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探讨Maspin蛋白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鼠抗人Maspin单克隆抗体及SP免疫组化法检测45例OSCC、33例癌旁组织及15例正常口腔组织中Maspin蛋白的表达水平,用半定量积分法判断结果.结果 在正常口腔组织、癌旁组织和OSCC组织中Maspin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6.67%(13/15)、72.73%(24/33)和37.78%(17/45).Maspin蛋白在OSCC组织、癌旁组织和正常口腔组织中表达逐渐增高,其中OSCC组织和正常口腔组织、OSCC组织和癌旁组织、癌旁组织和正常口腔组织之间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aspin蛋白的表达与OSCC淋巴结转移和组织学分级有关(P<0.05),与TNM分期无关(P>0.05).结论 Maspin蛋白在OSCC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检测OSCC组织中Maspin蛋白的表达水平可能有助于对淋巴结转移潜能的预测.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Ezrin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癌旁组织和口腔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在OSCC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其与肿瘤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未接受放疗和化疗的OSCC患者的手术切除标本50例、癌旁组织标本15例及口腔正常组织标本15例,用鼠抗人Ezrin单克隆抗体以及SP超敏试剂盒进行染色,采用半定量积分法判断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出结论。结果 1)在口腔正常组织、癌旁组织和OSCC中,Ezrin表达分别为26.67%、53.34%、78.00%,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Ezrin在口腔正常组织、癌旁组织和OSCC中表达逐渐增高,其在癌旁组织和正常组织、OSCC和癌旁组织、OSCC和正常组织之间的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Ezrin的表达与肿瘤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与细胞分化程度无关(P>0.05)。结论 1)Ezrin在OSCC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2)检测OSCC组织中Ezrin的表达水平可能有助于对OSCC是否具有淋巴结转移潜能进行预测。3)OSCC中Ezrin的表达与肿瘤淋巴结转移有关、与组织病理学分级无关。  相似文献   

3.
细胞角蛋白19mRNA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患者癌组织中细胞角蛋白(CK)19 mRNA的变化和其发生的可能机制以及CK19 mRNA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未接受过放疗和化疗的20例OSCC患者的手术标本(包括癌组织20块、癌旁组织20块和颈清扫的淋巴结43枚),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FQ-PCR)法检测组织内CK19 mRNA的表达,比较CK19 mRNA在上述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结果CK19 mRNA在OSCC癌组织内表达比其在正常口腔黏膜内表达高1.85倍,比其在癌旁组织内表达高1.66倍。9例患者颈清扫淋巴结内CK19 mRNA表达阳性,阳性率为45%(9/20),而9例患者的22枚淋巴结中CK19 mRNA表达阳性率是81.8%(18/22),占20例患者43枚淋巴结的41.9%(18/43)。淋巴结CK19 mRNA阳性患者的癌组织与癌旁组织和正常口腔黏膜的表达量比CK19 mRNA阴性患者低。结论CK19 mRNA在OSCC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其在癌旁组织和正常口腔黏膜内的表达,可能是由于癌组织中CK19的合成明显增加所致。淋巴结中CK19 mRNA的表达可以作为检测OSCC淋巴结微转移的指标之一,运用FQPCR法检测淋巴结中CK19 mRNA的表达来检测OSCC的淋巴结微转移比普通病理法检测更灵敏。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检测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组织中全长型脾酪氨酸激酶[SYK(L)]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分析,探讨SYK(L)对OSCC发生发展和转移的影响。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SYK(L)在27例OSCC及其癌旁组织中表达的差异,并采用14例正常口腔黏膜作为对照,探讨其与OSCC发生及转移的关系。结果 OSCC组织中SYK(L)表达量明显低于正常牙龈组织(P<0.01),同一患者癌组织中SYK(L)表达量比癌旁组织低(P<0.05);淋巴结转移组患者的SYK(L)表达量普遍低于未转移组患者(P<0.05)。结论 SYK(L)可能与OSCC的发生和发展有关,作为抑癌基因在肿瘤的淋巴结转移过程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组织中X盒结合蛋白1 (X box binding protein 1,XBP1)的表达,并探讨其意义。方法:应用qRT-PCR法检测50例OSCC肿瘤和癌旁正常黏膜上皮中剪切型XBP1(XBP1 splicing, XBP1-s)的表达;应用组织芯片技术和免疫组化染色相结合的方法检测100例OSCC癌旁上皮、肿瘤中心、侵袭前沿及淋巴结转移灶中XBP1蛋白的表达。结果:qRT-PCR显示:XBP1-s mRNA表达显著上升(log2(倍数)≥1)的病例与颈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XBP1蛋白在OSCC侵袭前沿和淋巴结转移灶中的表达均高于癌旁上皮和肿瘤中心(P<0.05);且在淋巴结转移灶中的表达明显高于侵袭前沿(P<0.05)。此外,XBP1蛋白表达还与OSCC组织病理学分级相关(P<0.05)。结论:XBP1可能是促进口腔鳞状细胞癌侵袭和转移的一个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6.
