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探讨盐酸坦洛新缓释胶囊联合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输尿管下段结石合并前列腺增生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9月-2015年9月陕西省第四人民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输尿管下段结石合并前列腺增生138例,按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70例和对照组68例.观察组给予盐酸坦洛新缓释胶囊联合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对照组仅应用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安全性、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膀胱过度活动症状评分(OABSS)、24 h尿急次数、残余尿量(PVRV).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2组异常病例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IPSS、OABSS低于对照组,24 h尿急次数、PVRV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盐酸坦洛新缓释胶囊联合体外冲击波碎石术用于输尿管下段结石合并前列腺增生的治疗效果显著,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坦索罗辛联合索利那新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伴膀胱活动过度症的疗效。方法选择经临床确诊的良性前列腺增生伴膀胱过度活动患者85例,随机分成单药组和联合组,单药组45例,单用坦索罗辛(0.2 mg,口服,1次/晚);联合组40例,服用坦索罗辛(0.2 mg,口服,1次/晚)和索利那新(5 mg,1次/d)。两组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12周后行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最大尿流率(Qmax)及膀胱过度活动症状评分(OABSS)测定,并对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记录。结果治疗后,单药组IPSS、QOL评分及Qmax均有改善(P<0.05),OABSS无明显改善;联合组IPSS、QOL评分、Qmax及OABSS均有明显改善(P<0.05),且联合组IPSS、QOL评分、OABSS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单药组。结论坦索罗辛联合索利那新不仅可以改善BPH所导致的梗阻症状,还可以更好地减轻患者的膀胱过度活动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索利那新联合坦索罗辛治疗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后膀胱过度活动症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临床采集31例TURP术后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予以索利那新5mg及坦索罗辛0.2mg口服,1次/d,连续7~10d。治疗前后行膀胱过度活动症评分(OABSS),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和生活质量评分(QOL),以三项评分均数为评价指标结合药物副反应发生率评价此治疗方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 31例患者平均服药时间为(5±3)d,治疗后OABSS评分平均降低8.14分(P<0.01),且均≤4分,IPSS评分平均降低16.67分(P<0.01),QOL评分平均降低2.09分(P<0.01)。药物副反应发生率为3%(1例患者出现口渴症状)。结论索利那新联合坦索罗辛治疗TURP术后膀胱过度活动症有显著效果,同时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大剂量非那雄胺联合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 TUPKRP)治疗前列腺增生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6月-2014年12月收治的前列腺增生男性患者10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TUPKRP治疗,术前给予大剂量非那雄胺。比较治疗前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 IPSS)、生活质量评分( QOL)及最大尿流率( Qmax)。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患者的IPSS评分及QOL评分降低, Qmax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大剂量非那雄胺联合TUPKRP治疗前列腺增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非那雄胺片联合中药脐疗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疗效。方法 6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非那雄胺片联合中药脐疗,对照组口服非那雄胺片治疗,观察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前列腺症状IPSS评分、前列腺体积、最大尿流率、膀胱残余尿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后IPSS评分明显下降,残余尿量及最大尿流率明显改善,均优于对照组,且治疗过程中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保列治联合中药脐疗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5α-还原酶抑制剂(非那雄胺)联合α受体阻滞剂(特拉唑嗪)治疗前列腺增生( BPH)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6月达州市达川区南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BPH患者12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2例。观察组给予非那雄胺联合特拉唑嗪治疗,对照组给予特拉唑嗪治疗,比较两组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表( IPSS)评分、最大尿流率( Qmax)、前列腺体积、残余尿量。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IPSS评分、Qmax、前列腺体积、残余尿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IPSS评分低于对照组,Qmax高于对照组,前列腺体积小于对照组,残余尿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非那雄胺联合特拉唑嗪治疗BPH的疗效显著,可缩小前列腺体积,减少残余尿量,改善患者的排尿功能及相关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行为治疗(behavioral treatment)结合M受体拮抗剂托特罗定(tolterodine)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患者合并夜尿增多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前列腺增生症合并夜尿增多的患者48例,随机分为2组,其中24例患者给予行为治疗(包括生活方式干预、膀胱训练)结合M受体拮抗剂托特罗定,其余24例患者单用托特罗定治疗,应用排尿日记记录2组患者夜尿情况,并对比2组数据。