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评价引导骨再生技术(GBR)在上颌前牙缺失伴重度骨缺损的种植修复效果。方法:选择30例上颌前牙缺失伴重度骨缺损患者,植入Xive种植体62枚,在骨缺损区植入Bio-Oss骨粉,Bio-Gide膜覆盖,重建牙槽骨的高度和宽度;8-10个月后二期手术,术后6周种植修复。结果:62枚种植的Xive种植体,观察最长48个月,最短12个月,种植体存留率100%。结论:骨再生引导膜技术(GBR)在上颌前牙缺失伴重度骨缺损中的临床应用效果稳定,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引导骨再生技术(GBR)在上颌前牙缺失伴重度骨缺损的种植修复效果.方法:选择30例上颌前牙缺失伴重度骨缺损患者,植入Xive种植体62枚,在骨缺损区植入Bio-iss骨粉,Bio-Gide膜覆盖,重建牙槽骨的高度和宽度;3-6个月后二期手术,术后2周种植修复.结果:62枚种植的Xive种植体,观察最长48个月,最短12个月,种植体存留率100%.结论:骨再生引导膜技术(GBR)在上颌前牙缺失伴重度骨缺损中的临床应用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上颌前牙缺失种植修复后的美学效果进行评价。 方法 对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种植中心门诊收治的43例上颌前牙单颗缺失的患者,根据缺牙区骨的不同形态采用不同方式的骨增量技术,同期植入种植体,6~8个月完成上部结构修复。术后随访时间8~30个月(平均16个月)。 结果 种植修复后,牙龈乳头形态良好,临床效果满意率达9768%。X线片显示:种植体周围无透光区,牙槽嵴顶端垂直骨吸收小于1 mm。 结论 上颌前牙缺失后牙槽骨形态大致可分为4种类型,即:平坦型、中部凹陷型、缓坡型和不规则型。种植体植入时可根据不同类型采取不同的骨增量技术,但绝大多数前牙缺失的病例在种植外科手术的同时,均需采用引导骨再生技术恢复牙槽骨的骨量及丰满度,以达到美学效果。  相似文献   

4.
上颌前牙区即刻种植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上颌前牙区即刻种植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2例上颌前牙区因外伤、残根、或牙周炎致过松动牙拔除后行即刻种植,骨缺损部位行植骨手术,共植入种植体62枚,植入3-6个月后行二期手术,最终完成修复体制作。结果:本组共62枚种植体,61枚术后无明显并发症,1枚于术后4周失败拔除。修复完成后观察1-6年,种植体行使功能良好,取得较好的美学效果。结论:在上颌前牙区行即刻种植术有利于软硬组织保存,获得较好的美学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三明治”截骨术用于前牙区种植修复临床效果。方法:使用“三明治”截骨术对6例前牙缺失区垂直骨缺损严重的患者进行骨增量,植骨术后6个月行种植术,3个月后修复。结果:植骨前后对比获得骨高度增加为4.10 mm,3.70~4.40 mm(M,Q25~Q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负载1年后平均骨吸收量0.3 mm。顺利完成9颗种植体植入术并获得较满意的美学修复效果。结论:“三明治”截骨术用于前牙种植修复表现出良好的美学效果,是一种安全可靠的骨增量技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Straumann种植系统在上颌前牙缺失美学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2003年7月至2009年7月间,采用Straumann螺旋种植体行上颌前牙区种植修复治疗患者35例,共植入种植体49颗。其中,22例患者接受了自体骨或人工骨粉植入。观察6~72个月,观察方法为X线片、临床检查、软组织及美学效果和患者满意度。结果:1颗种植体在修复半年后出现松动,其余48颗均骨结合良好,种植体6年累计留存率97.9%。种植牙修复后咀嚼功能恢复良好,面容和语音功能有显著改观,种植体周围软组织健康。31例患者表示满意或比较满意,占88.6%。结论:Straumann种植系统修复上颌前牙缺失能获得比较满意的临床效果。但要注意软硬组织的美学处理。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上颌窦底提升时同期植入Camlog种植体进行早期临床评价。方法:4例患者施行了上颌窦底外提升、同期植入Camlog种植体12枚;8例患者施行了上颌窦底内提升、同期植入Camlog种植体15枚;手术9~12个月后拍全景X光片,并行二期修复。修复后6~24个月观察评价骨结合情况。结果:共20枚同期植入的种植体均无松动或脱落,X线检查种植体周围骨组织改建良好,未见明显骨吸收阴影。种植体获得了良好的骨结合。结论:上颌窦底提升时同期植入Camlog种植体在临床上是可行的,由于Camlog种植体本身的特点,同期植入Camlog种植体完全可以保证初期稳定性,有利于种植体的骨结合。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BEGO种植体4年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06年12月~2010年12月,本院种植中心先后植入2464颗BEGO SEMADOS RI系列根形种植体,平均骨结合期为5个月,Onlay植骨延期种植骨结合期为8个月,分别采用局部固定义齿修复、覆盖义齿修复、全颌固定义齿修复。患者于修复完成后6个月复诊,根据种植体与牙槽骨之间的X线影像,牙周袋深度及临床检查等作为评价指标,评价负载后的修复效果。结果:2464枚种植体中,其中4颗种植体延期种植于术后3周脱落,即刻种植5例脱落均为感染所致,骨增量技术有3例脱落。上颌窦内提升有3例脱落,种植体的平均存留率为99%。结论:使用BEGO种植系统可以修复牙列缺损和缺失,长期修复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Xive种植体在上颌前牙缺失美学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临床选择30例上颌前牙缺失的患者,从美观效果进行考虑选取恰当的外科手术和修复方法,共植入Xive种植体48枚,种植后嘱患者按期复查,评价应用效果。结果:种植牙修复后咀嚼功能恢复良好,种植体周围软组织健康美观。修复体单冠和修复基台的接缝位于龈下,种植牙给人以从龈下长出来的视觉效果。28名患者对修复体及其临床应用效果和美观效果都评价为满意,1枚种植体发生周围炎,1颗烤瓷冠崩瓷。满意度为93.33%。结论:Xive种植体修复上颌前牙缺失能够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但要注意种植中软、硬组织和修复体的美学处理。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Bicon短种植体在上颌后牙区骨高度不足病例种植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上颌后牙区骨高度1.7—8ram的病例62例,共植入Bicon短种植体252枚,其中植入长度6ram的种植体192枚,长度8mm的种植体60枚。其中上颌窦区牙槽骨高度不足的患者行经牙槽嵴上颌窦底提升术同期植入种植体,部分植体使用上颌窦基台固位。3—6个月后完成永久修复。结果:62例252枚Bicon短种植体均获得了良好的骨结合,9—26个月的随访观察及X光片和牙科CT检查,临床效果良好,种植体周围骨组织稳定。结论:Bicon短种植体在上颌后牙区骨量不足病例种植修复中临床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