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 毫秒
1.
目的:研究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脂代谢异常对新生儿出生体质量的影响,为合理管理妊娠期糖尿病孕妇提供临床参考.方法:106例妊娠女性分为妊娠期糖尿病(GDM组,n=50)组、妊娠期糖耐量受损(GIGT组,n=24)组及糖耐量正常(NGT组,n=32).比较3组孕妇血脂水平、孕期体质量增加及相关围产资料.结果:GDM组总胆固醇(TC)及三酰甘油(TG)水平均高于GIGT和NG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孕妇分娩前体质量差异有统计意义(P<0.01),且GDM组明显高于其他2组.GDM组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孕妇术中羊水粪染及新生儿转入重症监护病房(NICU)的概率高于其他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DM组孕妇空腹血糖、TG水平及孕妇孕期体质量增加与新生儿出生体质量间存在正相关(r分别为0.528、0.632、0.585,P<0.05).结论:在控制血糖的基础上,积极控制血脂水平,可减少巨大儿的发生及围产期并发症,保障母婴安全.  相似文献   

2.
妊娠期糖尿病脂质代谢异常与新生儿体质量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是指妊娠期间发生或发现的糖尿病。GDM发病的高危因素包括家族性糖尿病史、体质量指数(BMI)≥24kg/m2、不良孕产史、血清脂质含量、年龄>30岁等。而妊娠妇女孕前BMI、孕期血清三酰甘油(TG)含量等可能与新生儿体质量有关。本研究主要探讨脂质代谢异常与妊娠期糖尿病的相关关系及对新生儿体质量的影响,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并评价个体化饮食控制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以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以2010年7月~2013年7月本院收治的6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将60例患者随机分入观察组和对照组接受治疗,每组均有3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治疗基础上接受个体化饮食控制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在血糖控制水平以及妊娠结局方面的差异,以明确个体化饮食控制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以及对母亲妊娠结局的具体影响。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在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方面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周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均降低,但观察组患者降低程度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早产、羊水过多、产后出血、产褥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体化饮食控制对控制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病情进展、改善产妇的妊娠结局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刘秀芹 《中国基层医药》2013,20(12):1879-1880
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孕前体质量指数(BMI)对分娩方式及新生儿体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126例GDM患者,计算其孕前BMI,并依此分为肥胖组与正常组,对比两组患者分娩方式及新生儿出生体质量情况.结果 肥胖组56例患者中,自然分娩22例,剖宫产34例;正常组70例自然分娩44例,剖宫产26例,两组剖富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9300,P=0.0085);肥胖组新生儿出生体质量<2.5kg者2例,2.5 ~4.0 kg者43例,>4.0 kg者11例;正常组新生儿出生体质量<2.5 kg者2例,2.5~4.0kg者65例,>4.0 kg者3例,观察组2.5 ~4.0 kg体质量新生儿明显少于对照组(x2=6.5625,P=0.0104),同时>4.0 kg体质量新生儿显著多于正常组(x2=7.4290,P=0.0064).结论 孕前BMI较高GDM患者剖宫产率相对较高,同时娩出新生儿体质量相对较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通过饮食指导、运动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血糖进行控制,对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59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血糖控制满意的26例作为观察组,血糖控制不满意的33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孕妇分娩的新生儿体重。结果血糖控制满意组其巨大儿的发生率明显低于血糖控制不满意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饮食及运动疗法,可以有效控制患者血糖在正常水平,减少巨大儿的出生率及由巨大儿带来的母婴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 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GDM)产妇血糖控制情况对新生儿肺功能及心脏功能的影响。方法对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GDM 109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产妇入院后均接受血糖干预治疗,根据血糖控制效果分为观察组(产前血糖恢复至正常水平)51例和对照组(产前血糖未恢复至正常水平)58例。测量两组新生儿出生1周后肺功能与心脏收缩、舒张指标。结果观察组新生儿潮气量、潮气量与、潮气呼气峰流速值高于对照组(P<0.05),呼吸频率、吸呼比、功能残气量、气道阻力值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新生儿主动脉峰速、肺动脉峰速值低于对照组(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缩短分数、左心/右心输出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二尖瓣E/A峰速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三尖瓣E/A峰速比低于对照组,上腔静脉前负荷指数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GDM产妇进行合理有效的血糖干预,可减轻高血糖对胎儿心肺功能的损害,利于提高新生儿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
妊娠期糖尿病(GDM)是指在妊娠期发现或首次发生的,由于对碳水化合物不耐受导致的不同程度的高血糖。近年来,由于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妊娠期糖尿病有逐年上升的趋势,严重威胁母婴健康。1对母婴的影响高血糖可使胚胎发育异常甚至死亡,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的  相似文献   

8.
