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以电气石为载体,采用水热法原位生长BiVO4、CoFe2O4,得到CoFe2O4/BiVO4/电气石复合光催化剂,利用XRD、SEM、EDS、UV-Vis DRS等方法对材料进行了表征,通过降解灿烂绿对样品的声光催化性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在60 min可见光下,BiVO4对灿烂绿的降解率为33.5%,CoFe2O4(10%)/BiVO4(45%)/电气石对灿烂绿的降解率为74%;在60 min可见光+超声下,BiVO4对灿烂绿的降解率为61.5%,CoFe2O4(10%)/BiVO4(45%)/电气石在声光作用下(12 min内)对灿烂绿的降解率高达99.2%。高效的降解率可能与复合结构的异质结有关,CoFe2O4/BiVO4<...  相似文献   

2.
严群  苏晓洁  龚鹏程  温俊宇  晏江广 《功能材料》2023,(12):12190-12198
采用溶剂热法制备CoFe2O4-沸石复合材料,通过构建高分散的小纳米粒径CoFe2O4-沸石复合催化剂以提升其催化性能,并优化其合成条件。为测试该催化剂的催化性能,以铬黑T(EBT)为目标污染物,分析CoFe2O4及CoFe2O4-沸石复合材料活化过一硫酸盐(PMS)的效果。结合材料表征手段分析合成的催化剂的物象组成和微观形貌结构。实验结果表明:50 mL乙二醇和0.03 mol乙酸钠的条件下制备所得CoFe2O4粒径尺寸最小,为10.647 nm,晶粒纯度高,且0.2 g/LCoFe2O4和0.15 g/L PMS在30 min内对200 mg/L EBT的去除率达到73.95%。CoFe2O4纳米颗粒能较好地分散负载在沸石表面,形成复合催化剂,其中0.2 g/L CoFe  相似文献   

3.
光催化降解水体中的有机污染物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研究以CoFe1.95Sm0.05O4作为载体,通过原位沉积法和光还原法制备了Z型异质结Ag2S/Ag/CoFe1.95Sm0.05O4,采用不同表征手段对样品的微观形貌、物相结构、光学和磁学性能进行表征分析。Ag2S/Ag/CoFe1.95Sm0.05O4复合物催化活性最高,其光催化降解动力学常数(k)分别是Ag2S/Ag,Ag2S和CoFe1.95Sm0.05O4的2.96, 3.71和8.24倍。引入CoFe1.95Sm0.05O4可以有效地促进Ag2S/Ag中光生载流子的分离效率。·O2...  相似文献   

4.
在5% H2+95% N2气氛下,还原CoFe2O4纳米粒子制备了CoFe2O4-Co3Fe7纳米粒子;以焙烧黄麻纤维得到的多孔碳纤维为碳源用水热法将CoFe2O4纳米粒子负载到多孔碳中,制备出CoFe2O4/多孔碳。使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拉曼光谱仪、同步热分析仪等手段对材料进行表征,并使用矢量网络分析仪测量了复合材料的电磁参数和微波吸收性能。结果表明,CoFe2O4-Co3Fe7纳米粒子和CoFe2O4/多孔碳的微波吸收性能明显优于CoFe2O4纳米粒子。CoFe2O4-Co3Fe7纳米粒子的有效频宽(反射损耗<-10 dB的频率宽度)可达4.8 GHz。CoFe2O4/多孔碳的有效频宽可达6 GHz,覆盖了整个Ku波段(12~18 GHz)。这些材料优异的微波吸收性能,可归因于合适的介电常数、大的介电损耗、多孔结构以及介电损耗和磁损耗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5.
首先合成氨基功能化Fe3O4(NH2—Fe3O4),并以NH2—Fe3O4为磁核,六水合硝酸锌(Zn(NO3)2·6H2O)为锌源,在表面活性剂聚乙二醇(PEG,PEG-400)辅助下通过水热法制备PEG修饰的ZnO(NH2—Fe3O4@PEG@ZnO)磁性复合材料。利用XRD、SEM、TEM、XPS、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比表面吸附仪(BET)、振动样品磁强计(VSM)等对NH2—Fe3O4@PEG@ZnO复合材料组成、形貌、磁性能等进行表征。并进一步以罗丹明B(RhB)染料为模拟污染物,对NH2?Fe3O4@PEG@ZnO复合材料的光催化降解性能进行研究,采用单因素法探究Fe与Zn的原子比(n(Fe)∶n(Zn))、合成温度、表面活性剂种类及用量对NH2—Fe3O4@PEG@ZnO复合材料光催化降解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n(Fe)∶n(Zn)=1∶15、水热合成温度为180℃制备的NH2—Fe3O4@ZnO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光降解性能,0.0500 g NH2—Fe3O4@ZnO复合材料在紫外光照射20 min内对50 mL RhB(1.0×10?5 mol·L?1)溶液降解率为90.36%。而相同条件制备的NH2—Fe3O4@PEG@ZnO复合材料呈微球状,比表面积为11.43 m2·g?1,禁带宽度为2.51 eV,对RhB的光催化降解率可提高至99.36%,循环使用10次后,其对RhB的光催化降解率仍可达96.48%,PEG-400对NH2—Fe3O4@ZnO复合材料的光催化活性具有较大的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CoFe2O4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综合电化学性能,将其与高导电性的碳纤维进行复合。通过静电纺丝及低温碳化制备了均匀镶嵌CoFe2O4纳米颗粒的碳纳米纤维(CoFe2O4@CNFs)柔性复合膜,使用XRD、TG、Raman、SEM、TEM、CV、GCD和EIS等对复合物进行表征,着重研究了CoFe2O4含量对其储锂性能的影响。该复合膜直接用作自支撑锂离子电池负极时表现出较好的电化学性能。CoFe2O4的引入显著提高了碳纳米纤维膜的电化学性能,随着CoFe2O4含量的增加,CoFe2O4@CNFs电极的比容量先增加后减小,CoFe2O4含量约为33.3%(w/w)的CoFe2O4@CNFs...  相似文献   

