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Planning》2022,(2)
都市词在柳永《乐章集》中占了很大的比重,且具有首创性,柳永大量创作都市词既与都市经济的发展与享乐之风有关,也与崇尚奢侈消费文化有关。柳永都市词的内容主要有三类:一是"太平时、朝野多欢"的与民同乐;二是"灯火阑珊嬉游处"的节序风情;三是"人间三度见清河"的歌功颂德。柳永都市词对后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引领北宋社会风尚;二是促进都市文学审美观念的转变。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9,(23)
歌妓处于当时社会的底层,说不受世人重视,甚至是鄙夷,然而在柳永的笔下却成为了赞美、同情的对象,为她们吟诵、作词。歌妓词,是指那些以歌妓的形象和心态以及词人同歌妓的关系为内容的词。柳永现存的词中,其中歌妓词占有近三分之二,这些歌词大多记录柳永与歌妓们的来往、恋爱、娱乐和歌妓的生活与心理,柳永因歌妓词名气而大增,其词在民间流传十分广泛,叶梦得在《避暑录话》卷三中写道:"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永词"。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3,(10)
对"水军"一词的产生,意义与用途进行介绍,这是一个网络新词,"水军"是被雇来在网络上发帖、回帖,对网络进行灌水的人的统称,他们使用的这种方法是网络营销的新手段。像"水军"这样的新造词产生的原因有三个:一是因为社会发展的需要,需要用新的词来描述新事物;二是民族间交流的原因,民族间语言的交互使各语言都产生新的词汇;三是因为人们的从众心理,这是让新造词被人们广泛运用的前提条件。我们对于新造词应该采取顺应其自然发展规律,去伪存真的态度。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9,(17)
"补正"的涵义可分为三类。一是文字补正类:例如判决书笔误、遗漏的补正;二是程序补正类,例如申请程序不完整的补正;三是刑诉法特殊的瑕疵证据补正。刑事诉讼法中对补正对象并没有明确规定,众多刑事审判文书中也体现出对"补正"一词的使用出现混乱。首先明确"补正"一词的涵义,分析"补正"在目前刑事裁判文书中的使用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立法规范和司法使用规范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7,(1):100-103
柳永与周邦彦是宋词发展史上不可逾越的两个人物,二人同为宋代婉约派最有影响的代表词人,但是他们却有着不同的词作风格和艺术特色。细比较之,可以发现二人的词作风格差异。一是柳永词中体现的"市井气",一是周邦彦词中体现的"书卷气"。这种差异同他们的生平经历与仕途际遇有关,因而其创作风格上会有所不同。这种"市井气"与"书卷气"的差别在他们作品中都有体现,如抒情词、咏物词等。语言上、内容上以及取材上等。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22,(4):40-47
对柳永羁旅行役词的时间意象的统计表明,柳永的羁旅行役词擅写夜景,夜意象出现频率也最高,约占此类词作中时间意象总和的76.6%。柳永对"夜"意象情有独钟是和他的身世与追求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7.
古今中外话行乞 行乞现象历史久远,目前在城市中仍然经常出现,而且不太可能在短时期内消失,无论在国内、国外都是如此. "乞丐"二字在我国上古文字中就已出现,不过当时是以单音词出现的;二字合为一词使用,是从汉代开始;"乞丐"一词专门用来称呼讨饭之人是从宋代开始的.1以安徽凤阳为例,这里人们自古就以外出行乞而闻名全国.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9,(21)
笔者从前人的研究成果出发,基于CCL语料库分别从介词框架结构、语义和句法位置三个方面对"从"和"自从"进行了对比分析。"从"可以与方位词、时间词、介/动词和准助词组成介词框架结构,表示多种语义,"自从"则只可介引表过去时间起点的词;语义上:"从"后产生的一系列动作行为是紧接着前面发生的动作相继完成,而"自从"的前后行为动作并无明显的顺承关系,而是中间经过了一段过程;句法位置上:"从"的句法位置比"自从"灵活。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8,(7)
"通俗易懂"是柳永词的语言艺术特色,这种语言艺术特色形成"凡有饮水处,即能歌柳词"的局面。柳永词的成功之处是通俗易懂,易于风行,扩大词的境界,使词更有丰富的表现力,让内容可以曲折尽致的表现出来,使语言更富于通俗性。柳永词的通俗性,还表现在其独特的序列结构的创作手法,因而使语言修饰达到淋漓尽致的境界。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3,(24)
韩国语‘■’是汉字词,与汉语"东"相对应,在表示方位时,二者可以直接互译,但在有些惯用语中,二者却又不是完全对应的关系,本文主要整理分析了和韩国语‘■’以及汉语"东"相关得惯用语在互译时的关系,希望韩国语学习者对韩国语‘■’和汉语"东"有更深刻认识,从而达到准确翻译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