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一、声、音、乐 “乐”是中国古代美典的最高范畴。它的提出是在先秦时期,先秦诸子特别是儒、道、墨三家都提出过自己的“乐”观,它们对中国古代美学理论的形成与发展起了奠基作用。“乐”在先秦美典中,其内容十分宽泛,它不仅包括音乐、舞蹈,而且还包含了诗歌等文学艺术,一句话,凡是使人快乐的东西皆谓之为“乐”。因此,要弄清老子“乐”观的本质内容,必须从它与先秦诸子文化群落的比较中着手;从分析命题——“大音希声”的各组  相似文献   

2.
“圣人”是儒家思想中一个重要范畴。儒家的“圣人”观念与巫文化时期的“巫”存在着渊源关系:圣人由巫演化而来;先秦儒家诸子的政治实践,直接促成了这一转变演化,也就是说,儒家诸子的政治实践过程也就是他们对“圣人”政治理想的构建过程;巫之所以能演化为“圣人”,有深刻的理论根源、社会历史原因和独特的社会经济根源。  相似文献   

3.
《先秦诸子选读》是选修课程系列中的一个模块,它的教学宗旨是通过向学生讲授先秦诸子的一些经典散文,启发和引导学生陶冶身心,涵养德性,提高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增强学生阅读和分析古文的基本功,培养学生把握社会人生问题的能力。它的内容是必修课程的辅助与升华,因此,教师授课时应采取相对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4.
所谓论体文是指以“论”作为标题、以明辨事理为主要内容的议论性散文,它很早就出现在中国古代散文的创作中,是古代散文的一种重要文体。早在先秦诸子散文中已大量使用“论”,它是孕育论体文的土壤。庄子、荀子等作家以“论”题篇的文章出现,标志着论体文的成熟。“论生于易”是一个似是而非的命题,它的提出只是出于儒家的宗经观念,论体文的源头应该是先秦诸子散文。‘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政治人物受先秦诸子生死观的影响,至汉武帝“独尊儒术”后,“杀身成仁”、“舍生取义”成为政治人物的生命价值观,政治人物自杀行为遂为普遍接受。中国“差序格局”下的“自我主义”和“家国同构”的宗法制对政治人物的自杀行为形成巨大影响。中国传统政治文化“泛神论”基因对古代政治人物信仰上的阻力小,使其易于采取自杀行为。  相似文献   

6.
“通变”思想滥觞于先秦史官,而作为一个比较完整的思想则初步形成于先秦诸子。先秦诸子“通变”的史学思想的内涵非常丰富,它包括通、变、通变、变通的四层含义,他们以“通”的眼光来看历史的变化,承认变化的趋势性,重视变革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通变”思想,反映出先秦诸子史学思想的重要特色。  相似文献   

7.
孟子“义”观论说吴昕春“义”是先秦诸子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古代思想家长期论辩的主题之一,生活于诸子峰起,群学纷呈的时代,孟子自然不能回避对这一基本的伦理范畴和政治哲学范畴的探究与阐发。在“孟子的思想学说中,义利之辩,是最重要的要点之一”。①一“道...  相似文献   

8.
说“譬”     
本文阐述了“譬”的特点,指出它既不同于一般的比喻,也不同于普通的类比。它兼有二者之长,是用比喻这一修辞手法来表达逻辑推理的内容。因此,它颇受先秦诸子的亲睐,成为他们著书立说或论辩游说的工具。  相似文献   

9.
宋人笨吗?     
阅读先秦寓言故事便会发现,守株待兔的是宋人,拔苗助长的也是宋人。若把视线延至先秦诸子的文章,宋人的境遇皆如此。不妨以庄子的文章为例:“舔痔得车”  相似文献   

10.
先秦时期是我国社会制度发生变化的时期,中华民族文化发展的黄金时期。随着各家学派思潮兴起及政治的文明统治,哲学、文化思想百家争鸣,乐也随着哲学、文化的发展与渗透得到提升,乐的思想百花齐放,乐的政治功用也被先秦诸子所推崇,促使统治者们加以运用到国家的政治统治之中。  相似文献   

11.
虚静”是中国古代哲学和中国古代文论中一个重要的理论范畴。先秦时期各家都谈论“虚静”,而且基本意义相通,所以那时的“虚静”一词还不是一个有特定意义内涵的哲学范畴,也不是一个文艺学的概念。《文心雕龙》中的“虚静”是融合了儒释道思想而形成的崭新的古代文论概念,没有必要也不应该把先秦诸子的“虚静”和刘勰的“虚静”强行挂钩,我们可以说《文心雕龙》中“虚静”思想吸收了诸子中“虚静”观的某一些方面,孰多孰少,但一定不能判定其专属诸子之某一家。  相似文献   

