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叶晶  何海霞 《现代保健》2011,(18):105-106
目的了解临床护士工作压力产生的主要原因,为提高护理质量,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方法采取既往研究资料和临床工作经验的方法,并参考国内外相关文献,总结出临床护士工作压力产生的原因。结果临床护士存在的工作压力主要有工作负荷、社会地位、人际关系、职业压力风险、职业暴露等等。结论要提高护士的护理工作质量,首先要关注护士的工作压力问题,通过各种方式缓解护士的工作压力,为护士创造轻松、愉悦、团结的工作环境,从而提升护理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护士所存在的社会压力的分析,使她们减轻负担能更好地生活、学习和工作。对普遍存在的护士的现状,通过生理的、心理的、社会的、物理的、文化的这几个方面说明了护士的压力。针对这些压力我们将采取对工作的环境,加强护士职业心理素质,加强护理人才培养及行政方面的干预,共同减轻护士的负担。护士存在多种压力,我们必须积极去减轻他们的负担,让他们更好地工作。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析传染科护士的主要压力源,了解传染科护士在工作中所担心的问题,针对性地制定应对措施,使传染科护士能够从容应对各种压力,提高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同时使护士的工作风险系数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4.
陈应花 《职业与健康》2006,22(23):2059-2060
工作压力是职业要求与个体的不平衡知觉所引起的从业人员的身心压力状态。当个体不能从各方面应对或减轻压力源时,便出现了工作压力。虽然人人都有产生工作疲惫潜在的可能性,但从事卫生服务行业的压力明显。护士是卫生保健行业中压力大的职业之一。护理工作是一种需要体力与脑力劳动相结合的双重劳动,护理工作的性质决定了护士必须经常面对病人、家属、医生及其他的医务工作者。高强度的工作压力和不平等的待遇使护士容易产生工作疲惫感,表现为情绪不稳定,易激惹,对服务对象漠不关心,并会影响护士的身心健康,使护理质量下降。1护理工作的压…  相似文献   

5.
分析基层医院急诊科护士工作的主要压力来源,探讨减轻护理工作压力、提高护士心理承受能力、促进社会关注并重视护理工作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郭建英 《现代保健》2009,(6):114-115
护理是医疗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项工作,其宗旨是以患者为中心,增进健康,预防疾病,减轻痛苦,满足患者的需求。急诊护理是涉及多学科护理,以工作节奏紧张;危童症病例复杂,抢救任务繁重,自身危险性大为特点的职业。急诊工作的特点导致了急诊护士压力大,身体、心理健康状况差,直接影响了护理工作的质量,因此,分析护士压力,找出对策,维护护士身心健康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目的精神科护士工作压力源是指精神科护士在工作活动中对其身心活动造成一定影响的外在刺激因素,它是改变个体心理活动和身体健康状况的主要原因。因为精神科护士长期处于一种封闭或半封闭的环境,面对的是社会上一组思维紊乱、行为异常的精神病患者,再加上他们平时的工作量大、风险高、社会偏见、个人成就感低等因素的影响,他们的工作压力越来越大,所以探讨护士的压力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郑青春 《医药与保健》2014,(3):164+170-164
了解临床一线急诊科护士的职业压力来源、心理压力产生的后果及应对方法。医疗单位、社会、家庭要加大对急诊科护理工作人员的关爱和对大众的适当引导,降低急诊科护理工作人员的职业压力,从而更好的做好护理服务。  相似文献   

