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比较采用胸腔镜手术与剖胸探查手术肺楔形切除治疗肺炎性假瘤的临床效果。方法46例肺炎性假瘤患者在知情同意情况下,按照患者意愿分为观察组24例和对照组22例,对照组采用剖胸探查肺楔形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电视胸腔镜下肺楔形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预后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治愈出院。观察组术中出血量(46.0±12.3)ml、住院时间(5.9±1.6)d与对照组的(95.2±18.6)ml、(11.0±2.1)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19、3.01,均P〈0.05);两组手术时间分别为(69.2±10.7)m/n、(70.8±10.5)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视胸腔镜下肺楔形切除术治疗肺炎性假瘤具有术中出血少、愈合快等特点,值得怖床椎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在胸外伤诊断及治疗中的可行性及其优越性。方法选取60例胸外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行电视胸腔镜治疗,对照组行传统方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术后第3天疼痛程度、输血量、闭式引流时间、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第7天FEV,等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切口长度为(7.41±5.52)cm,显著短于对照组的(18.62±4.11)cm(t=7.54,P〈0.05);输血量和引流量分别为(199.88±23.00)mL和(199.52±18.48)mL,均显著少于对照组的(465.67±41.88)mL和(560.02±44.98)mL(t=6.38,6.98,均P〈0.05);术后第3天视觉模拟评分(VAS)为(3.61±0.20)分,低于对照组的(6.01±0.25)分(t=6.64,P〈0.05);术后住院时间为(6.50±0.45)d,短于对照组的(11.33±0.50)d(t=7.95,P〈0.05)。结论电视胸腔镜在胸部损伤诊治过程中有直观性强、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功能区矢状窦镰旁脑膜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矢状窦镰旁脑膜瘤患者107例,给予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设为观察组;选取该院2004年1月以前应用常规手术治疗的矢状窦镰旁脑膜瘤患者50例,设为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临床有效率和手术相关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有效率为96.2%(103/107),对照组为86.0%(43150),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X^2=4.013,P〈0.05);肿瘤全切除率观察组为90.6%(97/10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0%(39/50)(X^2=4.709,P〈0.05);术中输血量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489.2±13.4)mL与(893.0±21.3)mL,t=144.468,P〈0.01];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明显多于对照组[(70.6±18.2)min与(45.3±11.7)min,t=8.991,P〈0.01];两组平均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73,P〉0.05)。结论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矢状窦镰旁脑膜瘤能明显提高患者的临床有效率和肿瘤全切除率,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术后病残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利伐沙班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2组均给予抗生素抗感染、支气管扩张剂、祛痰、持续低流量吸氧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利伐沙班10mg,口服,1次/d,共7d,观察2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有效率[83.3%(50/60)]高于对照组(53.3%,32/60),平均住院时间[(10.5±2.4)d]短于对照组[(18.5±5.6)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观察组治疗后凝血功能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1或P〈0.05);D-二聚体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1±0.9)mg/L比(2.6±0.4),(2.5±1.0)mg/L](均P〈0.01),观察组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改善程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伐沙班抗凝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疗效肯定,能明显减轻患者血液高凝状态,减轻炎症反应,延缓病情进展。  相似文献   

5.
曲美他嗪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陈翔  陀有明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23):3203-3204
目的观察曲美他嗪(TMZ)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方法70例CHF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抗心力衰竭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TMZ。20mg/次,3次/d。8周后观察比较两组心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左室射血分数(LVEF)(38.0±2.4)%,治疗后LVEF(48.0±2.3)%;对照组治疗前LVEF(38.2±2.2)%,治疗后LVEF(42.0±2.5)%;两组LVEF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9419、2.8482,均P〈0.05);治疗组治疗后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t=4.3147,P〈0.05)。对照组再住院10例(28.5%),治疗组再住院3例(8.5%),两组再住院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29,P〈0.05)。两组均未见死亡病例,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在常规抗心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TMZ可显著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降低再住院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治疗对冠心病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对20例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经BiPAP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12周)进行血脂水平检测与比较。