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通过四根后张预应力混凝土靠船桩的试验,研究了张拉控制应力,混凝土强度,配筋率等对靠船桩的裂缝形态,裂缝的闭合性能,桩的极限承载能力,总的变形性能和吸能效果的影响,为靠船桩的实际应用提供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2.
通过体外预应力CFRP筋加固T形截面混凝土梁静力试验,研究体外预应力CFRP筋加固梁的受弯性能,包括受力过程、破坏形态、延性及CFRP筋应力增量等,分析张拉控制应力、非预应力配筋率和混凝土强度等级对加固梁受弯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未加固梁相比,采用体外预应力CFRP筋加固,能显著提高混凝土梁的受弯承载力、整体刚度和极限变形能力,限制裂缝发展;张拉控制应力和非预应力筋配筋率对加固梁受弯承载力影响较为明显,而混凝土强度等级影响较小。基于试验结果,运用现有体外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理论,建立了体外预应力CFRP筋加固T形截面混凝土梁受弯承载力计算公式,可供实际工程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后张法预应力超高性能钢纤维混凝土梁的受弯性能,对6根梁试件进行了3分点对称加载试验研究。试件变化参数包括非预应力纵筋强度等级、配筋率、张拉控制应力及预应力度,获得了试件的开裂弯矩、极限弯矩、破坏形态以及裂缝开展情况。试验结果表明:HRB500级钢筋与UHPSFC适配良好,可以充分发挥二者的高强性能;张拉控制应力及预应力度增加,开裂弯矩增大;高性能钢纤维混凝土梁弯曲裂缝细而密,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最大裂缝宽度不大于0.15mm。通过引入抗裂影响系数对受拉区塑性影响系数进行修正后,开裂弯矩计算值与试验值吻合较好。根据简化的高性能钢纤维混凝土本构模型建立了高性能钢纤维混凝土梁的受弯承载力计算公式,其计算值与试验值吻合良好,可为高性能钢纤维混凝土梁理论分析和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尚仁杰  田钧元  杨潇 《建筑结构》2020,50(2):56-60,66
为研究缓粘结预应力钢绞线与混凝土之间粘结性能,对3根截面尺寸相同、普通钢筋配筋相同、预应力不同的混凝土梁进行了试验研究,重点研究了不张拉、不锚固钢绞线预应力混凝土梁的荷载-位移关系、裂缝分布规律、最大裂缝宽度随荷载的变化规律、钢绞线内的应力大小、钢绞线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强度等,与不配预应力筋的普通钢筋混凝土梁和配筋相同的普通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受力进行了对比分析。试验表明,缓粘结预应力钢绞线与混凝土之间有良好的粘结性,粘结强度与混凝土咬合处剪切破坏强度相吻合;利用粘结作用和一定传递长度,不张拉、不锚固钢绞线预应力可以达到1 100MPa以上,考虑承载力检验系数后钢绞线应力设计值可取800MPa;不张拉、不锚固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弯曲裂缝分布与普通预应力混凝土梁基本相同,破坏时端部产生的钢绞线滑动引起沿钢绞线方向的裂缝,进一步证明粘结破坏是混凝土的剪切破坏而非粘合剂破坏。  相似文献   

5.
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裂缝闭合性能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25根梁的试验结果表明,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具有良好的裂缝闭合性能,影响其裂缝闭合性能的主要因素有预应力度、裂面接触效应、混凝土徐变和加卸载的历史等。在分析试验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确定裂缝闭合弯矩(或应力)的力学模型和计算公式。建议公式的物理概念明确,计算简便,计算值与试验值符合良好。  相似文献   

6.
预应力钢骨混凝土梁(PSRCB)是在钢骨混凝土梁(SRCB)基础上采用预应力技术的一种新型组合结构,利用钢骨混凝土技术提高混凝土结构的承载能力,利用预应力技术改善钢骨混凝土结构在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的性能,从而发挥更好的结构综合效能。对8根PSRCB和6根对比SRCB进行了全过程载荷试验,并对PSRCB裂缝发生、开展和分布进行了详细的观测。在试验研究基础上,对PSRCB的裂缝控制标准、最大裂缝宽度计算、裂缝闭合性能等进行了理论分析。研究表明:PSRCB具有良好的抗裂性能;其裂缝向上延伸高度和受拉钢筋应力大大减小从而使裂缝的宽度变小;裂缝闭合性能良好;正常使用性能得到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7.
采用数值分析方法,运用构件受弯全过程数值分析计算程序,在中强螺旋肋钢丝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截面尺寸及荷载形式相同,配筋率、跨高比、混凝土强度、钢筋强度等参数不变的情况下,改变张拉控制应力,对中强螺旋肋钢丝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进行受力全过程的数值分析,探讨了张拉控制应力对中强螺旋肋钢丝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延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通过单因素控制变量试验,研究了预应力筋张拉控制应力与分布情况对部分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底板变形与抗裂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张拉控制应力与预应力筋分布根数的增加,叠合板底板挠度降低,抗裂性能得到极大改善。当预应力筋张拉根数为7根时,张拉控制应力从0.4fptk递增至0.7fptk,构件挠度降低了22.1%,裂缝最大宽度降低幅度可达50.0%。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16根出现裂缝的先张法部分预应力混凝土试验梁及3根试验吊车梁的静力和疲劳试验,较系统地研究了此类梁的疲劳性能。文中剖析了在重复荷载作用下裂缝截面处钢筋应力的变化规律以及垂直裂缝的开展与闭合;提出了预应力钢筋应力的计算方法和裂缝的控制条件。  相似文献   

