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采用低分子量溴化聚苯乙烯(LBPS)与三氧化二锑(Sb2O3)按固定比例复配,制备LBPS-Sb2O3协同阻燃剂,与玻璃纤维(GF)和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熔融共混制备了阻燃玻纤增强PBT。研究了LBPS-Sb2O3阻燃体系对玻纤增强PBT的热稳定性、燃烧性能和机械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玻纤增强PBT中LBPS-Sb2O3质量分数占比为17%、19%和21%时,UL94阻燃级别均达V-0级,质量分数为19%时,极限氧指数达36%以上,阻燃效果较优;拉伸强度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当LBPS-Sb2O3质量分数占比为17%时,拉伸强度增加至53.9MPa,当质量分数由19%增至21%时,拉伸强度显著降低;LBPS-Sb2O3的加入,使玻纤增强PBT的初始分解温度略有下降,熔融温度基本保持不变;锥形量热仪燃烧测试表明,LB...  相似文献   

2.
通过球磨分散法和熔融共混法制得纳米Sb2O3/溴化环氧树脂-聚丙烯(BEO-PP)阻燃复合材料试样。采用XRD、DSC、拉伸和冲击性能测试,研究了纳米Sb2O3/BEO-PP阻燃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及其增强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球磨法改性后的纳米Sb2O3颗粒在PP基体中的分散性和黏结性能得到明显改善;纳米Sb2O3颗粒的加入可改善PP基复合材料的强韧性;随着纳米Sb2O3质量分数的升高,纳米Sb2O3/BEO-PP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呈现出先升后降的趋势,PP基体的结晶度逐渐增高;当纳米Sb2O3颗粒添加量为2wt%时,纳米Sb2O3/BEO-PP复合材料表现出优异的综合性能。  相似文献   

3.
以3,3’-二烯丙基双酚A(BBA)、双酚A双烯丙基醚(BBE)为活性稀释剂、4,4’-二氨基二苯甲烷双马来酰亚胺(MBMI)为反应单体合成聚合物基体(MBAE),以两种热塑性树脂(聚醚砜(PES)和磺化聚醚醚酮(SPEEK))为增韧剂、以溶胶-凝胶法(Sol-Gel)制备的纳米Al2O3为改性剂,制备了Al2O3-PES-SPEEK/MBAE复合材料,并采用FTIR、SEM、冲击强度、弯曲强度、弯曲模量和热失重测试的方法研究复合材料的微观形貌、力学性能和耐热性。结果表明:SPEEK中存在磺酸基团,微观结构更松散,磺化度约为41.3%;Al2O3为纳米级短纤维状晶体,表面含有活性羟基。Al2O3-PES-SPEEK/MBAE复合材料的微观形貌表明:适量的PES、SPEEK和Al2O3在基体树脂中分散均匀,断面形貌呈鱼鳞状,断裂纹不规则且发散,断裂方式为韧性断裂。力学性能测试结果显示,当PES、SPEEK及Al2O3质量分数分别为3 wt%、2 wt%和3 wt%时,Al2O3-PES-SPEEK/MBAE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弯曲模量和冲击强度为172.9 MPa、4.7 GPa和21.4 kJ/m2,分别比基体树脂提高了73.1%、74.1%和125.3%,并且Al2O3-PES-SPEEK/MBAE复合材料的热分解温度为453.5℃,比基体树脂提高了15.4℃,Al2O3-PES-SPEEK/MBAE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耐热性有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4.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材料由于具有耐高温性能在工程领域中应用较为广泛,但需要添加阻燃剂以改善其易燃的缺陷,然而阻燃剂的添加会使其力学性能受到影响。采用机械化学法制备了纳米Sb_2O_3(nano-Sb_2O_3)颗粒,并采用KH550改性剂对其进行改性处理,再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了实验用nano-Sb_2O_3/BPS/PBT复合材料。通过拉伸和冲击两种测试手段对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进行研究,并利用SEM分析其断口形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nano-Sb_2O_3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冲击强度均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当nano-Sb_2O_3的质量分数为1. 5%时,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最优;当nano-Sb_2O_3的质量分数超过1. 5%时,复合材料中产生了软团聚现象,其力学性能明显下降;通过SEM观察到nano-Sb_2O_3/BPS/PBT复合材料的冲击断面处有大量银纹生成,屈服现象明显。  相似文献   