华沛旻 《中国基层医药》2014,(18):2749-2751
目的 探讨饮食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血糖控制及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 将80例GDM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围生保健,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个体化的饮食干预策略.比较分析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情况及母婴结局.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糖化血红蛋白、产后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及胱抑素C值分别为(5.07±0.73)%和(5.07±0.73)%,(4.47±0.29) mmol/L和(5.31±0.64) mmol/L,(6.84±1.31) mmol/L和(8.45± 1.37) mmol/L,(1.11 ±0.32) mg/L和(1.76±0.44) 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5.38、6.91、7.81、3.45,均P<0.05);观察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剖宫产、产后出血发生率分别为5.0%、20.0%、7.5%,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2.5%、57.5%、30.0%(x2=5.16、11.85、6.65,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围生儿在早产、巨大儿、新生儿低血糖的并发症方面均显著降低(x2 =3.91、4.50、4.02,均P<0.05).结论 GDM与妊娠结局密切相关,加强饮食干预可有效降低母婴并发症,改善围生儿预后.  相似文献   

9.
毕新新 《抗感染药学》2019,16(11):1907-1909
目的:分析妊娠期糖尿病产妇血糖控制效果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医院诊治的妊娠期糖尿病产妇90例资料,根据血糖控制效果将其分为对照组(n=26)和观察组(n=64);分析两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对分娩方式、母婴妊娠结局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剖宫产率为39.06%低于对照组为73.08%(χ2=8.561,P0.003<0.05);观察组产妇和新生儿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4.06%和12.50%,分别低于对照组为65.38%和57.69%(χ_1~2=23.71,P<0.05;χ_2~2=19.85,P<0.05)。结论:采取有效治疗措施做好妊娠期糖尿病产妇的血糖控制,有助于改善妊娠结局,以减少产妇和新生儿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肖丹 《黑龙江医药》2023,(2):398-400
目的:探究个体化饮食控制对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治疗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6月至2022年8月于我院进行围产检查并分娩的GDM患者6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4例。对照组予以常规饮食指导,观察组进行个体化饮食控制,均持续干预至分娩。比较两组血糖控制情况、胰岛素抵抗、妊娠结局。结果:对比两组干预前血糖控制情况、胰岛素抵抗,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干预后空腹血糖(FPG)为(5.25±0.37)mmol/L、早餐后2h血糖为(7.52±0.95)mmol/L、晚餐后2h血糖为(7.78±1.06)mmol/L、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为(6.84±0.72)%,均低于对照组,空腹胰岛素(FINS)为(8.36±1.01)mIU/L、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为(1.76±0.33),均较对照组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23.53%)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相比。观察组(5.88%)较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个体化饮食控制能够有效调节GDM患者血糖水平,减轻胰岛素抵抗,降低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胎盘脂联素基因mRNA表达在妊娠期糖尿病病理状态下的变化趋势与新生儿出生体重、体重指数(BMI)之间的关系。方法对26例妊娠期糖尿病产妇、30例正常产妇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胎盘脂联素基因mRNA的表达,并对其表达水平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1)脂联素基因mRNA表达于胎盘组织;(2)妊娠期糖尿病组胎盘脂联素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0.64±0.09)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1.24±0.11)(P<0.05);(3)胎盘脂联素基因mRNA表达水平与新生儿出生体重、BMI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结论(1)胎盘组织中存在脂联素基因的表达;(2)胎盘来源的脂联素可能参与了胎儿生长发育的调节。  相似文献   

12.
