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颈、腰椎疾病的病因病机为肝肾亏虚、气血衰少,风寒湿邪乘虚而入,痹阻经络,导致气血阻滞,结于颈项、腰背筋骨,经络不通,气血运行不畅,筋骨肌肉失于气血的温煦和濡养。遵照"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治疗原则,针刺颈部、腰部夹脊穴,能疏通督脉及太阳经经气而调和阴阳,直接通调颈、腰部经气,达到祛风活血通络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机制为在肾气亏虚的基础上受到外力损害,或风寒湿等外邪侵袭,经络受到闭阻,气血在瘀血阻滞的作用下运行不畅,筋骨得不到有效的濡养,疼痛在不同的情况下产生,造成脊柱内外阴阳失衡,最终导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生.辨证多与脾肾精血亏虚、督脉失养有关.疼痛部位多位于督脉及膀胱经循行部位,针灸取穴多取此两经的穴位及夹脊分布的夹脊穴,此外兼取脾经、肾经、任脉等补元固本之穴或治疗腰痛的特定穴等,使经络气血得以宣通则其痛自止.  相似文献   

3.
中医学认为颈椎病属痹证范畴,多由风寒湿之邪乘虚袭人人体,停滞于肌肉、关节、经络,引起气血运行不畅,经络阻滞,血液凝滞不畅,久而成瘀,我科自2000~2003年以活血化瘀理论为指导,运用活血化瘀中药结合手法复位治疗颈椎病10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颈臂穴属经外奇穴,阳明大肠经、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所过.针刺本穴可疏通手三阳经脉,可用于因感受外邪、跌扑损伤、动作失度,经络受阻致项部经络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经气不利,经脉失于温煦濡养,不容则痛,久之,导致的上肢痿证、痹证.  相似文献   

5.
颈肩综合征多因气血运行不畅,经络闭阻不通所致,常因外感风寒湿邪诱发,外邪首先侵袭太阳经,根据手、足太阳经不同的临床表现和压痛点部位,确定病变的经络,辨经施治,在病变的经络上选取经穴做推拿治疗。太阳经循经推拿具有疏风散寒、运行气血、疏通经络、滑利关节的作用,对于颈肩综合征的诊治具有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6.
魏福良以辨病为纲,辨别神经根型颈椎病、椎动脉型颈椎病、脊髓型颈椎病、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的特征,确立疾病诊断;以辨经为络,明晰经络归属;以辨证为法,将颈椎病分为风寒湿邪阻络、气血瘀滞经脉、气血两虚夹瘀、气阴两虚夹瘀、脾肾阳虚夹瘀、肝肾气血亏虚、痰湿凝阻经络诸型。辨病、辨经、辨证结合取穴治疗颈椎病可辨清病位所在、脏腑归属、经络定位、证候区别,使针灸操作应用更规范,选取穴位更精准,补泻方法更明晰,疗效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7.
颈椎病是骨伤科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 ,多发于 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 ,但近年有青年化趋势 ,特别是长期处于“低头型”工作的人群 ,极易造成颈椎慢性劳损。此病多因卫气不固而感风寒湿邪 ,经络气血运行不畅 ,气滞血瘀 ,加之经络失于温煦 ,瘀血难化 ,筋肉僵凝柔弱 ,功能失衡而引  相似文献   

8.
纪青山教授针刺治疗颈椎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纪青山教授认为,颈椎病是由多种原因导致颈部经络受阻,气血运行不畅,因而发病.临床上治疗应以疏通经络,行气活血为主要原则.并提出,以压痛点为代表的局部病症是人体气血阻滞的典型病理表现,临床上当遵循“以痛为腧”的原则,针对压痛点取穴,并通过配合五腧原穴以增强疏通经络的效果.针刺治疗效果的好坏,重点在于是否获得针感,纪教授强调在行针时应注意基本手法的运用,尤其是提插捻转手法的配合使用,快速使其得气,以达到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9.
中风中经络治法通经活络,调和气血.取督脉、足太阴经、手厥阴经穴为主,毫针刺用泻法;中脏腑闭证治法启闭开窍.取督脉、手足厥阴、足阳明经穴及十二井穴为主,毫针刺用泻法,并用三棱针点刺井穴放血;脱证治法回阳固脱,取任脉经穴为主,用大艾炷灸之,不计壮数,至脉证回复;后遗症治法疏通经络,矫偏舒筋,取手足阳明经穴为主,辅以太阳、少阳经穴,一般均刺患侧,也有病程较久者,先针健侧,后针患侧,毫针刺用平补平泻法;推拿治疗中风,以中经络及中脏腑的恢复期为主.  相似文献   

