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化工设备的运行过程中,往往会受到多种不利因素的影响,会给设备的安全运行带来不小的阻碍,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事故预防措施,保障化工设备的安全运行。本文对安全监测与智能预警技术进行了一定论述,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安全监测与智能预警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主要包括:传感器和监测设备、数据采集、分析和处理方法以及预警模型和算法等,并进一步阐述了安全监测与智能预警技术在事故预防中的具体应用,有助于推动安全监测与智能预警技术应用的不断深入,进而为化工生产工作的安全开展提供可靠保障。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高嘉兴港区化工园区对于应急事故的响应能力,利用无线监测、GIS定位、互联网通讯等技术,研究设计针对嘉兴港区化工园区应急响应系统。通过探讨此化工园区应急响应系统建设现状,包括危险事故类型、指挥管理现状及救援队伍现状,分析园区应急响应系统需求,如重大危险源监测预警、统一调度指挥平台、维护保障应急资源信息等,进而构建出化工园区应急响应系统框架,对系统功能进行分析。研究表明,该系统可通过对事故预警、应急调度和应急救援处理,实现对事故的应急响应,从而提高化工园区应急响应水平,对全国化工园区应急响应系统建设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移动罐车泄漏事故应急预案与处置技术的研究,编制了包括事前控制、应急反应和事后控制等三部分内容在内的应急预案,引入了罐车防过充系统与泄漏警报系统,并对带压堵漏技术在罐车泄漏事故处理中的适用条件进行了分析,在保证罐车充装安全、泄漏快速被发现的基础上,也保障罐车泄漏事故能得到快速、安全且有序的处理。  相似文献   

4.
祁存海 《广州化工》2014,(2):112-113
突发性污染事故发生突然,危害大,做好环境应急监测工作是污染事故防治的重要前提条件之一。本文浅析了环境应急监测在环境应急体系中的关键作用,应急处理能力是处理突发污染事故的首要环节。应急监测是环境监测系统中的一项紧迫任务和重大课题,本文通过说明应急监测的不足与发展,提出了强化环境应急监测的对策建议,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针对性。  相似文献   

5.
针对当前石化企业监控不全面、事故预警不及时、应急救援效率低以及多元监控系统、数据源不兼容等问题,设计了一套基于物联网的石化工业监控预警与安全应急系统,实现对动静设备生产运行参数的实时监控、危险源自动识别和自动风险分析,事故的及时预警和应急救援智能决策和调度,解决多元监控系统和数据库的兼容性和共享问题,提高石化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和应急指挥调度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  相似文献   

6.
采用分层叠加、坐标转换、穿孔管网关联阀门和地图数据分时修正技术构建了油田应急指挥系统,其中坐标转换技术实现了经纬度到西安80坐标的转换,为穿孔管网关联阀门定位事故点做好了准备;穿孔管网关联阀门技术通过管网与阀门之间的拓扑关系实现了管网与阀门之间的智能查询,完成对应急事件的处理;地图数据分时修正技术实现了地图文件的修正维护。通过应用这4种技术,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地图上事故点定位、关联到离事故点最近的阀门和调用应急响应预案处理事故管网的目的,解决了以往管网、阀门等基础设施的具体位置靠人工经验定位的问题,同时在对地图数据维护时,实现了地图数据的安全性和统一性。  相似文献   

7.
胡丹心  梁永禧  陈炳基  李莹 《广州化工》2009,37(5):170-171,192
应急监测是水环境污染突发事故处置中的首要环节,本文从化学法与生物法2类应急监测方法处理鱼类急性中毒的污染事故的应用中,分析不同的监测方法的存在问题,表明应急监测的关键在于正确运用和掌握各种分析方法,及时和准确查出污染事故的主要原因和危害程度。  相似文献   

8.
浅谈环境化学污染事故应急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环境化学污染事故类型、特点,从监测项目选择,应急监测采样布点方法,现场简易分析技术方法,应急监测设备及技术保障等方面,开展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方面的研究,不断提高环境应急监测技术及应急监测能力,将环境化学污染事故的危害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9.
当前冶金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对于安全生产事故应急联动策略的处理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导致当前应急系统中的各个子系统不能进行有机的融合。为此,本文设计了一套基于GIS的冶金生产应急联动信息化系统。该系统针对冶金企业生产及调度场景融合了GIS定位技术设计了数据层、服务层及应用层三层架构。重点研究了GIS在系统救援图设定和操作上如何应用,并对在线图形编辑和属性编辑一体化匹配等技术进行了分析。该系统有效解决了冶金企业应急联动机制的不统一问题,为企业安全生产信息化升级和改造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陈钊言 《中国氯碱》2005,(10):39-40
分析了氯碱生产中发生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通过建立准确科学的监测手段,增设连锁、报警装置和事故处理系统以及建立应急机制,构筑了6道安全防线,确保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11.
化工企业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响应贯穿于事前、事发、事后几个阶段,包括应急队伍建设、污染事故应急处理预案、应急能力建设、数据库、培训与演习、应急监测、应急处理和处置、信息收集和发布、事后监控、经验总结等内容。  相似文献   

