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陆锐  刘肆仁  田颖  董蕾 《中国医药》2007,2(7):389-390
目的探讨使用较小直径(5F)共用型造影导管经桡动脉行诊断性冠状动脉造影的可行性。方法对入选485例患者按其造影时选用可供左、右冠状动脉插管的5F共用型造影导管类型分为共用型导管组267例,5F非共用型导管组218例。比较2组间手术成功率、冠状动脉及左心室造影平均手术操作时间。结果①共用型导管组和非共用型导管组经桡动脉径路行冠状动脉造影成功率分别为98.5%和95.4%,共用型导管组高于非共用型导管组(P〈0.05)。②共用型导管组的冠状动脉造影平均手术操作时间为(17.9±5.8)min,而非共用型导管组为(21.1±7.2)min,明显长于前组(P〈0.05)。结论使用较小直径的共用型造影导管经桡动脉径路冠状动脉造影,患者损伤小,活动早,术程短,X线照射时间短,并发症少、成功率高。合理选择适于桡动脉径路的造影导管对提高手术操作的便捷性、安全性以及保证造影质量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应用4Fr造影导管在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 将96例行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随机分为4Fr导管组(4F组,n=44)和5Fr导管组(5F组,n=52),分别记录、比较两组间造影图像质量评分、造影成功率、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时间及并发症等.结果 两组间图像质量评分、造影成功率、手术时间及透视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4F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5F组(P<0.05).结论 经桡动脉途径使用4Fr Radial TIG共用型导管进行冠状动脉造影的并发症少,患者舒适性较高,图像质量良好,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多功能5Ftiger导管在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2年6月在本科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的临床资料,选择经桡动脉应用多功能5Ftiger导管的3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其操作成功率、X线透视时间、手术持续时间、造影剂用量、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338例一次性穿刺成功,操作成功率为96.6%;X线透视时间及手术持续时间分别为(5.6±2.8)min和(23.8±8.2)min,造影剂用量为(36.6±5.2)ml;出现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共9例,占2.6%,其中桡动脉痉挛2例,术后出现前臂肿胀1例。结论经桡动脉应用多功能5Ftiger导管行冠状动脉造影操作成功率高,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多功能5F tigerⅠ导管在经桡动脉路径行冠状动脉造影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75例患者经桡动脉路径冠状动脉造影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68例获得成功,7例穿刺失败,所有病例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经桡动脉路径行冠状动脉造影具有创伤小、操作成功率高、止血容易、术后不需严格卧床及并发症少的优点,临床应用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功能导管在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造影中的应用经验。方法58例冠心病或疑似冠心病患者中,32例选用多功能导管经桡动脉穿刺行冠脉造影检查术,26例选用常规左、右造影导管行冠脉造影检查术。结果58例患者均经桡动脉进行介入诊疗手术。其中32例选用多功能导管成功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造影检查术,其中2例因右桡动脉穿刺困难改由左桡动脉穿刺成功行介入诊疗手术。26例选用常规左、右造影导管行冠脉造影检查术,其中7例发生桡动脉血管痉挛,经处理后3例改为经股动脉穿刺行介入诊疗手术。结论采用多功能造影导管在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造影中具备头软、支撑好、柔韧性好特点,术中减少交换导管等步骤从而减少血管并发症,减少手术时间,有利于介入治疗的进行。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Judkins冠脉造影管与WRP管在冠脉造中的成功率及操作时所需时间。方法:均采用Jufkins法行右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用Judkins造影管行右冠状动脉造影所需时间为5~10分钟(平均13.12±4.48),WRP管为2~4分钟(平均2.97±0.62),前者成功率为86.96%,后者为100%。结论:用WRP管行右冠状动脉造所需时间比Judkins管短(P<0.01)。成功率也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经桡动脉和股动脉途径进行冠状动脉造影的优缺点。方法112例在我院进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按照经桡动脉和股动脉途径分为2组,比较其手术操作时间、X线暴露时间、使用导管数、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经桡动脉途径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手术操作时间短、X线暴露时间短,使用导管数少、并发症发生率低,和股动脉途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成功率和股动脉途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损伤小,X线暴露时间短、节省费用,是一个安全、可行、便捷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李静  杨政 《现代医药卫生》2022,(9):1551-1554
