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OPS技术的公交车辆信息管理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交车辆的动态监控管理是公交公司的管理核心,但一直没有物美价廉的方案.因此提出了一种采用新技术的里程表定位系统而设计的公交车辆信息管理系统。重点介绍了OPS技术和该公交车辆信息管理系统的实现框架。该系统为公交公司提供了及时可靠的公交信息,提高了管理效率,也为市民提供了及时准确的路况信息。  相似文献   

2.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公交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物联网技术,可以将城市公交车辆、乘客、站点等节点相连,实现信息交互和共享,为公交调度提供快速、准确的信息。研究了基于射频识别(RFID)技术的公交系统的原理、结构和设计方案。该方案将射频识别设备嵌入到公交车辆、站点、乘客公交卡中,实现车辆、人员信息的识别与监测,结合公交调度信息管理系统和智能分析软件,对公交调度进行自动化、智能化管理,提高效率,改善公交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3.
陈光  杨玲 《科技信息》2012,(24):282-282,284
物联网技术的兴起,为下一代智能交通系统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方向。它可以将城市各个设施与系统实现信息交互和共享,如果将其应用于公交系统,可以为公交调度提供快速、准确的信息。本文研究了基于射频识别(RFID)技术的公交系统的原理、结构和设计方案。该方案将射频识别设备嵌入到公交车辆、站点、乘客公交卡中,实现车辆、人员信息的识别与监测,结合公交调度信息管理系统和智能分析软件,对公交调度进行自动化、智能化管理,提高效率,有效改善公交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4.
郝娜  宋瑞  刘星材 《山东科学》2014,27(2):76-82
为了优化公交人员排班问题,提高公交公司的运营效率和资源利用率,以车辆行车计划为基础、公交公司运营成本最小为目标,构建了公交人员排班问题理论模型,并利用遗传算法和LINGO优化软件分别进行实例求解。算例分析表明,该模型具有可行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5.
采用先进的CoretexM3内核处理器LM3S811,结合ID模块、成熟的GPRS技术和单片机技术,实现了公交站台动态显示系统.利用ID卡取代GPS使系统具有更低廉的成本.利用SIM卡标识公交站台,只要为每个站台终端配置不同的SIM卡就可确定不同的站台,通用性强.与传统系统相比,该系统提供整条线路公交车的位置信息,能够更全面地满足广大市民的需求,实用性强.该系统实现了准确掌握公交车实时运行状况,乘客能及时了解车辆到站信息,提高了公交管理的智能化和信息化水平.  相似文献   

6.
发车时刻表的编制是公交运营调度中的重要工作,为简化公交公司设计发车时刻表的过程与难度,平衡发车运营过程中公交公司与乘客的利益,提出了考虑运营与服务平衡的单线公交时刻表优化方法,将时刻表的制定流程简化为每班车发车时刻的确定。分别建立模型计算发车运营成本与期望服务价值,模型中对各站点乘客累计等待时间的计算考虑了车辆到达各站时刻滞后于发车时刻的情况,以两者加权后的值相等为目标,迭代求解各班车的发车时刻;以佛山公交309线路高峰时段为例进行求解,所得优化后的时刻表与现状运行时刻表相比,公交公司运营成本降低了3.65%,乘客等车时间成本降低了3.53%,且公交公司与乘客成本均衡,定量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基于NSGA算法的公交车辆调度优化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公交车辆调度方案的优化对于提高公交服务水平,促进公交事业的快速发展至关重要.在乘客与公交公司利益博弈的基础上,基于极小极大思想,考虑公交车车辆容量的限制及城市道路信号控制的干扰因素,建立公交发车间隔优化模型,并利用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SGA)进行模型的求解.以河南省焦作市的公交线路为例进行验证,优化结果显示乘客的平均等车时间相对减少48.3%,公交车的全日平均满载率下降了3.8%,公交服务水平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8.
近日,浙江移动会同杭州公交公司在杭城最繁忙16路公交车上率先使用“三G合一”的新型定位调度系统,“三G合一即利用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IS电子地图和中国移动GSM2.5代的GPRS网络,实时传送公交车相关位置,该系统不仅能为公交公司调度管理车辆提供直观画面,同时可以使市民直接了解到本班车当前位置、预计到达时间等情况。  相似文献   

9.
《天津科技》2005,32(4):34-34
我国科技人员研制成功的新型智能交通系统——数字公交站亭系统通过专家技术鉴定,经北京部分公交车的实际使用表明,信息发布准确、及时,车辆到站预报准确,可满足公交实际运营需要,有效改善了公交乘客候车环境。  相似文献   

10.
对公交车调度进行了讨论,确定了高峰主一段时间内的各站车上人数和民需车次,求出了高峰期发车时间间隔和所需车辆数:一个工作日内平均发车时间间隔和平均所需车辆数,高峰期外的发车时间间隔;定出了与之相匹配的公交公司派到该践线上的最少车辆数,该模型最大限度地兼顾了公交公司和乘客的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