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F基因区变异的临床意义。方法以78例未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对HCV-F基因区进行准种分析,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对HCV RNA进行定量检测,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分别对患者血清中的抗F蛋白抗体、Th1(IL-12,IFN-γ)和Th2(IL-5,IL-10)细胞因子水平进行检测分析。结果 78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中有46例为抗HCV-F抗体阳性,阳性率为59%。HCV1b亚型患者F基因区准种数目高于非HCV1b亚型(P=0.002)。F基因区SSCP条带数与HCV RNA载量及ALT/AST水平呈正相关(均有P<0.05)。另外,与F基因准种数量≤2的患者相比,F基因准种数量>2的患者血清中,Th1细胞因子IL-12、IFN-γ水平降低(P=0.023,P=0.010),Th2细胞因子IL-5、IL-10水平显著升高(P=0.024,P=0.012)。结论 HCV-F基因区准种多样性与病毒复制、肝损伤和机体Th2优势应答有关,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国大陆1b型丙型肝炎病毒(HCV)3'非编码区(3'UTR)一级结构的变异规律,为进一步研究其在HCV复制、翻译中的调控机制、开发新的抗HCV药物奠定基础。方法利用逆转录套式聚合酶链反应(RT-PCR)限制性内切酶长度多态性分析(RFLP)初步筛选出1b型HCV感染者,采用半套式RT-PCR法扩增出约400 bp的cDNA片段,克隆测序。结果获得了全长1b型HCV 3'端序列,发现终止密码子存在两种突变,由TGA突变为TAA或TGG,从而丧失了终止密码子功能,可导致NS5B的翻译不能及时终止。结论中国大陆1b型丙型肝炎病毒终止密码子存在多种突变,其中TGG突变可导致NS5B区延长,3'UTR缩短;该发现对了解HCV的复制和翻译机制可能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输血后丙型肝炎病人10年前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26例丙肝病人的演变过程.方法采用前瞻性的研究方法,以26例已跟踪10年以上的丙肝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对所采集到的输血前及输血后血清,进行ALT和抗HCV检测及HCV RNA检测.结果对该26例输血后丙肝病人跟踪时间平均128个月,输血后抗HCV最早于第15天被检测到,最晚出现于第80天,平均窗口期为42d,至第11年时其抗HCV阳性率仍维持在约70%.大多数病人在输血后的30d内其ALT即出现异常,随后其ALT的变化大致可分为3种类型:短期异常后转为正常并维持至今;ALT维持较长时间异常;ALT呈波浪式反复异常.笔者所跟踪的26例输血后丙肝病人中,24例病人的ALT或只有一个异常峰,但维持时间较长(平均16个月),或呈现波浪式多次的高异常,其抗HCV在第¨年时仍绝大多数维持阳性,说明丙肝病毒在人体内引起的免疫反应较弱而持久.2例病人在ALT异常5个月后转为正常,随后其抗HCV及HCV RNA亦转为阴性,至今已超过10年未发现肝炎症状,HCV感染人体以后能引起较快、较强的免疫反应,该被感染者又能通过免疫系统将病毒清除掉.结论大多数丙型肝炎病人转为慢性化,少数丙型肝炎病人则存在自愈.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附飞行时间质谱法(MALDI-TOF MS)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YMDD变异的价值.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MALDI-TOF MS基因分型法测定HBV YMDD基序变异位点寡核苷酸的含量.结果 MALDI-TOF MS基因分型法检测HBV变异的灵敏度为100 copies/mL血清,对HBV野生株和变异株共生变异的检测具有高度特异性.应用该法对40例患者血清进行检测,能准确鉴定已用先前方法 测知的病毒变种及未能检测到的病毒准种.结论 MALDI-TOF MS检测HBV YMDD变异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且能适应接受拉米夫定治疗乙肝患者高通量筛查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肺结核病患者丙型肝炎(简称丙肝)的分布特征及其与肝功能损害之间的关系,为今后有效地开展肺结核病与丙肝的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新疆部分地区肺结核患者的一般资料并采集血清进行检测.对其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此次研究共调查2 106例肺结核患者,其中男性1 168例,女性938例;调查对象的年龄为(43.9±18.3)岁.肺结核病人中丙肝的总感染率为2.0%,男性肺结核患者的丙肝感染率(2.8%)高于女性(1.1%)(x2=8.05,P=0.005).肝功能损害发生率为4.7%.肺结核合并丙肝患者肝功能损害检出率(16.3%)高于未合并丙肝的肺结核患者(4.5%)(x2=10.63,P=0.001);控制其他可能的影响因素后,合并丙肝感染作为肝功能损害发生的危险因素,其OR(95% CI)为3.57(1.52~ 8.40).结论 肺结核患者合并丙肝感染会大大增加肺结核人群肝功能损害发生的危险性,应加强对肺结核人群的预防保健措施,积极开展预防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6.
