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胃间质瘤的多排螺旋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GST18例,术前均行多排螺旋CT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结果:18例胃间质瘤均为恶性。病灶多呈类圆形。平扫:呈均匀等密度6例;肿块周边呈等密度,中央低密度区12例。增强:病灶呈明显均匀强化6例;病灶不均匀强化,其中可见散在坏死12例。结论:MSCT是目前GST检查的最佳选择,并能通过多方位重建(MPR)更清晰显示病灶各项特征,对胃间质瘤的定位和定性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胃低张碳酸饮料充气法螺旋CT扫描与胃镜在胃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分析。方法 选择经手术病理确诊的老年胃癌患者80例,检查前患者均饮用100~300ml碳酸饮料。结果 80例患者中有9例因病变导致胃腔狭窄,胃镜没法通过,因此无法判断病变的范围、形状及不能完成活组织检查;有5例患者因高龄、体弱等原因不能耐受胃镜检查而放弃。其余患者均顺利完成检查并取活组织行病理检查;所有患者均行CT检查。对同时接受胃镜检查与螺旋CT检查的患者进行比较,早期胃癌诊断胃镜优于螺旋CT,进展期胃癌两者检查率相当,而对于判断术前分期,螺旋CT具有较大的优势。结论 螺旋CT较胃镜对于老年患者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并且能够显示整个胃壁及准确分析肿瘤的位置和形态结构,还可观察胃周的淋巴结转移情况;然而胃镜对于早期胃癌的诊断较螺旋CT更准确,两者结合,可提高诊断率。  相似文献   

3.
胃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TNM分期在在临床制定治疗方案和估计预后方面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随着MSCT设备的更新和后处理技术的广泛应用,其在胃癌的诊断、分期、指导治疗及评价预后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现对MSCT在胃癌临床应用的近期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直肠低张充气16层螺旋CT扫描对直肠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直肠低张充气后16层螺旋CT扫描对直肠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内镜诊断或临床怀疑直肠癌的147例患者进行低张充气灌肠后用16层螺旋CT进行容积平扫和增强扫描;观察内容包括:①肿瘤部位、大小;②平扫和增强的情况;③生长方式;④侵犯层次;⑤管周筋膜情况;⑥管周淋巴结有无肿大;⑦盆腔淋巴结肿大情况;⑧远处有无转移。结果:147例患者顺利完成低张直肠充气16层螺旋CT平扫和增强扫描,肠道准备满意;直肠低张充气后16层螺旋CT扫描检查出所有直肠肿瘤样病变,敏感性是100%,准确性95.77%;147例病例的影像学分期分别是:A期26例,占17.68%(26/147);B期18例,占12%(18/147);C期64例,占43.5%(64/147);D期39例占26.5%(39/147)。影像与病理Dukes分期的对比结果显示影像分期的准确性分别是:A期92%,B期94.12%,C期96.97%,D期100%。结论:低张直肠充气16层螺旋CT检查是直肠癌术前检查的较好的方法,能对直肠癌提供准确的诊断及术前分期。  相似文献   

5.
