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联合布比卡因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参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7年9月—2019年10月于本院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120例分为2组,各60例。对照组予布比卡因麻醉,在此基础上,试验组联合右美托咪定麻醉,对比两组麻醉阻滞效果及不同时刻[麻醉前(T0)、麻醉后1min(T1)、麻醉后10min(T2)、术毕即刻(T3)]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结果 试验组感觉平面固定时间为(22.81±2.76)min、运动阻滞维持时间为(306.59±80.22)min,均长于对照组的(14.26±3.43)min、(260.42±73.42)min,运动阻滞恢复时间为(3.21±0.68)min,短于对照组的(3.92±0.76)min,( P值均<0.001);,试验组T0、T1、T2、T3时刻HR分别为(72.31±2.34)、(72.16±3.11)、(72.56±2.88)、(71.43±2.56)次/min,MAP为(91.26±4.53)、(89.73±4.38)、(89.31±3.14)、(89.23±2.54)mm Hg,对照组HR为(73.04±2.47)、(77.54±3.06)、(73.87±3.14)、(66.87±2.39)次/min,MAP为(91.34±4.29)、(90.34±4.37)、(82.26±2.47)、(76.36±2.34)mm Hg,试验组T0、T1、T2、T3时刻MAP均高于对照组,(t=11.730、28.866,P值均<0.05);试验组T1、T2时HR均低于对照组,T3时HR高于对照组,(t=9.551、2.382、10.085,P值均<0.05)。结论 髋关节置换术中应用布比卡因联合右美托咪定腰麻能够延长麻醉时间,减轻机体血流动力学波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小剂量咪达唑仑镇静作用下气管插管在急诊科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2月-2021年12月本院急诊科收治的50例急性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排列法分为对照组(n=16)和实验组(n=34)。两组均给予气管插管治疗,对照组在插管前给予利多卡因局麻,实验组给予咪达唑仑镇静,同时实验组根据咪达唑仑剂量的不同分为实验1组(n=17)和实验2组(n=17),其中实验1组咪达唑仑剂量为3~4mg,实验2组咪达唑仑剂量为5~10mg,比较对照组和实验组一次性插管成功率和一次性插管成功时间,比较三组插管前5min(T1)、插管后5min(T2)、插管后10min(T3)和插管后30min(T4)不同阶段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结果 实验组一次性插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一次性插管成功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三组T1阶段MAP、HR和SpO2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联合咪达唑仑经鼻滴注在小儿静吸复合全麻的应用效果。方法 60例外科手术患儿随机分为两组。麻醉前15 min,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经鼻滴注,观察组给予右美托咪定联合咪达唑仑混合液经鼻滴注。比较两组的临床指标、麻醉躁动情况及疼痛程度。结果 观察组T1和T2时的HR、收缩压、舒张压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PAED和FLACC疼痛评分均随着恢复时间的延长而降低(P<0.05),观察组t1、t2、t3时的PAED评分和FLACC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经鼻滴注右美托咪定联合咪达唑仑用于小儿静吸复合全麻的镇静效果较佳,可改善患儿的躁动情况,降低患儿的疼痛感。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比微量泵持续给药和分次给药硬膜外麻醉在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高龄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为提升麻醉有效性和安全性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22年3月至12月南京市高淳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高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分次给药硬膜外麻醉)和观察组(微量泵持续给药硬膜外麻醉),各30例。比较两组患者入室时(T0)、注药后30 min(T1)、手术60 min(T2)、术后即刻(T3)的心率、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效果及麻醉期间多巴胺的用量;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周简明健康状况量表(SF-36)评分。结果 与T0时比,T1~T3时两组患者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及心率出现逐渐降低趋势;但相比对照组,T1~T3时观察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更高,心率更低;观察组患者麻醉总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多巴胺用量少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术后1周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较术前升高...  相似文献   

5.
