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应用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对102例(男84例,女18例,年龄28—83岁)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前采用CT血管成像(CTA)、经胸心脏超声(TTE)、磁共振血管成像(MRA)等技术对主动脉夹层进行评估。术中穿刺左肱动脉行主动脉造影了解破口的位置及撕裂的范围,术中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监视下经股动脉将覆膜支架送入胸主动脉封闭夹层破口。结果102例成功进行了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术后主动脉造影证实夹层裂口完全封闭或内漏明显减少,无中转开胸手术。术后随访1—48个月(平均24个月),99例行CTA复查,有3例病人在术后1个月死亡。结论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是治疗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安全、有效的方法,近期疗效好。手术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低,手术成功率和生存率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管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 B型夹层动脉瘤的技术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分析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2007年5月-2010年2月腔内隔绝术治疗10例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0例患者均一次性成功置入人工血管支架,2例将支架封闭左锁骨下动脉口,1例支架未能完全封闭漏口、内漏明显。随访12~18个月,患者全部存活。结论血管腔内置入带膜人工血管支架式治疗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安全可行、效果明显,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管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 B型夹层动脉瘤的技术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分析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2007年5月-2010年2月腔内隔绝术治疗10例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0例患者均一次性成功置入人工血管支架,2例将支架封闭左锁骨下动脉口,1例支架未能完全封闭漏口、内漏明显。随访12~18个月,患者全部存活。结论血管腔内置入带膜人工血管支架式治疗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安全可行、效果明显,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4.
腔内隔绝术治疗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腔内隔绝术治疗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方法以及评价其效果。方法:采有腔内隔绝术治疗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5例,对手术时机、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手术治疗后5例夹层动脉瘤的假腔立刻消失,动脉瘤腔内隔绝手术均获得成功。结论:腔内隔绝术治疗大动脉瘤具有安全、创伤少、效果确切等优点,在严格掌握适应症的基础上,开展腔内隔绝术是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西宁地区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04年5月—2012年5月青海省心脑血管病专科医院主动脉腔内覆膜支架隔绝术治疗45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资料。经股动脉切开置入覆膜支架封堵胸主动脉破裂口,置入后造影检查证实疗效。结果:腔内隔绝术成功率100%,共置入45枚主体覆膜支架及2枚Cuff支架,2例患者完全封闭左锁骨下动脉开口,无左上肢及脑供血不足症状。本组共死亡3例,其中与腔内隔绝术有关死亡1例,发生在术后5天,与腔内隔绝术无关死亡2例,1例为自发性气胸,1例为急性心肌梗死。结论:西宁地区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近、中期疗效好,并发症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带膜支架血管腔内隔绝术治疗34例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疗效进行评价.方法对我院2002年至2005年34例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全麻下行腔内隔绝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4例患者均成功实行了带膜支架腔内隔绝术,1例因为导丝不能进入真腔而放弃腔内手术,未出现死亡现象,术后疼痛症状即刻得到改善,高血压在1周至半年左右均得到改善.术后随访3—29个月(平均15个月),其中25例行CT复查,9例行DSA复查,结论带膜支架血管腔内隔绝术治疗胸主动脉夹层安全、有效,远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7.
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一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熊江  赵志青  景在平 《中华医学杂志》2001,81(22):1406-1406
作者近期采用腔内隔绝术 (endovasculargraftreconstruction ,EVGR)治疗一例StanfordB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thoracicdissectionaneurysm ,TDA) [1,2 ] 。患者男 ,43岁。因胸部撕裂样疼痛 1周入我院。螺旋CT动脉造影 (CTA)主动脉自动脉弓部开始出现夹层 ,弓部主要动脉分支无受累 ,夹层向下蔓延至髂总动脉分叉处止。髂总动脉及分支无受累。夹层破口距左锁骨下动脉开口下方约 2cm处 ,大小约 1cm。假腔内大量血栓形成 ,压迫真腔使其最窄处内径为 0 5cm…  相似文献   

8.