12.
《商君书》是先秦诸子的重要典籍,是我国古代灿烂传统文化中的一支奇葩。它对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商鞅变法是《商君书》的核心,商鞅变法的理论依据和政治主张是本文的中心内容。  相似文献   

13.
先秦诸子百家中论到音乐的不在少数。由于诸子的世界观不同,他们对音乐的看法也各有差异。相对说影响较大的主要有两个体系:一是儒家音乐美学思想体系,一是道家音乐美学思想体系。关于儒家音乐美学思想体系,研究者较多,看法也较一致。蒋孔阳先生认为:《礼记·乐记》是其代表,它是“先秦儒家音乐美学思想的总结和集大成”(蒋孔阳:《评  相似文献   

14.
诸子与史学的关系,是史学史研究方面的一个重要命题,而长期以来,这方面的研究显然不足。 林晓平教授的《先秦诸子与史学》集中论说先秦诸子与史学的关系,从这样的角度讨论史学,丰富了史学研究的内容,对于认识诸子学同样是有价值的。从这样思维出发,这也为研究秦汉以后的史学,开拓了思路。  相似文献   

15.
陈红映《先秦诸子起源新探》认为,我国古代学术思想发展的途径,大致是由国家官吏掌握的学术思想,经过畴人、搢绅的传诵与集结而成“六经”,再传而为私人百家。用一个简单的公式表示就是:官府——搢绅——六经——诸子。“六经”是诸子的源头,不仅思想方面如此,文学方面也是如此。华仲麟《诸子与诸子学》提出,先秦诸子之学,涵容至广,派别纷陈。然而真正足以代表中国诸子与诸子学正派主流,不过儒、道、墨、名、法五家而已。更严格说,真正卓然自立而互不依傍者,只有三家,所以诸子十家之学,当以儒、道、墨为第一流;阴阳、  相似文献   

16.
先秦时期,百家争鸣,诸子皆提出了不同的政治指导思想。道家以“道”为逻辑基点提出自己的政治建构。“道”是不可名的,由于“道”缺乏逻辑构成要素,作为一种政治哲学,道家思想未能取代儒家成为正统思想,最终道家学派分裂为老庄学派和黄老学派,因此从“道”形而上的逻辑角度探析其原因就显得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17.
论舜帝之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的内涵丰富复杂,它是舜独有的精神内核,独特的理想信念,以及与众不同的价值体系,它全面影响到力量舜的理政方式与行为方式。为了“和”,舜倡导以“五教”为主要内容的人伦教化,主张以让为基本原则来为人处世。所有这些对三代、先秦,特别是先秦诸子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进而影响到了整个中国历史与中国文化,影响到了整个中国人的人格精神与行为心理。  相似文献   

18.
远在旧石器后期,原始艺术就已萌芽,但最初的文艺表现的是原始人的劳动生活,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到了后来,文艺才逐渐反映人类的社会生活和社会关系,并发展到以人作为主要表现对象,此时,文艺与道德开始联姻,同时,也为文艺伦理思想的产生准备了充足的条件.先秦,是中国第一个百家争鸣时期.在这个时期,诸子并出,思潮叠起.文艺伦理思想也在先秦埋下了第一块奠基石.孔子是春秋时期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同时又是一位政治伦理学家.孔子伦理思想以“仁”为核心.“仁”就是“爱人”,“仁”以“亲亲”和“爱众”为内容.实现“仁”的方法是“能近取譬”的“忠恕之道”,也就“己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的“忠道”和“已所不欲,勿  相似文献   

19.
“诸子出于王官”论是学术史上的重要论题,也是传统目录学辨章学术之一例。从内容上考察,此说实为比附之谈.“诸子时代”与“王官时代”的隆替是社会大变动的产物,王官之守与诸子学术间虽有相似性,却不可能有一一对应的师承关系.结合两汉的社会政治思潮来考查,则不难看出,“诸子出于王官”论是刘向、刘歆父子对诸子学说所作的折衷于政治的评判,是其时代政治思想在学术分类上的体现.  相似文献   

20.
先秦诸子散文是特殊的文学现象。其“论-说”因素的内在矛盾性决定了它独特的文学性质,“论-说”因素的具体结构,形成了它不同的构成形式,“论-说”因素的具体特征,又造成它多样的文学风格。先秦诸子散文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产生的独特审美形式,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