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常规和自然睡眠脑电图对癫癎诊断的差异与价值。方法:对165例临床诊断癫癎的儿童进行常规脑电图和习惯性白天睡眠及夜间睡眠脑电图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常规脑电图描记出现癫癎样放电36例(21.82%)中,在自然睡眠描记时全部出现异常,常规描记正常范围脑电图129例(78.18%)中,在自然睡眠时81例(62.79%)出现异常。结论:常规合并自然睡眠视频脑电图对儿童癫癎诊断,临床发作类型有意义。  相似文献   

2.
卫芬 《现代电生理学杂志》2013,20(3):150-151,155
目的:动态脑电图与常规脑电图检查对儿童癫癎的应用价值分析。方法:对252例儿童癫癎病人先行常规脑电图检查后,再行24小时动态脑电图记录,分别分析癎样放电的检出率。结果:24小时动态脑电图异常率为90.47%(228/252),癎样放电率为77.77%(196/252),并多在非动眼睡眠的Ⅰ、Ⅱ期出现。常规脑电图异常率56.74%,癎性放电29.76%。结论:24小时动态脑电图检查大大的提高了儿童癫癎的检出率。常规脑电图的非特异性改变检出率相对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动态脑电图在儿童癫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确诊为儿童癫癎的128例患儿进行动态脑电图(AEEG)检查。结果:AEEG的癎样放电率明显高于常规脑电图(REEG)。结论:动态脑电图在儿童癫癎中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动态脑电图监测对小儿癫癎诊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24 h 动态脑电图对小儿癫癎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意义。方法:对125 例临床诊断为癫癎及可疑癫癎儿童进行24 h 动态脑电图检查。结果:脑电图总异常率为62-3 % ,癫癎组异常率77 % ,癎样波检出率74-7 % ,可疑癫癎组异常率31-6 % ,癎样波检出率18-4 % 。两组之间异常率和癎样放电检出率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001) 。其癎样放电时相以睡眠期为主(97-2 % ) 。结论:动态脑电图对小儿癫癎诊断、鉴别诊断和指导治疗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短时同步录像脑电图(VEEG)对癫癎诊断和鉴别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VEEG对204例可疑癫癎患者进行4~ 12小时VEEG监测后进行分析.结果:204例监测到癎样放电82例(占40.2%),慢波异常58例(占28.4%),总异常140例(占68.6%);检测到有临床发作63例,其中临床发作伴癎样放电38例,临床诊断为癫癎,15例有临床发作,VEEG监测无癎样放电,临床诊断为非癫癎样发作,10例临床发作时VEEG没有癎样放电,间歇期有癎样放电,临床诊断为癫癎伴心因性障碍.结论:短时VEEG监测对癫癎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儿童癫(癎)与睡眠的关系.方法:对98例可疑或临床诊断的儿童癫(癎)的睡眠脑电图进行分析及临床随访.结果:正常22例,异常76例,异常率77.5%(广泛性异常10例,局限性异常66例).结论:睡眠脑电图可提高儿童癫(癎)的阳性率,对其诊断、分型、临床随访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癫癎为短暂性发作性疾病,常规脑电图(REEG)因描记时间短,常捕获不到癎样放电,由于24 h动态脑电图(AEEG)因监测时间长,从而大大提高癎样放电检出率.现将我院2001年7月至2003年4月间检查的127例临床确诊为癫癎及90例非癫癎性发作性疾病患者的AEEG检查资料,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伴中央颞区棘波儿童良性癫癎脑电图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伴中央颞区棘波儿童良性癫癎(BECT)患儿的脑电图表现。方法:对52例临床明确诊断的BECT患儿进行脑电图描记。结果:52例患者中,癫癎样波形出现在清醒描记时39例,出现在NREMⅠ—Ⅱ期13例。其中仅出现棘波者31例,尖波者16例,棘、尖波均出现者5例。