9.
急诊科集院内急救、门诊输液于一体。抢救室危重患者多,病情急,复杂多变,突发事件多,意外死亡率高,工作繁忙,急诊护士由于紧张繁忙的护理工作承受着很大的工作压力。过大的工作压力会引起身心疾病,而良好的应对方式是缓解工作压力的最主要因素。本文分析急诊科护士压力产生的原因及预防应对措施,可有利于急诊护士保持良好心态,防止护理差错和纠纷的发生,提高急诊科护理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阐述和分析手机室护士的工作压力和应对措施.方法 分别从环境因素,工作因素、人际关系因素、自身因素等方面分析手术室护士的工作压力,以用缓解压力的措施.结论 手术室护士应具备沟通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营造愉快的工作氛围,以排解工作中的压力,创造尊重护士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该院感染科护士工作中的压力来源,对调查结果分析,采取适当的应对措施减轻压力,使其能正确面对工作中产生的压力,并进行自我调节,从而提高护理的工作质量。方法通过根据该科室情况改动的护士压力源量表进行调查。结果担心工作中出现差错、工作环境不被亲人或朋友支持、医生对护理工作过分挑剔、担心被感染性疾病感染、对自身发展要求过高都是工作中压力的主要来源。结论有效地应对措施以减轻感染科护士的工作压力,提高压力的应对能力,是提高护理质量指标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2.
朱小燕  王妤 《职业与健康》2011,27(6):618-621
目的了解综合医院医护人员工作压力与应对方式的关系,以及不同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对工作压力的差异性缓冲效应。方法采用医护人员工作压力源量表、人口统计学资料问卷、应对方式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于2008年6月对广州综合医院医护人员进行整群抽样;以压力源总分为因变量,分别以应对方式、社会支持、人口统计学变量等为自变量、调节变量和控制变量,建立检验社会支持调节效应的多元层次回归模型(moderated hierarchical regression)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多元层次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人口统计学变量中,工龄与工作压力呈倒"U"型关系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工龄平方项系数b=-2.916,P〈0.01),工作压力在工作10~19年时最大;积极应对方式、客观支持增加了工作压力,而主观支持则对压力水平有抑制作用;从调节效应来看,主观支持有助于消极应对缓解压力,而客观社会支持则有助于积极应对缓解压力;其总体模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6,P〈0.01)。结论人口统计变量、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及其差异化调节效应是影响医护人员工作压力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回顾了近5年的文献,比较分析不同取向的心理干预技术的操作方法,并将复杂难懂的理论方法进行自助化的改进.如认知取向的认知疗法、合理情绪疗法、心理支持疗法的自助化,可以通过对自身的自动性思维进行及时记录和纠正,准确识别不合理信念,努力获得身边家人朋友的支持等方式加以实现.行为取向的压力管理技术也可通过借助伴奏带中的指导语、生活伙伴之间的帮助或只依靠自己,即可实现认知行为疗法、渐进性肌肉放松、音乐放松、冥想和自我催眠法的自助式使用.随着各种压力管理技术的整合和自助化,各种取向的心理学技术将更加广泛地推广开来,成为疏解社区居民心理压力的有效工具,切实提高社区居民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调查急诊科和非急诊重症内科护士职业倦怠现状,并分析两者职业倦怠特点的差异,为针对性降低急诊科护士职业倦怠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于2018年6月,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唐山市患者数量基本相等的2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和2所二级综合医院为研究现场,并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抽取该4所医院的98名非急诊重症内科护士和73名急诊科护士为...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社区医护人员工作满意度状况并探讨其与职业紧张的关系,从而采取有效措施以提高社区医护人员的工作满意度。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于2009年12月-2010年2月,随机抽取辽宁省30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1 500名医护人员为对象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采用明尼苏达满意度问卷(MSQ)测量工作满意度,工作内容问卷(JCQ)和付出-回报失衡问卷(ERI-Q)测量职业紧张。应用分层回归分析社区医护人员工作满意度与职业紧张的关系。结果辽宁省社区医护人员的工作满意度平均得分为67.87。社会支持(β=0.35)、工作自主(β=0.27)、付出回报比值(β=-0.11)与工作满意度密切相关。结论应加强对社区医护人员工作满意度的关注,采取合理的保护措施以降低社区医护人员的职业紧张,提高其工作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影响护士心理健康的因素及相关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阳玉 《临床医学工程》2009,16(12):128-129
该文主要讨论如何维护护士的心理健康问题。首先从主观和客观两个层面分析影响护士心理健康的因素,从而推断出护士要形成和保持健康的心理,不仅需要社会各方的理解、支持和帮助,更重要的是从自我做起,努力追求一种对自己、对事业、对生活充满信心,对他人充满理解,对社会主动适应的积极心理状态,实现身心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陈阳玉 《医疗保健器具》2009,16(12):128-129
该文主要讨论如何维护护士的心理健康问题。首先从主观和客观两个层面分析影响护士心理健康的因素,从而推断出护士要形成和保持健康的心理,不仅需要社会各方的理解、支持和帮助,更重要的是从自我做起,努力追求一种对自己、对事业、对生活充满信心,对他人充满理解,对社会主动适应的积极心理状态,实现身心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周小玲  何萍萍 《职业与健康》2010,26(12):1349-1350
目的探讨消毒供应室人员职业倦怠自我调整的措施与效果。方法面对职业倦怠,通过社会支持、正视自己、身心锻炼等方法 ,进行自我调整。结果干预前,护理人员62.1%有职业倦怠,轻、中度倦怠的检出率分别为22.4%、39.7%;干预后,存在职业倦怠的只占39.7%,轻、中度倦怠分别下降为13.8%、25.9%。干预前后职业倦怠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2,P0.05)。结论消毒供应室护士,消除职业倦怠,关键靠自我调节。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绵阳市社区护理人员岗位培训需求,为卫生主管部门制定人才继续培养计划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整群便利抽样,对参与培训的绵阳市3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295名社区护理人员培养需求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90.8%护理人员希望通过网络快速获取培训知识,68.5%建议三级医院免费提供进修名额.结论 建立区域化社区卫生护理人才培养组织,需要护理学会及卫生行政部门重视,畅通培训渠道,提供对口帮扶,并建立多元化社区护理人才培训体系.  相似文献   

20.
社区卫生服务员工中职业紧张与倦怠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弄清社区卫生服务员工职业紧张与职业倦怠的现状,探讨两者之间的关联。方法采用依据工作要求-自主模式与付出-回报失衡模式理论开发的简明职业紧张问卷和Maslach的职业倦怠问卷的修订版,对上海市的1397名社区卫生服务员工进行调查。运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职业紧张因子与职业倦怠的关联。结果有77.1%人被评定为职业紧张,有19.3%人呈现付出回报失衡,职业倦怠阳性率高达77.3%。职业倦怠均分为2.17±0.91,其3个维度情感耗竭均分为2.23±1.46,人格解体为1.04±1.15,个体成就感得分为3.78±1.36。高要求低自主是个体成就感降低的保护因子,以低D/C组为对照,中等与高组的OR值分别为0.54(95%CI=0.37~0.78)和0.42(95%CI=0.25~0.72)。社会支持是职业倦怠的保护因子,以低社会支持组为对照组,中、高社会支持组OR值分别为0.69(95%CI=0.47~1.00)和0.52(95%CI=0.35~0.77);付出回报失衡是职业倦怠的危险因子,以低付出回报失衡为对照,中等组的OR值为2.48(95%CI=1.33~4.62);高失衡组OR值为4.91(95%CI=1.78~13.6)。内在投入是情感耗竭和人格解体的危险因子。结论预防职业倦怠需要降低职业紧张程度,缓解付出回报失衡,同时增加社会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