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为评价棉纺织产品全生命周期内产生的化学品污染物的环境影响,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综合考虑化学品污染物的排放量、毒性、生物富集和降解能力等4个评价因素,对棉织物染整阶段产生的19种化学品污染物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结果表明,棉织物染整阶段后整理工序产生的化学品污染物对环境的影响最大,其次为前处理工序和染色工序;染整阶段对环境...  相似文献   

2.
赵晓芳 《上海纺织科技》2020,48(3):33-34,57
针对天丝与苎麻纤维的特点,开发出一款天丝/苎麻交织小提花色织面料。对原料选用、织物规格、经纬配色、织物组织进行了合理设计,并对主要工序,包括筒子染色、络筒、整经、浆纱、剑杆织造及后整理的生产工艺技术进行了优化设计。织物的织造效率达85%,下机一等品率达90%。经过检测,产品的主要质量指标符合绿色生态纺织品质量标准,适宜制作夏季休闲类衬衫或套装。  相似文献   

3.
针对精梳毛纺织厂的条染色差、色花问题,提出不用回染和套染,而将其色条采出主色样,建立批尾色样库,按市场流行色进行拼配色混纺成系列色纱做经纱,纬向配以50%的毛涤氨纶包缠纱,织造出精梳混色多组分系列毛涤弹力牛仔面料,既节约能源降低成本,又开阔了开发产品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探讨双丝双烧色织提花面料的织部主要技术措施。经纱选用细号合股丝光纱,纬纱选用丝光合股纱或单纱,经纬纱均经过丝光烧毛;浆纱工序合理选择浆料配方;染纱工序降低上染速率,防止染色不匀;织造工序控制好后梁高度、开口时间、布面张力等;坯布后整理时再次丝光烧毛,保证布面的光泽度和强力;最终使得织机效率稳定在80%以上,下机一等品率达到95%以上。  相似文献   

5.
针对PTT纤维的特性,对毛条染色和染整工艺做了详细的论证试验,从毛条经纬纱投料比例、毛纱捻度、织机上机幅宽、织物紧度、织物组织结构、设计参数进行综合试验筛选,充分体现PTT纤维的弹性,确保织物纬向弹性伸长达到10%以上,纬向弹性回复率达到90%以上,各项物理指标符合日本纺织标准JIS要求的18个检测项目指标要求。研究表明,毛条染色、复洗和烘干温度,热定形速度、温度以及超喂量,对于PTT产品的特性影响较敏感。  相似文献   

6.
纺织品前处理剂的生态问题和取代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章杰 《印染》2007,33(13):45-49,55
阐述了纺织品环保型前处理剂的生态要求,分析了目前使用的各种前处理剂(经纱上浆剂、退浆剂和退浆助剂、精练剂、漂白剂和净洗剂)的生态问题,指出了禁用和限用的前处理剂及其取代品。  相似文献   

7.
焦玉淼  甘厚磊  余刚等 《印染》2013,39(11):20-22
采用普洗、氧漂、氯漂、锰漂和酵素漂等方法对含木棉牛仔面料进行处理,探讨不同洗水方法对含木棉牛仔面料的K/S值、透气性、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除锰漂、氧漂外,其它三种洗水方法的褪色效果不明显;经过氧漂、锰漂洗水后的牛仔面料,透气率增加14%以上,酵素漂的透气率下降超过14%,而氯漂和普洗的透气率基本不变;氧漂、氯漂处理面料的经纬向断裂强力增加,而锰漂、酵素漂的减小,普洗经向减小,纬向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8.
黄雪红 《毛纺科技》2012,40(3):26-29
介绍了薄型经编毛涤织物的生产流程、工艺参数和工艺配方,分析大生产过程中原料选择、织造密度张力、预定形、染料选择、染色温度、保温时间、助剂等影响产品质量的关键因素,强调在经编机上织造时上机密度不能太高,送经张力不能太大,以防止断头。采用低温一浴法染色,选用低温型分散染料,采用助剂增溶等技术关键。对织物各项性能测试,并与薄型纬编羊毛织物相比,薄型经编毛涤织物透气性稍差,强力高,抗起毛起球,尺寸稳定性好,是高档服装的优选面料。  相似文献   

9.
涤粘氨弹力牛仔布染整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傅继树  叶雅君 《印染》2004,30(6):23-25
介绍经向人棉纱,纬向涤纶和氨纶网络空包丝交织牛仔布的染整工艺,重点阐述平幅纬缩前处理、染色和定形工艺。平幅纬缩要控制逐级升温和织物运行的平整性,防止起皱;染色根据产品特点有牛仔布效果、双色效果和经纬染色套平等三种不同的工艺;定形要严格控制温度、车速和门幅,保证质量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涤粘双弹织物在染整加工中很容易产生折皱,烧毛前需先熨平,染前要经高温预定形,退浆宜采用碱氧一浴法工艺。为了保证染色均匀,采用先染分散染料后再套染活性染料两浴法工艺后整理则需高温拉幅。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提高宽幅防羽布的质量,针对片梭织机和喷气织机织造羽绒布出现的经纬纱强力、纬纱退捻、透气防绒和纬向缩率等几个工艺技术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气流引纬的纬纱强力应比经纱提高5%~10%;筘槽气流场引起的纬纱退捻,对织物边、中部的染色差异有一定的影响;适当控制织物边、中部透气量的差异,可提高防绒效果;同品种对比,喷气羽绒织物的纬向缩率是片梭羽绒织物的1.15倍以上.  相似文献   