癫癎样波形仅出现在中央和(或)颞区者43例,除见于中央、颞区外亦散在性出现于其他脑区者9例,其中双额区明显者1例,一侧枕区明显者1例。有2例在清醒描记时出现典型中央颞区棘波,过度换气时出现广泛性双侧同步性3~4 Hz棘慢波综合。结论:大多数BECT患儿有典型的特征性脑电图表现,但少数患儿可出现其它脑电图异常,应注意鉴别。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动态脑电图(AEEG)对发作间期儿童癫(癎)的诊疗价值.方法:对85例癫(癎)儿童于发作间期监测24 h AEEG并对其相关因素进行比较分析.结果:AEEG监测异常者74例(87.1%),其中有(癎)样放电者49例(57.6%);发作越频繁,AEEG(癎)样放电检出率越高(P<0.01);睡眠期(癎)样放电检出率显著高于清醒期(P<0.01).治疗后复查组较新诊断组癫(癎)儿童(癎)样放电显著减少(P<0.05).结论:发作间期AEEG监测有助于儿童癫(癎)的临床诊断及疗效评估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儿童枕叶癫(癎)的临床特点、脑电图和影像学资料,以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对37例枕叶癫(癎)的临床和脑电图、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枕叶癫(癎)临床表现形式多样,包括视觉症状、惊厥发作、自动症、偏头痛和发作性呕吐等.37例均行常规脑电图检查结果,其中35例发作间期枕部有痫样放电,2例结果呈阴性者,经24 h脑电监测有枕部起源的异常放电.37例头颅影像学检查发现异常7例.32例随访6个月至5年,特发性组25例中控制有效25例,其中10例停药,症状性组7例中,控制有效6例,无效1例,无停药.结论:儿童枕叶癫(癎)以特发性多见,重视特征性临床表现形式,结合脑电图检查可作出正确诊断,特发性枕叶癫(癎)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后继发性癫癎动态脑电图(AEEG)变化、神经功能的缺损情况及临床疗效与预后.方法:将40例缺血性脑卒中后后继发性癫癎患者设为研究组,回顾其AEEG资料,常规脑电图与动态脑电图检查比较;并与对照组40例缺血性脑卒中后无癫癎发作患者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常规脑电图与动态脑电图检查比较:常规脑电图(REEG)检查中度和重度异常16例,占40%;AEEG检查中度和重度异常的比率为35例,占87.5%,AEEG较REEG检查的中、重度异常比率明显增高,具有统计学差异.研究组患者AEEG异常率占95.0%;发生在脑叶皮质区的患者继发癫癎的概率高于发生在皮质下区的患者,两者间AEE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EEG可显著提高卒中后癫癎发作患者的脑电异常检出率,其检查结果对预测癫癎发作、病情变化、预后有着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24小时脑电动态监测与常规脑电图对癫痫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195例患进行常规脑电图1~2次,然后行24小时动态脑电监测,监测同时做视反应、过度换气等诱发实验。结果:有二人判定,分为正常、界限、轻度异常、中度异常、重度异常和局限性异常,同时判断有无癫痫样放电。结果:癫痫患105例常规脑电异常37例(35.2%),而24小时动态监测异常为56例(53.33%);可疑癫痫50例中常规脑电异常20例(40%),监测异常33例(66%);晕厥患40例中常规脑电异常10例(25%),而监测异常为15例(37.5%)。结论:24小时动态脑电监测比常规脑电图更易发现异常,对癫痫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动态脑电监测(AEEG)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诊断及预后评估价值。方法:收集2012年1~9月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HIE病例51例,均行AEEG监测,分析其临床特征并做近期随访研究。结果:HIE患儿EEG异常率为72.5名。轻度、中度、重度HIE患儿EEG异常率分别为40%、83.9%、100名,中度及重度HIE与轻度HIEL比较,EEG异常率有极显著性差异。EEG异常程度越重,患儿不良预后(死亡或遗留后遗症)的发生率越高。结论:AEEG能正确反映HIE患儿的脑功能状态,可作为HIE的分度及脑损伤的一个重要监测指标,对于HIE的诊断及预后评价具有重要意义。