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万鑫  赵杉林 《辽宁化工》2008,37(6):369-372
含硫原油储罐中的H2S与内壁铁的主要腐蚀产物Fe2O3 、Fe(OH)3反应生成不同形式的硫铁化物,硫铁化物的氧化放热是引起含硫油品储罐着火的主要原因.研究了硫化温度对Fe2O3硫化产物氧化倾向性的影响,分析了其硫化产物的生成机理.同时考察了不同硫化方式对Fe(OH)3硫化产物的氧化倾向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硫化环境温度越高,硫化产物的氧化倾向性越强,常温下生成的FeS 与S随着温度的升高发生反应生成Fe3S4和FeS2;Fe(OH)3与氢硫酸生成的硫铁化物的自燃性较H2S强.  相似文献   

2.
含钙聚合氯化铝铁产品物相组成与稳定性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用X光粉晶衍射分析技术配合扫描电镜(带点能谱)对以矾土水泥和硫酸厂红尘为原料生产的聚合氯化铝铁的结构进行表征,发现产物中明显存在两相:无定型的铝铁共聚物(PAFC)和铝、铁、钙氢氧化物(氧化物)微晶。通过对原料、盐酸浸出液及其合成产物、浸出液残渣的X衍射分析比较,提出了含钙聚合氯化铝铁中结晶相的结构主要为铝取代Ca4Fe9O17,铁取代Ca3A12(OH)12及CaAl2Fe4O10,Ca2(A1,Fe)2O5。这些细微结晶相的存在大大降低了溶液中Fe(Ⅱ)和Fe(Ⅲ)离子浓度,从而延缓了酸性溶液中β-FeOOH的生成,使得高浓度含钙PAFC的稳定期得以延长。  相似文献   

3.
利用热力学平衡常数理论计算了CO2埋存条件下的油井水泥石水化产物相关纯矿物受腐蚀的热力学条件,并比较了其耐腐蚀性能。利用Gibbs自由能最小化原理计算和分析了水泥石受腐蚀过程中水化产物的变化。结果表明:水化产物相关纯矿物或端元组分的耐腐蚀性能不同,优劣次序为4Mg(OH)2·2Al(OH)3·3H2O、0.83CaO·0.67SiO2·1.83H2O、0.67CaO·SiO2·1.5H2O、6CaO·Al2O3·3SO4·32H2O、6CaO·Al2O3·3SO4·30H2O、1.33CaO·SiO2·2.17H2O、3CaO·0.5Al2O3·0.5Fe2O3·0.84SiO2·4.32H2O、3CaO·Fe2O3·0.84SiO2·4.32H2O、1.5CaO·0.67SiO2·2.5H2O、Ca(OH)2;水泥石腐蚀时各水化产物被腐蚀的次序不同,先后次序为Ca(OH)2、水化硅酸钙固溶体、硅水榴石固溶体、钙矾石固溶体、4Mg(OH)2·2Al(OH)3·3H2O;固溶体被腐蚀时不但质量减少,端元组分的摩尔数和比例也发生变化,但变化不完全受端元组分相对耐腐蚀性能控制。  相似文献   

4.
万鑫 《云南化工》2009,36(3):5-7
通过对含硫油品储罐自燃事故的分析发现,储罐内壁铁锈与活性硫(主要为H2S)反应,生成的硫铁化物的氧化放热是导致自燃的主要原因。对罐内壁腐蚀产物进行了X-射线衍射分析,模拟了储罐中硫铁化物的生成方式,考察了水分对Fe3O4、Fe2O3和Fe(OH)3硫化产物自然氧化倾向性的影响。在75℃环境温度下,干燥的Fe3O4、Fe2O3和Fe(OH)3硫化产物的氧化反应使温度的升高分别为180℃、2℃和2℃,而含有水分的铁的氧化物样品的硫化产物温度分别升高到290℃、115℃和89℃。结果表明,75℃时,水分的存在有利于硫铁化物的氧化升温,这种升温后引起的放热,是诱发储罐自燃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SO_2对钙基吸收剂吸收NO的作用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低温条件下SO2对Ca(OH)2吸收NO的影响进行了实验研究,分析了烟气中O2和H2O对SO2促进Ca(OH)2吸收NO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烟气不含SO2时,Ca(OH)2对NO基本无吸收作用;烟气中SO2的存在对NO吸收具有促进作用。H2O和O2对SO2促进NO吸收有显著影响;当烟气不含O2时,即使大量的SO2被吸收,NO吸收效率仍较低;只有SO2与O2和H2O共存才能促进NO吸收。脱硫产物CaSO3对NO无氧化作用;NO、H2O和SO2未在吸收剂表面产生可分解释放NO2的大分子中间配合物。分析认为在脱硫过程中产生了可以促进NO与O2反应的非稳定中间活性组分。  相似文献   

6.
溶溶溶溶溶溶溶不不不不铁硫酸亚铁镶氯化亚铁亚铁氰化钾硫酸亚铁三氯化铁石肖酸铁铁氮化钾氢氧化亚铁氢氧化铁氧化亚铁氧化铁FeFeSO‘(NH‘):50‘6H:0FeCI:·ZH:0K‘Fe(CN)。Fe8O‘·7H:OFecl·一Fe(NO:):·9H20{K,Fe(CN)6{Fe(OH),】Fe(OH),!FeO}Pe:O。} 55.85396。16144。78422。36278。05162。22404。02329.25 89 .861 06。86 71。84159.6814。238。613。420.134.413。816.962。252.377.770。0淡绿 无 黄溶溶溶微绿黑紫褐淡灰淡红白红黑红电镀使用的主要金属化合物性质(三)@王士逯~~…  相似文献   

