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了解不同类型哮喘患者的家族史、血清总IgE(TIgE)和过敏原皮试阳性率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门诊就诊的 5 33例哮喘患者进行家系调查。其中 12 1例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进行血清总IgE水平检测及皮内注射法进行过敏原皮肤试验。结果 :5 2 .16 % (2 78/ 5 33)的哮喘患者家族史为阳性 ;6 3.2 2 % (337/ 5 33)有其他过敏性疾病 ;12 1例中家族史阳性的哮喘患者血清总IgE均值和超常例数以及过敏原皮试阳性率显著高于家族史阴性组 (P<0 .0 5 ) ;外源性哮喘较内源性哮喘家族史阳性率、血清总IgE均值及过敏原皮试阳性率均升高 (P <0 0 1)。结论 :哮喘患者血清总IgE和过敏原皮试阳性率水平高低与家族史有关 ,表明哮喘是一种遗传倾向很强的疾病 ,外源性哮喘更有遗传背景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婴幼儿喘息与其血清总Ig E、肺功能及社会因素的关系,为临床早期诊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住院患儿(28 d<年龄≤3岁)共300例,其中喘息性疾病(包括毛细支气管炎、喘息性支气管炎、婴幼儿哮喘)患儿150例为病例组,同期住院的下呼吸道感染而无喘息症状患儿150例为对照组,检测其血清总Ig E值、行肺功能检查,比较2组其差异性;并对入选患儿行流调问卷调查,从中分析引起婴幼儿喘息的相关因素。结果病例组中喘息性支气管炎、婴幼儿哮喘患儿的血清总Ig E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TEF 25%、TEF 50%、TPTEF/Te、VPTEF/Ve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病例组患儿喘息与反复呼吸道感染病史、个人过敏疾病史、家族哮喘或过敏病史、既往使用抗生素、被动吸烟、家中养花草有关。结论婴幼儿喘息时其血清总Ig E水平明显升高,肺功能水平明显下降;婴幼儿喘息的相关因素为反复呼吸道感染病史、个人过敏疾病史、家族哮喘或过敏病史、既往使用抗生素、被动吸烟、家中养花草。  相似文献   

