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来流温度速度不均匀时换热器效能的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得出了逆流换热器来流温度分布不均匀、相变叉流换热器单相侧来流温度分布不均匀不影响换热器效能的结论;来流速度分布不均匀削弱了换热器的传热,温差场均匀性因子愈大效能愈高,即“换热器温差场均匀性原则”也能指导来流速度分布不均匀的逆流和相变叉流换热器的热分析。  相似文献   

2.
风速分布形状对空调中翅片管蒸发器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建立空调蒸发器分布参数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验证,进而研究了四种不同风速场对R22和R290翅片管蒸发器流动和换热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在上三角型、下三角型和三角型风速场分布下,蒸发器单位面积换热量、质量流量以及压降均较均匀风速场降低;上三角型较均匀型单位面积换热量下降达7%左右,下三角型和三角型较均匀型下降4%左右;在不同风速场下,各换热温差基本持平,总传热系数起主导作用;R290质量流量均较R22小40%左右,且压降均较R22小24%左右。在满足换热量的要求下,R290在协调压降与质量流量具有一定的优势,可以作为现有空调制冷剂R22的环保型替代工质。  相似文献   

3.
氩氦刀低温探针换热器的性能直接影响其探针的降温速率及其治疗温度,采用金属泡沫圆管换热器可简化低温探针的结构并提高换热效率。文中基于氩氦刀的工作原理和金属泡沫圆管换热器的换热特点,采用平行流模型分析该种换热器不同填充圆管长度和工质(氩气)流体回流时间对换热器性能的影响以及温度场分布。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对换热器结构特点和换热特点的认识,在未知冷热流体出口温度的情况下,通过数学推导,不仅求解得到了换热器的换热量和出口温度,而且得到了换热量和流体温度在换热器中具体分布的表达式。同时基于求解得到的冷热流体出口温度,对换热器设计中的■耗散均匀性原则进行了分析,发现对于同一换热器,相同的冷热流体进口温度、热容流量,■耗散一定而且是取得最小值时,并不能保证局部■耗散的均匀性。  相似文献   

5.
将新型平板热管作为换热元件引入相变蓄热系统,研制了一套新型的平板热管式相变蓄热换热器。蓄热换热器采用石蜡作为蓄热材料,对其蓄、放热过程进行了实验研究,得到了不同时刻换热器内石蜡温度分布。改变供、取热流体温度,分析了流体入口温度对换热器蓄放热过程的影响,分析了新型平板热管在蓄放热过程的均温性能以及换热器的蓄放热效率。结果表明,新型平板热管相变换热器蓄、放热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多背压凝汽器温差场均匀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引言 所谓温差场是指换热器中热冷流体间温度差的空间分布。过增元等通过对逆流、叉流和顺流换热器温差场的分析,提出了“换热器温差场愈均匀,不仅热力学效益愈高,而且传热效能也愈高”的新构想,并称其为“温差场均匀性原则”。温差场均匀性原则的应用实例还不够多,其严格性和普遍性也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7.
本文建立了热电发电系统(TEG)多物理场数值模型,并充分考虑换热器流体影响,综合研究了具有不同热侧换热器翅片结构的TEG系统性能。在雷诺数为1000~10000范围内,分析了流体沿程温度分布特征、泵功及热电发电模块的能量转换特性.所研究的三种翅片结构包括:全流道等高度直翅片(Fin-1)、下游强化梯度翅片(Fin-2)以及上游强化梯度翅片(Fin-3).研究表明,通道长高比及热电材料覆盖率一定,热电发电功率及转换效率随流量呈二次曲线变化关系,存在最匹配流量使得系统发电性能最佳。等高度直翅片对流量的变化敏感,随流量增大,则压损增大,导致系统净输出功率及发电效率无收益.而梯度翅片可以在更大范围内产生正收益;下游强化梯度翅片具有最佳的流体沿程温度均匀性,但沿程局部热阻却最大.综合考虑沿程局部热阻分布及泵功消耗,上游强化梯度翅片TEG系统净转换效率最高,因此局部热阻分布及泵功综合因素应为TEG内的换热器合理设计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前言 随着世界性的能源短缺,必然对各种热设备的性能设计的要求愈来愈高。例如,对于叉流换热器的热分析,过去总是假定来流进口温度是均匀的以便于分析和计算。实际上,来流温度的不均匀对叉流换热器的热性能是有影响的,在某些情况下,此影响是不能忽略的。如Bentwich分析了多通道逆流式换热器进口温度不均匀对有效度的影响。Chiou以单程、两边均不混合叉流换热器为例,沿用与来流温度均匀时相同的概念  相似文献   

9.
《工程热物理学报》2021,42(6):1499-1506
基于超临界二氧化碳毛细管冷却器的设计,对冷却器内部的夹点问题、温差均匀性及(火积)耗散率进行了分析。提高冷却水流量和降低冷却水入口温度能够有效避免夹点传热恶化。水流量和二氧化碳流量不匹配会造成冷却器内部温差分布不均匀,增大传热不可逆损失。中间分流措施能够在原有换热器的基础上,通过改变局部水流量分布,提高冷却器内部温差分布均匀性,降低换热器(火积)耗散率。  相似文献   

10.
为解决管壳式换热器传热性能提升的同时伴随流体流动阻力增加的矛盾,提出了壳程流体"斜向流"的新概念,开发了具有导向型折流栅管束支撑结构的新型高效节能斜向流换热器,证明了在该类换热器壳程中流体速度场与温度梯度场具有良好的协同关系,具有显著的强化传热和降低流阻的性能。对其几何结构对传热和压降的影响规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为其工程设计和推广应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