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在相同条件下进行荆芥品系比较试验,为选育高产优质荆芥药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田问实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收获期调查其主要农艺性状;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测定挥发油含量,HPLC测定胡薄荷酮含量.结果:S4品系比CK1增产18.63%,比CK2增产29.99%,达到极显著水平,且挥发油和胡薄荷酮含量也高于其他参比品系和对照;S16品系与CK产量上无显著差异,抗病性比较强.结论:S4品系具有增产潜力大、有效成分高等优点,有望选育成在生产上推广的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2.
竹节参生物学性状与产量通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相关与通径分析法,比较了竹节参各生物学性状对根茎产量的相对重要性。结果表明,茎粗、最大小叶片宽、叶片与花序的夹角是新品种选育中值得充分重视的性状。  相似文献   

3.
以13份金线莲种质为研究对象,对其9个性状(株高、地径、叶长、叶宽、植株叶面积、叶片鲜重、叶片数、高径比、植株鲜重)进行相关、通径和主成分分析。不同种源金线莲形态学性状变异系数为2.96%~12.59%,相关性研究表明植株鲜重与地径、株高和叶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叶片鲜重呈显著正相关。通径分析表明株高对植株鲜重有最大的正向直接作用,并通过叶片鲜重和叶片数对植株鲜重有不同程度的间接作用。通过主成分分析,将金线莲形态学性状分为“高产型形态决定因子”和“产量的叶部决定因子”。在实际生产及良种选育过程中,应关注金线莲株高、叶片鲜重和叶片数等性状。  相似文献   

4.
昭通天麻地下块茎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及通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研究对云南昭通彝良县7个不同产区栽培乌天麻箭麻的9个农艺性状进行测定,并进行多重比较、相关分析、多元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以期为昭通天麻品质控制和品种选育提供指导。农艺性状多重比较与分析显示,昭通天麻各农艺性状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变异,其中单个块茎鲜重、环间距和肚脐眼直径变异较大,变异系数接近或超过20%;块茎长、块茎宽、块茎厚、点状横环纹环数和块茎长宽比变异较小,变异系数接近10%,点状横环纹环数、块茎长宽比两性状指标在不同产区间没有差异。相关分析表明,昭通天麻单个块茎鲜重与块茎长、块茎宽、块茎厚呈极显著正相关。通径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表明块茎长、块茎宽和块茎厚是影响昭通天麻地下块茎产量的主要因子,是乌天麻高产最佳的农艺性状指标。昭通乌天麻生产上,可将块茎长、块茎宽和块茎厚作为高产品种选育的性状指标,将点状横环纹环数和块茎长宽比作为道地药材品质控制的性状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播期、密度、施肥等对荆介产量的影响。方法:采用称重法测定荆芥干物质。结果:本试验条件下,4月15日为荆芥最佳播期;120万株/hm2为荆芥最佳密度;施磷肥及微肥MnSO4均能显著提高荆芥产量。结论:合理的播期及种植密度是荆芥高产的保证。  相似文献   

6.
地黄不同品种经济和产量性状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对地黄不同品种经济性状和产量性状进行比较。方法 :田间随机区组试验结合方差分析。结果与结论 :不同品种其地上部鲜重、单株块根数、单株产量都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7.
藏荆芥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藏荆芥挥发油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和GC-MS技术,对藏荆芥的挥发油进行提取和化学成分鉴定,并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从该植物挥发油中分离、鉴定出荆芥内酯(75.37%)、螺十二烷(3.47%)、2,4-二甲基-1,3-戊二烯(2.70%)、没药醇(1.45%)、5-壬烯-2-酮(1.0%)等29个组分。结论藏荆芥挥发油中富含荆芥内酯等成分,与其他荆芥的挥发油成分差异很大。  相似文献   

8.
荆芥挥发油抗炎作用研究   总被引:34,自引:2,他引:34  
采用动物急性炎症模型(大鼠角叉菜胶或蛋清性足肿胀、小鼠角叉菜胶性足肿胀和二甲苯致耳廓肿胀、小鼠腹腔或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亢进)及慢性炎症模型(小鼠棉球肉芽肿),观察了荆芥挥发油的抗炎作用,结果表明荆芥挥发油对动物急性或慢性炎症模型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具有良好的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荆芥作为当代中医治疗肿瘤疾病常用的中草药之一,通过对比不同产地荆芥中多糖的含量,评价荆芥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DPPH法、清除羟自由基法、清除超氧阴离子法对不同浓度的荆芥多糖提取物进行抗氧化活性测定。结果:抗氧化研究表明,荆芥醇提取物的DPPH清除率、清除羟自由基活力、清除超氧阴离子活力分别为76. 29%、1 730. 15 U/m L、130. 18 U/m L。结论:荆芥多糖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有很好的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进一步完善蒙药材荆芥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理化试验、石蜡切片技术及显微成像技术。结果:建立了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理化鉴别方法。结论:研究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蒙药材荆芥的定性鉴别。  相似文献   

