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张培红  周传亚  张新丽 《黑龙江医学》2023,47(21):2576-2578
目的:分析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对宫腔粘连分离术(transcervical resection of adhesion,TCRA)后修复内膜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20年9月濮阳市妇幼保健院接受TCRA治疗第一周期后常规治疗无效的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自身对照。第二周期时给予患者PRP宫腔灌注。对比TCRA术前、第一周期后及PRP灌注治疗后子宫内膜厚度及内膜容积(Vascularization index,VI)、血流指数(Blood flow index,FI)、血管化血流指数(Vascularized blood flow index,VFI)、子宫内膜下血流分型及妊娠情况进行对比。结果:与术前比较,所有患者第一周期及PRP灌注治疗后内膜厚度、内膜容积、VI、FI、VFI均有所升高,且PRP灌注治疗后变化均高于第一周期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0.40、316.31、45.51、65.91、208.56、172.76、114.05、206.92、P<0.05)。PRP灌注治疗后妊娠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重度宫腔黏连(IUA)患者行宫腔镜宫腔黏连分离术(TCRA)后应用雌激素的疗效。方法:95例行TCRA术的重度IUA患者,术后辅以不同剂量(0.625、1.250、1.975和2.500mg/d)及疗程(用药1~3个月经周期和≥4个月经周期)雌激素治疗为观察组,20例未服用任何雌激素患者为对照组。随访2组术后月经改善情况、宫腔再黏连情况、用药不良及妊娠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月经改善率和宫腔再黏连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446和4.876,P<0.05)。不同剂量和疗程雌激素应用的月经改善率、宫腔再黏连率和妊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剂量和疗程对重度IUA患者术后月经改善、宫腔再黏连和妊娠无影响(P>0.05)。结论:重度IUA患者TCRA术后应用雌激素是有效预防黏连的方法;不同剂量、疗程雌激素对TCRA术后预防IUA效果相同。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补肾增膜方与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宫腔灌注对薄型子宫内膜的作用,探讨其对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研究其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IVF-ET)的作用。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肾气虚型薄型子宫内膜患者93例,按随机分组原则分为A组(中药组)与B组(PRP组)。两组患者均采用激素替代治疗(Hormone replacement therapy,HRT)周期治疗,中药组口服补肾增膜方至移植日前1 d。PRP组于月经周期第7天进行PRP宫腔灌注1次,5~7 d后根据内膜厚度选择是否再次进行PRP宫腔灌注。两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达移植要求内膜转化后移植。结果中药组与PRP组患者本次周期的子宫内膜厚度均较前次周期显著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HRT周期第7天,中药组内膜血流优于PR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HRT周期第12~14天,中药组的子宫内膜形态、血流优于PR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同源框基因10(HOXA10)、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GEF)、白血病抑制因子(LIF)、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6(IL-6)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PRP组均取得可接受的妊娠率,但两种治疗方式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增膜方、PRP宫腔灌注治疗均可提高肾气虚型薄型子宫内膜患者内膜转化日的子宫内膜厚度,显著增加子宫内膜容受性相关因子(HOX10、VEGF、LIF、IL-8、IL-6)的表达,补肾增膜方还可提高内膜转化日的雌激素水平。补肾增膜方、PRP宫腔灌注治疗均取得可接受的妊娠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重度宫腔粘连患者宫腔镜术后二次探查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宫腔镜下确诊为中重度宫腔粘连,并行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解术(TCRA)成功重建宫腔形态的患者60例,术后予3个周期的雌孕激素序贯治疗后行宫腔镜二次探查为治疗组,未行宫腔镜二次探查为对照组,各30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月经量、黄体期子宫内膜厚度及妊娠结局。结果术后3个月治疗组月经量较对照组明显改善,黄体期子宫内膜厚度较对照组明显增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妊娠率为40.0%,对照组妊娠率为20.0%。治疗组中度粘连者复粘率为15.8%,重度粘连者复粘率为45.5%。结论中重度宫腔粘连患者TCRA术后复发率高,术后宫腔镜二次探查可以评估宫腔恢复情况,发现粘连及早分离,而且宫腔镜直视下取环可减少内膜损伤,改善术后月经情况及宫腔情况,提高妊娠率。  相似文献   

5.
