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基于列车追踪仿真的城市轨道交通折返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追踪及折返能力仿真平台,分别对站前、站后折返两种模式的车站折返能力进行系统性的分析.本文给出了比较准确的分析过程及计算公式,并提出了一些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2.
基于车车通信的城市轨道交通列车控制系统折返能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列车折返过程是影响列车折返能力的关键因素.以基于车地通信的传统列车控制系统为比较对象,阐述了基于车车通信的列车控制系统的显著优点.结合实际车站情况,在站前折返和站后折返模式下,仿真计算了采用不同列车控制系统时的列车折返能力.仿真结果显示,采用基于车车通信的列车控制系统时列车折返能力明显更优.  相似文献   

3.
城市轨道交通折返站折返能力分析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通过对城市轨道交通岛式车站列车折返过程的分析和折返时间的计算,初步揭示了城市轨道交通列车折返的一般特点和折返能力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4.
阐述了列车在终端站的折返形式、折返步骤及列车换端方式.介绍了一种列车全自动折返控制方法,解决了传统折返过程中列车到达终端站折返轨后需人工换端,或需切换车载ATC(列车自动控制)设备主控端后才能继续运行的不足.详细说明了全自动折返控制方法的实现,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了描述.实践证明,该方法可高效完成列车自动折返,减少了车头端人工切换时间,提高了折返效率.  相似文献   

5.
6.
研究了城市轨道交通中常用的折返站型,并分别以站后折返与站前折返线折返场景为例,分析了折返过程的一般步骤和影响折返效率的一些关键因素,对信号系统影响折返间隔的因素进行了详细阐述。此外,就自仪泰雷兹SelTrac~移动闭塞CBTC信号系统对折返作业的优化和折返效率的提高进行了论述;最后,对如何通过折返站型的布置提高折返效率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在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制约单条线路运能提升的主要瓶颈是折返站的折返能力.以实现乌鲁木齐轨道交通1号线远期100万人次运能为目标,分析列车折返能力.基于图解法对折返站的站前单渡线折返、站后单渡线折返、站前站后交替折返和站后双渡线交替折返这4种折返方式的折返时间、折返能力进行了分析与计算;根据不同的折返能力对线路运能进行了...  相似文献   

8.
城市轨道列车在中间站折返时的通过能力适应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城市轨道交通列车交路方案及选用时考虑的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通过能力是否适应是采用特殊交路方案的充分条件。重点对采用特殊交路时的中间站折返能力与线路通过能力损失问题进行了定量分析,提出了在采用特殊交路时可供采取的扩能措施。  相似文献   

9.
城市轨道交通列车折返能力与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运输能力密切相关,通过列车折返能力仿真系统能够检验牵引特性、线路条件和停站时间等因素对列车折返能力的影响,对研究提高折返能力提供有效的帮助。文章介绍了城市轨道交通列车折返能力仿真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过程,结合列车牵引计算、设备选型、线路条件等因素,该系统实现了对列车折返过程中速度曲线与折返时间的计算与仿真。以郑州轨道交通某折返站为例,对该系统的功能及技术可行性进行了验证,验证结果基本符合我国实际情况,该系统能够作为城市轨道交通列车折返能力相关工作的辅助工具。  相似文献   

10.
为了对城市轨道交通折返能力影响因素中的定性问题进行综合定量评价与分析,确定折返过程中各影响因素的权重,运用层析分析法原理构建城市轨道交通折返能力影响因素AHP模型,为前期折返站的设计以及后期折返能力的优化设计提供参考依据。结果显示:从道岔类型、站停时间以及折返站型对折返站进行前期设计和后期优化,能较大幅度地提高折返能力。  相似文献   

11.
列车折返是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运行的重要环节,其能力已逐渐成为束缚线路运输能力的关键因素.提高车站折返能力对轨道交通线路的设计和运营越来越重要.对各种折返形式和站型的折返能力进行分析和计算,对如何提高车站折返能力进行了分类研究.从运输组织和工程设备两个方面提出了提高车站折返能力的建议措施,并对各种技术措施进行了技术经济分析...  相似文献   

12.
城市轨道交通既有线路有效提升运营服务品质的途径相对较少,既有线路开行快慢车作为一种大胆尝试和创新突破,在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需求。针对既有线路开行快慢车的方法进行系统梳理,根据不同线路特点和运营需求,提出既有线路开行快慢车的 4 种方法,分别是利用大的行车间隔开行快车、利用交替式跨站停车开行快车、利用故障停车线开行快慢车、利用小交路折返开行快慢车。结合国内外应用实例,对各种方法的开行原理、优缺点以及运营要求等进行详细分析,并介绍既有线路开行快慢车需要改造的内容  相似文献   

13.
关于城市轨道交通列车编组形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程雯 《都市快轨交通》2006,19(4):29--32
城市轨道交通列车编组形式是确定轨道交通工程规模的重要原则之一。以预测客流量为依据,从行车运营的几个重要指标来分析、比较初期、近期、远期的3个列车编组方案,最后对列车编组方案进行论述,给相关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针对上海轨道交通运营线路高峰小时特别是极端高峰(15 min)时运力紧张的局面,从技术角度对运力提升措施进行分析,梳理分别适用于高峰小时和极端高峰的运力提升方案,包括加开备车、调整列车开行比例和运行交路、上下行不均衡开行、采用跳站方式、增购车辆等,并对各方案的适用性和优缺点进行阐述,为运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城市轨道车辆供电制式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供电制式包括DC750 V接触轨供电、DC 1 500V接触网供电和DC 1 500 V接触轨供电等3种方式.就接触轨和接触网两种供电方式涉及的若干问题进行分析比较,认为DC 1 500 V接触网方式才是真正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北京市轨道交通产业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北京城市轨道交通产业的特点,阐述其发展的优劣势,从规划设计咨询类、工程建设施工类、装备制造类、运营类及增值服务类等5个方面,分析北京城市轨道交通产业链的构成与发展情况及发展需求,并结合国家对轨道交通的战略性新型产业的定位,提出3点发展建议,为推动北京城市轨道交通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互联互通是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趋势,互联互通车站是实现不同线路间互联互通必不可少的关键节点。互联互通车站按照联通方向数量可分为Y型车站和X型车站,并分别设计其配线形式。运用列车模拟牵引计算和图解法,计算不同车站形式下的列车通过能力,并从车站规模、行车安全性、客流组织、通过能力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一岛一侧Y型车站相比双岛四线Y型车站规模较小,系统通过能力可达到30对/h;相比双岛四线X型车站,四岛八线X型车站在行车组织、客流组织、通过能力方面均具有明显优势,缺点是车站规模大。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客流预测的可靠性,在分析客流不确定性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基于ARIMA-GARCH模型,依据南京地铁珠江路站点客流数据对客流不确定性进行建模和预测,并从预测置信区间和无效覆盖率两方面与传统的时间序列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ARIMA-GARCH能够较好地拟合客流波动情况,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与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为保证地铁等城轨运营系统的效率,提高城轨列车高速域的再生率至关重要。介绍目前国内各地铁公司再生电压限值规定不统一的状况,说明最高再生电压限值偏低会抑制再生能量的回收,不利于节能。认为有必要根据国际上的先进理念,适度限制最高再生电压,以改进城轨车辆的运行性能,达到最大限度节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