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高血压脑出血是一种危害老年人健康和生命的常见病,本文在分析了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特点的基础上,探讨了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护理的难点及应对对策,总结分析了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经验。  相似文献   

2.
郭秀荣 《中国乡村医生》2010,12(24):182-182
高血压脑出血是一种危害中老年人健康和生命的常见病,为探讨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护理难点分析及对策,总结分析收治的369例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  相似文献   

3.
薛雷 《中国医药导报》2010,7(34):162-162,165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基底节区高血压性脑出血老年患者术后便秘的影响。方法:分析68例术后早期进行便秘护理干预的临床资料。结果:早期护理干预对预防基底节区高血压性脑出血老年患者术后便秘有效。结论:早期对基底节区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老年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预防便秘发生,预防术后并发症,增进患者食欲,促进患者康复,缩短住院日。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临床上对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的效果。方法以我院收治的63例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对患者实施护理工作过程中的疑难问题进行总结并分析原因,同时对患者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患者的临床恢复情况。结果在接受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干预后,这63例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干预前,结果差异明显。结论在临床上对患有老年高血压脑出血的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地降低患者在接受护理干预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病率,同时降低了患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在临床上具有广泛的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在老年高血压脑出血脑出血术后肺部感染患者的护理工作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自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接诊治疗的100例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两组患者,其中实验组在传统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入了集束化护理,对照组仅仅进行常规护理,通过观察两组患者的恢复情况、满意度以及护理效果等,以做出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在肺部感染持续时间、住院时间及病死率等方面均高于对照组,患者的康复状况较好,病死率低(P<0.05))。结论:在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护理工作中加入集束化护理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患者的病死率,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使得患者早日康复,在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护理工作中有着极高的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脑出血的护理效果。方法抽取50例老年高血压脑出血病人进行探讨,平均分组,参考组选择一般护理干预,实验组选择综合护理干预,对比效果。结果经过分析,实验组远远强于参考组,差异较大,具有对比性。结论针对老年高血压脑出血病人开展综合护理干预,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便秘预见性护理对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影响。方法纳入2015年2月至2018年3月本院接收的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53例进行临床研究,治疗期间护理人员围绕心理、饮食等方面开展预见性护理,统计护理干预一个月后,入选者便秘发生率,客观分析预见性护理方案的应用价值。结果护理期间5例患者发生轻度便秘症状,便秘总发生率为9.43%。结论预见性护理能够有效预防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发生便秘,可加快其康复进展,值得临床推广和普及。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舒适护理对老年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抽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老年患者作为实验对象,根据随机数字法将80例患者分成两组,其中40例患者应用常规护理为对照组,另外40例患者应用舒适护理为观察组,对比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舒适护理对老年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效果较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探讨综合护理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脑出血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1月在我院接受高血压性脑出血治疗的84例老年患者,将其按照年龄、病情等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2组,每组患者4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试验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方式,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83.33%,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5.24%,2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方式对治疗老年高血压性脑出血疗效明显,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老年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联合优质护理的效果。方法:将142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均分为两组,甲组采用脑外科常规护理,乙组患者采用预见性护理联合优质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实施护理后有效抢救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以及护理满意情况。结果:统计对比两组患者的有效抢救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以及护理满意情况,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老年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实施预见性联合优质护理,可显著提高临床效果,减少患者住院时间、费用,显著提高护理满意率,应用安全可靠,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老年脑出血患者误吸的早期护理,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方法 2009-03~2010-03我院共有68例脑出血患者来院就诊,发生误吸的患者有20例。通过对20例患者早期护理总结,形成了比较系统化的呼吸道的护理规范。结果 20例发生误吸致使肺感染的患者在1~3周内症状全部得到了有效控制,无死亡病例出现。结论对脑出血患者进行早期呼吸道护理,可以降低误吸的发生率,也可以降低因误吸而导致肺部感染的死亡率,为老年脑出血患者的功能恢复创造了比较有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ICU住院治疗的重症脑出血患者的发病原因.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7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20例ICU住院治疗的重症脑出血患者者为研究对象.将本次研究的所有患者按照年龄分为青年组(年龄≤44岁)、中年组(45~59岁)和老年组(年龄≥60岁)三组,其中包括青年组患者20例,中年组患者45例,老年组患者55例.通过收集和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并比较三组患者的脑出血部位和发病原因.结果:三组患者脑出血部位相比,中年组基底节区出血的患者比例高达62.2%,老年组基底节区出血的患者比例高达61.8%,明显高于青年组患者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三组患者的脑叶、脑干、小脑、脑室和多部位出血比例基本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患者脑出血病因相比,青年组患者高血压仅占45.0%,中年组高血压患者高达71.1%,高血压患者高达74.5%,中年组和老年组明显高于青年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青年组血管结构病变高达20%,远高于其他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他病因相比,三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年龄、性别、高血压、血管结构病变是脑出血发病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重症脑出血患者的发病原因存在明显的年龄差异,青年组患者的发病原因主要是血管结构病变和高血压,中年组和老年组的发病原因主要是高血压,对于脑出血的防治工作应该从青年时期就进行重视.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行立体定向置管引流手术前后的护理经验。方法:对35例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行立体定向置管引流术前术后的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进行顺利,总成功率100(,血肿消失33例,2例再出血,行开颅血肿清除术,其中1例治愈,1例并发脑疝死亡。结论:通过密切的病情观察,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保证了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行立体定向置管引流术的顺利进行,促进术后的恢复,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康复护理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140例高血压脑出血康复期患者,依护理方式分为观察组70例与对照组70例,对照组给予神经内科专科疾病常规护理,观察组在专科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综合康复护理,同时应用FMA评分和BI评分评价两组治疗的效果,应用SF-36生活质量量表关注患者的生存质量.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FMA评分(49.78±5.91vs 40.61±7.24)和BI评分(56.78±8.60 vs 46.79±10.85)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康复护理可以提高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同时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微创穿刺血肿粉碎抽吸术治疗老年人高血压脑出血并脑疝患者的疗效。方法对揭阳市人民医院22例老年高血压脑出血并脑疝患者行微创穿刺血肿粉碎抽吸术或钻孔置管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中死亡9例,3例自动出院后在家里死亡,10例意识清醒,肢体及言语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其中6例基本生活能自理。病死率为54.5%。结论对高龄的高血压脑出血并脑疝的患者,在家属不接受开颅手术时,应该早期采取微创手术,术后积极防治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降低病死率及致残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中药息风醒脑通腑化瘀方配合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急性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术后护理方法。方法:将急性高血压脑出血85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服用中药息风醒脑通腑化瘀方,配合中医特色护理。对照组单用常规西医治疗,常规护理方法。治疗前后均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测、脑CT检查,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组颅内血肿容积的减小及血肿吸收率亦高于对照组;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善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有较好疗效;对患者采用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可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7.
杨军英 《吉林医学》2013,34(12):2210-2011
目的:探讨分析老年高血压患者脉压与心脑血管事件的临床关系。方法:选择老年高血压合并心脑血管的患者90例,根据患者入院时的血压水平计算脉压分成A组与B组,<60 mm Hg(1 mm Hg=0.1333 kPa)为A组,≥60 mm Hg为B组,观察两组患者脉压与心脑血管事件的关系。结果:A组脑出血、脑梗死、急性心肌梗死和心力衰竭发生率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脉压与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病率有明显的关系,在治疗中要积极控制脉压,可以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陈序 《四川医学》2012,33(8):1347-1348
目的探讨高血压伴脑出血患者心率变异性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08~2011年在我院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的原发性高血压伴脑出血患者及原发性单纯高血压患者各40例,健康体检者40例,由计算机自动测出心率变异性时域各项指标。结果原发性高血压伴脑出血患者及原发性单纯高血压患者心率变异性各指标均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原发性高血压伴脑出血患者心率变异性指标较原发性单纯高血压患者更低,两者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伴脑出血患者自主神经功能损害较重,发生心血管疾病高危程度概率更大。  相似文献   