12.
从精纺毛织物的设计角度出发,以织物的纱线特数、经纬密度、织物定量、织物紧度、纬经比、染整质量损耗及缩率等设计参数的相关性为基础,建立了系列快速计算经验公式,从而使产品设计工作逐步由主观经验到客观量化,以满足实际生产接单时快速计算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针对目前纺织企业高上浆率织造的问题,采用不同组分的浆料配方对纯棉经纱进行上浆,系统测试了浆纱的上浆率、回潮率和力学性能,并在实际生产中进行了织造,统计了织造过程中经纱、纬纱断头次数及织造效率。通过研究共混浆料浆膜性能、浆膜的织态结构、浆料组分对浆膜织态结构和浆液相分离的影响,从理论上分析了造成各浆料配方织造效率不同的机制,指出了目前高上浆率织造的原因,提出了低上浆率条件下纯棉经纱织造的浆料配方构成机制,推荐了低上浆率工艺下实现纱线高效率织造的浆料配方,当聚乙烯醇与A115 变性淀粉质量比为37.5:62.5时,可满足低上浆率条件下织造,为印染前处理减轻负荷。  相似文献   

14.
聚乙烯醇(PVA)是印染废水有机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同时含铬显影剂的使用导致部分印染废水含有六价铬(Cr(Ⅵ)),高浓度PVA及高毒性Cr(Ⅵ)的协同处理技术亟待突破。利用过硫酸盐热活化可引发聚合物发生自由基交联反应的特点,研究印染废水中PVA及Cr(Ⅵ)协同处理的方法。考察了过硫酸盐投加量、反应温度、初始pH值、Cr(Ⅵ)初始浓度等因素对二者去除效率的影响,借助X射线光电子能谱、凝胶渗透色谱等手段分析了反应沉淀物及剩余废水中残留物,探索了PVA及Cr(Ⅵ)的协同处理机制。结果表明:当过硫酸盐质量浓度为8.0 g/L、反应温度为70℃、废水pH值小于6时,模拟印染废水的化学需氧量去除率达91.9%,PVA去除率可达98.0%,Cr(Ⅵ)还原率为94.3%;过硫酸盐热活化引发PVA自由基交联及PVA的还原性是PVA高效沉淀及Cr(Ⅵ)有效还原的主要原因,此类浆料与重金属污染物的协同处理在印染废水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应用经轴染色机染高针超细超薄平纹布,可以避免勾丝、压条、鸡爪花等诸多问题。但目前染色过程中产生内外层色差问题,严重制约了该项应用。载布量的选择、流量的设定以及打卷密度的控制都是影响这一问题的重要因素。调整载布量、流量、打卷密度,探讨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如何控制经轴染色机染色的内外层色差。  相似文献   

16.
为解决采用传统的“压扁-还原”的机织方法制备三维纺织品预制体成型的局限性问题,通过深入研究织造连续性、整体性T结构预制体的成型技术,采用以正交组织为基础,通过经纱接结绑定,以机织的方法织造梁高与底面厚度相等且一次成型的T结构三维机织物。对织造工艺进行优化改进,织造了接结纱跨越不同的纬纱列数的2种T结构三维机织物,测量了不同区域的尺寸。结果表明:1个完整组织循环中,为使跨越底面区域的浮线下沉且满足织造尺寸要求,底面区域纱线数约是总纱数的一半;当纬纱跨越2个纬纱列时,织物表面的平整度和成型性更好。  相似文献   

17.
Fenton试剂在印染中的应用前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Fenton试剂的发展历史及其催化氧化的反应机理.通过列举催化氧化法在印染漂白中的应用实例,证明了Fenton试剂用于印染漂白中的可行性,并提出了几点有针对性的优化方案,为催化氧化法在印染中的研究和发展打下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聚酯/聚酰胺交织物的染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聚酯/聚酰胺交织机织物或针织物的匹染过程中,可以实现诸如防白染色、彩虹染色、差异染色及同色深浅效应染色等的双色效果。介绍了以聚酯纤维为经纱,聚酰胺纤维为纬纱的交织物染色时对染料和工艺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详细介绍了纯棉高支强捻色织绉布产品的规格,经纬纱的选择,捻度的选择及织布的技术要点。认为在设计和生产过程中,纬纱捻度的选择较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文章就我国毛纺行业用化学品现状进行了分析,对毛纺中常用化学品进行分类、归纳和总结,根据目前化学品毒性研究成果,提出毛纺工业用化学品毒性毒理数据库建立的基本思想,设计出了数据库的基本框架和查询方法.从化学品安全的角度提出毛纺用化学品的毒性分级建议及依据,指出了构效关系在高毒性化学品替代和数据库建设方面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