10.
李纯  潘秀艳 《混凝土》2006,(5):72-74
对连续多跨预应力混凝土梁的群锚预应力筋采用单根张拉方式进行应力测试,探讨无粘结预应力筋束的张拉工艺,获得了计算预应力损失的有关参数,发现长无粘结预应力筋束在张拉中存在粘滞现象,掌握了单根张拉、后张拉的预应力筋对已张拉锁定了的预应力筋的应力影响程度和裂缝控制条件等,对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设计和施工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结合江苏新时代造船有限公司干船坞工程,研究了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PHC)桩的技术特点,总结了其施工流程和主要施工技术措施。实践证明,重锤低打能有效降低锤击应力,合理的打桩顺序可减小桩基施工对周围建筑物的影响。本施工方法可有效保证施工质量和工期。  相似文献   

12.
刘守㈩ 《山西建筑》2014,(20):68-69
对某工程预应力混凝土靠船桩结构建立优化设计模型并编制程序进行计算,利用工程结构优化设计的原理和方法,对预应力混凝土靠船桩的截面和配筋率进行优化设计,以求达到进一步降低靠船桩造价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岸坡码头中高承台桩基,其受力特点复杂,是一个典型的被动桩与岸坡相互作用问题。本文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计算,研究了高承台桩基和岸坡土层共同作用的应力和变形,而且进行了多断面的方案比较研究,计算结果很好的反映出了高承台桩基受力变形特点。进而总结出高承台桩桩土共同作用变形的几点规律。  相似文献   

14.
邵兴红  何国杰  沈涛 《山西建筑》2007,33(27):103-104
结合钻孔灌注桩码头工程实例,介绍了海上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从灌注桩平台搭设到混凝土灌注等方面详细阐述了钻孔灌注桩的施工技术,为其他类似水下工程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周古明 《山西建筑》2011,37(16):65-67
通过实际对桥吊梁和码头基桩进行了验算分析,得到了更换桥吊设备是可行的结论,提出更换设备对码头某些构件的安全度造成了较大影响,需要在后期的作业和管理过程中加强监测,从而保证码头安全作业。  相似文献   

16.
码头结构的健康诊断及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使用中的码头结构进行现场检测,判定码头结构运行多年后的健康状况并做出安全性评价是颇具现实意义的课题。本文采用回弹法检测混凝土的强度,应力波法测混凝土构件的质量和完整性,动力法测码头结构的整体工作状态,得到的测试结果为评价码头结构的安全性和制定维修加固方案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根据浇筑混凝土工程桩的实践探讨,在浇筑混凝土工程桩及水下桩混凝土时,以往由于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不合理等原因引起的强度不合格,需要补强或者水泥用量过多造成成本增大、浪费等不合理现象。本文针对上述问题论述了浇筑C30工程桩.及C35水下桩混凝土时要从原材料选择和优化配合比设计,派专业性较强的质检员到现场质检质控;施工单位严格按程序施工。从而使得浇筑混凝土的工程桩和水下桩经抽芯、动测、超声波检测,质量均达优良。确保了工程质量,受到施工方,甲方,监理的高度赞扬。  相似文献   

18.
江门至肇庆高速公路横跨喀斯特地区,桩基施工技术复杂,对桩基混凝土质量要求高。以西江特大桥大直径桩基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为研究背景,对承包人申报的大直径桩基配合比标准试验进行了平行验证。其混凝土强度、耐久性、和易性等性能指标与申报的试验指标有差异,分析了承包人试验室试验指标出现这些差异的原因。该混凝土配合比在施工应用后,符合工程施工要求,桩基完整性检测结果均为Ⅰ类桩。  相似文献   

19.
在淤泥质较厚地区的高精度海湾工程中,需要采用超长管桩控制工程主体沉降.某码头采用PHC管桩,试桩桩长分别为78.5、81.5m,为国内目前最长的PHC管桩.介绍了PHC管桩的制作、运输、沉桩控制措施及采取的新工艺、新材料.通过高应变动测试验和静载试验,证明试桩完整,均为Ⅰ类桩,桩基极限承载力均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20.
郭健  王起才  李楠  吴伟  李捷 《施工技术》2012,41(11):17-21,27
介绍了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场的计算方法和有限元模拟原理,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了求解的边界条件。对某桥承台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的温度场进行了模拟分析,同时对温度进行了监测。根据模拟分析结果和监测数据,分析了承台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及温度应力的变化特点,结合分析结果和现场情况提出合理的降温措施有效地减小承台混凝土的温差,防止了温度裂缝的出现,确保承台的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