目的 调查2012年河南省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状况和基因型分布.方法 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于2012年3-6月在河南省抽取1~74岁常住人群32 203名,对其进行问卷调查,收集一般人口学信息、既往病史以及危险因素的暴露史等.采集5 ml静脉血,经ELISA和巢式RT-PCR法分别进行HCV抗体和HCV RNA检测;并对HCV RNA阳性样本进行非结构蛋白5区(NS5B)基因扩增和测序,对所测序列进行系统进化树分析和基因分型;分析不同特征调查对象抗-HCV、HCV-RNA阳性率及HCV基因亚型分布的差异.结果 在32 203名调查对象中,抗-HCV和HCV RNA阳性率分别为0.48% (153/32 203)和0.24% (78/32 203),其中男性分别为0.42% (65/15 634)和0.23% (36/15 634),女性分别为0.53% (88/16 569)和0.25% (42/16 596),性别间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2.26和0.18,P值均>0.05).NS5B基因分型与分子进化分析结果显示,在71份HCV RNA阳性样本中,共有6种亚型,分别为lb、6a、3a、2a、3b和1a,所占比例分别为56.3% (40/71)、19.7%(14/71)、11.3% (8/71)、8.5% (6/71)、2.8%(2/71)和1.4%(1/71);感染者HCV基因亚型主要集中在lb和6a这两个分支上,两种亚型的Bootstrap值均为0.95.结论 2012年河南地区HCV流行处于较高水平,基因型亚型以1b和6a型为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Cvirus,HCV)慢性感染者抗F蛋白抗体阳性率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15例抗HCV抗体阳性患者的血清标本,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immunosorbentassay,ELISA)检测血清抗F蛋白抗体,并进行HCVRNA检测和基因分型。结果抗F蛋白抗体阳性率为66.0%(142/21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20~岁和51~岁间抗F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是否合并肝硬化的F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0),而性别、HCV1b和2型、HCVRNA阳性和阴性抗F抗体阳性率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将年龄和肝硬化纳入Logistic回归模型得出,年龄为51~岁以及合并肝硬化会增加血清抗F蛋白抗体阳性的可能性,OR(95%CI)值分别为3.45(1.56~7.62)和1.35(1.05—1.73)。结论年龄增长、合并肝硬化会增加血清抗F蛋白抗体阳性的可能性,性别、HCV分型及HCVRNA则不会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中国大陆1b型丙型肝炎病毒(HCV)3’非编码区(3’UTR)一级结构的变异规律,为进一步研究其在HCV复制、翻译中的调控机制、开发新的抗HCV药物奠定基础。方法 利用逆转录套式聚合酶链反应(RT—PCR)限制性内切酶长度多态性分析(RFLP)初步筛选出1b型HCV感染者,采用半套式RT—PCR法扩增出约400bp的cDNA片段,克隆测序。结果 获得了全长1b型HCV3’端序列,发现终止密码子存在两种突变,由TGA突变为TAA或TGG,从而丧失了终止密码子功能,可导致Ns5B的翻译不能及时终止。结论 中国大陆1b型丙型肝炎病毒终止密码子存在多种突变,其中TGG突变可导致NS5B区延长,3’UTR缩短;该发现对了解HCV的复制和翻译机制可能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a"决定簇变异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与表面抗体(HBsAb)表达的影响。方法收集HBsAg阳性持续6个月以上的CHB患者866例,其中789例(91.1%)仅HBsAg阳性,77例(8.9%)患者血清HBsAg与HB-sAb均阳性。从77例血清HBsAg与HBsAb双阳患者中,选择14例血清HBsAg与HBsAb双阳患者为Ⅰ组。789例HBsAg阳性患者中随机选择12例HBsAg单独阳患者为Ⅱ组对照。对HBsAg编码基因进行扩增和克隆,每例样本至少克隆15个后进行测序分析。结果Ⅰ组患者S蛋白氨基酸残基改变数量为Ⅱ组患者的2.7倍[9.52变化量/100残基vs2.43变化量/100残基(9.52%VS2.43%),P〈0.01],且绝大多数发生在主亲水区(MHR)“a”决定簇。MHR区至少出现2残基改变的在Ⅰ组有10例(71%),Ⅱ组3例(25%)。Ⅰ组患者S蛋白残基改变常见位点为s145、s129、s126、s144和s123。这些S基因位点突变,最终形成病毒的免疫逃逸。结论CHB患者HBsAg和HBsAb共存可能与“a”决定簇变异率升高相关。“a”决定簇变异可能为乙型肝炎病毒免疫逃逸突变的一种选择。