结果经过1个月治疗后,行为治疗结合托特罗定组患者夜尿次数减少1.5次(-46.9%),夜间尿量减少128ml(-19.8%),QOL评分为2.8±1.1;单独应用托特罗定组患者夜尿次数减少0.7次(-24.1%),夜间尿量减少48ml(-7.3%),QOL评分为3.2±1.0;治疗过程中无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行为治疗结合M受体拮抗剂托特罗定可改善前列腺增生患者夜尿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非那雄胺联合盐酸坦洛新缓释胶囊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 40例BPH患者,给予盐酸坦洛新缓释胶囊0.2 mg,1次/d,非那雄胺分散片5 mg,1次/d口服,共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 PSS)、最大尿流率(Qmax)、前列腺体积(V)及膀胱残余尿量(Ru)的变化.结果 经过6个月服药治疗,38例患者观察资料完整,有2例失访或者疗程不全,患者的IPSS评分及残余尿量明显下降(t =2.563、2.579.均P<0.01),而MFR与AFR均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03、2.425,均P<0.01).前列腺体积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盐酸坦洛新缓释胶囊联合非那雄胺分散片治疗BPH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米拉贝隆联合奥昔布宁在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2022年收治的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105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n=52)和观察组(n=53),其中对照组给予米拉贝隆治疗,观察组采用米拉贝隆联合奥昔布宁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相关症状评分、心理状态、疾病指标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6.23%)高于对照组(80.77%)(P <0.05);治疗后,两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储尿期症状评分(USPSS)、排尿期症状评分(VSS)及膀胱过度活动症评价量表(OABSS)评分均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均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的排尿量情况、平均尿流率、最大尿流率、膀胱顺应性及最大膀胱压测定容量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7.55%)低于对照组(19.2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采用米拉贝隆联合奥昔布宁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坦洛新联合托特罗定治疗留置双J管后相关症状的效果。方法输尿管镜碎石术后留置双J管患者106例,随机分为2组, A组(坦洛新组):接受坦洛新(0.2mg 1次/d)治疗;B组(联合用药组):接受坦洛新(0.2mg 1次/d)和托特罗定(2mg 2次/d)治疗。106例患者随访4周,术前1d及术后4周拔双J管时填写IPSS评分表、膀胱过度活动症症状评分(OABSS)及生活质量评分(QOL)量表。结果106例患者均完成研究。两组术后4周尿急症状评分分别为(3.3±0.9)分与(0.9±0.2)分;IPSS评分分别为(11.5±1.8)分与(8.9±1.3)分;OABSS评分分别为(8.3±1.8)分与(3.7±1.6)分;QOL评分分别为(39.7±13.2)分与(18.2±10.6)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留置双J输尿管支架管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坦洛新联合托特罗定能明显改善留置输尿管支架管后相关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选择性前列腺切除与膀胱颈切开联用治疗小体积前列腺增生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07年2月~2010年12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260例小体积前列腺增生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选择性前列腺切除与膀胱颈切开联用组)126例和对照组(选择性前列腺切除组)134例,后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不良反应及生活质量评分(QOL)进行统计及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前后的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及生活质量评分(QOL)均显示,改善程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或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而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患者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选择性前列腺切除与膀胱颈切开联用治疗小体积前列腺增生效果明显,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琥珀酸索利那新、盐酸坦索罗辛单用或联用治疗经尿道离子束刀前列腺切除术后膀胱过度活动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近年来收治的经尿道离子束刀前列腺切除术后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8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各28例,分别给予琥珀酸索利那新单用、盐酸坦索罗辛单用和两种药物联用,比较三组患者术后膀胱阵发性痉挛疼痛次数,膀胱痉挛持续时间,拔管后尿频、尿急改善情况,手术前后OABSS评分、IPSS评分及QOL评分等。结果术后第3天,A组、B组和C组膀胱阵发性痉挛疼痛次数分别为(1.20±0.23)次、(2.04±0.31)次、(0.85±0.19)次;膀胱痉挛持续时间分别为(0.19±0.05)h、(0.25±0.07)h、(0.14±0.04)h。C组术后第3天膀胱阵发性痉挛疼痛次数和膀胱痉挛持续时间显著优于A、B组,且A组患者各项指标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和C组拔管后第3天尿频频率分别为(6.43±2.02)次/24 h、(9.27±3.18)次/24 h、(4.15±1.56)次/24 h;A组、B组和C组拔管后尿急频率分别为(5.60±1.42)次/24 h、(8.15±1.68)次/24 h、(4.19±1.30)次/24 h;C组患者拔管后第1、3天尿频和尿急频率均显著优于A、B组,且A组患者各项指标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术后OABSS评分、IPSS评分及QOL评分均显著优于A、B组,且A组患者各项指标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琥珀酸索利那新与盐酸坦索罗辛联用治疗可有效缓解行尿道离子束刀前列腺切除患者术后膀胱过度活动,提高生活质量,效果优于琥珀酸索利那新、盐酸坦索罗辛单用。  相似文献   

13.