曾晶  凌金凤  闫凤  谢冠恩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8):1157-1158,1160
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孕期体质量增长与胎儿出生体质量的关系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收集132例GDM患者孕期血糖、体质量、产前糖化血红蛋白(HbA1c)、分娩情况、新生儿体质量及并发症情况,按照孕前体质量指数(BMI)进行分组,研究在不同体质量基础上孕期体质量增长对胎儿及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 孕期体质量增加越多,胎儿出生体质量越高;体质量过轻组孕期体质量增加超过15 kg时,胎儿出生体质量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中随着体质量的增加,需要行剖宫产术和出现不良妊娠结局的比例也升高.结论 GDM患者孕期体质量增长与胎儿出生体质量相关,针对不同孕前体质量的GDM患者采取积极的饮食治疗措施,使孕期体质量恰当地增长,能控制胎儿出生体质量于合理范围,减少不良妊娠结局的出现.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对围产儿结局的影响.方法 以孕24~ 28周或首诊>28周经产科门诊确诊为GDM单胎孕妇125例及其所娩出的新生儿为研究对象(GDM组),以同期分娩的确诊除外糖尿病的正常单胎孕妇95例及其新生儿为对照组.对妊娠年龄、妊娠胎次及新生儿宫内营养状况、娩出方式、新生儿窒息、低血糖及黄疸等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两组妊娠平均年龄、平均妊娠次数及新生儿宫内营养状况(GDM组PI值2.717,对照组为2.469)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GDM组剖宫产71例、自然分娩54例,对照组分别31例、64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678,P<0.01);GDM组新生儿低血糖、新生儿黄疸发生率分别为18.4%、24.0%,与对照组的7.4%、12.6%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00、5.577,均P<0.05).结论 妊娠期糖尿病是造成不良围产儿结局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张红素  王林  冯梅 《安徽医药》2023,27(10):2072-2076
目的探究妊娠期糖尿病( GDM)孕妇胎盘组织中多巴胺 D2受体( DRD2)、锚蛋白重复和激酶域 1(ANKK1)的表达情况,及二者与 GDM巨大儿的关系。方法选取 2018年 3月至 2020年 12月在西北妇女儿童医院足月分娩的 185例孕妇为研究对象,按照孕妇是否存在 GDM、新生儿是否为巨大儿分为对照组(无 GDM、新生儿体质量正常)、正常巨大儿组、 GDM正常体质量组及 GDM巨大儿组。分别采用免疫组化法及 qRT-PCR法检测胎盘组织中 DRD2、ANKK1蛋白及 mRNA表达,并采用 Pearson法分析 DRD2、ANKK1表达与 GDM巨大儿的相关性,采用 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 GDM孕妇生产巨大儿的因素。结果对照组、正常巨大儿组、 GDM正常体质量组、 GDM巨大儿组胎盘组织中 DRD2蛋白阳性率分别为 87.76%(43/49)、 74.47%(35/47)、62.22%(28/45)、 52.27%(23/44), DRD2 mRNA分别为( 1.03±0.06)、(0.86±0.14)、(0.71±0.15)、(0.58±0.11),四组胎盘组织中 DRD2蛋白阳性率及 mRNA水平由高到低分别是对照组、正常巨大儿组、 GDM正常体质量组和 GDM巨大儿组,四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且 DRD2 mRNA水平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正常巨大儿组、 GDM正常体质量组、 GDM巨大儿组胎组织中 ANKK1蛋白阳性率分别为 44.90%(22/49)、 59.57%(28/47)、 71.11%(32/45)、 81.82%(36/44), ANKK1 mRNA分别为 1.01±0.05、1.24±0.27、1.53±0.39、1.82±0.46,四组胎盘组织中 ANKK1蛋白阳性率及 mRNA水平由高到低分别是 GDM巨大儿组、 GDM正常体质量组、正常巨大儿组和对照组,四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 ANKK1 mRNA水平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胎盘组织中 DRD2表达与新生儿体呈负相关(r=?0.32, P=0.021)ANKK1表达与新生儿体质量呈正相关( r=0.34,P=0.016)。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DRD2 mRNA、ANKK1mRNA均为 GDM生产巨大儿的影响因素。结论 GDM孕妇胎盘组织中 DRD2呈低表达, ANKK1呈高表达,二者水平均与新生儿体盘,质量,孕妇,质量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的新生儿血清胰岛素水平与出生体质量的关系。方法对38例GDM孕妇的新生儿进行血清胰岛素水平测定,与正常孕妇的新生儿相比较,进行血清胰岛素水平与出生体质量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观察组血清胰岛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观察组血清胰岛素水平与出生体质量的相关系数为γ=0.558,P=0.007。结论GDM孕妇的新生儿生后3d血糖正常后仍存在高胰岛素血症,新生儿的体质量与高胰岛素血症呈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与正常健康孕妇的饮食习惯及活动规律,探讨预防妊娠期糖尿病的方法.方法 选择我院2006年1月~2010年12月入院治疗的GDM孕妇60例为观察组,正常健康孕妇6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年龄、体重指数、饮食习惯及活动情况.结果 两组的甜食摄入、每周豆制品食用频率、荤素菜的食用比例、每天水果摄入量、夜宵情况、活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奶类、鸡蛋、油炸食品摄入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孕妇在怀孕期间应积极预防妊娠糖尿病的发生,具体措施为限制甜食摄入、注意荤素菜的食用比例、多摄入豆制品和蔬菜、水果食用要适量且每天维持适量运动.  相似文献   

18.
