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深刻论述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实现人自由全面发展的核心价值目标的重要体现;明确指出在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必须走出若干理论认识误区;着重提出"国民幸福指数"是全面衡量和谐社会的最重要指标;初步探索"国民幸福指数"的构建.  相似文献   

2.
幸福指数指标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经济增长的终极目的是使人民生活得更幸福。但由于过去在评价经济发展时过多的关注GDP等硬数据,而对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重视不够,对人民幸福程度这一软指标关注不够,使得虽然经济增长了,但人们的幸福感不但没有随之增长甚至还有所下降。因此,研究幸福指标的经济学意义及幸福指数指标体系的构建,对决策部门制定经济发展政策、出台以人为本的相关人文关怀政策、促进社会全面和谐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幸福指数是衡量社会和谐与否的重要指标,关注幸福指数是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作为一种政策目标,幸福指数的提出和实施是对发展观的一次重大突破,它凸显出了发展观从传统到综合再到科学的不断跃迁,其政策意义主要体现在它是检测社会运转的“预警器”、社会发展的“风向标”、了解民众情绪波动和变化的“晴雨表”等方面。在理解上,应避免走入将幸福指数庸俗化、简单化、最大化、扩大化的认识误区。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幸福指数现状的研究,对幸福感指数的度量进行了分析,结合国内外幸福感指标体系的比较与分析,提出了自己的幸福指数指标体系的构想。  相似文献   

5.
国民幸福与幸福指数论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追求幸福是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和发展目标。幸福即幸福感,是人们为着预定目标、人生理想奋斗的过程中以及实现预定目标、人生理想时感到满足的心理状况和心理体验。幸福指数即用于测度和评价人们幸福感强弱的综合指标体系,是人们主观感受见之于客观数据的反映。国民幸福与幸福指数关系密切且复杂,既非正相关,也非负相关。纯粹以幸福指数提升与否作为评判国民幸福的标准和依据,亦不科学。  相似文献   

6.
建构和谐社会的社会幸福要坚持把经济增长指标同人文、资源、环境和社会制度发展各指标有机结合起来并考虑到社会各层级人的理想与追求。对社会幸福标准的提升,反映的是社会的进步和繁荣,而对社会幸福的态度,则折射出社会文明程度和个人的精神状态和价值诉求。和谐社会的幸福度评价指标体系正是基于个人体验与社会评价的基础上而建立的。  相似文献   

7.
"何谓幸福?"以及"幸福何以实现?"是萦绕在每个人脑海中的问题,也是人类孜孜追求的永恒主题.改革开放中的当代中国,身处空前变革的崭新时代,如何站在哲学的高度,在和谐社会的视域下重新认识幸福的本质,把握幸福的时代特征,赋予幸福"社会幸福"和"和谐幸福"的新内涵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和谐社会的幸福之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和谐社会是社会的理想状态,而和谐幸福是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动力和目标。为了实现和谐幸福,我们必须以和谐理念引导物质幸福和精神幸福、个人幸福和他人(社会)幸福、人类幸福和自然演进的全面、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一个企业或者一个行业,应当将员工的幸福指数纳入发展规划和效益目标,不能再漠视"幸福感"三个字在人力资源开发中的权重。特别是面对招工难、留人难的现状,提高员工的幸福指数无疑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福利的多维测度与广义幸福指数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如何构建多维角度的、能够综合反映人类福利的幸福指数,需要从幸福与财富、心理、人格、文化、社会、家庭等多维角度出发,借助于已有的一些综合数据或微观数据,通过类型内部相关性分析和与核心指数的相关性分析,形成一套能全面反映国民福利的更为宽泛的幸福指数体系。  相似文献   

11.
和谐社会与以人为本的幸福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为人民的幸福开辟了通道。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要求确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幸福观。需要传统幸福观向现代幸福观的嬗变、更新和转型。树立以人为本的幸福观,需要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候,将追求国民生产总值与追求国民幸福总值,将追求个体幸福与追求社会幸福,将追求物质幸福与追求精神幸福等结合起来,以科学的幸福观丰富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2.
人们幸福感的缺失,主要是对幸福的误解所致。幸福不仅仅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培育和争取幸福既是社会和政府的责任,也是每个人必做的"功课"。探讨这一问题,不仅关系到个人的幸福,也关系到社会的和谐、国家的稳定和民族的精神风貌。  相似文献   

13.
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领导核心。党的领导正确与否与党的先进性程度密切相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归根到底是关键在党的领导,在党的先进性作用的发挥。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党的先进性起着引领和保证作用。党的先进性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正确的理论指导、坚强的组织保证、示范榜样力量和重要的政治基础。  相似文献   

14.
农民在我国当前和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是国民的主体,农民问题的解决是国家现代化进程中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任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必然要求。没有农民的快乐就没有整个国民的快乐,没有农村社会的和谐就没有整个社会的和谐。财富不一定意味着快乐,经济增长率和社会整体快乐程度并不绝对成正比。切实解决“三农”问题,适当增加在失业、养老、病残救济、基础设施、教育医疗等方面的公共投入,对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实行“国民待遇”,加强对包括农民在内的公民教育,可以说是解决农民问题、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和谐社会理念的新农村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通过探讨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涵,提出了基于和谐社会理念的新农村概念,并分析了建设和谐新农村的重要意义。为了考挂和谐农村建设的成果,本文基于“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20字方针构建了评价和谐新农村的评价指标体系,最后简要介绍了评价指标体系层次分析法的运用步骤。  相似文献   

16.
培育和谐的社会心态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心理基础。由于经济领域的贫富差距扩大、社会管理和制度建设不力、文化建设滞后及人们的心理预期和认知偏差等原因,产生了一些不良的社会心态,影响了和谐社会的建设。因此,必须通过协调多种利益关系、加强制度建设、建设和谐文化、塑造和谐人格等途径培育和谐的社会心态,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7.
“和谐社会”是一个在中西文化中都曾有所体现的社会目标,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了基本的制度保证和实现的可能。这种新型社会具有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充满活力等多种社会特征。  相似文献   

18.
在迄今为止所发表的诸多宣言中,英国新经济学基金会的《繁荣社会的幸福宣言》是一个具有重要理论与实践意义的宣言。无论《繁荣社会的幸福宣言》产生的历史背景,还是它问世后人类社会生活的实际演变态势,都要求以它所提出和构想的幸福社会为目标进行一场新的幸福革命,也就是亚当 斯密所说的幸福革命。这场幸福革命是全方位的,它包括经济、政治和教育领域的幸福革命,其旨意和目标是崇高远大的。这场新的幸福革命的序幕已经拉开,它需要理论指导,为此要进行理论领域的幸福革命,创建以幸福学为母学的新的社会科学体系。面对这场新的幸福革命,我们要努力建设和谐社会。因为社会和谐是幸福社会的基础,且和谐也是幸福的本质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