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日本政府导向型的经济体制曾经创造了日本经济发展的亚洲奇迹,但是随着历史条件的改变,日本的政府导向型市场经济体制的“疲劳”正在显现,严重阻碍了日本经济的发展和复苏,这一现象对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2.
有形的手该怎样推动经济起飞──谈东亚经济的成功与政府干预之关系陈燕来自凯恩斯以来,政府干预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就一直是经济学家争论的焦点。进入本世纪,日本及四小龙等东亚国家或地区奇迹般的经济起飞,使这从未冷却的话题再次升温。是否真有一个“自由市场经济+府...  相似文献   

3.
本文认为,作为经济体制的计划经济,已逐步为市场经济体制所代替,但计划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手段,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有一定的联系。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中,计划作为国家干预经济的一种手段相对于传统体制下的计划必然有两个重大的转折:1、计划在国家干预经济的手段体系中不占主导支配地位,而只是政府调控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故计划对市场的干预范围将大大缩小,从而使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2、计划的运行机制发生了变化;计划既不是整个经济生活的中心,也不是与市场处于并列位置,而是成为与市场机制相关的指导工具,市场机制构成了计划运作的基础。在现代市场经济中,计划体现的是产业结构变动趋势,体现的是预测性、政策性和导向性。其推行的过程也不再是依赖行政命令而是更多的通过经济手段;其微观基础也不是建立在层层强制服从的过程上,而是通过企业利益激励机制起作用。  相似文献   

4.
全毅  吴德进 《东南学术》2011,(1):124-138
二战后东亚经济体制经历了从统制经济向市场经济的演变,东亚经济奇迹某种程度上是东亚国家与地区经济制度创新的结果。本文考察了东亚经济体制市场化改革的历程、特点,形成颇具特色的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体制模式。东亚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体制能够将竞争性的市场机制与宏观导向型的国家干预巧妙地结合起来,比单纯的自由市场经济体制和计划经济体制更有效率。东亚国家和地区的市场化改革不仅塑造了微观市场主体,也为工业化的重大进展提供了市场制度保障,从而使东亚经济快速成长并跻身新兴工业化行列。  相似文献   

5.
张艳梅 《理论界》2004,(6):107-107
从明治维新以后日本政府的“官办企业”,到二战期间的“战时经济体制”及二战后为迅速恢复经济而逐步采取的政府导向型市场经济模式,因强烈的内在要求而采取非同寻常的经济发展模式始终是日本政府的唯一选择。  相似文献   

6.
美日两国产业政策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90年代日本经济增长迟缓,原因是多方面的,政府干预过多过深也是一个重要方面。日本政府主导的市场经济在克服“有效供给不足”、实现经济快速增长方面不能不说是成功的。经济全球化也是一个市场化过程,在国内市场机制趋向成熟、全球化不断发展的情况下,政府的过多干预难免不会“失灵”。相比之下,美国政府虽也干预经济,但始终站在经济的“边缘”,这是美国政府在80年代克服“滞涨”后管理经济日益成熟的一个明显特征。  相似文献   

7.
以往,人们一般都认为社会主义经济就是计划经济,资本主义经济就是市场经济,并把它作为一条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原则来遵循,以这个“原则”来区分姓“社”和姓“资”。这在理论上是一个误解。 1、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江泽民同志去年在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七十周年的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计划与市场,作为调节经济的手段,是建立在社会大生产基础上的商品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因此,在一定范围内运用这些手段,不是区别社会主义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的标志。”现代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经济,都是社会化大生产。在经济运行中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反映的是经济体制或经济运行机制的状况,而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本质区别。经济体制和  相似文献   

8.
东西方国家的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中都有计划和市场两个方面。计划是国家干预的一种经济手段,市场则通过价值规律发挥竞争机制的作用,也是一种经济手段。邓小平同志最近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是两个密切相关的经济手段,相互间都会发生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日本行政指导的经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指导”一直是政治学、行政学研究的对象。当施蒂格勒首创性地把政府管制也作为内生变量进行经济分析后,经济学的研究领域便更加广阔了。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研究“行政指导”,将会有助于理解市场经济中政府的角色、日本政府与民间产业的关系,以及透过政府行为的经济背景来理解日本的公共政策是怎样作用于经济发展过程的。  相似文献   

10.
一、序言      市场和政府几乎是经济学领域中一个永恒的研究课题。在资本主义陷入 1929— 1933年经济大灾难以前,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制体占主要地位,并创造了巨大的经济奇迹,“在它不到一百年的阶段统治中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马克思语 )正是那史无前例的经济大危机验证了“市场失败”,并宣告自由放任的经济体制的终结。从 30年代初开始,出现了以国家干预为主的经济体制。为了弥补市场机制的缺陷和恢复市场机制有效配置资源的功能,缓解经济周期波动和各种社会矛盾,政府以不同的形…  相似文献   