3.
哮喘患儿白细胞介素13及总免疫球蛋白E水平变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哮喘患儿白细胞介素 1 3( IL- 1 3)与总免疫球蛋白 E(总 Ig E)的变化。方法 :用双抗体夹心 ABC- ELISA方法检测哮喘患儿血清 IL- 1 3与总 Ig E水平 ,采用 SPSS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并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 :血清 IL - 1 3及总 Ig E水平发作组显著高于缓解组 ,P<0 .0 1 ;发作组与缓解组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0 .0 1。直线相关分析表明 ,血清 IL- 1 3水平及总 Ig E水平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哮喘患儿存在 IL- 1 3及总 Ig E水平升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过敏性哮喘的发病机制及患儿在早期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参照《实用儿科学》第八版作为过敏性哮喘诊断标准。收集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贵州遵义地区入住我院儿科诊断为过敏性哮喘患儿的血样本及患儿的一般资料,包括既往感染病史及预防接种史、性别、年龄、等;患者入院后静脉采血3 mL,进行过敏原检测,ELISA技术检测血清总Ig E含量。根据临床检查结果,将血清总Ig E200的患儿纳入实验对象,作为实验组;非过敏性哮喘患儿作为对照组。收集患者静脉血3 mL,ELISA技术检测血清IL-4、IL-17含量。结果过敏性哮喘患儿血清中IL-4水平含量呈上调趋势,IL-17水平含量呈上调趋势。结论研究表明过敏性哮喘患儿发病机制与调控Th1/Th2失衡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支气管哮喘合并急性鼻窦炎患儿的临床特点。方法 选取2021年1—12月无锡市儿童医院收治的50例支气管哮喘患儿,分为单纯哮喘组25例和哮喘合并急性鼻窦炎组(哮喘+鼻窦炎组)25例,收集2组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临床特征,进行呼出气一氧化氮(Fe NO)测定、肺功能检查、过敏原总Ig E测定等并比较其结果。结果 2组患儿在住院天数、哮喘发作时的严重程度、过敏原总Ig E和Fe NO值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哮喘鼻窦炎组患儿在哮喘得到控制比例、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FEV1/用力肺活量(FVC)等指标上均低于单纯哮喘组,合并过敏性鼻炎占比高于单纯哮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哮喘合并鼻窦炎患儿与单纯哮喘比较,肺功能的下降程度和合并过敏性鼻炎病史方面显著升高,且哮喘控制效果差,合并急性鼻窦炎可以加重哮喘病情,临床上需要重视两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维吾尔族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总IgE及ECP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维吾尔族血清总免疫球蛋白 E(T- Ig E)、变应原特异性 Ig E抗体 (S- Ig E)及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 (ECP)与支气管哮喘发病的关系。方法 :将和田部分地区 2 12例 18~ 72岁维吾尔族人分为对照组、哮喘间歇发作组及轻度、中度、重度哮喘组 ,分别定量测定 5组患者的血清 ECP(S- ECP)、T- Ig E水平 ,同时对吸入性变应原的特异性 Ig E抗体水平进行定性测定。结果:哮喘各组之间 S- ECP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 <0 .0 1) ,重度哮喘患者组 S- ECP水平最高 ,且 S- ECP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关系 (r=0 .6 3,P <0 .0 1)。变态反应的出现与 S- ECP水平增高有关 ,T- Ig E与 S- ECP呈正相关关系 (r =0 .6 1,P <0 .0 1)。S- ECP水平与哮喘发作的自觉症状和通过检查所得的客观体征具有高度相关性 ,ECP与最大峰流速 (PEF)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 (r =- 0 .6 7,P <0 .0 5 )。结论:血清 S- ECP和 T- Ig E二者的水平及其相互关系主要取决于嗜酸粒细胞激活程度和分泌蛋白的能力 ,它们能反映哮喘气道炎症的活动情况 ,并可预示哮喘发作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0~12岁支气管哮喘患儿的哮喘发病与其血清中特异性IgE抗体表达的关系及其检测意义。方法采用欧蒙印迹法对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的271例支气管哮喘患儿进行血清过敏原特异性lgE抗体检测,并对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71例支气管哮喘患儿中抗体阳性患儿203例,阳性率74.91%,其中吸入性过敏原阳性率较高的是蟑螂(31.03%)、尘螨组合(25.62%);食物性过敏原阳性率较高的是花生(25.62%)、鸡蛋白(20.69%)、海鱼组合(10.83%)。男性患儿中过敏原阳性者129例,阳性率为85.43%,女性患儿中过敏原阳性者74例,阳性率为61.67%。男性患儿过敏原阳性率高于女性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过敏原阳性率的年龄分布情况为0~4岁(82.61%),5~8岁(75.00%),9~12岁(62.50%)。三年龄段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4岁患儿过敏原抗体阳性率与5~8岁患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90);0~4岁患儿过敏原抗体阳性率高于9~12岁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5~8岁患儿过敏原抗体阳性率与9~12岁患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2)。结论蟑螂、尘螨组合、花生、鸡蛋白为哮喘患儿最常见过敏原,且吸入性过敏原与哮喘的发生关系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8.
支气管哮喘是常见的慢性呼吸道变态性炎症,近年来发病有增加趋势,检测过敏原能发现和明确诱发哮喘的原因,以期在日常生活中避免与之接触,从而防止发作。血清特异性IgE (S IgE)测定是通过检测大部分常见的过敏原或血清lgE定性来观察过敏反应情况,再用明确的过敏原制成浸出液进行治疗,以减少、减轻甚至终止哮喘发作[1] 。1 临床资料1 1 一般情况 检查对象系2 0 0 1~2 0 0 2年我院门诊及住院的中老年哮喘6 6例,其中男4 6例,女2 0例;年龄4 0~80岁,平均年龄5 0岁;均符合全球哮喘防治的创议制定的哮喘诊断标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心肺血…  相似文献   

9.
支气管哮喘患者家族史、IgE水平及过敏原皮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不同类型哮喘患者的家族史、血清总IgE(TIgE)和过敏原皮试阳性率之间的关系。方法:对门诊就诊的533例哮喘患者进行家系调查。其中121例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进行血清总IgE水平检测及皮内注射法进行过敏原皮肤试验。结果:52.16%(278/533)的哮喘患者家族史为阳性;63.22%(337/533)有其他过敏性疾病;121例中家族史阳性的哮喘患者血清总IgE均值和超常例数以及过敏原皮试阳性率显著高于家族史阴性组(P<0.05);外源性哮喘较内源性哮喘家族史阳性率、血清总IgE均值及过敏原皮试阳性率均升高(P<0.01)。结论:哮喘患者血清总IgE和过敏原皮试阳性率水平高低与家族史有关,表明哮喘有一种遗传倾向很强的疾病,外源性哮喘更有遗传背景。  相似文献   