口腔鳞癌中Maspin和VEGF基因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乳腺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基因(marray serine proteinase inhibitor,Maspin)、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口腔鳞癌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应用RT—PCR方法,分别对18例口腔鳞癌的癌组织、癌旁组织及相应正常组织标本行Maspin和VEGF mRNA含量的半定量测定,应用随机区组设计的F检验和Person直线相关分析进行统计分析。结果:Maspin mRNA在口腔鳞癌的癌组织、癌旁组织和正常组织中表达逐渐增加(P〈0.01),且三者之间表达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VEGF mRNA在癌组织、癌旁组织、正常组织中的表达依次降低(P〈0.01),且癌组织和正常组织、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之间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5);口腔鳞癌中,Maspin和VEGF mRNA表达呈负相关(P〈0.01);Maspin和VEGF基因mRNA表达与肿瘤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与肿瘤的临床分期和病理分级无关。结论:Maspin基因在口腔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着重要抑癌作用:Maspin可能通过下调VEGF来发挥抑癌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实验对比口腔鳞癌(oral squamous-cell carcinoma,OSCC)与口腔正常黏膜中酪氨酸激酶受体B(tyrosine kinase B,TrkB)的表达,观察TrkB和生存基因蛋白Survivin的表达与口腔鳞癌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从而了解TrkB在口腔鳞癌中的功能。方法:选用人正常口腔黏膜组织10例OSCC标本57例,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TrkB和Survivin的表达。结果:在口腔鳞癌中TrkB和Survivin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它们在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的表达(P〈0.05)。有淋巴结转移组和肌层浸润组的OSCC组织TrkB和Survivin的阳性表达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和黏膜及黏膜下层浸润组(P〈0.05)。结论:TrkB在OSCC中呈高表达,并与Survivin联合表达,可能对OSCC的浸润和转移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组织中CXCR4、P-Akt的表达与分布,了解CXCR4、P-Akt与OSCC恶性表现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实验组30例OSCC组织标本和对照组10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标本中的CXCR4、P-Akt的表达进行检测,应用计算机辅助图像分析仪对表达结果进行图像分析,然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CXCR4、P-Akt在OSCC组织中呈强阳性表达,且CXCR4、P-Akt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②OSCC分化程度高的癌组织CXCR4、P-Akt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分化程度低的癌组织(P〈0.05),CXCR4、P-Akt蛋白表达水平在淋巴结转移组较无淋巴结转移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CXCR4、P-Akt在OSCC组织中的高表达,其表达水平与OSCC的病理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丝氨酸/苏氨酸激酶15(STK15)在口腔黏膜癌变过程中的表达变化,探讨P53/STK15转激活-非依赖通路在口腔鳞癌(OSC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正常口腔黏膜8例,上皮异常增生患者27例,OSCC患者43例, 石蜡包埋组织,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了解STK15及P53蛋白表达情况,分析二者的相关性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结果STK15在正常口腔黏膜无表达,在上皮异常增生及OSCC中阳性率分别为40.74%(11/27) 和67.44%(29/43),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口腔鳞癌中STK15阳性率在P53阳性组高于P53阴性组,在OSCC有淋巴结转移组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TK15过表达是口腔黏膜癌变过程的早期事件,口腔鳞癌STK15过表达可能与p53突变有关并与OSCC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53/STK15转激活-非依赖通路在OSCC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中的表达与定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分子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方法对48例OSCC组织和10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VCAM-1 mRNA和VCAM-1蛋白质的表达和定位进行检测,比较VCAM-1在不同口腔组织中的表达率及其与临床指标的关系。结果VCAM-1蛋白定位于肿瘤细胞胞浆和胞膜,VCAM-1 mRNA定位于肿瘤细胞胞浆。VCAM-1 mRNA和VCAM-1蛋白在OSCC中的表达率均显著高于正常口腔黏膜组织(P<0.01),VCAM-1 mRNA表达与VCAM-1蛋白表达呈正相关(P<0.01);OSCC中淋巴结转移者VCAM-1蛋白的表达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1)。结论OSCC中VCAM-1基因的高表达可能与肿瘤的浸润和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1.
