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蓝鳃太阳鱼及其养殖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蓝鳃太阳鱼(Lepomis macrochirus),在分类上属于鲈形目Perciformes棘臂鱼科Centrarchidae太阳鲈属Lepomis,原产于北症状洲淡水水域,60年代引入日本,1987年引进我国大陆,现已在湖南,湖北、广东、北京等地“安家落户”。因其肉味鲜美、清淡可口、且体型好,体色美观,兼有食用和观赏价值,为广大消费者与生产者所青睐,目前该鱼100克/尾以上规模商品售价高达80-90元/kg.下面简要介蓝鳃太阳鱼的生物学特征及养殖技术。  相似文献   

2.
蓝鳃太阳鱼隶属鲈形目、棘臀鱼科、太阳鱼属,属广温性特种鱼类。蓝鳃太阳鱼肉味鲜美,是众多高档酒店的佳肴,深受消费者青睐;而且,其适应性和抗病力强,可采用多种方式养殖,是极具养殖潜力的名特优鱼类之一;此外,其体形优美、色彩艳丽、极易上钩,也是观赏和垂钓的上品鱼类。2011年宁海  相似文献   

3.
鳞鳃太阳鱼的适宜饵料配方鳞鳃太阳鱼生长快、易捕捞,在美国习惯用斑点叉尾蛔配合饲料进行养殖。为测定太阳鱼最佳生长和成活所需最低饵料蛋白含量,美国肯塔基州立大学水产养殖研究中心试制出太阳鱼种全价颗粒饲料,其配方如下(%)。豆饼55、鱼粉10、肉骨粉2、玉...  相似文献   

4.
<正>太阳鱼学名蓝鳃太阳鱼,是我国近年引进、养殖成功的淡水养殖新品种。属中小型鱼类,在江浙一带能自然越冬。它适应性广,食性杂,群体产量高,能自然  相似文献   

5.
(一)鱼种培育鱼种培育是将夏花再经过一段时间的饲养,将其培育成体质健壮的大规格鱼种。鱼种池以0.3公顷左右为宜,水深1.3~1.5米,放养方式分为主养和混养2种,主养亩(0.067公顷,下同)放夏花6000~8000尾,白鲢夏花1000尾左右,混养亩放夏花1000~2000尾,白鲢夏花2000尾左右,鳙鱼夏花500尾,草鱼夏花1000~2000尾,通常  相似文献   

6.
二、鱼种池混养 这是比较好的一种模式,它不仅培育了大规格鱼种,更重要的是还获得了一定产量的商品鳜,使鱼种池养殖比较效益进一步提高。 1.鳜鱼夏花鱼种的混养 以草鱼鱼种为主的鱼种池,主养鱼火片(体长2厘米左右)放160万尾/亩左右,每亩混养夏花鳜鱼600~700尾;以鲢鳙鱼种为主的,主养鱼火片放150万尾/亩左右,混养夏花鳜鱼400~600尾/亩。这种养殖模式年终每亩可获大规格草、青、鲢、鳙鱼种250~400公斤,获商品规格为300~500克的鳜鱼120~220公斤。但在日常管理中要注意保持相应水位;保证适口规格的饵料鱼(饵料鱼体长小于鳜鱼体长45%~55%);保持水质优良,最好配上增氧机;作好鱼病预防。 2.大规格鳜鱼种的混养 指混养尾重30~50克  相似文献   

7.
(一)鱼种培育鱼种培育是将夏花再经过一段时间的饲养,将其培育成体质健壮的大规格鱼种。鱼种池以0.3公顷左右为宜,水深1.3~1.5米,放养方式分为主养和混养2种,主养亩(0.067公顷,下同)放夏花6000~8000尾,白鲢夏花1000尾左右,混养亩放夏花1000~2000尾,白鲢夏花2000尾左右,鳙鱼夏花500尾,  相似文献   