赵开杰 《医疗装备》2022,(19):82-84
目的 探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或七氟醚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9 年 10 月至 2021 年 9 月在医院行 LA 治疗的 97 例阑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麻醉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53 例,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与试验组(44 例,瑞芬太尼复合七氟醚),比较两组术后苏醒质量、不同时间点 [ 诱导前 5 min(T0)、插管后 5 min(T1)、手术结束时(T2)] 的血流动力学指标 [ 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水平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组术后睁眼时间、清醒时间及拔管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 T1、T2的 HR、MAP 与 T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 T1、T2的 HR、MAP 均高于 T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 HR、MAP ...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对冠心病患者气管插管心血管反应的影响.方法 将50例择期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冠心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右美托咪定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右美托咪定组于诱导前15min匀速泵入右美托咪定0.5 μg/kg,泵注时间10 min,对照组相同速度泵人相同容量0.9%氯化钠.记录麻醉前、插管前和插管后1、3、5、10 min时平均动脉压(MAP)、心率和心率收缩压乘积(HPP),记录麻醉前和插管后1、5、10 min时心电图ST段阳性变化情况.结果 右美托咪定组插管前心率、HPP较麻醉前降低[(68.4±8.2)次/min比(76.5±9.0)次/min、(8065±2148)次·mm Hg/min比(9337±1732)次·mm Hg/min,1 mm Hg=0.133 kP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插管前MAP较麻醉前降低[(76.2±8.5) mm Hg比(85.6±11.3)mm Hg],插管后1、3、5 min时心率、HPP较麻醉前升高[(108.3±13.8)、(105.2±10.4)、(89.6±11.5)次/min比(78.1±8.4)次/min,(14 835±3826)、(14 072士3259)、(12 506±2475)次·mm Hg/min比(9270±1862)次·mm Hg/min],插管后1、3 min时MAP[(102.5±13.4)、(97.1±10.8) mmHg]较麻醉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美托咪定组插管后1、3、5min时心率、HPP [(75.2±10.6)、(73.8±9.4)、(78.7±8.0)次/min,(8925±2073)、(9248±1904)、(9481±2014)次·mm Hg/min]低于对照组,插管后1、3 min时MAP[(89.5±10.2)、(86.0±8.9) mm Hg]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插管后1 min心电图ST段阳性变化发生率[32%(8/25)]高于右美托咪定组[4%(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0.5μg/kg可有效抑制冠心病患者气管插管的心血管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Narcotrend(NT)麻醉深度监护仪对老年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150例择期行腹部手术老年患者,按照抽签方式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5例。两组手术均采取全身麻醉,对照组凭借临床经验及患者身体指征对麻醉药用量进行调整,观察组在NT麻醉深度监护仪指导下调整麻醉用量,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麻醉时间、苏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重症监护病房停留时间及麻醉药使用情况;比较两组患者麻醉前(T0)、麻醉30 min后(T1)及手术结束时(T2)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和NT麻醉监护仪麻醉深度指数(NTI);比较两组手术后Ricker镇静-躁动(SAS)评分、Ramsay镇静(RSS)评分、简易智能量表(MMSE)评分及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苏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06,t=2.476;P<0.05);麻醉药依托咪酯和舒芬太尼的使用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349,t=2.158;P<0.05);两组HR、MAP的组内比较T1>T2>T0,NTI的组内比较T0>T2>T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05.467,F=36.545,F=111.677,F=156.932,F=57.659,F=869.035;P<0.05);观察组NTI在T1、T2时组间比较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265,t=9.347;P<0.05);两组术后SAS评分、RSS评分、VAS评分及PSQI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MMSE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992,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0.67%,显著低于对照组(25.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465;P<0.05)。结论:NT麻醉深度监护仪指导下调整麻醉药用量可减少老年患者术后苏醒时间,加快患者定向力恢复,且能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全麻输注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镇静深度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月至12月收治的50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常规麻醉,研究组接受右美托咪定全麻输注。比较两组的镇静深度以及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研究组的首次睁眼时间、术后拔管时间、PACU停留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苏醒时BIS高于对照组(P<0.05)。