5.
以木纤维/高密度聚乙烯(WF/HDPE)复合材料界面应变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图像相关技术(DIC)探究WF(质量分数为10wt%~40wt%)及改性聚磷酸铵(mAPP)阻燃剂(质量分数为10wt%~25wt%)对WF/HDPE复合材料应变分布及传递的演变规律,并结合力学性能测试和SEM对其拉伸性能、冲击性能、界面结合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WF添加量从10wt%增至30wt%,WF/HDPE复合材料应变传递较为平稳,由受力两端向复合材料轴中心均匀传递,当WF添加量为30wt%时,高应变在复合材料上约1/2区域得到了有效传递,此时,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冲击强度分别达21.5 MPa和10.22 kJ/m2。但当WF添加量增加至40wt%时,WF/HDPE复合材料的拉伸承载端部出现应力集中,阻碍了其内部应变的均匀传递。mAPP阻燃剂加剧了WF与HDPE界面间的脱粘行为,削弱了WF与HDPE之间的机械啮合作用力。当mAPP阻燃剂添加量从10wt%增加至25wt%时,WF/HDPE复合材料开始出现多个分散的高应变区域,全场应变传递出现不规则分布。当mAPP阻燃剂添加量达25wt%时,WF/HDPE复合材料应变分布呈两极化趋势,导致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冲击强度分别降低为15.5 MPa和5.49 kJ/m2。   相似文献   

6.
选用Nextel610型Al2O3纤维为增强体、ZL210A连续氧化铝合金为基体,采用真空压力浸渗法制备纤维增强铝基复合材料(Al2O3f/Al),纤维的体积分数为40%,预热温度分别为500、530、560和600℃,研究了纤维预热温度对Al2O3f/Al复合材料的微观组织、纤维损伤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纤维预热温度的提高复合材料的致密度随之提高,最大达到99.2%,材料的组织缺陷最少,纤维的分布均匀;随着纤维预热温度的提高从复合材料中萃取出来的Al2O3纤维的拉伸强度不断降低,纤维预热温度为600℃的复合材料中Al2O3纤维的拉伸强度仅为1150 MPa,纤维表面粗糙,有大尺寸附着物。纤维的预热温度对Al2O3f/Al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有显著的影响。预热温度为500、530、560和600℃的复合材料其拉伸强度分别对应于298、465、498和452 MPa。组织缺陷、纤维损伤和界面结合强度,是影响连续Al2O3f/Al复合材料强度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采用熔融共混技术,将Al(H2PO23引入聚氨酯热塑性弹性体,制备了一系列次磷酸铝/聚氨酯弹性体复合材料(Al(H2PO23/TPU)。采用极限氧指数(LOI)、垂直燃烧(UL-94)、锥形量热测试、TG和SEM研究了Al(H2PO23对Al(H2PO23/TPU复合材料阻燃性能及热稳定性的影响,采用力学测试研究Al(H2PO23对其力学性能的影响。阻燃测试表明,Al(H2PO23可以有效提高Al(H2PO23/TPU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能。当Al(H2PO23添加量为20wt%时,Al(H2PO23/TPU复合材料UL-94级别达到V-0级,LOI达到30.5vol%。热重测试表明,Al(H2PO23的加入会导致复合材料热分解温度降低,但其残炭率有明显升高。锥形量热测试表明,Al(H2PO23的加入有效降低复合材料热释放速率峰值(pHRR)和总热释放(THR),并明显提高其火灾安全性能,其中20wt% Al(H2PO23/TPU的pHRR和THR相对纯TPU分别下降65.7%和20.2%。SEM表明,Al(H2PO23/TPU复合材料炭渣致密性有明显提高。在此基础上,采用TGA-FTIR联用分析Al(H2PO23/TPU复合材料阻燃机制,研究发现,Al(H2PO23在燃烧过程中可以有效促进TPU裂解产物成炭,降低可燃性气体生成量,从而提高复合材料阻燃性能。  相似文献   

8.
以蒲绒为原料、H3PO4为活化剂制备了蒲绒活性炭(AC),利用浸渍焙烧法,制备了AC负载Fe2O3(AC-Fe2O3)复合物,将AC及AC-Fe2O3应用于软质聚氯乙烯(PVC)的阻燃处理,制备了AC阻燃软质PVC(AC/PVC)复合材料和AC负载Fe2O3阻燃软质PVC(AC-Fe2O3/PVC)复合材料。采用热重分析法研究了AC/PVC和AC-Fe2O3/PVC阻燃复合材料的热分解行为,采用极限氧指数(LOI)、垂直燃烧(UL-94)、锥形量热(CONE)等方法测试了AC/PVC和AC-Fe2O3/PVC阻燃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能。结果表明:添加阻燃剂所制备的PVC基复合材料均达到UL-94 V-0级,LOI值均有提高。相比纯PVC,AC/PVC和AC-Fe2O3/PVC复合材料的热释放速率峰值和烟释放总量均有明显降低。这主要是由于AC和Fe2O3在凝聚相发挥协同阻燃作用。一方面AC的加入起到了物理阻隔的作用;另一方面Fe2O3的加入促进了PVC的早期交联碳化反应,催化PVC在燃烧前期形成更加稳定的炭层,使残炭率提高,可以有效抑制PVC的燃烧。  相似文献   