刘聪  李伟伟  殷秀荣 《重庆医学》2021,50(14):2407-2411
目的 探讨外周单个核细胞(PBMCs)宫腔灌注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冻融胚胎移植(FET)周期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秦皇岛市妇幼保健院生殖医学科行冻融胚胎移植的PCOS患者38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n=192)和对照组(n=190).所有入选患者选择诱导排卵方案准备内膜,排卵后3 d进行胚胎移植.试验组排卵前抽取自体外周血分离单个核细胞,与H CG混合共培养24 h,于移植前3 d宫腔灌注,对照组于移植前3 d使用培养液宫腔灌注.两组患者分别于宫腔灌注前、移植前留取宫腔液,用Bio-Plex悬液芯片系统检测宫腔液内子宫内膜容受性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结果 试验组与对照组的年龄、不孕年限、体重指数(BMI)、基础性激素、抗缪勒管素(AM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宫腔灌注后宫腔液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2的水平较治疗前下降,而IL-10、调节激活正常T细胞表达分泌因子(RANTES)水平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对照组,宫腔灌注前后MCP-1、TNF-α、RANTES、IL-2、IL-10水平无显著变化.两组的移植优胚率、异位妊娠率无显著差异,试验组的着床率、临床妊娠率升高,早期流产率降低(P<0.05).结论 PBMCs宫腔灌注可能通过调整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改善了PCOS患者FET周期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胚胎移植前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hCG)宫腔灌注是否改善反复着 床失败患者冻融胚胎移植的助孕结局。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纳入拟行复苏胚胎移植且符合反复着床失 败(repeated implantation failure,RIF)诊断、并排除其他因素(如子宫畸形、宫腔分粘术后、输卵管积液、内分泌疾病、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患者140例,并将其通过计算机随机数字表随机分成hCG灌注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的年龄、基础 日雌激素水平、移植胚胎数、优胚数、移植前子宫内膜厚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hCG灌注组和对照组分 别于胚胎移植日配制灌注液(分别为hCG+G2培养基液和G2培养基),分别于胚胎移植3 min前注入宫腔40 μL灌注液。 比较两组临床妊娠率、种植率是否存在差异。结果:hCG 灌注组的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 结论:胚胎移植前宫腔灌注hCG可改善RIF患者冻融胚胎移植的着床率和临床妊娠率。  相似文献   

7.
许虹  全松  邢福祺 《广东医学》2007,28(10):1568-1569
目的 采用宫腔镜检查评价拟冻融胚胎移植(frozen-thawed embryo transfer,FET)患者官腔表现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45例既往行3次或以上IVF-ET/FET失败患者行宫腔镜检查并对发现的异常进行相应治疗和同期60例未行宫腔镜检查患者(对照组),比较再次FET妊娠率.结果 宫腔镜检查发现宫腔异常率为44.4%,其中子宫内膜息肉31.1%,子宫内膜息肉样增生6.7%,子宫内膜炎症4.4%,子宫内膜复合增生2.2%.宫腔异常组、宫腔正常组妊娠率(40.0%、48.0%)高于对照组(21.7%),差异有显著性(P=0.038);而前两组妊娠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宫腔镜检查并作相应治疗宫腔因素可增加多次种植失败患者FET的妊娠率,但与是否存在宫腔异常无关.  相似文献   

8.
