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谷氨酰胺联合乌司他丁治疗小儿急性重症胰腺炎(SAP)的疗效及对患儿血清炎症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9年6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金华医院收治的70例SAP患儿,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分为两组,每组35例患儿。观察组患儿采用谷氨酰胺联合乌司他丁治疗,对照组患儿单用乌司他丁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6 (IL-6)、白细胞介素-8 (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肠道菌群分布,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IL-6、IL-8、TNF-α水平,大肠杆菌、葡萄球菌、双歧杆菌数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IL-6、IL-8、TNF-α水平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儿IL-6、IL-8、TNF-α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儿大肠杆菌、葡萄球菌数目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双歧杆菌数目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大肠杆菌、葡萄球菌数目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双歧杆菌数目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谷氨酰胺联合乌司他丁治疗小儿SAP的效果优于单用乌司他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联合山莨菪碱在创伤性肺损伤治疗过程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月本院收治的100例创伤性肺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A、B、C、D组各25例。其中A组给予常规治疗,B组给予乌司他丁治疗,C组给予山莨菪碱治疗,D组给予乌司他丁联合山莨菪碱治疗。观察比较四组患者的氧合指数、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治疗后ARDS发生率、治疗有效率和血清TNF-α与IL-6水平。结果:D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其他三组,四组治疗后的氧合指数均明显高于治疗前,且D组的氧合指数明显高于其他三组;D组治疗后的ARDS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四组患者的血清TNF-α与IL-6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四组患者的血清TNF-α与IL-6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D组治疗后血清TNF-α与IL-6水平均明显低于其他三组,但D组治疗有效率88.0%明显高于其他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创伤性肺损伤治疗、控制过程中,乌司他丁联合山莨菪碱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多药合用有效发挥药物协同作用,有效降低患者炎性因子释放,降低患者ICU住院时间与病死率,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UTI)对重症脓毒症患者的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及白细胞介素-8(IL-8)表达水平的影响,为完善其抗炎机制提供数据支撑。方法将2013年11月-2015年1月医院诊治的重症脓毒症患者77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7例;对照组患者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静脉滴注乌司他丁30万U每日3次,观察乌司他丁对患者的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影响。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1、3、5d抽血检测的细胞因子表达水平较治疗前均有降低(P<0.05);观察组血清TNF-α、IL-6和IL-8的浓度较对照组均有显著降低(P<0.05)。结论乌司他丁能够降低重症脓毒症患者细胞因子TNF-α、IL-6和IL-8的表达水平,从而起到缓解炎性反应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UTI)对重症脓毒症患者的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及白细胞介素-8(IL-8)表达水平的影响,为完善其抗炎机制提供数据支撑。方法将2013年11月-2015年1月医院诊治的重症脓毒症患者77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7例;对照组患者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静脉滴注乌司他丁30万U每日3次,观察乌司他丁对患者的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影响。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1、3、5d抽血检测的细胞因子表达水平较治疗前均有降低(P<0.05);观察组血清TNF-α、IL-6和IL-8的浓度较对照组均有显著降低(P<0.05)。结论乌司他丁能够降低重症脓毒症患者细胞因子TNF-α、IL-6和IL-8的表达水平,从而起到缓解炎性反应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刘超 《医疗装备》2020,(5):94-95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联合连续性血液净化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症状缓解及炎症介质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江西省赣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SAP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60例。对照组予以乌司他丁联合醋酸奥曲肽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比较两组症状缓解情况、炎症介质水平。结果治疗后,试验组腹痛消失时间、血清淀粉酶恢复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白细胞介素-6(IL-6)、Toll样受体(TLRs)、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ɑ(TNF-ɑ)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司他丁联合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SAP患者疗效显著,能有效促进患者康复,降低患者血清炎症介质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老年患者细胞因子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老年患者9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5例)和乌司他丁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对症支持治疗;乌司他丁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微量泵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和圣乔治呼吸问卷评分等。