12.
根据工业气体的分类及其爆炸危险性,归纳分析了工业气体爆炸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提出了预防事故的气体生产企业的消防安全要求、电器设备的防爆要求、气瓶安全管理要求,并详细介绍了工业气体事故的应急救援程序如气体泄漏事故应急救援需要建立的警戒区域及人员紧急疏散的要求、泄漏源的控制、泄漏物的处理等应急处置措施和气体制气系统、气体充气系统、气体泄漏引发的火灾及气瓶发生爆燃时应急处置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3.
应急监测质控技术体系是对整个应急监测过程实行全面质量管理,包括保证应急监测数据正确可靠的全部活动和措施,是为事故处理决策部门准确提供监测信息的前提。  相似文献   

14.
廖冲 《江西化工》2014,(4):229-231
环境应急监测在污染事故的应急处置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要求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是事故处理的核心工作。在社会经济生产活动中,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时有发生,这就要求我们在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预防、监测、应急处理及其后置工作上力争做到最佳状态,最大限度减少生态环境的污染和人民的损失。本文以萍乡市应急监测工作为例,对萍乡市应急监测能力存在的不足进行评析,提出整合县级站的应急监测方案,为提高萍乡市的应急监测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突发性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申  杜瑛 《河南化工》2000,(10):41-42
针对区域隐患种类与特征筛选出应急监测方法,对不同类型的突发性污染事故的污染范围,污染程度实时预测,作出安全评价,建立运行有效的污染事故应急监测系统。  相似文献   

16.
石油化工厂区应设置应急事故水池。本文以某石化的新建应急事故水池为例论述其设计过程。根据《水体污染防控紧急措施设计导则》计算确定应急事故水池的有效容积;非污染区雨水通过切换井进入应急事故水池或排至界区外雨水管网系统,应急事故水池内的雨水和消防事故水根据监测情况由事故水泵提升至界区外雨水系统或污水处理场;应急事故水池形式为地下式,底板和壁板做防渗处理。  相似文献   

17.
《化工设计通讯》2016,(1):157-158
突发性环境污染应急监测是环保部门处理此类环境污染的重要手段。本文就是对如何加强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的应急监测进行分析,对于如何提高环境污染事故处理的监测能力、如何进行应急监测准备以及如何开展应急监测等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8.
危险化学品具有易燃、易爆、有毒、腐蚀的特性,一旦发生事故,可能导致巨大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破坏。本文根据企业事故应急的需要,设计了危险化学品事故预警和应急决策系统。系统主要包括信息查询、事故预警、事故应急决策三部分。系统接收来自现场传感器的数据,并进行快速地分析和判断,一旦相关指标超过安全限值,即可以声、光、文字等多种形式进行预警。事故发生后,还可以根据事故类型和涉及的危险化学品种类,提供科学、有效的消防措施、应急处置措施和安全防护用品说明。通过应用此系统,可大大降低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使用等环节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并有效减少事故所导致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相似文献   

19.
为了改善高校实验室的安全管理现状,文章整合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提出了基于云平台的高校实验室智慧应急管理系统的建设框架。该系统运用混合云架构提供处理数据所需的高效计算能力与存储能力;通过集成和分析实验室环境、实验室人员轨迹的历史数据和实时数据,建立实验室应急管理智库。在此基础上构建的实验室智慧应急管理系统具有易燃易爆气体扩散与事故演变模拟、预测预警、应急评估等功能,并且支持实验室应急演练和应急决策。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推进实验室应急管理的智能化,实现实验室事故感知、预警、处理等全过程动态管理和控制,有助于提升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20.
陆上管道通过引入物联网、大数据及人工智能等技术,逐渐实现具有自动预判、智能优化功能的智慧管道。海底管道受其复杂的环境条件等因素影响无法采用陆上管道的技术路线实施,影响了海底管道的完整性管理水平。依据中海油近40年海底管道运营情况,基于数据聚合技术初步设计了海底管道完整性管理系统,并构建了通航风险分析模块、管道悬跨风险分析模块、管道完整性评价模块和应急支持模块。经过数据验证认为该系统能够有效整合海底管道特征数据、日常维护数据、检测维修数据及监测系统数据等,提高数据的利用水平,整体降低海底管道风险,提高运营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