MSCT在胃癌病理分期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胃癌的 CT 表现特征,评价其在分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搜集有完整手术病理的胃癌患者500例,通过将 CT 检查结果与胃癌的大小、位置、形状、强化程度以及肿瘤侵犯范围进行对比,对 CT 的分期诊断准确度进行评价。结果:胃癌病灶长度、厚度与病理 T 分期均呈显著正相关(P <0.001)。胃癌病灶好发于胃窦及贲门部。500例胃癌患者中最常见的类型为蕈样型(79.0%,395/500)。胃癌病灶在静脉期及延迟期的 CT 值随着 T 分期逐级升高而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T3期中胃周脂肪模糊型所占比例为76.64%,T4期中浆膜高强化型所占比例为86.36%。MSCT 诊断胃癌 T1期的准确度为91.23%,T2期准确度为89.01%,T3期准确度为87.64%,T4期准确度为98.74%。结论:MSCT 有助于更准确地判断肿瘤的浸润程度,能够较准确地对胃癌的 T 分期进行判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胃癌与胃淋巴瘤的MSCT表现,提高对二者CT征象的认识。方法:对40例胃癌和20例胃淋巴瘤的MS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二者在胃受侵部位、胃壁改变、胃腔改变、黏膜改变、外周脂肪间隙、器官侵犯、淋巴结转移方面CT征象的差异。结果:胃癌组侵犯胃窦29例,同时侵犯2个部位13例,均无侵犯全胃;胃淋巴瘤组侵犯胃体16例,同时侵犯2个部位7例,侵犯全胃8例。胃癌组25例不均匀强化,25例黏膜破坏;胃淋巴瘤组4例不均匀强化,2例黏膜破坏。累及胃窦患者中,胃癌组14例可见病灶上方胃腔梗阻性扩张;胃淋巴瘤组仅1例疑似梗阻性扩张。上述征象,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在其他CT征象方面,二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MSCT对于胃癌与胃淋巴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胃低张充气螺旋CT薄层扫描在胃癌诊治中的价值。方法随机抽取经病理证实的胃癌72例(A、B两组各36例,A组为采用低张充气扫描,B组为采用低张水充盈扫描)分析其螺旋CT图像,并将两组诊断符合率进行比较。结果A组CT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B组。结论胃低张充气螺旋CT薄层扫描不仅能够提高对胃癌的诊断率,而且还能直观反映肿瘤浸润的范围及远处转移情况,对临床的治疗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 ,MSCT)多期扫描及图像后处理对胃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经病理证实的胃癌患者25例,术前行MSCT平扫、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及三维重建扫描,再运用多平面重建、容积重建及CT仿真内窥镜等后处理技术,观察胃癌原发部位、外周浸润及远处转移情况。结果所有患者MSCT图像质量均显示满意,均发现胃部原发病灶并获得胃周浸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较满意的诊断率。结论MSCT多期扫描及图像后处理可以揭示胃癌原发部位、外周浸润及远处转移情况,对胃癌的诊断、术前评估及治疗方法选择具有重要意义。MSCT可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微小病变的检出率,可对癌肿侵犯胃壁的深度、区域淋巴结转移、周围脏器浸润以及远处转移情况做出较为准确的判断。MSCT多期扫描及图像后处理可一次性获取多方面信息,可取代胃癌术前评估的X线上消化道造影检查。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胃憩室的MSCT表现及其误诊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胃镜和钡餐检查联合证实的11例胃憩室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观察胃憩室的部位、密度、大小,对其MSCT诊断结果和误诊原因进行探讨.结果 胃憩室的发生部位:胃窦小弯侧1例,胃底10例,后者又包括左侧肾上腺区3例,胰腺尾部1例,靠近贲门2例,胃底大弯侧3例,胃底小弯侧1例.胃憩室的密度:囊性密度3例,液气囊1例,内容物密度6例,另1例做了多种对比剂检查,既有高密度混杂对比剂密度,又有液气囊密度.胃憩室的大小:6例在1~2 cm之间,长径大于2cm者3例,短径小于1cm者2例.11例胃憩室的MSCT诊断中,误诊左侧肾上腺肿瘤2例;误诊胰腺占位1例;漏诊和提示诊断各4例.结论 提高有关胃憩室相关知识的认识,有助于MSCT对其做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64层CT增强扫描对胃癌患者胃供血动脉的显示及血管变异的检出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CT检查的连续66例胃癌患者资料.CT扫描根据目标血管管径及跨层走行情况,凋节滑块间距得到胃供血动脉薄层滑块最大密度投影图像(STS-MIP),4周后利用血管追踪生长技术获得同一组病例的三维容积重组图像(AVVR).分析胃的直接和间接供血动脉显示率及来源.采用McNemar检验(精确概率法)比较STS-MIP、AVVR对胃供血动脉的显示率,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AVVR重组上胃供血动脉显示与动脉强化CT值的关系,分析血管分支变异情况.结果 AVVR及STS-MIP对胃间接供血动脉的显示率均达到100%(66/66).对胃左动脉(LGA)和胃网膜右动脉(RGEA)的显示率分别为98.5%(65/66)、100.0%(66/66)及97.0%(64/66)、100.0%(66/66);AVVR对胃右动脉(RGA)、胃网膜左动脉(LGEA)、胃短动脉(SGA)及胃后动脉(PGA)的显示率分别为68.2%(45/66)、53.0%(35/66)、7.6%(5/66)和18.2%(12/66),低于 STS-MIP的显示率,分别为98.5%(65/66)、97.0%(64/66)、59.1%(39/66)和63.6%(42/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采用AVVR重组方法,显示的LGEA、RGEA及SGA分别为35、64和5支,腹腔干强化CT值分别为(272±44)、(256±44)和(298±39)HU,未显示的上述血管支数分别为31、2、61支,腹腔干强化CT值分别为(229±42)、(141±26)和(249±47)H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043、3.641和2.278,P值均<0.05).检出迷走肝左动脉13例(发生率19.7%),腹腔干大血管分支变异7例(变异率10.6%).结论 64层CT可清晰显示胃周供血动脉及其相关变异,为胃癌术前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X线钼靶及其与MSCT联合应用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为乳腺癌患者的钼靶及MSCT的影像资料。结果:钼靶摄片及其与MSCT联合应用对乳腺癌检出的正确率分别为78%和92%。结论:钼靶X线摄影可以作为乳腺疾病的常规和首选检查方法,联合MSCT检查,可以明显提高乳腺癌诊断的正确率。  相似文献   

12.