10.
小儿支气管哮喘与免疫功能失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儿支气管哮喘 (简称哮喘 )是小儿时期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近年来对其发病机制和预防问题已成为医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哮喘的反复发作严重的影响了儿童的健康和生活质量。为此 ,我们对哮喘发作与免疫检测各项指标的相关性进行分析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 .1 对象 哮喘组 33例 ,为门诊和住院患儿 ,均符合全国儿童哮喘诊断标准[1] 。其中男 1 9例 ,女1 4例 ;年龄 3~ 1 4岁 ,平均 7.5岁。对照组 2 0例 ,来自幼儿园和小学。1 .2 方法 血清 Ig E测定采用放射免疫方法 ,Ig G亚类测定采用单克隆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外周…  相似文献   

11.
咳嗽变异型哮喘患儿sICAM-1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在过敏性咳嗽中的意义。方法采用ELISA方法和放射免疫技术,测定30例咳嗽变异型哮喘、41例支气管哮喘患儿的sICAM-1和总IgE,同时测嗜酸、嗜碱性细胞绝对计数和过敏原皮试。结果咳嗽变异型哮喘患儿和支气管哮喘发作期患儿的嗜酸、嗜碱性细胞绝对计数相似,但sICAM-1和总IgE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咳嗽变异型哮喘患儿的过敏原皮试反应的阳性率、阳性种类和程度均较支气管哮喘发作期为低。结论sICAM-1和总IgE、过敏原皮试均可作为咳嗽变异型哮喘的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2.
1 过敏原的检查(1)皮肤试验 :用尘螨、花粉、真菌等常见过敏原制成浸出液 ,做皮内、点刺或划痕注射。当过敏原进入对此过敏原过敏的患儿皮肤 ,即与皮肤内的肥大细胞表面附着的特异性 Ig E抗体相结合 ,引起肥大细胞颗粒 ,释放炎性介质 (主要是组胺 ) ,在皮试10~ 2 0分钟后皮肤出现水疱与潮红。若局部出现丘疹 ,直径≥ 5mm ,周围有红斑反应者为阳性。(2 )气道激发试验 :将特异性抗原 (过敏原 )稀释后 ,直接喷入受检查的气道内 ,若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 (PEV1)或最大呼气流量 (PEF)下降 2 0 %以上称为阳性 ,其优点在于能证实引起发病的过敏…  相似文献   

13.
亓波 《青海医药杂志》2003,33(10):31-32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的变态反应性疾病 ,属I型变态反应。临床常见的I型变态反应性疾病有变态反应性哮喘、鼻炎、荨麻疹、血管性水肿、过敏性休克 ,自 1 998年以来我科对 30 0 0例哮喘患者进行了皮肤试验及脱敏疗法 ,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1 一般资料  3 0 0 0例患者 ,男 1 3 0 0例 ,女1 70 0例 ,男女之比为 0 .7∶1。年龄在 3岁~78岁之间 ,病史为 1个月~ 3 0年。2 过敏原的种类 本组皮试所用过敏原提取液系北京协和医院变态反应科实验室所制备 ,吸入组 1 6种过敏原包括 :室内尘土、棉絮、枕垫料、其他垫料、多价兽毛、多价羽毛、多…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在过敏性咳嗽中的意义.方法采用ELISA方法和放射免疫技术,测定30例咳嗽变异型哮喘、41例支气管哮喘患儿的sICAM-1和总IgE,同时测嗜酸、嗜碱性细胞绝对计数和过敏原皮试.结果咳嗽变异型哮喘患儿和支气管哮喘发作期患儿的嗜酸、嗜碱性细胞绝对计数相似,但sICAM-1和总IgE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咳嗽变异型哮喘患儿的过敏原皮试反应的阳性率、阳性种类和程度均较支气管哮喘发作期为低.结论sICAM-1和总IgE、过敏原皮试均可作为咳嗽变异型哮喘的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住院哮喘患儿的血清过敏原分布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21年2月我院儿科收治的有喘息症状且完成过敏原检测的患儿355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儿过敏原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sIgE)检出情况及血清总免疫球蛋白E(T-IgE)水平。根据诊断将患儿分为哮喘组(109例)和非哮喘组(246例),比较两组的过敏原分布差异及血清T-IgE水平。结果 355例患儿中,40.6%(144例)的患儿过敏原检测呈阳性。其中吸入性过敏原检出阳性率排名前3位的依次为尘螨(82.6%,119/144)、屋尘(10.4%,15/144)、猫毛(10.4%,15/144),食物性过敏原检出阳性率排名前3位的依次是鸡蛋白(12.5%,18/144)、鳕鱼/龙虾/扇贝(10.4%,15/144)、牛奶(10.4%,15/144)。哮喘组患儿的年龄大于非哮喘组[(8.8±2.9)岁vs (2.4±1.4)岁],过敏原sIgE阳性率高于非哮喘组[71.6%(78/109)vs 26.8%(66/246)],吸入性过敏原阳性率高于非哮喘组[54.1%(59/109)vs 16.3%(40/24...  相似文献   