11.
荆芥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张丽  冯有龙  丁安伟 《中药材》2001,24(3):183-184
从荆芥中分离并鉴定了5个化合物,分别为二十烷酸(Ⅰ)、β-谷甾醇(Ⅱ)、齐墩果酸(Ⅲ)、熊果酸(Ⅳ)、胡萝卜甙(Ⅴ)。  相似文献   

12.
VA菌根真菌对荆芥的生长、养分吸收及挥发油合成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接种VA菌根真菌能促进荆芥的生长,提高其对P和S的吸收,对K、Na、Fe、Mn、Mo、Zn、Co、Ba,Pb和Ni等元素的吸收亦有影响,并能提高荆芥挥发油合成的能力。不同种VA菌根真菌的作用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3.
分光光度法测定荆芥炭中总黄酮的含量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测定荆芥炭中总黄酮的含量,为荆芥炭饮片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结果:荆芥炒炭后总黄酮含量明显增加。结论:该方法可靠,测定结果能反映客观实际,可以作为荆芥炭饮片质量标准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测定不同生长期裂叶荆芥叶中总黄酮的含量,为确定裂叶荆芥有效成分含量最高的适宜采收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微波萃取技术从不同生长期裂叶荆芥叶中提取总黄酮,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含量。结果与结论不同生长期的裂叶荆芥叶中总黄酮含量不同,但有明显的消长规律。7~10月份生长期间,总黄酮含量范围在12.140~22.000 mg/g。其中7~8月份含量转低,8月底含量达到最低,为12.140 mg/g;之后随着生育进程推进含量有所提高。9月份达最高为22.000 mg/g,之后又有所下降10月9月采收时为19.951 mg/g,因此,适宜的采收期应该为9月中下旬。  相似文献   

15.
荆芥种子萌发及无土栽培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研究荆芥种子萌发及无土栽培的条件.方法不同温度条件下,不同浓度的4种植物激素对荆芥种子萌发的影响;对比Hoagland营养液和Amon营养液在荆芥无土栽培中功效.结果得出荆芥种子萌发的适宜温度范围为20 C~25 C,促进种子萌发的最适激素为1×10-6的赤霉素;Hoagland营养液对荆芥的无土栽培更有意义.结论荆芥无土栽培的营养条件尚需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16.
Historically, Schizonepeta tenuifolia (ST) has been used for the treatment of skin disorders, such as allergic dermatitis, eczema, and inflammatory diseases. In this study, we examined whether ST inhibited 2,4‐dinitrochlorobenzene (DNCB)‐induced atopic dermatitis (AD) in BALB/c mice. In histopathological analyses of the epidermis and dermis, skin thickness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 DNCB‐induced mice as compared with normal group. Treatment with ST inhibited this inflammatory change and markedly suppressed the secretion of immunoglobulin E, tumor necrosis factor α, and interleukin 6 levels in the serum of DNCB‐induced mice. In addition, ST treatment significantly restored the upregulation of proinflammatory factors, such as nuclear factor (NF)‐κB and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expression. Taken together, due to its ability to suppress inflammatory factors and upregulate proinflammatory factors, ST may be useful as a therapeutic treatment for AD. ST extract application decreased both epidermis and dermis thickness in DNCB‐induced mice. In serum, ST reduced immunoglobulin E, tumor necrosis factor, and interleukin 6 level. In addition, ST suppressed NF‐κB activation as well as the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activities. Copyright © 2012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7.
不同产地及不同部位荆芥中总黄酮的含量测定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目的:测定不同产地及不同部位荆芥中总黄酮的含量,对荆芥的质量控制提供更多依据。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结果:江苏扬州产荆芥及其茎中含量较高。结论:该方法可靠,测定结果能反映客观实际,可以作为荆芥质量控制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GC-ECD法同时测定荆芥中拟除虫菊酯和有机氯类农药的残留。方法荆芥乙腈提取物的分析采用DB-1701毛细管柱(30 m×0.32 mm,0.25μm);进样口温度250℃;检测器温度275℃;载气为高纯氮气,程序升温;柱体积流量3 mL/min;不分流进样,进样量为1μL。荆芥经乙腈超声提取、石墨化碳/氨基固相萃取柱净化后,用GC-ECD同时测定22种农药残留量。结果 22种农药在各自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8 2),平均回收率75.2%~110.3%;12批样品中,8批样品检出了氯氟氰菊酯,检出量0.07~1.25 mg/kg,其他类农药未检出。结论该方法操作方便,准确稳定,重复性好,可同时测定荆芥中5种拟除虫菊酯和17种有机氯类农药的残留。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超临界CO2萃取荆芥有效组分的最佳条件。方法:采用均匀设计方法,以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解析压力、解析温度4个因素,每个因素选取7个水平进行试验。结果:超临界CO2萃取的最佳萃取条件是:萃取压力24Mpa,萃取温度43℃;解析压力5.6Mpa,解析温度40℃。结论:该法简便,选择性高,萃取效率高,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