10.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生与正气不足、肝肾亏虚及感受风寒湿邪导致气血凝滞关系密切。病机的核心是"虚"和"瘀"。刮痧可以解表祛邪、调畅气血、活血化瘀、排除毒素、疏通经络。以疏通督脉和膀胱经为主的刮痧具有标本兼治、补虚祛瘀的作用。刮拭督脉可以疏通督脉,振奋阳气,达到补虚的目的;刮拭膀胱经,可以促进气血运行,起到活血化瘀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对经络传导或“气血运行”与神经传导的关系;“气血运行”的实质;针刺镇痛原理等若干现象,试图运用经络动力学理论和信息论的知识阐述或摸拟。对经络感传与“气血运行”关系的研究指出,经络感传出现的几率上肢大干下肢;三焦经大于其它各经感传;阳经大干阴经;多气血(胃、大肠经)组大干多气少血(三焦、胆、肾、  相似文献   

12.
笔者运用当归四逆汤治疗属血虚、阳气不足、寒邪阻滞经络、气血运行不畅而致的多种皮肤病,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颈椎病相当于中医病名"项痹",多见于正虚劳损、筋脉失养或风寒湿邪痹阻经络,影响气血运行,以项部经常麻木疼痛、连及头肩、上肢,常伴有眩晕等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常见症状有项肩疼痛、麻木、眩晕耳鸣、头痛、视力模糊等。治疗以调补气血、疏通经络,中药主要以葛根汤、羌活胜湿汤加减;热敷可以散结止痛,针灸不但可以通络散结还能引药寻经。通过以上综合治疗手段改善了病人症状,对病人头晕、失眠、耳鸣、肩背疼痛、控制血压等有很好的疗效,经过临床300例病例观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4.
本文结合个人多年的临床经验,着重介绍治疗痹证的六点体会。认为主要为正气不足,感受外邪,经络痹阻,气血运行不畅所致,治当祛除外邪,调和气血,疏通经络。  相似文献   

15.
颈椎病是由于颈椎间盘组织退行性改变及其他继发病理改变累及周围组织结构(神经根、脊髓、椎动脉、交感神经等),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多以颈肩背痛、颈项僵硬、手臂麻木、运动感觉反射障碍、头晕头痛、恶心、多汗、交感神经刺激或麻痹等为主要症状,严重地影响着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颈椎病在中医学属于痹症范畴。风寒湿热之邪,乘虚袭入人体,引起气血运行不畅,经络阻滞;或痰浊瘀  相似文献   

16.
虚痛病机探讨饶旺福饶淑珍(江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南昌330006)关键词虚痛病因病机“痛则不通,不通则痛。”然而,临床上较注重由邪滞经络脏腑、气血运行不畅导致“不通则痛”之实证,而对于因人体气血阴阳不足、脏腑功能减弱以致气血运行不畅或经脉失去营养、濡润...  相似文献   

17.
针灸治疗外伤性截瘫500例疗效观察(摘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伤性截瘫是由于脊柱突然受到外界暴力引起骨折或脊椎间的脱位,损伤了脊髓或马尾神经,造成肢体感觉和运动功能丧失,大小便功能障碍等。从中国古典医学的观点来看,外伤性截瘫是由于损伤督脉所致,督脉循行贯脊,统帅全身阳气,手足三阳与之交会,当督脉损伤后,气血、经气运行不畅,  相似文献   

18.
辨证分型治疗痛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痛经(又称经行腹痛)主要是气血运行不畅所致,即所谓“不通则痛”。导致气血运行不畅的主要原因是情志不舒,肝气郁结,气滞血瘀,或感受寒凉,瘀阻经络(寒湿凝滞),或体质虚弱,气血不足(气力虚弱),肾气亏损,湿热蕴结等。根据临床表现辨证分型治疗如下:  相似文献   

19.
应用瘀血阻络理论复制家兔椎动脉型颈椎病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根据中医瘀血学说和经络学说的理论,应用瘀血阻络理论复制家兔椎动脉型颈椎病模型.方法采用注射的方法,将经处理后的家兔异体血液注入其左侧颈夹肌及头夹肌内,造成局部瘀血停滞,颈部气血经络运行受到阻碍,导致椎动脉供血不足,从而制成椎动脉型颈椎病(VCS)模型.运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ABR)、经颅骨多普勒(TCD)动态观察模型的形成过程并进行评判;首次运用眼震电图观察由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前庭囊斑功能障碍.结果从组织病理学证实该模型引起了颈椎肌肉等软组织改变及小脑浦肯野氏细胞缺血病理变化,从而建立了颈部瘀血阻滞导致的椎动脉型颈椎病家兔动物模型.结论本实验提供了一种易操作,较符合人类临床发病特征的颈椎病动物模型,为中西医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研究和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守经隧” 之说,语出《素问·调经论》。篇内说:“五脏之道皆出于经隧,以行血气,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是故守经隧焉。”言经脉能运行气血,以沟通表里上下,五脏六腑,是人体脏腑与体表肌肤,四肢百节,五官孔窍联系的通道,凡人体营卫之出入,气血之流通,津液之化行,气机之升降等,都是通过经络的路径而实现的,疾病的发展过程实际上是经络的功能偏盛偏衰,经络的运行逆乱和郁滞不畅,因此,调治经脉在防治疾病中就显得十分重要,这就是《内经》所强调“宁经隧” 的道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