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后TNF-α,IL-6及IL-8指标分别为(283.61±78.13)、(135.16±58.33)、(103.81±56.13)pg/mL;乌司他丁组患者治疗后TNF-α,IL-6及IL-8指标分别为(159.24±52.47)、(73.49±30.67)、(73.14±48.80)pg/mL;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和圣乔治呼吸问卷评分均显著优于治疗前,且乌司他丁组患者治疗后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乌司他丁对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老年患者可有效减低机体炎症水平,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保肺解窘合剂联合乌司他丁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疗效及对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5月—2018年5月本院就诊的83例ARDS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的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42例,对照组41例。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乌司他丁,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采用保肺解窘合剂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和治疗后的血气分析指标和生化指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0.4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7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_2)、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C反应蛋白(CRP)无显著差异,治疗后,PaO_2、SaO_2均升高,PaCO_2、IL-6、TNF-α和CRP均降低,且观察组改变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保肺解窘合剂联合乌司他丁治疗ARDS能有效缓解患者的各项血气分析指标,且能显著降项炎症因子水平,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联合泮托拉唑钠治疗急性胰腺炎(AP)的效果及对血清炎性因子、s ICAM-1、PAF和AMS水平的影响。方法138例AP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69例,对照组给予泮托拉唑钠治疗,观察组给予泮托拉唑钠联合乌司他丁治疗。比较两组的血清炎性因子、sICAM-1、PAF和AMS水平以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IL-1β、TNF-α、hs-CRP、sICAM-1、PAF和AMS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乌司他丁联合泮托拉唑钠治疗AP患者可有效抑制血清炎性因子的释放,降低sICAM-1、PAF和AMS水平,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联合生长抑素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5年2月本院收治的156例SAP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8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取给予生长抑素3 mg+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2次/d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取加用乌司他丁10万U+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3次/d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0 d。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血清细胞介素(inter leukelin,IL)-8、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IL-10、IL-8和IL-6水平、血淀粉酶水平、血清ALT、Cr水平及临床疗效。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的TNF-α、IL-8、IL-6、血淀粉酶水平、血清ALT、Cr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210.56±10.34)、(347.21±10.82)、(104.41±10.28)、(301.33±14.11)、(29.32±2.84)、(42.23±2.91)ng/ml、(0.53±0.08)、(1.20±0.14)、(35.05±2.02)、(85.94±5.74)U/L、(93.11±2.31)、(136.04±2.03)μmol/L],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患者的治疗后的IL-10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83.31±4.14)、(65.23±4.02)ng/ml],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4.8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77%,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SAP常规治疗基础上采取乌司他丁联合生长抑素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肝肾功能、降低患者的血淀粉酶水平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改善患者的症状,促进患者的恢复,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胸腺肽α1(thymosinα1)对重症肺炎合并脓毒症患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3月在新乡市中心医院诊断治疗的重症肺炎合并脓毒症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胸腺肽α1治疗。治疗10 d,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体温、呼吸、心率、血气指标[二氧化碳分压(PaCO_2),pH]、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白细胞计数(WBC)]水平;评价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体温、呼吸、心率、PaCO_2、pH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炎症因子IL-6、IL-8、TNF-α、PCT、CRP、WBC计数较治疗前均下降(P<0.05),且研究组指标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症肺炎合并脓毒症患者应用胸腺肽α1能够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炎性反应进展,促进患者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乌司他丁联合胸腺肽α1对重症肺炎合并脓毒症患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重症肺炎合并脓毒症患者84例,随机分常规组和研究组,常规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联合胸腺肽α1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中IL-6、IL-10和TNF-α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治疗10d后,两组患者各炎症因子水平均有显著降低,且研究组患者水平均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II(APACHEII)评分,治疗前常规组为(25.57±8.34),研究组为(24.64±7.8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0d后,两组患者评分均有显著降低,且研究组(10.25±5.76)显著低于常规组(16.75±6.