7.
采用原位溶剂热法,以氧化石墨烯(GO)与Co2+、Fe3+为原料制备疏松多孔的纳米CoFe2O4-还原氧化石墨烯(CoFe2O4-rGO)复合材料。采用XRD、Raman、SEM和HRTEM测试表征了纳米CoFe2O4-rGO复合材料的结构与形貌。测试结果表明,纳米CoFe2O4-rGO复合材料具有三维结构。自组装的多孔CoFe2O4纳米球粒径约为200 nm,在rGO上均匀分散,解决了CoFe2O4易团聚的问题。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纳米CoFe2O4-rGO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比容量及优异的循环和倍率性能,在100 mA·g-1的电流密度下其比容量为1 262 mAh·g-1,50次循环后比容量仍能保持在642 mAh·g-1;并在2 000 mA·g-1的大电流密度下仍具有221 mAh·g-1的比容量。纳米CoFe2O4-rGO复合材料拥有更优异的电化学性能的原因在于CoFe2O4纳米球在rGO上均匀分布。三维结构增加了Li+储存的活性位点,有效缓解了电极的体积收缩/膨胀效应,提高了纳米CoFe2O4-rGO复合材料的导电性。   相似文献   

8.
采用金属有机盐热分解方法制备了MgO包覆的CoFe2O4纳米粒子(CoFe2O4@MgO),然后将CoFe2O4@MgO在H2中还原,接着在空气中氧化制备了一组CoFe2@CoFe2O4@MgO样品;用盐酸溶液溶解CoFe2@CoFe2O4@MgO中的MgO获得另一组样品(CoFe2@CoF2O4)。测量并绘制了CoFe2@CoFe2O4@MgO和CoFe2@CoF2O4的磁化强度随外磁场及温度变化的关系曲线。随着氧化温度升高,CoFe2@CoFe2O4@MgO和CoFe2@CoF2O4的矫顽力Hc、饱和磁化强度Ms、剩磁比Mr/Ms及磁有序状态发生显著变化,这些变化强烈依赖于磁性粒子的各向异性及粒子间的偶极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9.
姜娟  倪娜  牛强 《化工新型材料》2023,(12):218-223+230
采用溶胶-凝胶法和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柔性钇铝石榴石-氧化铝(YAG-Al2O3)纳米纤维膜,然后使用尿素包埋法将石墨相氮化碳(g-C3N4)引入到纤维膜孔隙中,制备了自支撑光催化降解钇铝石榴石-氧化铝/氮化碳(YAG-Al2O3/C3N4)复合材料,表征了材料的形貌结构和力学行为,并研究了其在亚甲基蓝污水处理中的可见光催化降解性能。结果表明,YAG-Al2O3纳米纤维膜具有优异的柔韧性,YAG-Al2O3/C3N4复合材料在厚度方向具有良好的弹性,两者均为自支撑材料。100min内复合材料对亚甲基蓝的降解率可达96%以上,循环3次后降解率仍保持在94%左右。催化反应动力学符合Langmuir-Hinshelwood(L-H)模型,说明复合材料具有长期稳定且高效的催化降解效果。  相似文献   

