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常压制备焦糖色素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焦糖色素是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中的天然着色剂。本文探讨了在常压下,以蔗糖为原料制备焦糖色素的工艺条件。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了蔗糖含量、pH值、催化剂的添加量和反应时间对焦糖色素色率(EBC)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制备焦糖色素的最佳反应条件。结果表明,各因素对焦糖色素色率的影响大小为:蔗糖含量催化剂添加量pH值反应时间;且蔗糖含量为60%,pH=5.0,添加催化剂6%的条件下反应9h,可制备出EBC达到29474、pH为4.28、耐盐性好、符合国标GB8817-2001色率要求的优质焦糖色素。  相似文献   

2.
在葡萄糖和氨水的反应体系中,加入抗氧化剂二丁基羟基甲苯(BHT),于140℃条件下反应50 min,观察BHT对焦糖色素性质的影响.结果显示:加入BHT可提高焦糖色素的色率,增加色素中的荧光物质;该焦糖色素带正电荷,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3.
食醋色率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选择焦糖色作为食醋色率测定的标准色,利用焦糖色色率测定方法测定食醋色率,通过绘制标准曲线测定食醋中色素含量,定性的分析了食醋色率与美拉德反应的关系,并讨论美拉德反应对食醋返浑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焦糖色素具有着色力强、性质稳定、水溶性好、安全无毒等优点,目前已广泛的应用于食品工业的各个方面.本文综述了焦糖色素的分类,焦糖色素的各种理化性质、生产原料,焦糖色素在肉制品及其他食品中的应用,使用焦糖色素时应注意的问题及今后焦糖色素的发展趋势,旨在为焦糖色素的生产,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木糖母液的综合利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介绍了木糖母液制备焦糖色素的工艺,并对各工艺要点进行了详细讨论,指出以木糖母液制备焦 糖色素的工艺为:(1)、以弱碱除杂;(2)焦糖化反应的温度110~115℃,反应时间小于3.5小时。  相似文献   

6.
以葡萄糖和铵盐(氨)为原料在120℃的密闭条件下制备焦糖色素,用色差计分析其色泽(L*,a*,b*值)。通过改变铵盐(氨)的种类、反应时间、金属离子和抗氧化剂含量,观察制得的焦糖色素色泽的变化。结果显示:在实验范围内,葡萄糖与氯化铵反应制得的焦糖色素的亮度最大,黄色最强;葡萄糖与尿素反应制得的焦糖色素的红色最强;体系中存在金属离子,焦糖色素的亮度降低,红色减弱,黄色增强;加入抗坏血酸,焦糖色素的亮度提高,红色增强,黄色减弱;延长反应时间,焦糖色素的亮度降低,红色渐渐褪去,黄色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鲜亮型焦糖色素的特点,对其应用进行了详细研究,认为鲜亮型焦糖色素是生产高档调味品必不可少的添加剂。  相似文献   

8.
焦糖色素的色率和红色素指数是衡量焦糖色素品质的2个重要指标,但这2个指标是相互制约的。本文以精炼糖糖蜜为原料,利用氨法制备焦糖色素。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确定影响焦糖色素色率和红色素指数的主要因素为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催化剂的量,然后以此设计正交实验,确定制备高色率焦糖色素的工艺为反应温度120~125℃,反应时间1.5 h,铵盐添加量为10%(以NH4+的质量与糖蜜干固物质量计算);制备高红色素指数焦糖色素的工艺为反应温度110~115℃,反应时间0.5 h,铵盐添加量3%(以NH4+的质量与糖蜜干固物质量计算)。  相似文献   

9.
酱油感官指标中色的形成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酱油色素的形成分酶褐变和非酶褐变,迈拉德反应为非酶褐变的主要反应,还有一部分来自于添加的焦糖色,通过对发酵过程中原料,温度,水分等因素的控制及焦糖色质量的把关,达到酱油色泽红褐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酱油感官指标中色的形成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酱油色素的形成分酶褐变和非酶褐变,迈拉德反应为非酶褐变的主要反应。酱油的色主要是发酵过程中本身的产生的,还有一部分来自于添加的焦糖色,通过对发酵过程中原料、温度、水分等因素的控制及焦糖色质量的把关,达到酱油色泽红褐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