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生姜姜瘟病药剂防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置康地蕾得、20%青枯灵、20%速补、青萎散、15%细菌克斯进行灌根防治生姜姜瘟病试验.调查结果表明,20%青枯灵对生姜姜瘟病的防治效最佳;5种药剂对姜瘟病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和控制作用;在发病初期及时施药2~3次,能抑制姜瘟病的传播蔓延.  相似文献   

2.
设置康地蕾得、20%青枯灵、20%速补、青萎散、15%细菌克斯进行灌根防治生姜姜瘟病试验。调查结果表明,20%青枯灵对生姜姜瘟病的防治效最佳;5种药剂对姜瘟病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和控制作用;在发病初期及时施药2~3次,能抑制姜瘟病的传播蔓延。  相似文献   

3.
为防治生姜姜瘟病的发生和蔓延,在临泉县单桥镇任楼村种植大户生姜栽培区,用氯溴异氰尿酸防控姜瘟病的小区试验。结果表明,用氯溴异氰尿酸防控姜瘟病,发病率都低于5%,用松脂酸铜、喹啉铜及克菌丹+芽孢杆菌的试验效果差异不显著,发病率为6%~8%之间,防控姜瘟病的效果不如氯溴异氰脲酸的效果。由此可见,采用氯溴异氰脲酸防控姜瘟病的效果优于其他国内现有药剂,并通过试验初步总结出生姜姜瘟病的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4.
姜螟(即玉米螟)、姜瘟病是生姜生产中的大敌,在老生产基地其产量常造成30%以上的损失。本文以化学农药防治为主,筛选出防治姜螟用55%特杀螟可湿性粉剂效果最佳,防治适期为姜螟发生盛期;防治姜瘟病用10%菌立克水剂效果最佳,防治适期为7月中下旬。同时研究了综合防治技术,对生姜生产提供了新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5.
姜瘟病是一种流行性强、传播速度快、危害较大的细菌性病害,近年来已成为不少地方严重制约姜生产的关键问题.对于姜瘟病的防治,除了应选用抗病品种、采用无病姜种、坚持3年以上轮作和高畦栽培、合理增施有机肥和磷钾硼肥、加强水肥管理、及时清洁田园等各项农业防治措施外,选用药剂进行防治仍是不可或缺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根据多年的生产实践,详细阐述了姜瘟病的发病症状、病原及发病规律,并提出综合防治技术措施,为生产中防治姜瘟病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生姜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姜瘟病的发生与为害逐年加重。为使姜瘟病防治更加规范化,唐山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在多年试验示范基础上,提出并制定了《姜瘟病综合防治技术规程》(DB1302/T 458-2017)。该规程规范了唐山地区拱棚生产生姜过程中姜瘟病的防治原则以及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的关键技术方法,可有效控制或减轻姜瘟病的发生,为生姜生产提供安全化、标准化的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8.
姜瘟病又称腐烂病或青枯病,是生姜生产中最为常见,且在各姜区普遍发生的一种毁灭性病害。发病田一般损失产量20%~30%,严重达80%,甚至绝收。该病是一种细菌性病害,其病原菌可通过病姜、土壤及肥水进行传播,所以生产上应采取以农业技术措施为主,辅之以药剂防治的综合防治策略,及早加以防治。1实行轮作换茬因姜瘟病病菌可在土壤中存活2年以上,轮作换茬是切断土壤传菌的重要途径。尤其是对于已发  相似文献   

9.
病害防治生姜病害主要有姜瘟病、炭疽病、癞皮病,其中对生姜生产威胁最大的是姜瘟病。姜瘟病的防治应以农业防治为主,以药剂防治为辅,切断传播途径。  相似文献   

10.
姜腐烂病又称姜瘟病、软腐病,是生姜生产中最为常见,且在各姜区普遍发生的一种毁灭性病害.近两年来由于我市7、8月份持续高温多雨,导致姜腐烂病大面积发生.发病地块一般减产10%~20%,重者50%以上,甚至绝产,对生姜的生产构成严重威胁.笔者经过1997、1998、1999年连续3年的栽培试验,逐渐探明了姜瘟病的发生规律,并摸索出一套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现将姜腐烂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姜瘟病又称姜腐烂病、姜青枯腐病,是由假单胞杆菌引起的,发生在姜产区的一种毁灭性病害.如不加以有效防治,可造成发病区50%以上损失,甚至绝产.  相似文献   

12.
姜瘟病又称姜腐烂病、姜青枯腐病,是由假单胞杆菌引起的,发生在姜产区的一种毁灭性病害.如不加以有效防治,可造成发病区50%以上损失,甚至绝产.  相似文献   

13.
莱芜姜瘟病的发生与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约莱芜生姜优质高产的姜瘟病是一种毁灭性病害,发病后一般减产20%-30%,重者减产60%-80%,甚至绝收,严重影响生姜的商品性和出口品质,给广大姜农带来惨重损失,文章初步探讨了莱芜姜瘟病的发生规律及其与气候条件的关系,提出了以农业防治措施为主,药剂防治为辅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4.
姜瘟病又称腐烂病或青枯病,是生姜栽培中的主要病害,常造成毁灭性减产.为了搞好生姜的栽培,必须在姜瘟病发生初期进行综合防治,才能有效地控制病害蔓延.我市李庄镇是早生姜主产区,种植面积达到7000亩(1亩=1/15公顷,下同),李庄生姜已注册"翠玉牌"商标,农民通过种植生姜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收入.但是由于连年种植,造成姜瘟病流行,主产区种姜农户姜田均有不同程度的感病,有些农民减产达60%以上,甚至绝收.近两年我们通过在主产区推广姜瘟病的早期综合防治技术,取得了明显的效果,2004年主产区姜田感病率下降到30%,减产率下降到10%左右,没有造成绝收的情况.主要措施如下:  相似文献   

15.
姜瘟病俗称腐烂病、软腐病,是由黄极毛杆菌属所致的细菌性病害.随着我国生姜种植规模的不断扩大,姜瘟病的发生与危害逐年加重,已严重威胁着生姜的安全生产与发展,成为生姜生产的毁灭性病害,因而姜瘟病的综合防治是目前生姜生产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姜瘟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阐述姜瘟病的发病特点、发病原因、发病症状,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方法,以为姜瘟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77%硫酸铜钙可湿性粉剂、46%氢氧化铜水分散粒剂、20%噻森铜悬浮剂、50%氯溴异氰尿酸可溶性粉剂、8亿个/g蜡质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5种具有对生姜姜瘟病有防治作用的杀菌剂,进行试验,比较不同药剂的防效。试验表明:77%硫酸铜钙可湿性粉剂、46%氢氧化铜水分散粒剂、20%噻森铜悬浮剂、50%氯溴异氰尿酸可溶性粉剂,在生态栽培条件下,相同药剂不同处理第4次药后15d对生姜姜瘟病的平均防治效果均在99%以上,为生姜姜瘟病防治首选药剂;相同条件下,8亿个/g蜡质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不同处理对生姜姜瘟病的平均防治效果为79.14%,可以作为生姜姜瘟病防控的补充用药。  相似文献   

18.
阐述姜瘟病的发病特点、发病原因、发病症状,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方法,以为姜瘟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姜瘟病的发生流行特点,总结了其发病因素,并提出了防治措施,以期为姜瘟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介绍铜陵县白姜姜瘟病的发病症状,分析了其致病因素,并提出防治技术,以期为该县白姜姜瘟病的防治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