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城市的发展进程中,历史街区物质性老化和结构性、功能性衰退等问题日益突出,其保护与更新成为当代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以古城建瓯的铁井栏历史街区为例,在对铁井栏街区现有的状况进行调研的基础上,进行具体分析,对街区空间的“混合使用”进行思考,通过循序渐进的修复,整合历史街区的形态空间,保护历史文化的氛围,重构历史街区的邻里关系,激发活力,最终实现历史街区可持续再生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19):236-238
历史街区的保护一直都是被动式的,民众参与到历史街区保护中的意识性薄弱,积极性不高,历史街区的保护没有形成实质性进展。为了使民众在历史街区的更新与保护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该研究以永春县五里街骑楼历史街区为例,通过分析研究台湾历史街区社区营造经验,从"人、文、地、产、景"五方面针对五里街提出更新保护建议,以期为社区营造视角下的闽南历史街区更新与保护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王威 《安徽农学通报》2009,15(13):203-205
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历史街区的开发正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以扬州"双东"历史街区为主要研究对象,从保护与开发如何协调的角度,分析了在现今城市化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历史街区的保护与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原智远  周发仁  刘周  胡业翠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3):20671-20674,20719
目前北京市历史街区的发展存在很多问题,在限制城市发展的同时,降低了资源利用率。以北京什刹海街区为例,借助土地利用规划的思路,在街区内部进行再分区,结合什刹海街区的区位、文化构成、产业条件等分别进行分区发展,有助于统筹协调各区文化特色,提高历史街区土地利用率,实现街区综合效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5.
空间句法理论为旧城空间结构更新提供量化指标体系,笔者基于空间句法理论分别采用轴线模型分析法和视域分析法对海口骑楼历史文化街区的街巷空间形态进行定量描述,通过集成度、选择度、可理解度、协同度和视域整合度5个变量的分析,揭示街巷空间深层次形态特征。并根据分析结果对海口骑楼历史文化街区的更新策略提出建议,以期为历史文化街区的改造更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历史文化街区是一个城市的独特文化印象,对现代化进程加速发展中的老城而言,它是历史遗存的集中区域,是社会人文风貌的鲜活展现,是地域传统文化展现的重要平台,其价值不仅具有历史文化性、不可再生性,更具多元复杂性、系统完整性、可持续综合开发性等.近年来,PPP模式在公共领域建设方面的应用得到社会广泛关注,通过政府与企业建立合作...  相似文献   

7.
历史街区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曾经是城市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是城市的缩影,记录了一座城市最辉煌的时刻,保留了一个时期典型的建筑特色。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人口不断增加,新城区的崛起和扩张使得历史街区逐渐衰落,为了满足居民的生活需求,各城市纷纷兴起了旧城改造计划。然而历史街区承载着城市的历史记忆,是城市宝贵的文化遗产,不能被完全推倒重建,也不能只是单纯的静态保护,必须赋予其新的城市功能如旅游等相关的文化活动才能使历史街区重现生机。在历史街区寻找城市记忆,通过对城市记忆的保护和传承来实现历史街区的可持续利用。本文以青岛的历史街区为研究对象,实地调研走访老街的居民,总结归纳出当地居民对青岛的城市记忆,并根据目前城市记忆在历史街区的保护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保护与开发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通过研究历史街区保护的现状发现,只停留于保护物质性建成环境的历史街区已呈现出多种弊端,正逐渐失去原真性。历史街区的保护更应重在维护原有生活状态与社区传统,保护非物质形态的内容,保存文化多样性。研究提出,在"保护为主、抢修第一、合理利用"的原则下,历史街区的保护要从"生活性"入手,发展居民共同参与、教学基地共建、适当发展旅游3种模式,通过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来提升地区经济活力,达到对社会人文环境的有效保护,以及对生活在其中的人的真正关怀,使历史街区真正回归到生活的真实性中去。  相似文献   

9.
运用网络文本挖掘的方法分析了新浪博客和携程旅行网的600篇博客文章和684条游客短评,根据分词词频统计的结果将游客对苏州平江路的旅游感知形象按照游客关注度从高到低分为地理位置形象、旅游地类型形象和地方性形象3种。结果显示:游客对旅游地类型形象的关注度在博客中高于短评中。同时,旅游地类型形象和地方性形象都属于游客认知的长尾区间,存在可待挖掘的空间。总体来说,平江路应重点发展地方特色旅游文娱产品和特色旅游景点,向游客传递其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和雅致的水乡气息,同时与苏州相关景区联动发展。  相似文献   

10.
阐述了构建刨客空间对于高校图书馆的意义,提出了高校图书馆实施创客空间服务的具体措施,以及要注意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1.
提升创新创业教育水平和能力是高等农业院校培养高质量农业人才的重要途径,为此,安徽农业大学开展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多种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明确了高校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即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能力合格的农业科技人才;构建了专创融合、科赛一体、三方协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即坚持专创融合理念,促进科研和双创竞赛融合,形成政府+高校+企业一轴三螺旋运转模式;采用五层五法一聚焦的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模式,快速有效组建起了一支包括行业名师专家、企业家或知名校友、在线MOOC教育、初创企业人和校内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在内的强有力的师资队伍;构建了管理监督、教育培训、资金融通、赛创融合、服务保障大学生创客空间五维运行体系;依托创客空间七级阶梯模式打造创新创业教育载体。  相似文献   