AEEG尤其适用于NICU中不宜搬动的危重患儿,可降低临床风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24h动态脑电图(AEEG)对可疑癫痫的诊断价值。方法:对98例多次常规脑电图(REEG)检查未见异常,临床怀疑癫痫的患者进行24hAEEG监测,并观察觉醒期和睡眠期脑电图异常情况。结果:24hAEEG痫样放电发生率为44.9%,痢样放电多见于NREMⅠ-Ⅱ期,非特异性异常24.5%,多见于清醒期。结论:对多次REEG检查未见异常,临床怀疑癫痫的患者行24hAEEG检查,可提高痫样放电的检出率;对可疑癫痫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Lennox—Gastaut综合征(LGS)的动态脑电图(AEEG)监测的作用。方法:对2002年10月-2007年10月经临床诊断和AEEG监测的28例LGS进行总结。结果:常规脑电图(REEG)正常8例(25.0%),异常20例(75.0%),临床发作4例。AEEG28例(100%)出现全导暴发高幅1.5—2.5Hz慢棘慢复合波,尖慢复合波,多棘慢复合波。清醒期2例(7.1%),睡眠期22例(78.6%),清醒期、睡眠期均有4例(14.3%)。临床发作16例(57.1%)。12例睡眠期出现双侧10~12Hz高幅快波节律。AEEG与REEG异常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发作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AEEG清醒期与睡眠期异常率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LGS综合征具有特定的脑电图表现,是构成综合征诊断的必要条件之一,睡眠中有10—12Hz快波节律,通常提示该病。进行睡眠中脑电图描记是必要的。而AEEG延长了描记时间,弥补了REEG的不足。并通过自然睡眠诱发提高了癫痫的阳性检出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198例发作性疾病24h动态脑电图(AEEG),以评估其对发作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98例常规脑电图(REEO)无癎样放电,临床上又高度可疑为癫癎发作的发作性疾病患者行AEEG检查。结果:198例发作性疾病患者中,AEEG的异常程度与年龄呈负相关;198例中共112例确定有癎样放电(52.94%),48例有非特异性异常(24.24%),其中34例根据临床表现为强直—阵挛发作,行AEEG监测29例出现癎样放电(85.29%),较其他类型异常率高。结论:AEEG对发作性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较高的临床价值,检出阳性率与年龄、发作类型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反射性癫痫的EEG变化。方法对34例不同类型反射性癫痫在特定刺激下作动态EEG监测,以常规EEG作比较。结果动态EEG异常率(62%)与痫样放电检出率(53%)均高于常规EEG的35%与26%。痫样放电的部位主要涉及到额、前颞。诱发异常占所有动态EEG异常的76%。结论AEEG对提示反射性癫痫是原发还是继发及对预后判断有帮助。  相似文献   

18.
小儿癫痫的睡眠动态脑电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睡眠期AEEG对癫痫的诊断意义、优点及诊断中的注意事项。方法:分析我们应用MB8000型AEEG仪监测到的836例癫痫患自然睡眠脑电图。结果:836例,正常106例(12.7%),非特异性异常61例(7.3%),痫样放电669例(80.0%)。结论:睡眠动态脑电图可反映睡眠结构和夜间异常放电的发作情况;同时AEEG可观察临床发作的全过程及发作时脑电图的演变过程,能更明确局限性癫痫诊断及定位,也可为全身性发作寻找致痫病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动态脑电图(AEEG)在晕厥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十六导联动态脑电图分析仪连续监测24小时的脑电活动。结果:242例晕厥发作患者中AEEG结果示:28例为正常脑电图,95例为轻度异常脑电图,97例为中度异常脑电图,22例为重度异常脑电图,中、重度异常脑电图的异常率为49.2%。而REEG结果示:191例为正常脑电图,38例为轻度异常脑电图,13例为轻-中度异常脑电图,有异常表现者51例,异常率为21.1%。结论:AEEG较REEG在对脑源性晕厥患者的中有明显的优势,对临床诊疗有很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