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21.42%)显著低于常规组(38.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司他丁联合胸腺肽α1治疗重症肺炎合并脓毒症患者,可以有效提高患者自身的免疫力,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减少多器官功能障碍的发生,显著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肠道缺血再灌注(ⅡR)对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AHNP)早期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AHNP患者6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除外快速液体复苏的综合措施治疗,观察组给予包括快速液体复苏的综合措施治疗,所有患者在治疗前、治疗1h、6h、12h、24 h、48h时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水平.结果:两组治疗前血清TNF-α、IL-6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1h后,观察组TNF-α、IL-6水平逐渐升高,至12h时达峰值,此后又逐渐降低,与相应前一时点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治疗6h后,血清TNF-α、IL-6达峰值,除治疗6h后TNF-α、IL-6和治疗12h后IL-6与相应前一时点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各相邻时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治疗后各时点,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肠道缺血再灌注进一步加剧了AHNP患者的早期炎症反应,患者血清TNF-α、IL-6水平逐渐升高,至12h时达峰值,此后又逐渐降低.对于AHNP患者,早期可不必急于给予缺血再灌注,以避免加剧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支原体肺炎患儿经匹多莫德、地塞米松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对其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免疫功能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9年6月该院收治的支原体肺炎患儿97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50例和对照组47例。对照组患儿给予阿奇霉素治疗,研究组患儿在阿奇霉素序贯疗法基础上给予匹多莫德、地塞米松联合治疗,连续治疗2周后对比两组患儿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和免疫功能相关指标变化情况,并评估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TNF-α、IL-6、IL-8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TNF-α、IL-6、IL-8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研究组患儿TNF-α、IL-6、IL-8水平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CD3^、CD4^、CD8^、CD4^/CD8^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CD3^、CD4^、CD4^/CD8^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上升,且研究组患者CD3^、CD8^、CD4^/CD8^水平上升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儿CD8^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研究组患儿CD8^水平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支原体肺炎患儿行匹多莫德、地塞米松联合阿奇霉素治疗能明显降低患儿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促进其免疫功能改善和临床疗效提升,临床推广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联合奥曲肽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65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33例患者给予常规对症疗法+奥曲肽静滴治疗,观察组32例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乌司他丁静滴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前、治疗7 d的炎性因子(IL-6、TNF-α、CRP)水平,以及腹痛消失时间、腹胀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73%(P<0.05)。治疗7 d后,观察组的IL-6、TNF-α、CRP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腹痛消失时间、腹胀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乌司他丁联合奥曲肽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有助于促进患者炎性反应的缓解和临床症状的改善,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宫腔镜宫腔粘连切除术联合复方公英散对宫腔粘连(IUA)疗效及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IL-4、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变化。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月-2019年2月收治的宫腔镜宫腔粘连切除术患者100例,分为两组各50例。术后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复方公英散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子宫内膜厚度(6.1±1.6mm)高于对照组,IL-4(17.42±3.21ng/ml)、IL-10(20.34±4.87ng/ml)水平高于对照组,IL-6(32.12±8.12ng/L)、TNF-α(39.41±5.84ng/L)水平低于对照组(均P0.05);月经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半年内妊娠率(38.0%)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宫腔镜宫腔粘连切除术联合复方公英散治疗IUA可抑制调节炎症因子的表达,促进子宫内膜的生长,改善术后月经情况。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干扰素-γ(IFN-γ)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变化与肺结核发病相关性及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7年6月72例肺结核感染患者为研究组,同期51例健康体检人群为对照组。