9.
为了快速准确检测到有毒有害气体NO2,以水热法合成沸石咪唑酯骨架(zeolitic imidazolate frameworks, ZIF)-8复合In2O3纳米棒状复合材料(ZIF-8@In2O3),并加工制作成气敏传感器,以检测对NO2的灵敏度和选择性。利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比表面积分析技术对ZIF-8@In2O3的形貌和结构进行表征,测试复合材料作为传感器的气敏性能。结果表明:成功制备出具有核壳结构的ZIF-88@In2O3纳米棒复合材料,在最佳工作温度为220℃时,相比于纯In2O3对体积分数为5×10-5的NO2的灵敏度223,ZIF-8@In2O3的达到254;在三乙胺(triethylamine, TEA)作为干扰性气体的条...  相似文献   

10.
以稻草纤维及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为原料,分别以活性炭、Al2O3、SiO2和硅烷偶联剂为增强改性剂,通过混炼-模压工艺制备了改性剂-稻草/ABS复合材料,对比研究了几种不同增强改性剂的增强效果及其增强机制。结果表明:硅烷偶联剂对稻草/ABS复合材料的增强效果较差,活性炭、Al2O3和SiO2对稻草/ABS复合材料的增强均优于硅烷偶联剂,其中Al2O3的增强效果最佳。当Al2O3的添加量(Al2O3∶ABS质量比)为5%时,Al2O3-稻草/ABS复合材料的拉伸、弯曲及冲击强度分别达到最大值27.719 MPa、61.05 MPa和26.53 kJ/m2;当无机物添加量(无机物∶ABS质量比)为5%时,复合材料的耐水性能表现为:5% Al2O3 > 5%活性炭 > 5% SiO2 > 未添加,与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梯度相符;改性剂-稻草/ABS复合材料的流变性能则表现为:5%活性炭 > 5% Al2O3 > 5% SiO2 > 未添加。  相似文献   

11.
采用芳纶浆粕(PPTA-pulp)对膨胀阻燃聚丙烯(PP)进行增强改性,通过一步共混法制备了PPTA-pulp-膨胀型阻燃剂(IFR)/PP阻燃复合材料,考察了PPTA-pulp用量对PPTA-pulp-IFR/PP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阻燃性能及热稳定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硅烷偶联剂KH-550处理的PPTA-pulp质量比为5%时,膨胀阻燃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达到最佳: 拉伸强度40.0 MPa,冲击强度56.9 J·m-1,极限氧指数LOI 28%,垂直燃烧等级达到UL-94 V-0级。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能提高,炭残余量增加。SEM观察表明,PPTA-pulp经KH-550处理后,浆粕纤维与基体树脂的结合性较好。  相似文献   

12.
采用三聚氰胺聚磷酸盐(MPP)作为阻燃剂,加入到竹纤维/聚丙烯(BF/PP)复合毡中,制备MPP-BF/PP复合材料。采用力学测试和SEM研究MPP对MPP-BF/PP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和微观形貌的影响;采用极限氧指数(LOI)、热失重(TG)和吸水率为指标研究MPP对MPP-BF/PP复合材料阻燃性、热稳定性和耐水性的影响。测试表明:MPP的质量分数小于30wt%时,MPP-BF/PP复合材料弯曲强度和冲击强度随MPP质量分数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当MPP质量分数达到5wt%时,MPP-BF/PP复合材料呈现出最佳的弯曲强度和冲击强度;MPP在MPP-BF/PP复合材料内部均匀分布,而随着MPP质量分数的增加,MPP-BF/PP复合材料断裂面的粗糙度明显提高,即MPP与PP界面相容性变差,使其力学性能降低。LOI测试结果表明,MPP可以有效提高MPP-BF/PP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能,当MPP质量分数为30wt%时,MPP-BF/PP复合材料LOI达到24.3%。热失重测试表明,MPP的加入可提高MPP-BF/PP复合材料的热分解温度,促进其残炭率明显增大,有利于提高MPP-BF/PP复合材料阻燃性能。耐水性能测试结果表明,MPP质量分数小于20wt%时,MPP对MPP-BF/PP复合材料的耐水性能没有明显影响。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分析表明,MPP质量分数为10wt%时,MPP-BF/PP复合材料性能最优。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制备微胶囊红磷阻燃木塑复合材料,研究微胶囊红磷添加量对其力学性能、耐热性能和阻燃性能的影响,并扩大其应用范围。方法以微胶囊红磷为阻燃剂,将其添加到低密度聚乙烯、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和木粉三元复合体系中,采用二次挤出造粒和注射成型法制备阻燃试样。研究材料的力学性能、耐热性能、应力破坏行为,确定材料的阻燃级别。结果与未添加微胶囊红磷的木塑材料相比,当微胶囊红磷添加量(质量分数)达到10%时,材料的冲击强度由17.4 kJ/m2提高到19.0 kJ/m2,抗拉强度由19.53 MPa提高到21.7 MPa,断裂伸长率提高了58.7%,初始分解温度提高了73.17℃,阻燃达到V-0级,氧指数达到28.7%。结论随着微胶囊红磷含量的增加,木塑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抗拉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变大,初始分解温度提高,阻燃耐热性能变好;材料阻燃剂的添加量低,综合性能优良,在包装、建筑、家具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以氧化石墨(GO)为原料,制备了苯甲酸功能化石墨烯(BFG),采用IR和XRD对BFG结构进行了表征。再将BFG作为阻燃协效剂添加到Al(OH)3/聚丙烯(PP)中,研究不同质量比的BFG与Al(OH)3对PP材料阻燃和力学性能的影响。通过对阻燃BFG-Al(OH)3/PP复合材料进行极限氧指数(LOI)测试、热失重分析、锥形量热分析、拉伸测试及残炭SEM分析,考察BFG-Al(OH)3/PP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能和力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与其他阻燃PP相比,1.5wt% BFG-38.5wt% Al(OH)3/PP的阻燃和力学性能最佳,LOI可达到24.6%,拉伸强度为20.64 MPa,且其热释放速率峰值和总热释放量比纯PP分别降低了51.5%和18.6%。  相似文献   