崔艳杰  乔艳华  孔玉玲 《安徽医药》2023,27(10):2004-2007
目的探讨尿砷水平与妊娠糖尿病(GDM)发病风险及新生儿神经行为发育的相关性。方法选取 2020年 3月至 2021年 3月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 GDM产妇 35例作为研究对象,设为观察组(n=35);另同期选取 35例于该院行健康孕检的正常产妇设置为对照组(n=35)。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检测尿砷水平;使用新生儿神经行为发育评分(NBNA)量表评价新生儿神经行为发育情况。对比两组尿砷水平及新生儿行为能力、被动肌张力、主动肌张力、原始反射、一般行为等五项评分;分析尿砷水平与 GDM发病风险的相关性及 GDM母体尿砷水平与新生儿神经行为发育的关系。结果观察组产妇入院时尿砷水平为(48.36±7.42)μg/g,高于对照组(35.21±6.37)μg/g(P<0.05);观察组新生儿行为能力、被动肌张力、主动肌张力、一般行为评分分别为( 10.34±1.25)分、(7.53±0.20)分、(5.24±0.13)分、(5.79±0.10)分,低于对照组的( 11.21±1.02)分、(7.98±0.11)分、(7.58±0.59)分、(7.54±0.16)分(P<0.05)。S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尿砷水平与孕早期、孕中期、孕晚期糖尿病发病风险呈正相关, GDM母体水平与新生儿行为能力、被动肌张能力、主动肌张能力、一般行为评分分别呈负相关;与新生儿原始反射无明显相关。结论尿砷水平与 GDM发病风险密切相关,且 GDM病母体尿砷水平与新生儿神经行为发育存在一定联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并探讨饮食控制对妊娠期糖尿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月100例妊娠期糖尿病产妇进行分组对比研究。采取随机数字抽签法进行分组,分为各有50例产妇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产妇给予胰岛素治疗,观察组产妇给予胰岛素治疗联合饮食控制。对比治疗前后两组产妇的血糖控制情况,并对比妊娠不利结局。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产妇的血糖均明显改善(P0.05),但观察组产妇的血糖改善程度更加显著(P0.05)。观察组的妊娠不利结局发生率为1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2%(P0.05)。结论在产前对妊娠期糖尿病产妇施行饮食控制,能够有效减少不利妊娠结局,有利于实现优生优育。  相似文献   

20.
About 2-5% of all pregnant women develop 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GDM) during their pregnancies and the prevalence has increased considerably during the last decade. GDM is a heterogeneous disorder that is defined as carbohydrate intolerance with onset or first recognition during pregnancy. It is manifested when pancreatic beta cells are no longer able to compensate for the increased insulin resistance during pregnancy, but the pathogenesis of the disease is still largely unknown. GDM is considered to result from interaction between genetic and environmental risk factors. Genetic predisposition to GDM has been suggested since GDM clusters in families. Also, women with mutations in MODY (Maturity onset diabetes of the young) genes often present with GDM. In addition, common variants in several candidate genes (e.g. potassium inwardly rectifying channel subfamily J, member 11 [KCNJ11], Glucokinase [GCK], Hepatocyte nuclear factor-1alpha [HNF1A] etc.) have been demonstrated to increase the risk of GDM. Old age, obesity and high fat diet represent some important non-genetic factors. There are several approaches to search for genes predisposing to a polygenic disease like GDM including linkage and association studies, expression profiling and animal models. A combination of several methods is usually necessary. Identification of the underlying genetic causes of GDM will eventually give a better view of the mechanisms that contribute to the pathophysiology of the disease. Furthermore, it may improve options to possibly prevent GDM and complications for the mother and her child. This review focuses on the genetics of GDM and possible implications in clinical practi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