HBV免疫逃逸对疫苗接种免疫效应、临床疾病诊断和治疗策略革新等有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F蛋白对白介素13(interluekin-13,IL-13)表达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 收集慢性HCV1b型患者(chronic hepatitis patient,CHP)的血样,检测F抗体(F antibody,F-Ab)的阳性率并分成2组(F-Ab(+)CHP、F-Ab(-)CHP);收集健康者血样作为对照组;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各组样本血清中IL-13的水平;分离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用不同浓度的F蛋白刺激72 h后,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中IL-13的水平,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细胞中GATA结合蛋白3(GATA binding protein 3,GATA-3)和活化T细胞核因子(nuclear factor of activated T cell,NFAT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F-Ab(+)CHP组血清IL-13水平高于F-Ab(-)CHP组(P <0.001);PBMC经F蛋白体外刺激后,细胞上清中IL-13水平随着F蛋白刺激浓度的增高而增高(x2=13.52,P=0.009);PBMC中GATA-3蛋白表达水平不受F蛋白刺激的影响(均有P>0.05),而F蛋白可下调NFAT1蛋白表达.结论 在体外培养的PBMC中,F蛋白有上调IL-13水平的作用,而且可能通过下调NFAT1间接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1.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us,HBV)感染是导致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肝硬化(liver cirrhosis,LC)和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重要原因,全球每年由于HBV慢性感染引起的肝硬化、肝细胞癌死亡患者超过47万人。本文主要对乙肝病毒的相关变异及与临床治疗和预后的关系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2.
赵婷  邢国珍  徐朝  龙钢  许君 《现代预防医学》2016,(16):2997-3001
目的 探究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 HCV)结构蛋白对病毒细胞间传播的影响。方法 分别以HCV基因组电转后的Huh7.5.1细胞和未经电转的Huh7.5.1细胞作为供体细胞和受体细胞,同时加入中和抗体,建立HCV细胞间传播检测系统,应用已建立好的细胞间传播检测系统探究病毒结构蛋白对病毒细胞间传播的影响。结果 在HCV细胞间传播检测系统中,野生型病毒可进行正常的细胞间传播,结构蛋白缺失的缺陷型病毒不能进行细胞间传播。结论 HCV的结构蛋白对HCV进行细胞间传播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3.
吸毒者吸毒特点与HBV、HCV重叠感染情况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不同的吸毒特点对吸毒者HBV、HCV重叠感染率的影响。 方法 对两所强制戒毒所内吸毒者分别进行随机整群抽样 ,用自制问卷了解 772例吸毒者吸毒特点 ,并抽取血标本测定被访者HBsAg、抗 -HCV。  结果 注射式吸毒者 (包括静脉注射者、肌肉注射者、同时使用注射与口吸方式者 )HBV、HCV重叠感染率 2 4.3 % ,显著高于非注射者 6.2 % (P <0 .0 1) ;随着吸毒年限的延长 ,重叠感染率从 17.2 %、2 2 .1%增加到 2 8.3 % (P <0 .0 5 ) ;戒毒次数从一次上升到四次时 ,重叠感染率由 13 .4%增加到 2 8 3 % (P <0 .0 5 ) ;戒毒次数从一次上升到四次时 ,重叠感染率由 13 .4% ( 2 9/2 16)不断上升到 3 6.3 % ( 5 1/14 1)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结论 注射式吸毒、吸毒时间延长、戒毒次数增加是吸毒者HBV、HCV重叠感染率增加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在丙肝感染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对162例疑似HCV感染者血清进行HCV RNA检测,同时用ELISA法对其进行HCV核心抗原和抗-HCV检测。结果 162例样本中,抗-HCV阳性率64.20%(104/162),HCV RNA阳性率51.85%(84/162),HCV核心抗原阳性率35.19%(57/162);HCV RNA和HCV核心抗原均阳性样本57例,二者符合率为67.86%;HCV核心抗原和HCV RNA阳性而抗-HCV阴性者1例。结论 HCV核心抗原是HCV早期感染的标志之一,检测HCV核心抗原有利于HCV感染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HIV/AIDS)合并感染乙型病毒性肝炎(HBV)、丙型病毒性肝炎(HCV)、梅毒(TP)的流行现状及其特点,为HIV/AIDS的防控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08年-2010年期间在温州实验室确认阳性的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的标本共678例,采用ELISA法,分别对标本进行乙肝表面抗原、丙肝抗体、梅毒抗体项目检测。结果:其中,合并感染乙肝的有102例(15.04%),感染丙肝84例(12.38%),感染梅毒145例(21.38%);同时感染乙肝、丙肝的有13例(1.91%),感染乙肝、梅毒有31例(4.57%),感染丙肝、梅毒的有13例(1.91%),同时感染乙肝、丙肝、梅毒的2例(0.29%)。结论:1、HIV感染者中HBV感染率略高于普通人群;HIV与HCV合并感染率显著高于普通人群,但低于国内外报道的HIV/HCV的30%以上;HIV与TP合并感染的比例显著高于普通人群以及其他地区艾滋病患者。2、合并感染的总体趋势有所控制。  相似文献   