10.
采用溶剂热法制备单分散的CoFe2O4亚微米球, 分别用正硅酸乙酯(TEOS)和多巴胺(DA)为前体通过溶胶-凝胶法和自聚合法对CoFe2O4核表面进行修饰形成具有多层核壳结构的PDA@SiO2@CoFe2O4, 最外层为聚多巴胺(PDA)。采用原位还原法在PDA表面沉积均匀的银纳米粒子, 合成Ag/PDA@SiO2@CoFe2O4磁性复合粒子。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粉末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振动探针式磁强计(VSM)和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仪(ICP-OES)对样品的形貌、结构等进行表征, 并研究其对大肠杆菌(E.Coli)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as)的抑菌性能。结果表明, 当Ag浓度在0.6 mg/mL时, Ag/PDA@SiO2@CoFe2O4E.ColiS.Aureas的抑菌率均在92%以上。除了优异的抑菌性能, 它具有很强的磁性, 可以通过外加磁场回收利用。  相似文献   

11.
采用草酸盐热解法制得Fe_(2)O_(3),Co_(3)O_(4)以及CoFe_(2)O_(4)三种过渡金属氧化物多孔材料。借助XRD,SEM,BET,VSM和XPS等测试手段对材料的晶体结构、微观形貌、比表面积、磁学性能以及表面化学状态进行分析。选择典型的阳离子型染料亚甲基蓝(MB)作为降解模型,对三种样品催化活化过一硫酸盐(PMS)降解处理模拟印染废水的性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三种材料均具有分级微/纳米纤维状多孔结构,CoFe_(2)O_(4)因具有最大的比表面积以及Fe,Co元素间的协同效应比Fe_(2)O_(3)和Co_(3)O_(4)表现出更为优异的催化PMS降解MB溶液的性能。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出CoFe_(2)O_(4)/PMS体系降解500 mL浓度为10 mg·L^(-1)MB溶液的优化条件为:PMS用量3 mL(0.1 mol·L^(-1)),催化剂添加量0.07 g,反应时间50 min。在此条件下,MB的降解去除率为89.77%。考察几种阴离子对CoFe_(2)O_(4)/PMS催化氧化体系的影响,发现Cl^(-),PO_(4)^(3-),C_(2)O_(4)^(2-)的存在均对MB的降解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活性物种猝灭实验和电子顺磁共振(EPR)鉴定结果证实,^(1)O_(2)是CoFe_(2)O_(4)/PMS催化氧化体系中产生的最主要活性物种。循环使用实验结果表明,CoFe_(2)O_(4)具有较好的稳定性,且可磁分离回收特性使其可作为活化PMS降解印染废水的候选催化材料。  相似文献   

12.
通过直流电弧放电法制备了高结晶性单壁碳纳米管(SWCNTs),采用溶胶凝胶自燃法制备CoFe2O4,并将两种材料复合制成SWCNTs-CoFe2O4双层吸波材料。使用Raman光谱、XRD、SEM、TEM和矢量网络分析仪对SWCNTs和CoFe2O4的形貌、结构和电磁性能进行了表征,并利用传输线理论分析了SWCNTs-CoFe2O4双层吸波材料在2~18 GHz频带内的微波吸收性能。结果表明,相对于单一材料,SWCNTs-CoFe2O4双层复合材料的吸波性能得到了极大提高。当CoFe2O4作为匹配层、SWCNTs作为吸收层时,通过调节匹配层和吸收层的厚度,SWCNTs-CoFe2O4双层复合材料的最强反射损耗可以达到-61.13 dB,低于-10 dB的吸收带宽达到7 GHz (8~15 GHz)。因此,SWCNTs-CoFe2O4双层复合材料是一种新型的有应用前景的高吸收宽频带吸波材料。  相似文献   