8.
放养密度 池塘培育鲫鱼鱼种.每667m^2水体投放鲫鱼夏花8000-12000尾,可养成规格为50—60g的鱼种。鲫鱼成鱼养殖时.每667m^2水体放鲫鱼种1500~1800尾,可养成规格为350~400g/尾的成鱼。  相似文献   

9.
试验池塘面积8004 m2,每667m2(亩)投放鱼种黄颡鱼8500尾(20g/尾),花鲢50尾(50~100g/尾),白鲢150尾(50~100g/尾).经过饲喂管理、水质调节、病害防治等管理养殖措施,试验总产值277812元,扣除总投入213816元,总收益为63996元,平均每667m2水面获利5333元.结果表明黄颡鱼养殖效益可观,是值得推广的特种养殖品种之一.  相似文献   

10.
1987年2月,拱北口岸某金鱼场从外地购回一批种用金鱼共600尾,饲养半个月后,该批金鱼陆续发病,每天死亡几十尾,至3月底止,共死亡400多尾。病鱼主要症状为:鳃部充血,严重时鳃丝糜烂发白,头部肉瘤、身体两侧、鳃盖及鳍条充血、溃  相似文献   

11.
(一)合理套养,提高水面复养指数(1)套放鳜、鳖、黄颡鱼等名优鱼种。一般每0.067公顷水面可套养5~8厘米的鳜10~15尾、或150克/只的幼鳖5~8只、或10厘米以上的黄颡鱼种50~80尾。尤其是养蟹水面,套养的这些品种可捕食野杂鱼、虾,避免其与主养品种争食、争氧、争空间,不仅提高主养品种的产量,而且还可增产成鳜5公斤、成鳖2~3公斤、黄颡商品鱼25公斤左右。(2)套放草鱼、鲫、鲤、鲢等夏花鱼种,可以  相似文献   

12.
2006年,在5口池中设置19口面积均为8m^2的网箱饲养斑点叉尾鮰鱼苗,在3口面积均为4002m^2的塘中培育大规格鱼种,采取健康养殖方法,取得成功。结果为:19口网箱放苗38万尾,经25d饲养,共产斑点叉尾鮰夏花鱼种29.67万尾,平均体长2~3cm、成活率78.1%;3口育种试验塘放夏花鱼种28.26万尾,经150d培育,共产斑点叉尾鮰鱼种239530尾、11214kg,成活率84.7%,个体均重46.8g,每667m^2平均产量623kg、每667m^2利润3063元,投入产出比1:1.59。本文探讨了斑点又尾鮰苗种高产健康培育的有关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3.
1草鱼烂鳃病。每亩水面取菜油800g放入锅中煮沸,再把250~300g生姜切成薄片倒入锅内煮15~20min后捞出装入桶中,并倒入适量的水充分搅拌,然后全池遍洒,每天1次,连续2次即可治愈。2鱼烂鳃。⑴浸洗法:用大黄2kg,熬煎成1%的大黄药液。药液冷却后将病鱼放入其中,浸泡46min。⑵饲喂法:将大黄粉末拌入红薯淀粉中,制成药饵饲喂。每100kg病鱼,第1d用大黄2kg,从第2d起减半,连续饲喂6d。⑶遍撒法:按每立方米池水用大黄2.5~4kg,每克大黄加50g3%的氨水,浸泡24h后,全池泼洒。3鱼鳋。水深1m的池塘每亩水面用山苍子叶50kg,将叶子扎成小捆后浸入水中,过几天…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平均体重10.5g左右的斑点叉尾鮰为试验鱼,分别在饲料中加入0、250、500、750和1000mg/kg的中草药发酵提取物,养殖试验为8周。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提取物后,可以显著提高鱼的增重率、蛋白质利用效率和降低饲料系数(P0.05);与对照组相比,提取物添加500~1000g/kg的鱼增重率提高11.39%~26.90%,蛋白质效率提高7.10%~14.75%,饲料系数降低7.98%~17.79%(P0.05);添加750~1000g/kg提取物可显著提高鱼体肥满度达6.06%~12.12%(P0.05),内脏与体重比及肝胰脏与体重比较对照组则显著下降(P0.05);同时,检测到前中肠脂肪酶和蛋白酶活性显著增强(P0.05)。综上可知,在斑点叉尾鮰饲料中添加500~1000mg/kg的中草药发酵提取物,可以较好地促进斑点叉尾鮰生长,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鱼品质。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旨在探究饲料中添加茶多酚对马口鱼生长性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选取体重为(7.5±0.3)g的健康马口鱼,驯养2周后,随机分成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鱼,共计360尾。6组马口鱼分别饲喂基础饲料中添加0(对照组)、0.1、0.2、0.4、0.6、0.8 g/kg茶多酚粉末的试验饲料,连续投喂8周后对马口鱼的生长性能、体成分和血清免疫指标进行测定。饲养结束后,对各组马口鱼进行攻毒试验,对疾病感染情况下马口鱼的存活率进行测定。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0.2~0.6 g/kg的茶多酚可显著提高马口鱼的增重率(P0.05),0.2~0.8 g/kg的茶多酚显著提高其肥满度(P0.05),0.2~0.8 g/kg的茶多酚可显著降低体组织中脂肪含量;0.2~0.8 g/kg的茶多酚能显著提高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溶菌酶(LYZ)的活性,显著降低丙二醇(MDA)的含量,0.2~0.4 g/kg的茶多酚可显著降低病原菌的侵袭。研究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茶多酚能改善马口鱼生长性能,促进天然免疫反应和抗病力,饲料中茶多酚的添加量以0.2~0.4 g/kg为宜。  相似文献   