梁骏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5,35(11):1026-1029
目的:探讨非那雄胺联合坦索罗辛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某院泌尿外科收治诊断为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90例,随机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45例,予口服琥珀酸索利那新5 mg·d-1等常规治疗,10 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实验组45例,予以口服非那雄胺1 mg·d-1,以及坦索罗辛0.2 mg·d-1,10 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治疗结束后,对比治疗前后患者尿流率参数、排尿日记参数、生活质量评估(QOL)、OABSS 评分以及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结果:(1)2组患者治疗前后尿流率参数水平比较:治疗后,2组患者最大尿流率、平均尿流率以及尿量均增加,且实验组(13.92±3.79)ml·s-1、(7.83±4.01)ml·s-1、(270.31±81.53)ml显著优于对照组(12.69±5.21)ml·s-1、(6.03±1.55)ml·s-1、(239.18±74.97)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2组患者排尿日记参数比较:治疗后,2组患者排尿次数、尿急次数、急迫性尿失禁次数以及夜尿次数均有所减少,且实验组(9.16±2.24,4.21±2.01,0.65±0.26,1.02±0.85)显著少于对照组(11.45±3.33,6.72±2.24,1.03±0.26,1.78±0.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2组患者生活质量评估(QOL)比较:治疗后,2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均有所上升,且实验组(89分)显著优于对照组(7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2组患者OABSS评分水平比较:治疗后,2组患者OABSS 得分均有所下降,且实验组(2分)下降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2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治疗后,实验组(89%)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那雄胺联合坦索罗辛能够明显改善膀胱过度活动症状,对临床具有指导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剜除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红河州滇南中心医院2018年收治的前列腺增生患者15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78例。对照组予以经尿道前列腺电切除术治疗,研究组予以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剜除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留置尿管时间及膀胱冲洗时间)、预后指标〔国际前列腺症状(IPSS)评分、残余尿量(PVR)、最大尿流率(Qmax)〕,并观察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留置尿管时间及膀胱冲洗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IPSS评分、PVR、Qmax、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剜除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高功率绿激光分区切割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 BPH)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2012年7月—2015年1月收治的BPH 67例采用高功率绿激光系统,应用分区切割法行前列腺汽化切除术。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留置导尿时间、并发症、最大尿流率( Qmax )、国际前列腺症状( IPSS)评分、前列腺体积变化情况。结果67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永久性尿失禁。与手术前比较,前列腺体积缩小、IPSS评分降低、Qmax增加、PVR降低(P<0.01)。结论高功率绿激光分区切割法治疗BPH效果好,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6.
贾文明  郭建军  张国清 《中国医药》2012,7(12):1574-1575
目的评价分析绿激光同期治疗前列腺增生合并浅表性膀胱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同期行经尿道绿激光前列腺汽化术加浅表性膀胱肿瘤汽化术的1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手术成功,术中出血少,无一例发生膀胱穿孔、闭孔神经反射及输尿管开口损伤,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4.7±1.0)d。术后1个月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由术前(30.0±3.0)分下降至(12.0±2.0)分,最大尿流率由(5.0±2.0)ml/s上升至(17.5±3.5)ml/s,生活质量评分由(5±1)分下降至(2±1)分。术后未出现尿道狭窄和膀胱癌前列腺窝内种植转移。1例患者于术后6个月膀胱肿瘤复发,再次行经尿道绿激光手术,随访24个月未复发。结论经尿道绿激光同期治疗前列腺增生合并浅表性膀胱肿瘤,出血少,无前列腺窝种植转移,无严重并发症,疗效确切,同时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