背景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是治疗不孕症的主要手段之一,自该技术诞生以来不孕症的治疗效果迅速提高,目前国内外IVF-ET的临床妊娠率已达30%~40%,但仍有不少患者移植优质胚胎出现失败,医学界普遍认为原因在于宫腔环境。子宫内膜息肉(EPs)是导致宫腔环境变差的重要原因,经宫腔镜治疗后息肉虽被切除,但出现子宫内膜容受性(ER)低下将延长治疗周期、降低IVF-ET成功率。如何改善此类人群ER,使他们成功妊娠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目的 观察温针灸结合穴位注射治疗冻融胚胎移植(FET)者经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TCRP)后ER低下的临床疗效,探讨温针灸结合穴位注射调节ER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8年7月于佛山市妇幼保健院中医科就诊,在IVF-ET助孕周期中因EPs行TCRP,术后出现低ER患者27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13例和对照组14例。对照组在月经干净后口服戊酸雌二醇片治疗,直至ER恢复行FET;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温针灸结合穴位注射(人胎盘组织液)治疗,直至ER恢复行FET。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子宫内膜类型a型率、子宫内膜及内膜下血流类型A型率、移植优质胚胎数、行FET所需时间、临床妊娠率。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子宫内膜类型a型率、子宫内膜及内膜下血流类型A型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移植优质胚胎数、临床妊娠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行FET所需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结论 温针灸结合穴位注射可缩短TCRP后低ER患者行FET所需时间;机制可能为通过增强TCRP后低ER患者宫腔血流灌注,提高内膜损伤后再修复能力,从而优化宫腔环境、逆转低ER状态,为胚胎着床创造良好条件。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自体外周血淋巴细胞宫腔内灌注治疗对胚胎反复着床失败(RIF)患者的冷冻胚胎移植(FET)周期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市妇幼保健院生殖中心行FET的RIF患者74例,将再次FET周期移植前3 d要求接受淋巴细胞宫腔灌注治疗的患者作为治疗组(38例),未接受淋巴细胞宫腔灌注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36例)。治疗组患者在行FET前3 d,抽取静脉血20 ml,应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制备自体淋巴细胞后行宫腔灌注治疗。观察两组内膜准备方案、FET周期移植胚胎数以及妊娠结局。结果 两组年龄、不孕年限、基础卵泡刺激素(FSH)、体质指数(BMI)、移植优质胚胎数、不孕类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人工周期33例(86.8%),自然周期5例(13.2%),平均内膜厚度(9.5±1.2)mm,平均移植胚胎数(2.11±0.45)枚,平均移植优质胚胎数(1.51±0.50)枚;对照组人工周期30例(83.3%),自然周期6例(16.7%),平均内膜厚度(9.0±1.7)mm,平均移植胚胎数(2.17±0.44)枚,平均移植优质胚胎数(1.64±0.76)枚。两组内膜准备方案(χ2=0.18,P=0.67)、平均内膜厚度(t=1.35,P=0.18)、平均移植胚胎数(t=-0.58,P=0.55)、平均移植优质胚胎数(t=-0.83,P=0.41)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胚胎种植率为22.5%(18/80),临床妊娠率为34.2%(13/38);对照组胚胎种植率为7.0%(5/71),临床妊娠率为8.3%(3/36)。治疗组胚胎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88,P=0.007;χ2=7.791,P=0.010)。结论 通过自体淋巴细胞宫腔内灌注免疫治疗,可以有效改善RIF患者FET周期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0.
《右江医学》2018,(1):83-86
目的探讨术前激素治疗对重度宫腔粘连(IUA)分离术后宫腔再粘连的预防作用。方法收集拟行宫腔粘连分离术(TCRA)治疗的重度IUA患者10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1例。对照组采用TCRA术治疗,术前未应用雌激素;观察组采用TCRA术治疗,术前口服雌激素治疗3个月。结果术后3个月时,观察组月经改善率高于对照组,总再粘连率低于对照组,子宫内膜厚度较对照组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6个月、12个月时的妊娠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应用雌激素治疗可能对子宫内膜具有唤醒作用,提高其对雌激素的敏感性,有利于提高术后雌激素治疗的效果,促进月经改善,防止术后再粘连,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宫腔内灌注抗结核药物治疗子宫内膜结核的临床疗效及妊娠结局.方法 随机选取并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4年12月于该院生殖中心欲行试管婴儿助孕的不孕症患者29例,经诊断性刮宫术刮取子宫内膜经病理诊断为子宫内膜结核及子宫内膜肉芽肿性炎,自愿接受宫腔灌注抗结核药治疗后进行体外授精-胚胎移植术(试管婴儿)助孕.宫腔灌注治疗后复查子宫内膜病理,子宫内膜结核病灶消失为治疗有效.行体外授精-胚胎移植术后30 d超声检查提示宫腔内见到妊娠囊,胎芽及胎心搏动为临床妊娠.结果 27例治疗后内膜病理提示结核病灶消失,8例妊娠.1例妊娠45日因异位妊娠而行腹腔镜手术.结论 宫腔内灌注抗结核药物能有效治疗子宫内膜结核,不良反应少,治疗后临床妊娠率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微创术对1次或1次以上冷冻胚胎移植(FET)失败而再次行FET患者临床妊娠率的影响.方法选择冷冻胚胎移植1次或1次以上失败而再次行FET的患者,其中研究组76例,在月经干净1~2天内即行内膜微创手术,对照组72例未进行子宫内膜微创术,在冻融胚胎移植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胚胎着床率和临床妊娠率.结果两组患者周期数、年龄、不孕年限、子宫内膜厚度、E日孕酮值、平均移植胚胎数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05),而研究组的胚胎着床率和临床妊娠率分别为21.4%、39.