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阶段,我们所做的各项工作要遵循的重要原则是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人与自身之间的和谐发展。“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文章从以人为本的内容实质、以人为本思想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以人为本思想与西方人道主义和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本质区别进行注释。  相似文献   

2.
"以人为本"内涵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2001年9月中共中央在《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正式提出"以人为本"的概念以来,学术界从本体论、方法论、唯物史观和发展观等方面对"以人为本"的内涵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随着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论"的提出,"以人为本"也应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  相似文献   

3.
以人为本的历史渊源与基本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人为本不仅是一种执政理念,也是一种科学的思想体系,是人类思想智慧的结晶,更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对所付出的代价和对人的主体作用日益突出这一矛盾而作出的一种理性反思和回应。以人为本的“人”相对于物而言的,“本”是把人当作社会发展的根本和目的。以人为本的基本内涵有如下三个层次:从主客体关系上,把人当作主体,强调人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即发展依靠人;从目的和手段关系上,把人作为目的,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人本身;从事实和价值的关系上,把人看做是尺度,我们在分析和解决一切问题时,更要既坚持物的尺度,也坚持人的尺度,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即尊重人。  相似文献   

4.
杨文珍 《发展》2009,(10):74-74
准确把握和深刻理解“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对于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以人为本”这一词语在不同背景条件下所反映的内涵进行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追溯以人为本思想的历史渊源和介绍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的基本内涵,阐述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历史的必然。  相似文献   

6.
糜海波 《黑河学刊》2006,1(5):12-14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发展的逻辑必然.从伦理学视角解读,以人为本内涵了提升人类主体的道德人格,实践价值理性的道德精神,以及促进个性全面发展的道德关怀这样一些基本的价值指向.  相似文献   

7.
关注入的生存境遇,倾情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自我实现,是马克思主义最核心的价值情结所在."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高命题和根本的价值原则,是全部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价值中轴线.在开放和多元的社会环境中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牢牢把握"以人为本"价值原则的统领地位,落实科学发展观,使最广大人民群众在共建共享中自觉接受和认同社会主义价值观,维护其主流意识形态地位,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共同道德基础和精神纽带.  相似文献   

8.
吴州芳 《黑河学刊》2013,(3):172-172
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为本"成为我国事业长远发展的指导方针,也是我国在加强档案管理工作中应该坚持的思想。要根据时代的变化特点,坚持改革创新,做到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9.
陈甘霖 《发展》2009,(5):93-93
关注人的生存境遇,倾情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自我实现,是马克思主义最核心的价值情结所在。“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高命题和根本的价值原则,是全部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价值中轴线。在开放和多元的社会环境中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牢牢把握“以人为本”价值原则的统领地位,落实科学发展观,使最广大人民群众在共建共享中自觉接受和认同社会主义价值观,维护其主流意识形态地位,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共同道德基础和精神纽带。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科学发展观的产生、科学发展观与传统发展观的根本区别、科学发展观内容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等方面,对为什么“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这一理论问题作了全面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以胡锦涛同志总书记为核心的党第四代领导集体自十六大以来,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总结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的经验教训,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前提和核心,它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理论基础,并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过程中不断继承发展,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价值理想。  相似文献   

12.
经济发展需要以人民的福利增进为终极目标,以人为发展动力,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和能力。一个国家可持续的、健康的发展路径,是人力资本的不断积累。可持续发展的本质是以依赖人的发展替代依赖环境与自然资源的发展。为了实现人本发展.必须形成全新的效率和公平原则。  相似文献   

13.
科学发展观是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其中,以人为本是其本质和核心。"以人为本"中的"人"是指最广大人民群众,"以人为本"中的"本"是指最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以人为本"就是指以满足最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要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就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和中国传统的民本思想,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同时又存在着本质上的区别。"以人为本"不仅批判和借鉴了民本思想,更是对它的超越。本文通过对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和中国传统的民本思想进行比较,围绕两者的区别及其内在联系,进一步探析了它们之间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15.
全面理解和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内涵,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前提。该文从发展地位论、发展目的论、发展中心论、发展整体论、发展协调论五个方面对科学发展观丰富的理论内涵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民本思想的精华,同时又注入了新的内容,赋予了新的意义.“以人为本”与和谐社会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二者都是把“一切为了人,为了一切人”作为核心价值取向.以人为本是和谐社会的前提,和谐社会是以人为本的保证.只有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才能真正构建起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7.
杨莎 《魅力中国》2010,(11):73-74
贯彻以人为本的发展观能够更好地实现我国经济的两个转变,指导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文章从科学发展观提出的国际和国内背景出发,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基本内涵,并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了科学发展观的鲜明特征,并提出了树立科学人才观和落实“五个统筹”的具体实践,以实现经济社会和人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8.
胡沫 《理论观察》2005,3(2):31-33
以人为本究竞以人的什么为本,这不是一个方法问题,而是一个价值取向问题。人的超越性本质要求以人的意义世界为本,注重对人的精神牵引,培育人的意义或价值生成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说,以人为本是世俗的人本关怀方式,具有超越和反思的意义生成能力。  相似文献   

19.
20.
李族放 《改革与开放》2012,(14):121-122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中出处渗透着“以人为本”的思想,这些思想推动着当地中国对于社会发展中人的问题的不断思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以往的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都包含有“以人为本”思想,但由于当时的历史环境,在认识上有一定的局限性.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思想的最新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