13.
Nanosize particles of CoFe2O4 have been synthesized by the citrate precursor technique. Considerably higher coercive force (1.68 kOe) than that obtained by the conventional technique (1.00 kOe) is associated with the nanostructure of CoFe2 O4. These nanosize ferrimagnetic CoFe2O4 particles exhibit chainlike clusters indicating strong interparticle interactions and reduced magnetic moment, which is attributed to anisotropy and canted spin structure at the surface of the particle. The magnetization shows a peak just below the Curie temperature Tc during heating in the presence of a small magnetic field (the Hopkinson effect), On the other hand, the magnetization increases monotonically when the system is cooled from T c. This peak is associated with the single domain behavior of nanocrystalline CoFe2O4 particles and explained within the mathematical formalism given by Stoner and Wohlfarth in conjunction with other explanations of Hopkinson effect  相似文献   

14.
采用静电纺丝与高温煅烧相结合的方法, 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九水合硝酸铁(Fe(NO3)3·9H2O)和六水合硝酸钴(Co(NO3)2·6H2O)为原料, 制备出了类鱼骨结构的CoFe2O4纳米纤维, 并研究了煅烧温度对CoFe2O4纳米纤维形貌、磁性能以及微波吸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随着煅烧温度的升高, CoFe2O4纤维的结晶度和晶粒尺寸逐渐增大, 纳米纤维的表面形貌由光滑发展为粗糙多孔, 煅烧温度超过800 ℃时, 纳米纤维呈现类鱼骨结构; 随着煅烧温度增加纤维直径逐渐减小, 900 ℃煅烧的纤维平均直径为80.3 nm。所制备的纳米纤维经振动样品磁强计(VSM)测试结果表明, 饱和磁化强度(Ms)随着煅烧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在900 ℃煅烧条件下纤维的Ms达87.13 A·m2/kg。矢量网络分析仪测试结果表明, 不同煅烧温度下纤维的微波吸收性能差异明显, 800 ℃下煅烧的纤维具有最佳的吸波性能。CoFe2O4纳米纤维通过磁滞损耗和涡流损耗机制吸收电磁波, 煅烧产生的孔洞和类鱼骨形貌有利于电磁波在孔道表面多次反射从而增加反射损耗。  相似文献   

15.
为了利用Fe3O4的磁响应性及石墨相C3N4(g-C3N4)优良的光催化活性,首先采用高温热聚合法,以尿素为前驱体制备g-C3N4,然后采用水热法合成了可磁分离Fe3O4/g-C3N4复合材料。利用TEM、XRD、TGA、BET和振动样品磁强计(VSM)等多种测试手段表征分析Fe3O4/g-C3N4复合材料的形貌、晶型结构、比表面积、成分、饱和磁化强度等。通过模拟太阳光下Fe3O4/g-C3N4复合材料光催化吸附降解亚甲基蓝(MB)的实验,评价了Fe3O4/g-C3N4复合材料的吸附性能及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可磁分离Fe3O4/g-C3N4复合材料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约为71.89 m2/g;且具有较好的磁性,饱和磁化强度为18.79 emu/g,可实现复合材料的分离回收;光照240 min时,Fe3O4/g-C3N4复合材料对MB的去除率为56.54%。所制备的Fe3O4/g-C3N4复合材料具有优良的吸附性能、光催化活性和磁性,并可通过外加磁场进行分离与回收。  相似文献   

16.
以硝酸铋、氯化钠和氢氧化钠为原料用液相沉淀法制备g-C3N4/Bi12O17Cl2复合光催化剂,并用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等手段表征其组成、微观形貌和性能,以罗丹明B为模拟污染物研究了在可见光照射下g-C3N4对g-C3N4/Bi12O17Cl2复合光催化剂活性的影响及其光催化机理。结果表明,2% (质量分数) g-C3N4/Bi12O17Cl2复合光催化剂的光催化性能最好,见光90 min后对罗丹明B的降解率达到98%。  相似文献   

17.
开发价格低廉、储量丰富、高效的析氧反应(OER)电催化剂对于可持续能源的转换具有重要意义。目前,虽然尖晶石型二元过渡金属氧化物表现出了很有潜力的OER活性,但其固有的低电导率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其电化学性能。本文提出了一种通过金属有机框架(MOF)辅助合成表面部分暴露的CoFe2O4纳米颗粒负载在氮掺杂碳基底上(CoFe2O4@NC)的方法,且CoFe2O4@NC具有优良的催化活性。在碱性介质中,CoFe2O4@NC表现出了优异的OER活性,在10 mA·cm-2电流密度的过电势仅为1.517 V,Tafel斜率为87 mV·dec-1,这是由于CoFe2O4@NC具有足够暴露的活性位点和较高的电子转移能力。此外,CoFe2O4@NC能稳定运行15 h,具有出色的稳定性。该工作将为探索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