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2.9%和2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内膜微创术能提高再次FET患者的胚胎着床率和临床妊娠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对肾虚肝郁型体外受精(IVF)-胚胎移植(ET)反复移植失败(RIF)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焦虑抑郁状态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纳入70例肾虚肝郁型IVF-ET反复移植失败拟再行冻融胚胎移植(FET)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所有纳入患者均按照激素替代方案进行FET内膜准备;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于月经第2天起行针刺治疗,隔日1次,直至移植日,且移植后30 min行针刺1次。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妊娠率及胚胎种植率;并检测黄体酮注射日和移植日的子宫内膜厚度及子宫内膜血流、形态分型,检测移植日子宫内膜螺旋动脉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患者的焦虑及抑郁状态。结果:①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且治疗组的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子宫内膜厚度及形态:黄体酮注射日,两组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的子宫内膜形态分型中A型比例增加(P0.05)。移植日,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增加(P0.05),且治疗组患者的子宫内膜形态分型中C型比例增加(P0.05)。③子宫内膜血流:移植日,治疗组患者的子宫内膜血流阳性率为60.00%,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的子宫内膜血流参数PI、RI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④SAS和SDS评分: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SAS评分降低(P0.05),且治疗组患者的S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SD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可能通过改善子宫内膜厚度、形态及内膜下血流参数,改善患者的焦虑状态,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肾虚肝郁型IVF-ET反复移植失败患者的子宫内膜容受性,提高胚胎种植率及临床妊娠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补肾活血法分期治疗联合宫腔灌注对重度宫腔粘连(IUA)患者术后子宫内膜容受性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将135例有生育要求的重度IUA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8例和观察组67例。所有患者均行宫腔粘连电切术+宫腔球囊置入术和宫腔灌注治疗,术后对照组患者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口服戊酸雌二醇和地屈孕酮),观察组患者给予补肾活血法分期治疗(分经前期、经期和经后期),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观察2组患者子宫内膜情况(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内膜容积、Glycodelin-A水平)、子宫动脉血流参数[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子宫内膜血流参数[血流指数(FI)、血管化指数(VI)、血管化血流指数(VFI)]、Smad表达水平[Smad2、Smad3及Smad下游分子(uPA、PAI-1、ADAM15及ADAM17)]及血清学指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的变化情况;随访12个月,观察2组患者的妊娠结局。【结果】(1)135例患者中,失访8例,完成12个月随访127例,其中对照组64例,观察组63例。(2)治疗后,观察组的子宫内膜厚度及Glycodelin-A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或P 0.01),而2组的子宫内膜容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3)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动脉血流参数RI及PI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1),内膜血流参数VI、FI及VFI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1)。(4)治疗后,2组患者的uPA表达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 0.05),Smad2、Smad3、PAI-1、ADAM15及ADAM17表达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 0.05),且观察组对uPA表达水平的升高作用及对Smad2、Smad3、PAI-1、ADAM15、ADAM17表达水平的降低作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或P 0.01)。(5)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TGF-β1、VEGF、CTGF、IGF-1及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 0.05),且观察组的降低作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或P 0.01)。(6)随访12个月,2组患者的受孕人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观察组患者的妊娠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补肾活血法联合宫腔灌注可有效改善重度IUA患者术后子宫内膜容受性,提高妊娠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在临床的成功应用给越来越多的不孕症夫妇带来福音。然而,在体外受精联合胚胎移植辅助技术治疗过程中仍有50%左右治疗周期出现反复种植失败(repeated implantation failure,RIF),原因与子宫内膜容受性有关。如何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提高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有效性是目前研究的热点。近年有研究表明:血小板富集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宫腔灌注治疗具有促进子宫内膜增殖,改善薄型子宫内膜患者临床妊娠结局的作用,可作为提高RIF患者临床妊娠率的一种安全、经济、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右江医学》2019,(2):117-119