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隔绝术的术前护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  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thoracic aortic dis-section,TAD)的主要威胁是突发性破裂或夹层累及重要分支血管而造成供血脏器缺血。传统的手术方式 [1 ]主要为开胸行人工血管重建术 ,其创伤大、并发症多、恢复慢 ,且老年患者多有严重并存病 ,常不易耐受。 1994年美国 Standford大学的 Dake等 [2 ] 利用腔内隔绝术 (endovascular graft exclusion,EVGE)治疗此病 ,我院自 1998年率先在国内开展了该手术 [3] ,优点是减少了创伤程度、避免了手术中主动脉的钳夹 ,减少了传统手术后常见的大量出血以及心、肺、肾等并发症 ,使有严…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治疗的手术指征、术前评估方法、手术操作技巧、并发症防治原则。方法对56例行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隔绝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前采用CT血管造影(CTA)或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进行评估,术中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监视下经股动脉或髂动脉将移植物导入胸主动脉封闭夹层裂口。结果术中移植物成功释放56例,46例仅使用1支移植物封闭夹层近端裂口,6例使用2支移植物封闭夹层近端裂口,4例同时封闭夹层近端及远端裂口,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其余病例术后无心、肺、肾功能衰竭及截瘫等严重并发症。随访3个月~3年,2例分别于术后6、11个月再发StanfordA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再次行腔内治疗,其余患者未出现与夹层动脉瘤及手术相关的并发症。结论腔内隔绝术治疗DeBakeyⅢ型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是一种创伤小、恢复快的新方法,短期的随访结果表明该技术安全有效。内漏是该方法的主要并发症,远期疗效有待继续观查。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应用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 B型夹层动脉瘤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8例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 B型夹层动脉瘤的病例资料.结果 1例术后2 h夹层动脉瘤破裂死亡,1例术后当日突发心跳骤停死亡.随访26例中,1例术后1月出现支架远端瘤体形成并破裂死亡,余25例夹层内血栓完全机化,无内漏发生.结论 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是治疗Stanford B型夹层动脉瘤的有效方法,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疗效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11.
主动脉弓部病变血管内治疗因病变部位解剖复杂、毗邻重要分支而颇具挑战性。主动脉支架原位开窗技术作为处理此类复杂部位病变的一种超适应证方法,充分利用目前可获得的器械,在保留弓上分支血管的前提下,尽可能发挥胸主动脉血管内修复术的微创优势。原位开窗技术的特点是释放主体支架后,通过在支架壁上运用不同方法破膜,形成与分支血管对合的窗口,再通过窗口植入分支支架,维持隔绝区域分支血管的血流。该技术目前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就原位开窗技术的操作步骤以及临床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腔内隔绝术治疗降主动脉瘤的效果。方法总结我院2004年4月~2005年1月行腔内隔绝术的4例Stanford“B”型夹层动脉瘤及1例降主动脉假性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动脉假腔立刻消失,患者痊愈出院。结论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B”型夹层动脉瘤及降主动脉假性动脉瘤安全,近期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介入腔内覆膜支架植入术(TEVAR)治疗主动脉穿通性溃疡(PAU)的临床疗效及中期结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至2013年5月36例采用TEVAR治疗的PAU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 36例患者中男27例(75%),女9例(25%),年龄41~79(59.5±8.7)岁,29例(80.6%)入院时有急性主动脉综合征的典型疼痛症状.所有患者均通过主动脉增强CT确诊为PAU并择期手术植入覆膜支架.手术成功率100%,30例患者进入术后恢复室进行观察,时间3~63(16.43±14.69)h,术后住院时间4~14(6.78±2.11)d;1例术后第6天夜突发脑梗死.所有患者均进行随访,随访时间3~52(22.5±15.5)个月,2例发生脑梗死,其中1例术后33个月死亡.2例术后CT发现微量Ⅱ型内漏,3个月后复查消失;其余患者术后及复查CT显示支架贴壁良好,无位移,溃疡封闭完全,主动脉壁间血肿均不同程度减轻或消失,恢复满意,症状消失.结论 TEVAR是一种比较安全有效的治疗PAU的方法,但其疗效仍缺乏充分的循证医学证据支持,仍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总结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TAD)腔内隔绝术中不同导入动脉处理方法的优缺点。