许彪  陈刚  韦璐 《放射学实践》2007,22(1):54-57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检查及后处理技术在胃癌诊断中的应用.方法:4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胃癌患者行多层螺旋CT(MSCT)平扫、三期增强扫描和图像后处理,包括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表面遮盖显示(SSD)、透明法(Raysum)和仿真内镜(CTVE)检查,结合轴面图像和所有重组图像由两位有经验的CT诊断医师进行CT诊断及胃癌的术前评估分期,同时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40例胃癌患者MSCT诊断结果与胃镜诊断结果完全一致,与手术病理诊断符合率为100%.结论:MSCT对胃癌的诊断有其独特的优越性,很有必要广泛应用于临床.在MSCT的诊断分析中,应当把原始轴面图像、三维重组图像及CTVE图像充分结合,提高早期胃癌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3.
肠梗阻是外科常见的急腹症,早期诊断尤其是检出机械性、绞窄性肠梗阻对外科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梗阻病因的明确对治疗方案的选择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传统的影像学检查方法(腹部X线平片或透视)诊断准确性不高,大约20%~30%的病例腹部X线平片检查可无异常发现,梗阻大部分定位不确定,而且最主要是无法对梗阻作出病因诊断。随着MSCT技术的应用,CT检查可显著提高肠梗阻诊断的准确性和病因分析水平。  相似文献   

14.
<正>真菌广泛存在自然界空气与土壤中,经呼吸道寄生在人体呼吸器官。上颌窦是人体一组最大的鼻窦,其开口位置较高,不利于分泌物引流,上颌窦炎症迁延不愈变为慢性,黏膜肿胀肥厚、出血和滥用抗生素等均易导致真菌感染。一般消炎药抗感染治疗不仅无效,而且可导致病程迁延不愈。因此,及早明确诊断,了解病变的细节及窦口的情况尤为重要。通过MSCT扫描并结合MPR能为临床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法提供更多依据。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16排螺旋CT三维成像(3DCT)包括表面遮盖法(SSD)、仿真胃镜(CTVG)在胃癌诊断中的价值,并与胃镜及手术结果对照。方法:23例胃癌患者(21例进展期胃癌、2例早期胃癌)均经胃镜病理证实,21例手术证实(2例进展期胃癌伴肝转移而未能手术)。使用GE公司LightSpeed Ultra 16排CT进行全胃扫描,扫描条件:1.25mm/1.375:1/0.8s,120KV,管电流采用自动跟踪形式,扫描总时间6—8Sec。对23例胃癌2种常用的成像方法分别进行图像质量、病变检出率、并与胃镜和手术结果比较。结果:16排CT的SSD和CTVG的图像质量均显示满意;SSD和CTVG的病变检出率分别为91.11%(21/23),95.65%(22/23);16排CT薄层快速扫描特性克服了胃CT的腹部呼吸运动伪影,明显提高了三维图像质量。结论:16排CT三维成像大大提高了图像质量和病变检出能力,为胃癌的准确术前评价提供了可信依据,并将在早期胃癌的诊断中发挥潜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320排螺旋CT对进展期胃癌侵犯胃周脏器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4例侵及肝脏、胰腺及结肠和(或)网膜等脏器的进展期胃癌的CT资料,并结合临床病理资料,总结胃癌侵犯胃周围脏器的CT征象。结果:134例中CT正确诊断107例(79.9%),漏诊17例,误诊10例;肝脏受侵诊断准确率83.3%;胰腺受侵诊断准确率91.1%;网膜和(或)结肠受侵诊断准确率为69.2%;网膜及胰腺同时受侵诊断准确率91.6%。