19.
脑出血患者院内感染分析及预防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脑出血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感染率及危险因素,为防治院内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对2000年1月~2002年12月在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296例脑出血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调查院内感染的发生率及与年龄、出血部位、昏迷、住院时间的关系。结果:脑出血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为23.0%,脑干出血感染率最高,为42.1%,60岁及以上组较60岁以下组感染率高,昏迷组较非昏迷组感染率高,且感染率随住院天数的增加而增加。结论:脑出血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高,其中以脑干出血感染率最高,年龄越大,感染率越高,昏迷患者较非昏迷患者易发生院内感染,住院时间长者感染率亦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老年患者脑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s,CMBs)的分布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搜集2010年2月-2012年2月本科住院患者217例,年龄60~96(81±6)岁。采集病史及实验室资料,签署知情同意。采用GE公司1.5T扫描仪行常规磁共振及三维梯度回波序列检查,分别记录各个脑叶及脑区的CMBs病灶数。结果本组CMBs检出率为39.2%,随年龄增长CMBs的检出率逐步增高。皮层CMBs病灶多位于额颞叶,深部CMBs病灶多见于深部白质和丘脑。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高血压病、脑出血史及脑梗死史是CMBs的危险因素。分层分析显示年龄(OR 1.677,95%CI 1.061~2.652,P=0.027)、高血压病(OR 5.415,95%CI 1.723~17.016,P=0.004)及脑出血史(OR 4.065,95%CI 1.129~14.629,P=0.032)与皮层CMBs密切相关。脑梗死史(OR 3.376,95%CI 1.661~6.863,P=0.001)是深部CMB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不同部位的CMBs相关危险因素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