的水分含量最低(P<0.05);C0组的脂肪含量高于各处理组(P<0.05);T2组的蒸煮损失、总可表达流体和脂肪分离比例、硬度、弹性和黏聚性具有最低值(P<0.05);各处理组的总体可接受性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预乳化鸡皮的添加可改善鸡肉香肠的品质特性,其中鸡皮与预乳化鸡皮的最适宜添加比例为1∶1。  相似文献   

12.
氧化鸡油通过Maillard反应生成鸡肉风味物质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鸡肉风味成分主要由鸡脂香、肉香和鲜甜味组成。文中就鸡脂肪氧化结合Maillard反应生成鸡肉风味物质等方面对鸡肉风味的影响进行研究,并对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鸡油过氧化结合美拉德反应产生的肉味可以显著提升鸡肉的风味:当pH6.5,添加木糖10g/L,氨基乙酸15g/L,半胱氨酸4g/L,在鸡油过氧化值为8mg/kg,反应温度100℃,反应90min可以获得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13.
建立并运用酶联免疫法直接测定家禽组织盐酸克仑特罗含量,调查了广州市场6种活鸡鸡肉及鸡肝中盐酸克仑特罗含量。结果表明:6种活鸡鸡肉及鸡肝中盐酸克仑特罗含量为155.27±81.17~322.00±127.56ng/kg,符合残留低限,平均回收率为94.30%,酶联免疫法可快速、准确测定家禽组织中盐酸克仑特罗含量。  相似文献   

14.
生产鸡骨提取物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以鸡骨为原料,撮其成分作调味品腌的最佳工艺条件;鸡骨架为3:1,柠檬酸为骨重1.0%,水解温度121℃,水解时间为2小时。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纯鸡粉、鸡肉膏的天然、营养、耐高温等特点,通过生产工艺流程、配方的应用举例,确定了热反应纯鸡粉、鸡肉膏在泡凤爪制品中的应用量。结果表明:在原有风味的基础上,添加热反应风味调味料能帮助肉制品增添新的风味,赋予或提升了产品的鸡肉香味。  相似文献   

16.
综述了纯鸡肉粉的生产工艺及特点(鸡味十足、贵在天然、高营养、不可代替),并介绍了纯鸡肉粉在各类食品中的应用,如鸡精、鸡味鲜汤料.  相似文献   

17.
基于电子舌技术对鸡肉肉质区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霞  徐幸莲  王鹏 《食品科学》2012,33(21):100-103
利用多频脉冲电子舌系统对鸡肉产品进行检测,选用40日龄白羽肉鸡、120日龄黄羽肉鸡、200日龄肥西老母鸡的生鲜鸡肉及加工后熟制鸡腿肉、鸡汤,电极信号用主成分分析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对同品种生鲜鸡肉的不同部位(胸肉、腿肉),电子舌响应差异明显;对不同品种相同部位,选用单电极检测发现,银电极对于胸肉样品,有较好的响应;铂电极对于腿肉样品有一定的响应。对于熟制鸡腿、鸡汤,单电极区分没有效果。经过优化后的复合电极可实现不同品种相同部位生鲜鸡肉有效区分,实现加工的熟制鸡腿肉或鸡汤的区分。研究表明,多频脉冲电子舌在区分不同品种鸡肉及鸡肉加工产品方面具有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8.
原味纯鸡粉在鸡精(粉)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对原味纯鸡粉、酶解鸡肉粉、鸡油、鸡肉精油等产生鸡风味的原料进行了分析,认为原味纯鸡粉天然、营养丰富、鸡味足、真实、使用方便,其生产工艺先进、质量稳定,是生产鸡精的最佳的原料。  相似文献   

19.
鸡肉香味成分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综述了近些年来在鸡肉香味成分研究方面的新进展,包括肉类基本香味和鸡肉特征香味的产生原因、成分的鉴别检测及其分析方法。2-甲基-3-呋喃硫醇、反,反-2,4-癸二烯醛、r-十二内酯被认为是鸡肉特征香味必不可少的重要组分。  相似文献   

20.
热加工方法及程度对鸡肉的食用品质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以鸡胸肉和鸡腿肉为例,对其进行常压煮制及高压煮制,研究热加工程度对蒸煮损失率、多汁性、嫩度、风味的影响。结果显示:常压煮制中心温度为85 ℃保温30 min,鸡胸肉的蒸煮损失率为30.3%、剪切力为27.9 N、综合评分指数最高为29.4,食用品质最佳。中心温度为90 ℃保温30 min,鸡腿肉的蒸煮损失率为27.4%、剪切力为38.9 N、综合评分指数最高为29.6,食用品质最佳。在70 kPa,保压时间为15 min时,鸡胸肉和鸡腿肉食用品质最佳,综合评分指数分别为28.7和26.8。电子鼻风味分析结果显示,热加工方式和程度对鸡胸肉和鸡腿肉的风味均具有较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