方法:对1998年9月至2001年12月间在本中心接受腔内隔绝术的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11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11例患者采用局部肝素化加导入动脉完全阻断法,5例采用全身肝素化加导入动脉完全阻断法,99例采用全身肝素化加导入动脉部分阻断法,1例采用导入动脉吻合人工血管的方法。结果:导入动脉完全阻断的患者在下肢血流复通后血压显著下降且伴有代谢性酸中毒,其中局部肝素化的患者术后下肢并发血栓形成2例,筋膜间隙综合征2例。导入动脉部分阻断法失血量增加,但下肢并发症减少。结论:在TAD腔内隔绝术中以部分阻断法处理导入动脉既可减少术中的血压波动又避免了术后严重的下肢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隔绝术中真假腔的判别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腔内隔绝术治疗 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TAD)术中夹层真、假腔的判别方法。 方法 :对 116例 Stanford B型 TAD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 CTA或 MRA检查 ,重建方法包括 :表面遮蔽重建、最大密度投照、多平面重建。术中判断真假腔方法有 :左肱动脉穿刺插管造影法 ,夹层裂口切线位造影法 ,导管沿途冒烟法 ,导丝从近端漂下法等。 结果 :左前斜 4 5°造影时 ,81例夹层假腔位于降主动脉外侧 ,35例假腔位于降主动脉内侧或真假腔重叠 ,而在腹主动脉段 ,夹层真假腔的位置关系变化繁多。在端侧孔导管途中冒烟时发现 2例导管从远端假腔经过夹层裂口进入夹层真腔。2例采用肱股导丝技术。全组 116例除 1例因移植物释放困难放弃手术外 ,其余均顺利恢复夹层远端真腔血流。结论 :充分利用现有设备条件 ,认真做好术前、术中的每一步操作 ,可避免误判所致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主动脉夹层(AD)是临床常见的灾难性主动脉疾病,其自然预后极差。随着介入治疗技术与相关材料学的发展,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已作为复杂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cTBAD)的首选治疗方式,得到了大量开展,随之也产生了许多新的手术方式。本文结合相关文献,对TEVAR的各手术方式进行阐述,并对各种方式的术后动脉重塑情况进行综述,力求对动脉重塑技术的现状进行全面评估。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无创性影像学手段,即多排螺旋CT血管造影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改良"象鼻"手术术后随访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4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成功接受改良"象鼻"手术,即主动脉弓人工血管置换加降主动脉支架置入术,在术后3~6个月内复查CT血管造影(CTA),对CT图像进行后处理重建,包括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三维表面重建(SSD)、容积再现重组(VR)等。观察术后合并症,人工血管形态、位置,支架的位置、形态和通畅情况。结果24例患者平均随访时间为124(96~142)d,CTA显示所有患者升主动脉夹层均消失,人工血管位置正常,管腔通畅,原假腔血管内血栓形成,16例患者在腹主动脉残留夹层破口及假腔,14例患者残留胸腔积液或肺段不张。结论改良"象鼻"手术是根治Stanford A型夹层的有效治疗方法,多排螺旋CT血管造影在随访疗效方面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隔绝术中内漏的处理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TAD)腔内隔绝术(EVGE)中内漏的评估、处理和预防方法。方法:对116例接受EVGE的Stanford B型TAD患术中出现的内漏采单纯球囊扩张、增加延伸移植物(cuff)封堵和促凝的方法进行处理。结果:术中出现中即时内漏17例(14.65%,17/116),10例采用球囊扩张。8例有效(内漏量减少),无治愈病例;10例采用cuff,均有效,治愈7例;4例采用促凝处理,有效、治愈各1例。术中处理后带漏9例(7.76%,9/116)。内漏组死亡2例(10.50%),非内漏组死亡2例(2%)。结论:对于TAD患,单纯球囊扩张对EVGE术中内漏尤其近端内漏的治疗效果并非最佳,cuff是最有效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9.
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隔绝术中移植物释放困难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TAD)腔内隔绝术(EVGE)中移植物(SG)释放困难的解决方法。方法:总结我院4年来对TAD进行EVGE术中遇到SG释放困难的病例,采用强力后撤、导鞘预后撤技术、导鞘闭合技术、旋转技术、贯穿导丝牵张技术等各种方法对输送器前进困难、导鞘后撤困难和SG展开后输送器退出困难等情况进行处理。结果:释放困难病例共11例,5例释放时输送器外导鞘后撤困难,经过强力后撤、贯穿导丝牵张技术和导鞘预后撤技术成功将SG释放;3例SG展开后输送器退出困难,应用导鞘闭合技术、旋转技术和贯穿导丝牵张技术后导鞘成功退出;2例携载延伸SG的输送器无法到达预定部位,放弃操作1例,另1例经贯穿导丝牵张技术导引成功。还有1例输送器携载SG进入主动脉弓时导致裂口扩大,随即转传统手术。结论:灵活采用多种技术有助于解决胸主动脉瘤EVGE中SG释放困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隔绝术中左锁骨下动脉的处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时左锁骨下动脉开口的处理原则。方法:对116例接受腔内隔绝术治疗的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6例患者中62例左锁骨下动脉开口受到干扰,其中2例完全遮蔽,19例有临床症状,而术前行颈外动脉-椎动脉旁路者,完全遮蔽左锁骨下动脉后无不适症状。结论:完全遮蔽左锁骨下动脉可引起左侧椎动脉的急性严重缺血造成严重的并发症,术前应根据夹层破口与左锁骨下动脉开口的距离,选择性实施左锁骨外动脉-左椎动脉旁路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