观察和比较治疗前后肺结核感染患者和健康人群血清炎症因子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FN-γ水平。分析血清IFN-γ及炎症因子水平变化与肺结核发病相关性。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后血清IFN-γ水平较治疗前升高,IL-6、IL-10、TNF-α水平较治疗前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OC曲线显示,IFN-γ、IL-6敏感性优于IL-10、TNF-α,其中IFN-γ特异性最高;IFN-γ与IL-6、IL-10、TNF-α呈负相关性(P<0.05)。结论血清IFN-γ、炎症细胞因子参与了肺结核感染发病及进展过程,为肺结核感染免疫研究提供了有力证据。且通过外源性IFN-γ,有助于调节Th1/Th2动态平衡,促进肺结核感染患者体内Th2优势向Th1优势转换,为临床防治肺结核感染提供了一种有别于传统抗结核治疗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舍曲林联合心理护理治疗强迫症对患者血清BDNF与TNF-α及IL-6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2012年3月至2014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临床诊断为强迫症且愿意接受本研究的患者20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试验组给予舍曲林联合心理护理治疗,对照组仅给予舍曲林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BDNF、TNF-α及IL-6水平的变化差异。结果试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并且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BDNF、TNF-α水平均上升,IL-6水平均降低,且试验组上述水平变化程度高于对照组,分别经t检验比较,上述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舍曲林联合心理护理治疗可以有效提升强迫症患者血清中BDNF、TNF-α水平,降低IL-6水平,并且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加用乌司他丁对行小潮气量结合肺复张术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炎症因子、肺微循环阻力及预后等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宜宾市叙州区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ARDS患者,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施行小潮气量结合肺复张术治疗,38例)及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另加用乌司他丁治疗,42例),观察治疗前后两组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以及肺微循环阻力和呼吸相关指标,肺毛细血管通透指数(PVPI)、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呼气末气道正压(PEEP)、吸气阻力(RI)、肺静态顺应性(Cs),及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IL-6、IL-10、TNF-α、PVPI、EVLWI、PEEP、RI、Cs、APACHEⅡ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与治疗前相较,治疗后两组IL-6、IL-10、TNF-α、PVPI、EVLWI、PEEP、APACHEⅡ评分明显降低,而Cs明显升高,仅试验组RI明显降低,且治疗后试验组的上述指标变化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行小潮气量结合肺复张术治疗ARDS患者加用乌司他丁治疗,可有效减轻患者炎症反应、降低肺微循环阻力,明显提高患者呼吸功能,且预后效果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鳖甲软肝片对代偿期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和D-二聚体水平产生的影响。方法收集本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86例代偿期乙型肝炎患者,将患者统一编号,取随机数字排序后,前43例为研究组,后43例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抗病毒药物恩替卡韦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在抗病毒治疗的同时使用鳖甲软肝片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血清炎症因子和D-二聚体水平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5.35%(41/43)明显高于对照组79.07%(34/43),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IL-2明显升高、IL-4、IL-6和TNF-α水平均降低(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D-D水平明显降低,和治疗前与治疗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鳖甲软肝片可有效的缓解代偿期乙型肝炎患者的症状、体征,改善肝功能和血清炎症因子以及D-D水平,效果显著,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硫酸特布他林雾化溶液联合更昔洛韦(Ganciclovir,GCV)对巨细胞病毒感染性(Cytomegalovirus infectivity,CMV)肺炎患儿的疗效及对血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IL-8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南昌市第三医院2017年2月-2018年2月儿内科收治的CMV肺炎患儿85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43例和对照组42例。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及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硫酸特布他林雾化溶液联合GCV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GCV抗病毒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血清细胞因子TNF-α、IL-6、IL-8、CPR。结果研究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30);研究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12.36±4.27)h和(5.15±2.15)d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TNF-α、IL-6、IL-8、CPR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以上指标分别为(17.25±9.45)ng/L、(8.12±3.18)ng/L、(18.38±3.58)mg/L、(2.34±1.19)μg/L低于对照组(P0.001);研究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4.65%(2/43)低于对照组(P=0.049)。结论硫酸特布他林雾化溶液联合更昔洛韦能减少患者的炎症反应、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对病毒感染性肺炎患儿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