结果冠心病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观察组治疗前血清总胆固醇(TC)(7.47±0.12)mmol/L、甘油三酯(TG)(3.52±0.13)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3.73±0.11)mmol/L、载脂蛋白-B(Apo-B)(1.37±0.02)g/L明显低于治疗后14周[TC(4.5±0.03)mmol/L,TG(2.6±0.02)mmol/L,LDLc(2.8±0.06)mmol/L,Apo—B(1.02±0.02)g/L)(t=2.154,t=2.278,t=2.311,t=2.347,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14周HDLc(1.45±0.02)mmol/L,Apo—A(1.21±0.03)g/L,低于治疗前[HDLc(1.05±0.01)mmol/L、Apo—A(0.87±0.01)g/L)(t=2.234,t=2.318,P均〈0.05)]。结论冠心病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长期BiPAP治疗可以有效改善其脂质代谢。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通调头面部经络法治疗慢性失眠临床疗效,并初步探讨其神经生理学作用机制。方法将60例符合慢性失眠诊断标准的患者以来院就诊ID号末位为标准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通调头面部经络治疗(每次约15min,1次/d,5d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2d,共治疗4个疗程),对照组给予乌灵胶囊口服(0.99g/次,3次/d,7d为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采用睡眠效率值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对比观察治疗前后患者各项指标得分;并应用脑电超慢涨落分析技术检测观察组治疗前后患者脑内神经递质变化水平,推测本疗法治疗作用机制。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0.0%(27/30)比83.3%(25/30)](P〉0.05)。治疗后观察组PSQI总分减少[(8±3)分比(14±3)分(P〈0.01)],且治疗后观察组总分低于对照组[(10±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睡眠质量、人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及日间活动功能积分明显降低[分别为(0.9±0.7)分比(2.1±0.7)分,(1.2±0.9)分比(2.1±1.1)分,(1.6±0.7)分比(2.4±0.7)分,(1.3±1.0)分比(2.4±0.9)分,(1.6±0.8)分比(1.4±1.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在延长患者睡眠时间、改善入睡时间、日间活动功能方面,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经通调头部经络法治疗后患者脑内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谷氨酸、5-羟色胺水平改善。治疗后1氨基丁酸、谷氨酸、5-羟色胺含量分别为(69±42)、(38±20)、(228±30)mg/L,高于治疗前的(52±38)、(37±36)、(212±68)mg/L,治疗后多巴胺含量为(74±26)mg/L低于治疗前(82±48)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通调头面部经络疗法治疗慢性失眠疗效显著,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脑内神经递质分泌改善睡眠。  相似文献   

8.
袁政 《中国基层医药》2014,(12):1795-1796
目的观察干扰素α1b(赛若金)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86例临床诊断为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单号入观察组42例,双号入对照组44例,观察组给予雾化吸入干扰素α1b20μg,每天2次;对照组给予雾化吸入利巴韦林50mg,每天2次;疗程均7d。观察两组患儿喘憋缓解及肺部哕音消失时间、发热消退时间、住院病程长短及有效率。结果一观察组喘憋缓解时间(t=1.756,P〈0.05)、肺部哕音消失时间(t=2.413,P〈0.01)、住院时间(t=2.547,P〈0.01)均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0%(37/42),高于对照组的47.7%(21/44)(χ2=15.59,P〈0.01);两组治疗中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干扰素α1b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李清媛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8):1043-1044
目的观察消旋卡多曲颗粒辅助治疗儿童轮状病毒肠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轮状病毒肠炎患儿100例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50例,B组给予常规治疗和蒙脱石散治疗,A组在B组治疗基础上加服消旋卡多曲颗粒,1.5mg·kg^-1·次^-1,3次/d,疗程5~7d,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A组呕吐改善时间(1.5±0.4)d、退热时间(1.3±0.3)d、腹泻改善时间(1.7±0.4)d较B组的(2.4±0.3)d、(2.3±0.4)d、(2.9±0.1)d明显缩短(t=2.245、2.298、2.301,均P〈0.05);治疗3d后A组总有效率92.0%,高于B组的(74.0%)(χ^2=3.987,P〈0.05);A组平均治愈时间(5.5±0.9)d低于B组的(7.0±1.1)d(t=7.17,P〈0.01);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消旋卡多曲辅助治疗儿童轮状病毒肠炎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经胸腔镜前路微创矫形术与传统前路矫形术治疗特发性脊柱侧凸的临床效果。方法70例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在知情同意情况下,按患者意愿分为A组和B组各35例,A组采用胸腔镜下前路微创矫形术,B组采用传统前路矫形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并发症、住院时间、患者满意率、总有效率及治疗前后的Cobb角等。结果A组手术时间(225.6±30.8)min、住院时间(2.7±0.8)d均短于B组[(365.4±23.8)min、(4.8±1.2)d](t=3.26、3.78,均P〈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8.6%明显低于B组的20.0%(X^2=3.45,P〈0.05),患者满意率(97.1%)及总有效率(97.1%)均高于B组(80.0%、85.75%)(X^2=2.85、3.01,均P〈0.05),Cobb角(14.2±5.4)。小于B组(23.4±5.6)。(t=2.97,P〈0.05)。结论经胸腔镜前路微创矫形术治疗特发性脊柱侧凸临床效果较传统前路矫形术疗效好、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下手术治疗肺结核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例患者被随机分为实验组(n=100)和对照组(n=100),对照组给予常规手术治疗,实验组给予电视胸腔镜下手术治疗。结果对照组平均手术时间75min,实验组为45min,对照组术中出血200~250mL,实验组为100~150mL。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并发症等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胸腔镜诊治胸部疾病是安全、有效、微创的手术方法,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手术及大环内酯类药治疗慢性鼻窦炎疗效比较。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218例慢性鼻窦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以及对照组,其中实验组患者108例采用鼻内窥镜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110例采用大环内脂类药物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疗效、临床症状、鼻内镜检查以及CT检查结果。