7.
三乙醇胺(TEA)协助下类水滑石氢氧化物碱式硝酸锌(LZH)结构到二维层状氧化锌纳米片(ZnO)转变及其性能研究相对较少。以Zn(NO3)2为锌源,借助于三乙醇胺/水体系,研究制备LZH和二维氧化锌纳米片工艺条件及影响合成层状LZH和氧化锌纳米材料的各种因素。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PXRD)、扫描电镜(SEM)、红外光谱(FT-IR)、荧光光谱(PL)等技术手段对其进行解析和表征,探讨层状碱式硝酸锌和氧化锌纳米材料之间的转变机制。结果表明:在研究范围内,温度和反应时间的改变不会影响产物的组成和结构,TEA用量直接影响到合成的目标产物。首先生成Zn(OH)2,其次转化为Zn5(OH)8(NO3)2·2H2O,过渡生成[Zn5(OH)10-x·2H2O]x+,最终自组装形成层状ZnO二维纳米材料,从而实现无需焙烧,通过控制TEA用量制备ZnO二维纳米材料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用XRD和SEM对CD和FLD不同龄期的水化产物的数量和形貌进行了分析。XRD表明,在CD中,3d及3d后各龄期,Ca(OH)2数量占绝大部分,CaSO4.2H2O和钙矾石数量都很少(与Ca(OH)2数量比);3d后,随龄期增加,Ca(OH)2数量基本没有变化,CaSO4.2H2O和钙矾石衍射峰都很弱,其数量变化规律无法用XRD来判断。在FLD中,3d时有大量CaSO4.2H2O和Ca(OH)2以及很少量的钙矾石,其后随龄期增加CaSO4.2H2O和Ca(OH)2数量逐渐减少,钙矾石数量不断增加,直到420d龄期,钙矾石数量还在明显增加。SEM表明,在各个龄期,CD中水化硅酸钙凝胶为成簇生长的呈放射状分布的纤维状形貌,而FLD中水化硅酸钙凝胶则为无定形物质。CD和FLD中都存在针状钙矾石晶体。  相似文献   

9.
用镧、铈、钐、钬和镱稀土(Ln)氧化物(Ln2O3)及锌、钴和镍过渡金属(TM)氧化物(TMO)制备了稀土氢氧化物包覆纳米碳酸钙[NCaCO3-Ln(OH)3]和过渡金属氢氧化物包覆纳米碳酸钙[NCaCO3-TM(OH)2]。将二者分别加入100份(质量,下同)天然胶乳(NRL)中,保持体系的pH值约为12。于85℃下恒温搅拌1h。采用凝聚共沉法制备了稀土氧化物改性纳米碳酸钙/天然橡胶复合材料[NR/NCaCO3-Ln(OH)3]及过渡金属氧化物改性纳米碳酸钙/天然橡胶复合材料[NR/NCaCO3-TM(OH)2]。结果表明,所选用的Ln2O3与TMO对NCaCO3均具有优良的改性作用,对硫化胶有显著的增强作用,其中以La2O3,Sm2O3,ZnO的改性效果为佳,且三者最佳用量依次为0.50,1.00,2.5份。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表明。NCaCO3-La(OH)3,NCaCO3-Sm(OH)3,NCaCO3-Zn(OH)2与NRL的界面结合牢固。并形成拉丝结构。动态力学分析表明。与未改性纳米碳酸钙填充天然橡胶(NR/NCaCO3)的硫化胶相比,NR/NCaCO3-Sm(OH)3和NR/NCaCO3-Zn(OH)2硫化胶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稍有上升,内耗也略有增大。  相似文献   

10.
碳酸铈是生产CeO2的重要前驱体,对其性质具有决定性影响。碳酸铈的结晶特征取决于反应结晶过程中过饱和度的控制,其在NaCl-H2O体系中的相平衡数据是关键基础数据。本工作首先在298.15~363.15 K温度范围内合成了碳酸铈,XRD分析结果显示,323.15 K及以下得到的产品为八水碳酸铈[Ce2(CO3)3?8H2O],343.15 K及以上得到的产品为碱式碳酸铈[CeCO3OH]。本工作采用经典等温法测定了这两种碳酸铈化合物在NaCl-H2O体系中的相平衡数据,并利用Aspen Plus平台的ELEC-NRTL方程建立了可准确预测Ce2(CO3)3?8H2O和CeCO3OH在NaCl-H2O体系中相平衡数据的热力学模型。在无限稀释假设的基础上,通过回归Ce2(CO3)3?8H2O和CeCO3OH在水中的溶解度数据,确定了这两种化合物的溶度积。采用赋存形态分析方法,将CeCO3+, CeOH2+, CeHCO32+等组分引入热力学模型。利用实验数据获得了新的离子对(Ce3+-HCO3-和Ce3+-Cl-)参数,提高了新模型的预测能力,所建立的热力学模型预测值与实验数据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