麻醉诱导后30 min(T30min),研究组的血流动力学指标(SaO_(2)、HR、MAP)变化幅度均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全麻输注应用于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麻醉效果显著,血流动力学稳定性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瑞马唑仑与丙泊酚对进行无痛胃肠镜检查患者的镇静效果,以及对患者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4月于衢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进行无痛胃肠镜检查的患者80例,开展前瞻性研究,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B组、R组,各40例。B组患者采用丙泊酚+舒芬太尼麻醉,R组患者采用瑞马唑仑+舒芬太尼麻醉。比较两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苏醒时间、操作时间、苏醒后达离室标准时间,麻醉开始前(T0)、麻醉后操作前(T1)、胃肠镜开始操作3 min(T2)、胃肠镜检查结束(T3)、完全苏醒时(T4)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及脑电双频指数(BIS)值,以及两组患者镇静效果、各种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相比B组,R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均显著延长,苏醒时间显著缩短,低血压、低氧饱和度、呼吸暂停、注射痛等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降低(均P<0.05);与T0时比,T1~T4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麻醉对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认知功能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8年7月在辽宁省鞍山市双山医院接受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每组45例。低剂量组给予低剂量右美托咪定(0.3μg/kg)麻醉维持,高剂量组给予高剂量右美托咪定(0.9μg/kg)麻醉维持,比较两组术前、术后3 d的简明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及hs-CRP水平。结果术后3 d,低剂量组的MMSE评分(21.62±2.64)分高于高剂量组(18.37±2.52)分,hs-CRP水平(11.68±2.28)mg/L低于高剂量组(15.87±2.36)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麻醉用于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均可达到良好的麻醉效果,但予以低剂量右美托咪定(0.3μg/kg)麻醉可更好地改善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的认知功能,预防认知功能障碍,并降低hs-CRP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比右美托咪定和芬太尼分别联合腹横肌平面阻滞对剖宫产产妇术后疼痛和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5月—2022年5月接受剖宫产手术的126例产妇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接受药物不同,将126例患者分为右美托咪定组(63例,采用右美托咪定治疗)和芬太尼组(63例,采用芬太尼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疼痛感、血流动力学指标、恢复情况、有效按压次数、泌乳素水平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4 h的视觉模拟评分(V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右美托咪定组产妇术后8、12、24 h的VAS评分均低于芬太尼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手术前,右美托咪定组心率(HR)(76.35±7.85)次/min,平均动脉压(MAP)(104.23±22.64)mm Hg,血氧饱和度(SpO2)(97.34±3.14)%;芬太尼组HR(77.34±8.45)次/min, MAP(102.43±23.53)mm Hg, SpO2(96.63±3.43)%,两组所有指标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心脏瓣膜置换术中体温对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心脏复跳及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6月—2022年6月在本院确诊的96例风湿性心脏病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 3组,每组各32例。A、 B、 C 3组患者分别对应体外循环液体加温仪设定的温度为33.5℃、 35.5℃、37.5℃。比较3组患者术中各时间点[T0(入室后5 min,泵注麻醉药物之前)、T1(注射完负荷剂量后即刻)、T2(气管插管后1 min)、T3(劈胸骨后1 min)、T4(主动脉阻断前即刻)、T5(停机后30 min)、T6(手术结束时)]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水平以及心脏复跳情况;比较2组T0、T5、T6、术后6 h(T7)、术后24 h(T8)时的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Ⅰ(cTnⅠ)水平;记...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老年髋部手术患者实施神经阻滞麻醉联合气管插管全麻的临床效果,为确保临床麻醉的安全性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松滋市第三人民医院2021年9月至2023年9月收治的68例行髋部手术的老年患者,按照麻醉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实施气管插管全麻,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神经阻滞麻醉。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相关指标,麻醉前(T0)、切皮时(T1)、切皮后30 min(T2)、拔管时(T3)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术后2、4、12、24 h视觉模拟量表(VAS)疼痛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麻醉起效、苏醒、拔管、术后留观、下床活动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与T0时比,T1~T3时两组患者心率(HR)均呈降低后升高又降低趋势,平均动脉压(MAP)均呈逐渐升高趋势,但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较术后2 h,两组患者术后4~24 h VAS疼痛评分均呈逐渐降低趋势,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星状神经节阻滞对患者全身麻醉期间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福建省肿瘤医院行全身麻醉手术治疗的11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59例。