16.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后慢性转化率的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笔者选择 1992~ 1996年间 ,安徽某乡“职业”供血员和 2所省级医院住院病人中 ,抗 -HCV( )和 /或 HCV RNA( )者为调查对象。追访了他们 HCV感染及其后的有关重要临床诊治和流行病学信息 ,同时调查了感染者的现况及相关实验室指标检测 ,描述了供血员人群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后慢性转化率变化趋势。结果 HCV感染 6个月后慢性转化率为 55.93% ,1~ 4年慢性转化率依次为 50 %、4 8.54%、4 6.4 7%和 4 6.4 3%。表明其感染后慢性转化率一直持续高水平 ,下降缓慢 ,尤其 2年后基本稳定在 4 6%~ 4 8% ,远高于乙型肝炎 5%~ 10 %的慢性转化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杭州地区2015年-2018年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的分布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荧光PCR方法对423例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进行基因分型。结果 423例HCV感染者进行基因分型,共检测到4种基因型,7种基因亚型,其中1b基因型240例,2a基因型43例,6a基因型36例,3b基因型32例,3a基因型26例,1a基因型2例,6n型1例;对HCV基因型与性别、年龄的关系分别进行了统计学分析,显示并无明显相关性;2015年-2018年杭州地区各基因亚型的患病率进行比较,显示3b患病率有所上升,而3a患病率则有显著下降,其他无显著变化。结论杭州地区丙肝病毒基因型存在多样化分布,其中以1b亚型为主,2a次之;HCV基因型分布与性别、年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15年-2018年杭州地区主要基因型的患病率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艾滋病感染者和艾滋病人(HIV/AIDS)合并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梅毒(TP)的流行现况及对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的影响。方法:选取HIV/AIDS的病例采用ELISA法,分别对标本进行乙肝表面抗原、丙肝抗体、梅毒抗体检测,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后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的观察。结果:719例HIV/AIDS合并感染乙肝的有80例(11.13%),丙肝46例(6.40%),梅毒114例(15.86%)。接受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的326例患者中,单纯HIV感染的有232例,其中T淋巴细胞CD4<300/mm3者110例,占47.41%;合并多重感染的HIV患者有94例,其中T淋巴细胞CD4<300/mm3的有49例,占52.13%;两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IV合并感染TP、HCV和HBV率较高,易对T淋巴细胞CD4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隐匿性HBV感染的存在和临床意义已经被许多研究所证实,目前已有大量研究开始关注其发生机制.此文就HBV的S基因变异对隐匿性感染的发生和影响的若干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维持性血透患者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调查及危险因素探讨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目的对本院48例维持性血透(HD)患者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状况进行调查,并对其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采用第二代抗体检测试剂检测48例HD患者HCV抗体,另外采用RT-PCR法检测患者血清中HCVRNA。同时测定肝酶ALT。结果HCV抗体阳性率为35%,所有HCV抗体阳性患者的血清中均检出HCVRNA,而HCV抗体阴性患者的血清中有7例检出HCVRNA。血清ALT水平的升高与HCVRNA的存在并不总是相关,17例HCV抗体阳性且HCVRNA阳性的患者中仅10例血清ALT水平轻度升高。具有输血史的患者在HCV抗体阳性组中所占的比例明显大于在HCV阴性组中所占的比例。结论输血仍是引起HD患者HCV感染的重要原因,HCV抗体阳性率与HD患者透析时间有关,提示血液透析单位可能存在HCV的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