11.
经济自由与国家干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济自由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是任何法律制度都必须加以保护的自由。国家干预是实现经济自由的手段,但它应被置于宪法和经济法的授权范围之内。经济自由和国家干预的平衡在于保护社会公共利益,其实现路径就是有限政府和经济法治。  相似文献   

12.
一、市场经济条件下乡镇企业发展的产业政策体系研究1.适应市场经济的乡镇企业产业政策体系的建立我国政府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为现行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那么,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作为我国传统经济体制中的一些合理的、成功的调节经济运行的手段和方式,如何在新的体制下发挥其功能并与市场手段一道,优势互补,共同调节经济运行,就显得非常重要。经济政策就是政府在新体制下干预经济运行的重要手段之一,产业政策又是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制定科学系统的产业政策并以此指导新疆乡镇企业进一步发展,是一个…  相似文献   

13.
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家只赞成功能的或横向的工业政策,而不主张产业政策,认为区别对待会使某一产业获得特殊的优势。这对于迟发展国家来说,意味着要缩小政府规模,减少政府干预,促进自由的市场经济。但日本自明治维新以来,采纳和完善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此过程中创造了政府干预经济的独特形式。日本政府干预市场经济的途径很多,仅以最有特色最见成效的产业政策为例,分析其特点和得以实行的机制。  相似文献   

14.
张艳梅 《理论界》2004,(4):66-66
战后初期,日本政府为了恢复和发展本国经济,实现赶超战略,对企业采取了“护送船队式”的保护,这种保护在当时的特殊环境下,确实起到了保护本国工业、发展经济的巨大作用,但随着日本经济的发展和日趋成熟,尤其是国内外环境的变化,其负面效应已日见明显。 首先,政府的过渡保护和扶植,使一些企业缺乏创新精神,竞争能力日益下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难以生存,这一点在金融领域表现得尤为突出。大型金融机构历来被看成是日本经济发展的“血库”,政府一向重视对它的保护,一旦出现问题,大藏省  相似文献   

15.
廖大伟 《社会科学》2001,1(3):66-70
征服大陆曾是日本的既定国策 ,肢解中国也是它朝思暮想的追求。尽管日本曾不断地变换面目和手段 ,甚至一度还表示“亲善” ,但是它所追求的目标始终是不变的。一、企图侵吞华北 :征服大陆的又一步骤原日本驻华大使重光葵认为 ,正是由于日本对华北的贪婪 ,才“终于诱发了日中战争 ,变成了引导日本破裂的导火线”① 。事实的确如此。“九一八”事变后 ,日本并不满足对东北的实际占领 ,它要继续侵吞华北 ,以便作为侵略全中国和征服全世界的“圣战基地”。如何侵吞华北 ,日本政府与军部存有分歧 ,大体上政府主张以政治、经济为主要侵略手段 ,掌…  相似文献   

16.
通商产业省(简称通产省),是日本国家广泛干预全国经济问题的综合性经济管理机关,在政府机构中处于很重要的地位。主要负责对全国工业经济、商业经济和对外贸易等有关经济工作的领导,也是日本政府开展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的重要角色。它对推动日本产业发展,具有必不可少的指导作用和调节力。在日本国内素有“产业界的保姆”之称。研究通产省管理经济的若干经验,对我国当前  相似文献   

17.
日本型政府企业关系模式对中国经济转型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东亚模式谱系中有“原型”地位的日本型政府企业关系模式,既是战后日本“经济奇迹”的制度基础,也是导致泡沫经济产生与崩溃、酿成“平成萧条”的体制根源之一。研究日本型政府企业关系的制度框架,日本型政府企业关系的演变线索与基本类型、基本特征,对中国有多方面的重要启示。没有一大批民间企业和企业家的成长壮大,中国就不可能真正实现经济体制的转型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同志在南巡讲话中,提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这无疑是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根本区别、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重要理论依据。可是对“经济手段”何所指?人们的理解并不一致,或当做经济体制,或当做调节工具,也有时此时彼地  相似文献   

19.
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经济体制向以竞争机制为动力的市场经济体制过渡,已成为社会主义国家不可逆转的潮流。就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的几种模式作了回顾与分析。认为:不受政府任何干预的自由竞争市场经济並不存在,所不同的仅是干预形式与干预程度上存在差异;经济发展历史表明,“园丁型”国家干预经济的形式,是宏观控制同市场机制有效结合的较好途径。  相似文献   

20.
论日本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刘淑琪日本经济的发展和运作过程中,经济计划和国土规划在资源配置中发挥着十分重大的作用,因此,研究日本政府在制定和执行经济计划和国土规划中的宏观调控功能,对认识日本市场经济的国家导向型特征有着重要意义。(一)日本政府在制定经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