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重症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椎间孔镜下的手术效果。方法用孔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 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 , PELD)治疗50例重症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比较术前、术后12周、术后24周和一年时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 visual analogue scale , VAS)、功能障碍指数( 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 ODI)评分,使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患者的疗效优良率为92.0%;患者在手术前、术后12周、术后24周及术后1年腰痛、腿痛的VAS评分和ODI评分改善显著(P<0.01)。结论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重症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方面经皮椎间孔镜技术(PTED)的疗效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7年1月期间于本院接受PTED治疗的65例LDH患者作观察组,另取同期接受传统开放式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的50例LDH患者作对照组,统计各组患者手术一般指标情况与疗效优良率,并对治疗前后3个月各组患者腰椎疼痛程度及腰椎功能情况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VAS评分与Lehmann评分与对照组差异显著,改善效果更明显,且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以及并发症情况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PTED治疗LDH,能有效缓解患者腰腿疼痛情况,改善腰椎功能,是临床治疗LDH的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椎板开窗术治疗,观察组给予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指标、疼痛VAS评分、功能障碍ODI评分以及手术优良率。结果观察组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的VAS评分及OD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手术优良率为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67%(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显著,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经皮椎间孔镜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在本次研究中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4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分别给予经皮椎间孔镜和小切口术式进行治疗,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对甲组和乙组的切口长度、出血量、住院时间等进行对比,实践证明,乙组的各项指标明显少于甲组,组间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经皮椎间孔镜进行治疗,其优势明显,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5.
《rrjk》2017,(16)
目的 :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院骨科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共78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侧后路径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盘髓核摘除手术,对患者进行VAS评分和ODI指数评定,参照改良Macnab标准对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术前、术后7d和术后3个月VAS分值为(7.5±2.3)分、(3.1±0.7)分、(2.0±0.4)分;ODI指数分别为(77.8±17.3)%、(30.7±9.4)%、(13.6±7.5)%;术前术后两项评分差异显著,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效果优良率为88.46%。结论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创伤小,能够有效缓解疼痛、减少并发症,帮助患者恢复腰椎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分析经皮椎间孔镜下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自2008年8月至2011年8月(对照组,30例)和2011年10月至2014年10月(研究组,30例)在本院进行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共60例,对照组的患者采用的是传统的开放性手术治疗,而研究组则采用经皮椎间孔镜下TESSYS技术治疗。后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和腰椎功能(JOA评分)的改善情况,并且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以及术后并发症等。结果: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和JOA评分比较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并发症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研究表明,较传统的开放性手术而言,经皮椎间孔镜下TESSYS技术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鲜果更为显著,其不仅安全性高,且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7.
8.
目的:分析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入组本院2018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共50例,随机分组,常规组的患者给予常规手术治疗,研究组给予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效果.结果:研究组手术耗时和常规组无显著差异,而失血、下床时间短于常规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TESSY术治疗单纯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2年6月—2016年7月收治的1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经皮椎间孔镜TESSY术,对照组采用传统开放手术,治疗后采用Mac Nab法评定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测定两组患者VAS和ODI评分,腓总神经和胫后神经肌电图F波传导速度,以及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切口大小、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地时间、平均住院时间,采用SPSS20.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8.33%,对照组总有效率75.0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135,P<0.05);观察组腓总神经和胫后神经肌电图F波传导速度分别为(48.78±4.73)m/s、(44.36±2.98)m/s,对照组观察组腓总神经和胫后神经肌电图F波传导速度分别为(39.57±4.19)m/s、(34.28±2.85)m/s,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29 0、18.9 35,P<0.05);治疗后观察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分分别为(1.85±0.43)分、(3.39±1.35)分,对照组分别为(10.12±0.64)分、(11.11±1.65)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3.082、28.050,均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手术切口大小、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地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53.29±14.33)min、(0.9±1.34)mm、(9.58±4.88)ml、(0.48±0.13)d、(2.21±1.16)d,对照组分别为(103.58±12.36)min、(65.47±12.31)mm、(109.63±11.31)ml、(6.56±2.39)d、(9.53±1.97)d,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0.585、40.392、62.915、19.676、24.802,均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TESSY术可根本解除神经根压迫,有效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下肢神经功能,疗效优于传统开放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使用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捜集并分析2013年7月-2015年7月在天津市第四医院使用椎间孔镜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病历资料35例。结果所有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前诊断明确术中顺利进行安返病房术后卧床休息2 d第3天下地活动第5~7天好转出院第10~12天拆线,住院期间无护理相关并发症,术前根据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表(VAS)进行评分为(3.38±1.60)分,术后为(2.15±0.3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18个月后改良Macnab疗效评定结果,优27例良5例,可3例,优良率达到91.40%,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椎间孔镜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微创手术,疗效明显。并且此手术还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手术时间短、住院周期短、安全可靠、恢复满意等优点。