结果实验组患者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在1年后的CT检查结果中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慢性鼻窦炎患者采用鼻内窥镜手术进行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和效果。方法应用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手术对2009年7月至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112例(VATS组)周围型肺部肿瘤或其他病变患者进行治疗,并选择2009年7月之前在我院接受传统开胸肺部手术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进行组间治疗情况比较。结果 VATS组术后病理诊断所有患者共有原发性肺癌89例,其他恶性肿瘤3例,其他良性疾病20例;VATS组与对照组在手术时间、出血量、淋巴结清除数量三方面比较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肺不张、肺炎、脓胸或胸腔积液、支气管胸膜瘘等并发症的情况比较差异均较显著,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目前已具有相当可靠和有效的技术保障,同时还兼具了安全和微创的优势,在充分掌握该术式当前适应证的情况下,尤其适用于早期周围型肺癌和需要施行肺叶切除的良性病变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慢性结核性脓胸传统开放手术与电视胸腔镜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2年1 月至2017 年12月安徽省胸科医院胸外科行手术治疗的43例慢性结核性脓胸患者,按照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21例)与观察组(22例),对照组行常规开胸手术治疗,观察组采取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近期和远期的手术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为(220.72±32.25)mL、术后3 d引流量为(693.43±52.64) mL、引流管放置时间为(5.12±1.43)d、住院时间为(12.41±2.32)d,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年的肺活量、第1秒肺活量、肺总量均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的肺功能恢复指标及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结核性脓胸行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安全可行,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电视胸腔镜与传统开胸手术治疗胸外伤的临床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与传统开胸手术治疗胸外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科收治的87例胸外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VATS手术组(观察组)44例,采用VATS进行治疗;传统开胸手术组(对照组)43例,采用传统的开胸手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愈率分别为95.5%和95.3%,疗效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天数分别为(83.2±13.5)min、(92.5±21.3)ml和(7.3±1.8)d,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传统开胸手术和VATS手术均有较好疗效,但VATS可显著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天数,减少术中出血。  相似文献   

16.
王钧 《中国医药科学》2012,(21):171+173
目的对应用鼻内镜治疗慢性鼻窦炎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抽取72例慢性鼻窦炎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3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临床常规手术技术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鼻内镜手术技术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鼻窦炎症状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手术治疗期间并发症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结束鼻窦炎症状再次出现的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应用鼻内镜手术治疗技术治疗慢性鼻窦炎患者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早期慢性脓胸的疗效.方法 将本院收治的90例早期慢性脓胸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行电视胸腔镜手术,对照组患者行传统开胸手术;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手术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及胸腔引流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 0.05);观察组术后FEV1、FVC及MVV等肺功能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复发率为0.00%,对照组为6.67%;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早期慢性脓胸患者,创伤小,疗效显著,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直肠前侧切除保肛手术治疗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79例低位直肠癌患者根据病变情况被分为实验组(n=40)和对照组(n=39),对照组腹会阴联合切除术(APR),实验组行直肠癌前侧切除术(Dixon)术。结果实验组在手术时间、排便次数、术后并发症等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病变情况不太严重的低位直肠癌患者来说,Dixon手术能显著提高临床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肝包虫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72例肝包虫病患者被随机分为实验组(n=37)和对照组(n=35),对照组给予内囊摘除术联合外囊引流术治疗,实验组给予内囊摘除术联合外囊大部切除术治疗。结果实验组临床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显示了更好的手术效果。结论内囊摘除术联合外囊大部切除术应用于早期肝包虫病患者的治疗,能显著提高临床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是患者值得考虑的手术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膝关节手术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影响。方法 36例膝关节手术患者被随机分为实验组(n=19)和对照组(n=17),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针对性护理。结果实验组优率为73.7%,总有效率为94.7%,对照组优率为35.3%,总有效率为70.6%,实验组恢复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应用于膝关节手术患者的康复,能显著提高临床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