P33ING1b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P33ING1b蛋白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检测20例正常口腔黏膜和57例口腔鳞状细胞癌石蜡存档标本中P33ING1b的表达情况,并分析P33ING1b蛋白表达情况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P33ING1b在大部分正常黏膜有表达,以细胞核为主,阳性表达率为90.00%,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以细胞核、细胞质共同着色为主,阳性表达率为24.56%,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口腔鳞状细胞癌中淋巴结转移组阳性表达率为46.15%(12/26),淋巴结无转移组阳性表达率为6.45%(2/31),二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P33ING1b蛋白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有重要的作用。其表达由细胞核转移到细胞质可能是主要机制;P33ING1b蛋白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可以作为判断预后的一个潜在生物学标志。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研究P33ING1蛋白表达与口腔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检测2004~2006年收治的30例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P33ING1表达情况。结果:口腔鳞状细胞癌中P33ING1蛋白表达阳性率为40%(12/3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00%(15/15),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10.272,P<0.05)。结论:P33ING1蛋白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下降,提示P33ING1蛋白可能在口腔鳞癌的发生发展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检测乳腺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mammary serine proteinase inhibitor,Maspin)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亚细胞中的表达,观察其与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45例口腔鳞状细胞癌的癌组织标本行Maspin蛋白含量的半定量测定,统计其亚细胞定位表达,并与各临床病理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Maspin蛋白在口腔鳞状细胞癌胞核中表达的强阳性率为24%(11/45),弱阳性率为11%(5/45),阴性率为64%(29/45),细胞核表达与肿瘤大小(P=0.019)、淋巴结转移(P=0.011)及术后转移(P=0.017)呈负相关,与患者术后的生存时间呈正相关(P=0.030);Maspin蛋白在口腔鳞状细胞癌胞质中表达的强阳性率为31%(14/45),弱阳性率为31%(14/45),阴性率为38%(17/45),细胞质表达与淋巴结转移(P=0.038)、术后转移(P=0.004)呈负相关,与患者术后的生存时间呈正相关(P=0.014).结论 Maspin蛋白在口腔鳞状细胞癌胞核或胞质中的表达对判断预后可能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上皮间质转化相关标记蛋白E-cadherin和β-catenin在口腔黏膜下纤维化组织(oral submu-cous fibrosis,OSF)及其癌变组织中的表达特点及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0例OSF患者,15例OSF癌变患者以及5例正常对照者的口腔黏膜组织中E-cadherin和β-catenin的表达并用IPP图像处理软件分析其平均光密度值。结果:①E-cadherin免疫组化阳性反应基本位于细胞膜,在正常黏膜和OSF早、中、晚期以及OSF癌变组织中其异常表达率分别为0、5%、20%、35%和53.3%;其平均光密度值分别为0.125±0.004,0.116±0.0006,0.109±0.008,0.103±0.009与0.095±0.008,各组之间表达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②β-catenin免疫组化阳性反应在正常细胞基本位于细胞膜,而在OSF各组病变组织细胞中出现膜表达减少而质核表达增加的现象。在正常黏膜和OSF早、中、晚期以及OSF癌变组织中其异常表达率分别为0、60%、80%、90%和93.3%;其平均光密度值分别为0.105±0.007,0.098±0.009,0.106±0.012,0.114±0.007与0.119±0.003,β-catenin蛋白含量在早期组略有下降,但与正常组相比,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OSF病变组间比较,表达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OSF及其癌变组织中E-cadherin的表达降低,β-catenin胞质核表达明显升高,EMT可能参与OSF及其癌变过程。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 探讨乳腺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marray serine proteinase inhibitor,Maspin)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对口腔鳞状细胞癌45例的癌组织及其癌旁上皮组织标本行Maspin蛋白含量的半定量测定,与各临床病理指标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Maspin蛋白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弱阳性31%,强阳性31%)显著低于癌旁上皮组织(弱阳性13%,强阳性87%),P=0.001;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Maspin蛋白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P=0.038)、术后转移(P=0.004)呈负相关,与总体生存状况呈正相关(P=0.014).结论 Maspin蛋白的检测对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判断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检测乳腺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marray serine proteinase inhibitor,Maspin)在唾液腺黏液表皮样癌中的表达.及其与唾液腺黏液表皮样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对58例唾液腺黏液表皮样癌的癌组织及其癌旁正常腺体组织标本行Maspin蛋白含量的半定量测定,与各临床病理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非参数检验。结果:Maspin蛋白在唾液腺黏液表皮样癌的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正常腺体组织(P〈0.001),唾液腺黏液表皮样癌组织中Maspin蛋白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P=0.020)、术后转移(P=0.008)呈负相关,与总体生存状况呈正相关(P=0.028)。结论:Maspin蛋白的检测在唾液腺黏液表皮样癌患者中可能具有较好的预后判断价值。  相似文献   

19.
OBJECTIVE: To assess p53 expression in a range of oral mucosal lesions and to relate the results to the clinical outcome in patients with dysplastic oral mucosal lesions and 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s (OSCC).
MATERIALS AND METHODS: Archival tissue was available for eight cases of normal oral mucosa, 50 cases of oral mucosal hyperplasia, 41 cases of oral mucosal dysplasia and 48 cases of OSCC. The monoclonal antibody DO-7, reactive to p53 protein, was applied to paraffin-embedded sections using microwave pretreatment and immu-nohistochemical techniques.
RESULT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normal oral mucosa did not express p53.Positive nuclear staining was found in 18/50 (36%) cases of hyperplasia, 35/41 (85%) cases of dysplasia and 45/48 (94%) cases of OSCC.None of the p53 negative dysplasias progressed, while 19% of p53 positive cases of dysplasia recurred following excision and 11% of the cases underwent neoplastic transformation. Five out of 10 (50%) cases of severe dysplasia which were p53 positive resolved.
CONCLUSION: The proportion of cases with positive p53 expression increased from hyperplasia to dysplasia to OSCC. These results may indicate an involvement of p53 in neoplastic transformation as well as in proliferative events although the presence or absence of p53 staining could not be used to predict the outcome of potentially malignant oral mucosal les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