目的 探讨5F TigerⅠ导管塑形技术在复杂冠状动脉造影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急性心血管病救治中心收治的82例复杂冠状动脉造影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1例.比较2组X线曝光时间、手术时间、X线剂量、对比剂使用剂量、导管数量、造影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45例患者经桡动脉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CAG)及介入治疗(PCI)的经验。分析存在的技术难点、相应解决办法及安全性评价。方法 45例患者经桡动脉行CAG(男性38例,女性7例),平均年龄(65±10)岁,常规使用5F泰尔茂公司多功能导管,7例更换6F指引导管成功进行PCI,其中男性6例,女性1例,平均年龄(66±7)岁。结果桡动脉穿刺不成功2例,桡动脉痉挛导致无法完成操作1例(5F造影导管),经桡动脉途径成功率为93.3%(42/45),其中1例改为经肱动脉途径成功施行PCI,2例改为经股动脉途径完成CAG和PCI操作。结论老年患者采用桡动脉径路行冠状动脉造影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安全的,可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减少患者的一些潜在并发症的发生,但较经股动脉径路操作稍复杂,需掌握相应的操作技巧及器械选用策略。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经左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将463例择期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患者完全随机分入左桡动脉入路组(231例)和右桡动脉入路组(232例).比较2组患者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X线透视时间、对比剂用量、单导管技术成功率、血管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 左桡动脉入路组手术成功率98.3%(227/231),右桡动脉入路组手术成功率97.4%(226/23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手术时间、X线透视时间、对比剂用量、血管并发症发生率、单导管技术成功率等均相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经左桡动脉入路行冠状动脉造影有着与右桡动脉入路相似的成功率和安全性,左桡动脉入路单导管技术完全可行,并且在头臂干迂曲患者中有优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途径应用一条冠状动脉造影导管相继完成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和肾动脉造影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42例临床诊断为冠心病伴高血压需行冠状动脉和肾动脉造影进一步明确诊断的患者,Seldinger法穿刺右桡动脉,应用5F Terumo左右共用型冠状动脉造影导管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后,继之行左右肾动脉造影。结果:40例经右桡动脉途径顺利完成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其中28例行选择性肾动脉造影,12例因造影导管不够长而行非选择性肾动脉造影,平均X线曝光时间和手术操作时间分别为7.3±3.1和23.4±9.6分钟;2例分别因桡动脉痉挛和右锁骨下动脉严重迂曲导致导管无法到位,后改行右股动脉途径完成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和肾动脉造影;全部病例均无血肿、假性动脉瘤等并发症发生。结论:经右桡动脉途径应用左右共用型冠状动脉造影导管相继完成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和肾动脉造影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5F共用导管在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造影术中的应用可行性。方法选出Allen's试验呈阳性患者214例,采用Selding's穿刺法植入Terumo动脉鞘管(无需开皮),推注肝素3000U,异搏定200μg,送入5F共用导管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如果发现病变血管狭窄大于75%可直接行PCI术.以5F共用导管给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结果桡动脉穿刺成功者为210例,改行股动脉穿刺者为4例;改用JL4.0者为2例,改用JR3.5者为6例,其余均采用5F共用导管获得成功。结论5F共用导管应用于经桡动脉的冠状动脉造影术具有手术成功率高、创伤小、手术时间及卧床时间短等特点。  相似文献   

13.
胡广全  王晓晨  许邦龙  何非  王凯  高峰  方玉  杨婷 《安徽医药》2018,22(6):1043-1045
目的 探讨应用冠脉导丝联合球囊在处理冠脉介入桡动脉痉挛时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将经桡动脉入径行冠脉造影或冠脉介入治疗术发生桡动脉痉挛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于两种不同处理策略中随机采用一种处理策略,共计60例.导丝联合球囊组(WAB组,n=28)采用冠脉导丝联合球囊的方法处理桡动脉痉挛,完成经桡动脉入径的冠脉造影或冠脉介入治疗;药物组(Drug组,n=32)采用沿鞘管侧或造影导管、指引导管中注入硝酸甘油200μg,等待5 min后再次行桡动脉入径行冠脉造影或冠脉介入治疗,观察两组经桡动脉入径行冠脉造影或冠脉介入治疗的成功率及并发症.结果 (1)WAB组重度痉挛占71.4%,弥散痉挛占42.9%;Drug组重度痉挛占68.8%,弥散痉挛占40.6%;两组痉挛严重及弥散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WAB组在冠脉导丝联合球囊指引下操作5F造影导管或6F指引导管通过痉挛部位,完成冠脉造影或冠脉介入治疗的成功率达92.9%,Drug组完成冠脉造影或冠脉介入治疗成功率为68.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WAB组出现血管并发症2例(7.1%);Drug组出现血管并发症3例(9.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脉造影或冠脉介入治疗发生桡动脉痉挛时,可尝试冠脉导丝联合球囊的方法辅助导管通过痉挛部位,以完成冠脉造影或冠脉介入治疗.该方法安全可行,尤其适合无其它血管路径可替代的患者.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经股动脉和桡动脉途径行冠脉介入诊疗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09年6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150例行冠脉造影和介入治疗的患者,分别经股动脉或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第一次穿刺成功率、术后并发症和不良情况。