12.
创客教育以创新教育为起点,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性的前提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意识。中国的创新创业教育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创新改革和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能力,但目前缺乏非常有效的落地实施途径。创客教育和互联网+的无缝对接产生的创客空间,可以让创客教育迅速走向大众化和开放化,在被社会生产实践所检验和接受的同时顺应了中国创新创业教育的要求,成为中国双创教育落地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3.
程韵 《乡村科技》2019,(16):55-57
本文以山东省济南市百花洲为例,分析济南市历史文化街区景观风貌保护与营造背景,阐述历史文化街区景观风貌的营造策略,并对济南市百花洲如何保护与营造历史文化街区景观风貌提出建议,将城市历史文化街区风貌的传承和发展纳入城市的文化建设中,实现发展和保护双赢。  相似文献   

14.
历史街区是城市文脉的灵魂,是城市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历史街区被蒙上了规划不合理、发展不平衡等阴影.在新的审美与生活需求下,功能置换与未来发展等问题成为景观设计师思考的对象.基于乡愁记忆的景观思想,是对我国城镇化进程中情感文脉丢失、地域风貌趋同现象的反思与纠偏,期望能以人的体验感知来打造富有乡韵的情感场所,寻回本土生活的情感归属.以重庆市巫溪县漫滩路为例进行研究,以期为同类型历史街区风貌改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张天慈  闫晓华 《湖北农业科学》2022,61(10):110-116+120
自山西省太谷县古城墙遭到拆除,整个城市的空间格局遭到了空前破坏,传统的街巷格局和部分建筑遗迹成为古城最后的历史遗存,它们延续着旧时太谷的城市脉络,承载着晋中地区特有的地域精神。从传统街道的概况入手,通过分析路网结构、街巷尺度、街巷名称等对历史文化街区内的传统街巷格局进行深入研究,并对街巷格局的更新与保护提出研究策略,为其他传统街巷的更新保护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以北京市特色街区南锣鼓巷为评价对象,研究特色街区旅游发展现状及效果.结果表明:特色街区 旅游发展现状及效果的概念模型可从旅游吸引物、旅游活动、情感体验与评价等三个维度进行构建; 特色街区旅游吸引物主要包括街区建筑氛围、街区休闲、周边环境三个方面;游客在特色街区的旅游 活动以观光休闲、文化体验和街区购物为主,重点关注街区的传统风貌和特色旅游吸引物;游客对特 色街区的整体评价表现为积极,但活动类型单一、文化体验度不够、商业痕迹明显是特色街区旅游发 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特色街区的优化升级,需要从丰富旅游活动、发展文化主题业态、控制商业化 程度等几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17.
自2008年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银监会发表了《关于加快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意见》以来,各地积极进行了农村金融的改革和创新活动,取得了一些成效。以资阳市的实地调查,实证分析农村金融创新的影响以及存在的问题,以期为农村金融创新的途径和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清明上河图》中的街区空间反映了大量的人群行为信息,从非物质要素维度对其进行研究可形成对空间组合、建筑形态、街市肌理等既有研究方向的重要补充。引入人群行为信息层的系统分析模式,从表层信息中识别《清明上河图》中人群数量为786人;于中层信息判定人群行为分布于5个空间区段,并表现为穿行、买卖、劳务、观赏、交往、休憩、娱乐、卜卦、服务、祭祀10类行为状态;于信息里层得出行为分布随空间推进表现为波动型增长、表现为“梳理”与“展示”空间、汴河上游及虹桥空间、街市空间行为分布分别呈双向、单向选择性、汴河中下游空间行为结构稳定性最强,郊野空间最弱。  相似文献   

19.
创新创业资源要素的聚合水平直接决定着双创的成效。为了提高大学师生双创的参与率和成功率,结合教学型大学发展双创孵化空间的案例,探索通过聚合大学内部的创新创业资源要素,构建"互联网+大学科技园(创业园)+院系或学科(创客空间)+科研平台(创新工场)"的"两维三级"众创空间体系,并按照"开放共享、有偿使用"的原则开放空间资源要素。实践证明,它有利于提高科学仪器的使用率,促进双创与"产学研"的协同发展,推动传统大学向创新创业型大学的转型。  相似文献   

20.
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是时代赋予高校的重要使命。使用案例研究方法,解析经济管理类专业核心素养融合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以融合创新为改革引领,优化整体培养流程,实现从大一统培养转向个性化培养、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从被动接纳学习转向主动探索学习、从片面追求学习成绩转向重视提升核心素养、从依赖院内资源转向聚集校内外资源的五个转变,培养的学生创新思维活跃、创新知识扎实、创新技能娴熟、创新人格完善和创业情怀满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