16.
小儿哮喘缓解期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支气管哮喘是气道变态反应性疾病 ,小儿哮喘容易反复发作 ,迁延难愈 ,我们对哮喘缓解期患儿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 ,并检测外周血 T淋巴细胞亚群、Ig E动态变化 ,以探讨其治疗的临床价值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哮喘患儿 5 0例均符合儿科哮喘诊断标准 [1] ,随机分西医治疗组 (西医组 ) 2 5例 ,男 2 0例 ,女 5例 ,年龄 1~ 3岁 4例 ,4~ 1 2岁 2 1例 ,病程 4个月~ 8年。轻度 4例 ,中度 2 0例 ,重度 1例。中西医结合治疗组 (结合组 ) 2 5例 ,男 1 8例 ,女 7例 ,年龄 1~ 3岁3例 ,4~ 1 2岁 2 2例 ,病程 3个月~ 9年。轻度 3例 ,中度 1 9例 ,…  相似文献   

17.
葛益谋 《广西医学》2002,24(10):1543-1544
目的 :评价白细胞介素 - 13(IL - 13)、总 Ig E (t Ig E)在急性支气管哮喘 (bronchial asthm a,BA )患儿发病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微粒子酶放大化学发光法分析 34例急性支气管哮喘患儿外周血 t Ig E,同时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检测血浆 IL - 13水平的变化。结果 :小儿急性支气管哮喘 IL - 13水平为 (2 1.6 6± 9.32 )μg/L ,t Ig E为 (30 4.39± 88.75 )μg/L ,二者有显著相关 (r=0 .6 89,P <0 .0 0 1)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分别为 P <0 .0 1、 P <0 .0 0 1)。结论 :在小儿急性支气管哮喘时 ,机体过度表达 IL - 13和 t Ig E,检测 IL - 13、 t Ig E水平对观察小儿急性支气管哮喘治疗效果及病情的监测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血清中免疫球蛋白E(Ig E)、髓鞘碱性蛋白(MBP)、白三烯(LTs)含量与哮喘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7年2月在本院住院的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108例,均进行退热、止咳、平喘治疗,经1年随访,脱落8例,最终纳入100例患儿。根据最终是否发展为哮喘将其分为研究组33例(最终发展为哮喘)和对照组67例(治疗后未发展为哮喘)。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清Ig E、LTs、MBP含量;分析患儿血清LTs、MBP、Ig E含量与哮喘的相关性。结果:治疗后,对照组血清Ig E、LTs、MBP含量均低于治疗前,研究组血清Ig E、LTs、MBP含量均高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研究组血清Ig E、LTs、MBP含量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显示Ig E、LTs、MBP均是哮喘发作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通过Ig E、LTs、MBP水平可以初步评价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预后及发展为哮喘,为喘息性支气管炎及哮喘的治疗、预防、诊断及预后评价提供新的临床指标和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9.
胡琼燕 《医学文选》2002,21(6):957-958
我科自 2 0 0 0年以来指导 72例支气管哮喘患儿缓解期进行家庭护理 ,在减少发作次数或发作症状减轻方面取得一定的成效 ,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 72例均符合儿科哮喘诊断标准和分度[1] 。其中男 41例 ,女 31例 ,年龄 6个月~ 1 5岁 ,平均 7.8岁 ,7岁以上患儿 40例 ;过敏性诱因 40例 ,感染性诱因 32例 ,轻度 1 9例 ,中度 5 0例 ,重度 3例。2 护理体会2 .1 普及哮喘知识 首先让家长及较大患儿 ( 7~1 5岁 )了解哮喘的显著特点是反复性、可逆性 ;了解症状的发作有明显的过敏原接触史、明显的诱因、明显的季节性 ,了解临床表现 ;了…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血清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Ig E)和G(Ig G)在小儿过敏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7年12月我院儿科和皮肤科诊治的186例过敏性疾病患儿为研究对象,检测其血清中吸入物和食入物过敏原的特异性Ig E及Ig G水平。结果食入物过敏原最常见的是虾(38.2%)、鸡蛋(32.8%)和牛奶(29.0%);吸入物过敏原最常见的是尘螨(60.8%)、猫狗皮屑(56.5%)和花粉(45.7%)。结论特异性Ig E和Ig G在过敏性疾病儿童中互为补充,有助于全面了解患者的过敏状态,明确致敏的物质,利于临床医师指导患者进行抗过敏治疗或进行脱敏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