同时术前给予患者耐心的心理辅导、合理的术前训练,可减轻患者精神负担;术后科学的功能锻炼和精心的护理可提高患者手术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比经皮椎间孔镜不同进针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在我院行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的9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后入路进针,观察组实施后入路45°进针。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疼痛程度以及下肢功能。结果 两组的治疗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术后1年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术后1年的OD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经皮椎间孔镜手术经由常规后入路进针和后入路45°进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疗效相当,但后入路45°进针能够更明显地减轻患者术后远期疼痛,改善患者下肢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综合干预措施预防经皮椎间孔镜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围术期感染的效果,以降低围术期感染率,提高其治疗水平。方法选取2009年10月-2012年10月医院行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24例,将其按照数字随机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和干预,术前使用预防性抗菌药物,术后做好预防感染的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预防感染的基础上,组成医院感染质量控制小组对患者围术期预防感染进行综合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环境、器械、操作等方面预防医院感染检查结果及术后医院感染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围术期医院感染质量控制指标比较,观察组患者在手术环境、病房环境、医疗器械、患者预防感染认知水平等较对照组均具有显著的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发生感染6例,感染率为9.7%,观察组仅出现1感染,感染率为1.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间隙感染为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严重并发症,做好围术期综合干预措施,重点加强手术过程的无菌操作技术、手术室环境监控、手术器械无菌管理及术后精心护理,可有效降低术后切口和椎间隙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临床医学工程》2019,(7):875-876
目的对比椎间孔镜技术与经皮椎间盘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39例。A组给予椎间孔镜技术治疗, B组给予椎间盘镜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手术指标、随访ODI指数。结果 A组的治疗优良率为94.87%,显著高于B组的76.92%(P <0.05)。与B组比较, A组的切口长度、住院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手术时间较长,随访期间ODI指数较低(P均<0.05)。结论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腰椎功能障碍,减少出血量,促进患者术后康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常见病。大部分患者保守治疗后病情得到缓解,最终只有10%的患者不得不接受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有很多,然而,传统的单一开放手术存在损伤严重、并发症多、易复发等诸多弊端。近年来,微创技术具有损伤小、恢复快、手术并发症少等优点,使其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开展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分析,以综述进行呈现。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应用于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围术期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12月科室收治的80例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遵照伦理学的基础上根据1:1的方式将对象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试验组实施围术期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围术期常规护理,比...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椎间孔镜与显微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4月至2020年8月三明市第二医院收治的9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7例.试验组采用椎间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显微镜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腰椎功能改善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经皮椎间孔镜下行TESSYS技术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4月~2016年8月期间收治的112例老年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经皮椎间孔镜下行TESSYS技术)和对照组(显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各56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疗效及其恢复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有效率(94.64%>85.71%)和JOA腰椎功能评分[(25.02±2.91)分>(18.85±3.39)分]相对更高,而疼痛VAS评分[(1.42±0.68)分<(3.76±1.34)分]、术中出血量[(10.54±2.46)ml<(84.24±10.52)ml]和切口长度[(79.59±5.95)mm<(164.5±12.58)mm]相对更低,而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下行TESSYS技术治疗后,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病情得到显著改善,该治疗方法疗效显著且安全系数高,能够有效解除患者的身心痛苦,对于患者的预后恢复有着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围手术期内开展针对性护理的有效性。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接受椎间盘突出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在围术期对其开展针对性护理,分析结果。结果:和术前相比患者手术后生活质量、VAS分数、SDS评分、SAS评分有所改善,P0.05。结论:对于进行手术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在为围术期内开展针对性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术后生活质量。缓解其疼痛感,减少内心不良心理,可促进疾病转归,因此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现代医院》2017,(12):1830-1832
目的分析椎间孔镜技术在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LDH)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科2015年1月—2016年10月收治的68例具有手术指征的单纯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经皮椎间孔镜组(研究组)、开放椎板开窗术组(对照组)。研究组行侧卧位下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对照组行俯卧位下椎板开窗术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检测患者手术前及术后6、12、24、48 h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IL-6)等炎性指标水平;并于术前及术后3个月行腰痛VAS评分、功能障碍指数(ODI),通过改良的Macnab疗效评定标准评估手术疗效。结果 (1)两组患者的手术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术前两组患者CRP、IL-6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术后6、12、24、48 h炎性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术前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及OID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术后3个月的VAS评分及OID评分均低于术前,且研究组降低更为明显(P<0.05);(4)术后疗效评定研究组与对照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技术在治疗单纯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疗效显著,与传统椎板开窗技术相比,具有出血少、对机体的创伤小、费用低、术后恢复时间快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5年3月收治的11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照入院时间顺序先后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小切口开窗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所得数据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处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t=11.331,P0.05),观察组卧床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大小均优于对照组(t=14.245、5.688、33.101,均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55%,低于观察组的92.7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43,P0.05)。结论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经皮椎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不但能使临床治疗效果提高,而且还能降低患者手术创伤,促进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