结果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冠脉介入诊疗术的患者在术后下床时间、穿刺部位及血管及并发症、心理状态及发生不良情况明显优于经股动脉途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股动脉途径比较,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冠脉介入诊疗术患者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手术依从性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经股动脉和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的优缺点。方法收集了铁法煤业集团总医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268例,按股动脉、桡动脉途径分为两组,比较手术操作时间、加压包扎时间、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股动脉和桡动脉手术操作时间分别为(22.8±5.2)min和(17.5±5.4)min,加压包扎时间分别为(5.6±1.4)h和(4.0±1.8)h,成功率分别为98.5%和97.8%,并发症发生率分别7.8%和0.6%。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不需卧床,患者损伤小,并发症少,止血方便,减少费用,操作安全可行。故经桡动脉途径只要适应证和患者选择恰当就可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经桡动脉与经股动脉途径行冠脉造影及介入治疗(PCI)的优缺点。方法 选取2005年8月至2006年3月在我院行冠脉造影及介入治疗的患者共110例,按入路血管分为桡动脉组和股动脉组,对比手术成功率、手术操作时间、X线曝光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手术成功率、手术操作时间、X线曝光时间、冠脉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血管穿刺部位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非常显著性。结论 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造影及介入治疗是安全、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临床医药实践》2016,(3):187-188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途径进行肾动脉造影的可行性。方法:将拟行肾动脉造影20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100例,分别进行经桡动脉途径(观察组)和常规经股动脉途径检查(常规组)。经桡动脉途径采用桡动脉鞘系统(5Fr Terumo,Japan)和多功能造影导管(5Fr COOK,USA)。结果:观察组有4例因为血管迂曲或痉挛未完成造影,成功率为96%,术后发生血肿3例,未出现假性动脉瘤和动静脉瘘,手术时间(30±10.4)min,造影剂量(28±6.6)m L。常规组中有1例患者因为血管迂曲未完成造影,成功率为99%,术后发生血肿情况10例,假性动脉瘤2例和动静脉瘘2例,手术时间(28±8.7)min,造影剂量(25±7.6)m L。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进行肾动脉造影是一种并发症少,成功率高,方便可行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8.
桡动脉入路冠状动脉造影术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国人桡动脉入路冠状动脉造影术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 对 15例心肌梗死、39例心绞痛或可疑心绞痛、6例风湿性心脏病共 6 0例 ,其中男 41例、女 19例 ,平均年龄 ( 5 6± 13)岁 ,采用经皮穿刺桡动脉途径行 Judkins冠状动脉造影术。结果  16 0例全部造影成功。采用 6 F导管者 31例 ,5 F者 2 9例。左侧桡动脉入路 46例 ,右侧 12例。桡动脉穿刺失败改由股动脉入路 1例。 1例左侧入路完成右冠状动脉造影后桡动脉严重痉挛改由股动脉入路完成。 2 0例同时完成了左胸廓内动脉造影。 2并发症 9例。 1例手术过程出现肘部血肿 ,2例术后桡动脉搏动消失 ( 3.4% ) ,6例术后桡动脉搏动明显减弱 ( 10 .2 % )。桡动脉并发症女性 5例 ,高于男性 3例 ( P<0 .0 5 )。 6 F导管组 6例 ,高于 5 F导管组 2例 ,但差异无显著性 ( P>0 .0 5 )。血管超声显示为桡动脉内血栓形成、管腔狭窄、血流速度减弱等。结论 桡动脉入路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具有痛苦小 ,易止血 ,同时易于行胸廓内动脉造影等优点 ,特别适应于股动脉狭窄及不能持续平卧的患者 ,是股动脉的很好替代途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经桡动脉冠脉造影护理体会。方法选择289例患者经桡动脉应用5F共用导管进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观察术前、术中、术后恰当的护理对成功完成冠状动脉造影的作用。结果与结论恰当的护理可协助冠脉造影术顺利完成,明显减少和避免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经桡动脉行PCI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严金川  马根山  冯毅  罗丹 《江苏医药》2004,30(10):732-733
目的探讨桡动脉入路行冠状动脉造影(冠脉造影)术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安全、可行性及效果。方法急性心肌梗死(AMI)10例,心绞痛或可疑心绞痛270例,PCI后再发心绞痛35例,风湿性心脏病5例。术前行Allen试验均为阳性,局麻下行桡动脉穿刺,成功后轻柔送入J型导丝,透视下导丝超过尺骨鹰嘴水平后,置入6F桡动脉专用鞘管,鞘内常规予100μg硝酸甘油和2mg异搏定,根据病情应用肝素,完成冠脉造影或PCI。结果308例冠脉造影成功,左侧桡动脉入路48例,右侧260例,其中240例成功行PCI手术。桡动脉穿刺失败5例和痉挛7例,改由股动脉入路。并发症8例(2.5%)为桡动脉搏动减弱4例(1.3%)、搏动消失2例,肘部血肿2例。结论桡动脉入路行冠脉造影术痛苦小,易止血,易同时行PCI手术,特别适应于股动脉狭窄及不能持续平卧,可替代股动脉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