目的探讨雌孕激素序贯给药对宫腔粘连(IUA)患者临床转归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5年3月妇产科收治的IUA患者87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前者40例,实行宫腔镜宫腔粘连分解术(TCRA),后者47例,TCRA后继续进行雌孕激素序贯给药治疗3个月,两组治疗结束后随访6个月,比较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容积、临床疗效及子宫再粘连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观察组、对照组子宫内膜容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子宫内膜容积均较治疗前增大,并且观察组的子宫内膜容积大于对照组(P<0.001)。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观察组再粘连发生率为2.13%(1/47),对照组的再粘连发生率为25.00%(10/4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235,P<0.01)。结论 TCRA后继续进行雌孕激素序贯给药治疗,疗效优于单纯行TCRA者。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激素替代周期方案对薄型子宫内膜患者冻融胚胎移植(FET)结局的影响。 方法将84例薄型子宫内膜FET患者根据不同方案分为自然周期组45例与激素替代周期组39例。比较两组移植周期特征、子宫内膜血流参数[子宫动脉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收缩期/舒张期血流比值(S/D)]、性激素水平[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妊娠率及妊娠结局。 结果自然周期组与激素替代周期组移植周期特征、移植日血清FSH与LH水平以及妊娠率、妊娠结局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自然周期组比较,激素替代周期组移植日PI、RI、S/D及血清E2水平升高(P<0.05)。 结论激素替代周期与自然周期子宫内膜方案均能改善薄型子宫内膜患者冻融胚胎移植结局,但激素替代周期方案效果更优。  相似文献   

18.
樊艳玲  樊月  丰程文  刘宝莲  韩宝生 《西部医学》2023,35(12):1803-1807
目的 分析人工周期冻融胚胎移植(FET)患者移植前后雌激素浓度变化及与治疗结局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唐山市妇幼保健院接受人工周期FET的患者105例,根据治疗后的妊娠结局分为妊娠组(47例)和未妊娠组(58例)。于FET前、治疗后第7天、14天检测患者雌激素[雌二醇(E2)、孕酮(P)]浓度和子宫内膜血流参数[子宫内膜血管指数(VI)、血流指数(FI)及血管血流指数(VFI)]。采用ROC曲线评估雌激素浓度对妊娠结局的预测效能。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雌激素与子宫内膜血流参数的关系。结果 各时间点妊娠组血清E2、P浓度显著高于未妊娠组(P<0.05)。妊娠组与未妊娠组患者FET后V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组FI和VFI显著高于未妊娠组(P<0.05)。FET后第7天的E2浓度预测妊娠结局的AUC为0.929,明显优于FET前(0.860)和FET后第14天(0.839)(P<0.05);FET后第7天的P水平预测妊娠结局的AUC为0.793,与FET前(0.823)和FET后第14天(0.7...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宫腔灌注方案在反复胚胎种植失败患者冻融胚胎移植中的应用价值,以期明确最佳的宫腔灌注方案,为改善患者妊娠结局提供依据。方法:纳入2020年1月-2021年12月南昌市生殖医院收治的300例胚胎种植反复失败且要行冻融胚胎移植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五组,每组60例,前三组设为试验组,均于冻融胚胎移植前3 d行宫腔灌注治疗,宫腔内灌注方案选用三种,分别为宫腔灌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宫腔灌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宫腔灌注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s),依据宫腔灌注药物的不同将试验组分为hCG组、G-CSF组、PBMCs组。第四组同期宫腔灌注生理盐水,为安慰剂组,第五组不开展宫腔灌注治疗,为空白对照组。统计各组治疗后子宫内膜血流分型及参数[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开展随访统计,比较各组妊娠情况(胚胎着床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持续妊娠率)。结果:五组患者年龄、BMI、不孕年限、移植失败次数等一般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CG组、G-CSF组、PBMCs组及安慰剂组胚胎着床率、临床妊娠率、持续妊娠率均高于空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反复种植失败(RIF)患者在冻融胚胎移植(FET)前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宫腔灌注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妇产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行FET的218例RIF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移植前是否行HCG宫腔灌注分为观察组(80例)和对照组(138例).比较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