CT征象:肝脏受侵可见肝胃脂肪层消失,有或无邻近肝脏异常强化;胰腺受侵胃壁与胰腺间脂肪层密度增高、条索、网格或脂肪层消失,胰腺实质见不规则轻度强化或无强化区;网膜和(或)结肠受侵见肿瘤部胃壁及受侵肠壁浆膜面毛糙,网膜增厚,见长短不一索条,明显强化。结论:320排螺旋CT扫描能有效评估进展期胃癌是否侵犯胃周组织,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腔外型胃间质瘤(gastric stromal tumor,GST)的MSCT表现。方法:分析9例经手术病理与免疫组化证实腔外型GST的临床资料和MSCT表现。结果:9例腔外型GST位于腹腔内胃周间隙。边界模糊不清7例,部分清楚部分不清楚2例。单囊型4例,多囊型5例。肿瘤大小平均165mm×126mm.。囊壁厚薄不均,囊内见少量条片状软组织密度影。增强扫描动脉期囊壁、囊内分隔及囊内软组织成份明显强化,低密度区未见强化。实质期强化幅度增加。5例病灶边缘部分见多发成簇状或线状排列细小血管。MIP像上3例腔外型GST可见肿瘤供血动脉。结论:腹腔内胃周间隙的囊性肿块为腔外型间质瘤的主要表现形式,仔细分析肿瘤的各种影像表现结合合理的后处理重建技术,特别是肿瘤供血动脉的显示,能明显提高腔外型GST定位定性正确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在小肠肿瘤性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32例小肠肿瘤的多层螺旋CT表现.结果 本组发生于十二指肠12例,空肠7例,回肠13例.13例腺癌、10例间质瘤、6例非霍奇金淋巴瘤及3例转移癌.结论 多层螺旋CT在小肠肿瘤诊断中的价值较大,尤其是增强扫描,大大提高了病灶的检出率,对常见小肠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16排CT三维成像在胃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16排螺旋CT三维成像(3D CT)包括表面遮盖法(SSD)、仿真胃镜(CTVG)在胃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123例胃癌患者(121例进展期胃癌,2例早期胃癌)均经胃镜活检病理证实,121例手术证实(2例进展期胃癌伴肝转移而未能手术)。使用GE Lightspeed Ultra 16排CT行全胃扫描,扫描条件层厚1.25 mm,1.375∶1,0.8 s/r,120 kV,300 mA,扫描总时间6~8 s。对123例胃癌用2种常用的成像方法检查,评价图像质量、病变检出率、Borrmann分型等,并与胃镜和手术结果比较。结果:16排CT的SSD和CTVG的图像质量均显示满意;SSD和CTVG的病变检出率分别为93.50%(115/123)、94.31%(116/123);进展期胃癌Borrmann分型的敏感度均为95.04%(115/121)。16排CT扫描克服了腹部呼吸运动伪影的影响,明显提高了三维图像质量。结论:16排CT三维成像大幅提高了图像质量和病变检出能力,为胃癌的术前准确评价提供了可信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输卵管积水的MSCT表现特点,以提高对输卵管积水的认识和鉴别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经病理证实为输卵管积水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总结输卵管积水的MSCT表现特点。结果:21例中,5例为双侧输卵管积水;7例左侧输卵管积水,9例右侧输卵管积水。MSCT表现为子宫旁囊性包块,呈"腊肠样"、"S"形或"串珠状",内部可见不全间隔,增强扫描后囊壁及间隔强化。结论:输卵管积水在MSCT上有一定的特征,MSCT对该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