两组采用的麻醉药物、剂量等完全相同,对照组行静脉复合麻醉诱导,试验组行超声引导星状神经节阻滞,比较两组术前(T0)、全身麻醉诱导后(T1)、插管后即刻(T2)、手术开始时(T3)、拔管时(T4)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和围手术期血管活性药(去甲肾上腺素)使用量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T0时的舒张压(DBP)、收缩压(SBP)、心率、血氧饱和度(Sp O2)及平均动脉压(MA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1时的DBP、SBP、心率、MAP较T0时均降低,但试验组降低幅度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Supreme喉罩(SLMA)在强直性脊柱炎(AS)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6例(36髋)在全麻下行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麻醉诱导后2 min侧卧位下行喉罩插入,记录患者诱导前(T0)、诱导后(T1)、喉罩置入即刻(T2)、置入2 min(T3)、置入4 min(T4)、喉罩拔除即刻(T5)以及拔除2 min(T6)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及心率(HR);观察记录喉罩置入的次数、时间及成功率;术后随访有无牙齿松动、咽喉疼痛、声音嘶哑及吞咽困难等不良反应。结果:本组26例患者均一次成功置入喉罩。与T0比较,T1T6的SBP、DBP明显下降;而T1T6时点的SBP、DBP及HR均处于平稳状态,未出现明显波动,血流动力学稳定。喉罩置入时间为(1.2±0.5)min;手术过程中所有患者SpO2均保持在96%以上,气道阻力正常。除术后随访2例患者出现轻微咽喉疼痛,其他病例未见返流误吸等并发症发生。结论:SLMA应用在AS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操作简单、插管成功率高,速度快,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纳布啡联合丙泊酚用于宫腔镜下流产术麻醉和镇痛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8-9月于本院行宫腔镜下流产术者120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丙泊酚麻醉)和观察组(纳布啡联合丙泊酚麻醉)各60例,比较两组生命体征[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镇痛效果、丙泊酚用量、术后恢复情况、血清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术中MAP、HR水平两组均先降后升,且观察组术中5 min时高于对照组(P<0.05),SpO2的组间、时间、交互差异均无差异(P>0.05)。观察组丙泊酚用量(101.83±18.66 mg)、术后意识恢复时间(4.67±1.28 min)及定向力恢复时间(7.03±1.62 min)均低于对照组(133.87±29.47 mg、6.07±1.54 min、8.92±1.88 min);VAS评分两组均先升后降,但观察组意识恢复(1.98±0.47分)、意识恢复后30 min (3.03±0.52分)及1 h(2.60±0...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中采用3种不同麻醉方式对术后转归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分组法对我院在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老年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90例进行分组研究,即1组、2组和3组,将全麻应用于1组患者中,将椎管内麻醉应用于2组中,将椎管内麻醉联合右美托咪定低剂量应用于3组,将3组患者的麻醉效果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与2组相比,1、3组患者舒适度较好,差异对比P<0.05,而相比于2、3组,1组患者术后早期下床活动时间明显较长,VAS评分明显较高,同时谵妄发生率明显较高,差异对比P<0.05。结论: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中采用椎管内麻醉联合右美托咪定低剂量进行麻醉效果更佳,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七氟烷在小儿短小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为小儿短小手术的麻醉提供参考方案。方法 选取2020年2月—2021年12月在山东省聊城市退役军人医院接受短小手术治疗的68例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患儿给予氯胺酮麻醉,观察组患儿给予七氟烷麻醉。比较两组不同时间点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苏醒时间,麻醉诱导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T1时刻,两组MAP、HR和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T3时刻,观察组MAP和HR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苏醒时间、麻醉诱导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88%,低于对照组的23.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21,P<0.05)。结论 ...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对全麻胃肠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和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2022年1月—2023年5月在梅州市人民医院行胃肠手术的61例患者纳入观察中,通过随机数字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为30例、31例。所有患者均行全麻,对照组麻醉诱导后静滴盐水,研究组则泵注Dex。比较术中不同节点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并分析术后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应用拉姆齐(Ramsay)镇静评分量表评估术后15、30 min的躁动情况。结果 研究组T1~T5时SBP均低于T0,T3、T5均低于T1~T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1、T2时DPB低于T0、T3、T4、T5(P<0.05);T1~T5时HR均低于...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究环泊酚联合艾司氯胺酮麻醉在老年患者无痛胃肠镜检查中对其血流动力学、围术期指标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法方法回顾性分析长江航运总医院2023年4月至7月收治的105例接受无痛胃肠镜检查的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麻醉方式的不同分组,将采用艾司氯胺酮联合丙泊酚麻醉的患者(50例)作为A组,采用艾司氯胺酮联合环泊酚麻醉麻醉的患者(55例)作为B组。比较两组麻醉诱导前(T0)、进胃镜时(T1)、肠镜回至回肠末端时(T2)、出肠镜时(T3)、苏醒时(T4)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临床相关指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T1~T4时两组心率、平均动脉压、收缩压、舒张压较T0时均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与A组比,B组T1、T2、T3时上述指标均更高;B组麻醉起效时间及苏醒、定向力恢复、活动恢复时间均较A组更短;B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A组(均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