16.
金鱼白衣病的表现是身上有粉样的“白衣”,病鱼拥挤成团.体表粘液增多,背、尾和腹先出现小白点,继之逐渐蔓延到尾和身体两侧以及头鳃等处,最后白点相接成一层白  相似文献   

17.
目前黄颡鱼的市场价格坚挺,日常售价为30~40元/kg,过年前后价格高涨。放养一年的黄颡鱼,尾重可达50~75g,亩产可达150~200kg。但是黄颡鱼由于受鱼体无鳞特点的限制,在高温、水质不良、投料不当和渔池中细菌、寄生虫等危害,会引起鱼  相似文献   

18.
(一)塑料袋充氧运输 规格为70厘米×40厘米的塑料鱼苗袋,水温在20~25℃时,每袋可装运鱼苗8万~10万尾,乌仔5000~7000尾,或夏花1200~1500尾,或5~7厘米长的鱼种600~800尾;或7~8厘米长的鱼种300~500尾,并可保证在24小时以内成活率达90%左右。 (二)帆布篓敞口运输 水温20℃  相似文献   

19.
当虫体大量侵袭鱼的皮肤和鳃时,用肉眼仔细观察,可辨认出有暗淡的小斑点,皮肤上形成一层蓝灰色的黏液。被感染的鳃小片上皮坏死、脱落,使鳃器官丧失正常的生理功能,导致病鱼呼吸困难。同时被该虫破坏的地方,往往被细菌或水霉感染形成溃疡。病鱼食欲不振.反应迟钝,鱼体消瘦,发病后在2~3天内出现大批死亡。  相似文献   

20.
放养草鱼成本低、增重快、效益高,但由于草鱼较其它鱼类易患细菌性烂鳃病和细菌性肠炎,倘不及时进行防治和治疗就有可能发生群体大量死亡,死亡率可高达80~90%。 草鱼烂鳃病:俗称“开天窗”。多发生在气温高热的8~9月,即鱼类生长发育较快的时期。病变部位在鱼的头部和鳃部,病鱼鳃瓣颜色发白,呈粘稠状,并开始局部腐烂,鳃丝尖端有时可发现软骨外露。鱼体发黑,鳃盖处可蚀成一个小洞。病鱼离群独游,停止摄食,明显消瘦,直至死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