15.
袁文聪  魏珊珊  张夏宇 《包装工程》2020,41(13):167-172
目的用一种新的方法合成三聚氰胺氰尿酸盐(MCA),并探究其在聚酰胺6(PA6)中的应用。方法将三聚氰胺(MA)、氰尿酸(CA)和少量水混合成膏状物,并使其在室温下反应一定时间,再加入少量MCA,使其继续反应以制备MCA阻燃剂。将制备的MCA与PA6熔融共混制备阻燃PA6复合材料,用FTIR,XRD,TG,SEM对制备的MCA进行表征,对阻燃PA6复合材料的阻燃和力学性能进行测试。结果所制MCA的FTIR和XRD特征峰与在水中合成MCA的特征峰一致;所合成的MCA最大热失重温度达到451.7℃。在阻燃剂质量分数为8%时,阻燃PA6复合材料的极限氧指数(LOI)为29%,阻燃性能达到UL-94V0级。随着阻燃剂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有所降低,当阻燃剂质量分数为8%时,拉伸强度为66.4 MPa,冲击强度为4.7 kJ/m~2。结论用文中方法合成的MCA具有工艺简单、不需加热、耗水量低等优点,大大提高了PA6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能。  相似文献   

16.
The flame retardant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polypropylene (PP) composites filled with microencapsulated red phosphorus (MRP) and magnesium hydrate (Mg(OH)2)/aluminum hydrate (Al(OH)3) were measured. It was found that the synergistic effects between the MRP and Mg(OH)2/Al(OH)3 on the flame retardant and tensile properties of the composites were significant. The limit oxygen index and smoke density rank of the composites increased nonlinearly while the horizontal combustibility rate decreased nonlinearly with increasing the MRP weight fraction. The Young modulus and the tensile elongation at break increased while the tensile yield strength and tensile fracture strength decreased slightly with increasing the MRP weight fraction. Both the V-notched Izod and Charpy impact strength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the MRP weight fraction. Moreover, the tensile yield strength of the composites estimated using an equation published previously was roughly close to the measured data.  相似文献   

17.
方小林  宋俊  郑云波  任勇 《复合材料学报》2016,33(11):2426-2435
以膨胀蛭石为阻燃剂,采用中温发泡方法与酚醛树脂复合制备膨胀蛭石/酚醛阻燃保温复合材料。阻燃保温复合材料通过极限氧指数、锥形量热、导热系数和表观密度分析了发泡温度、固化剂含量、发泡剂含量、表面活性剂含量、固化时间以及蛭石含量对膨胀蛭石/酚醛阻燃保温复合材料阻燃及保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以膨胀蛭石为阻燃剂制备的膨胀蛭石/酚醛阻燃保温复合材料的阻燃保温性能优越、表观密度低。单因素实验结果表明,膨胀蛭石/酚醛阻燃保温复合材料的最优条件为发泡温度80℃、固化剂含量10wt%、发泡剂含量10wt%、表面活性剂含量5wt%、固化时间2 h以及蛭石含量60wt%。最优条件下的膨胀蛭石/酚醛阻燃保温复合材料表观密度为190.08 kg/m3、压缩强度为0.32 MPa、导热系数为0.054 9 W/(m·K)、极限氧指数为71.1%、平均热释放速率为15 kW/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