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某燃煤电厂1#机组在调试期间,发现由于磨煤机入口风量测量值波动较大,导致一次风量自动调节装置不能正常投运.分析了磨煤机入口一次风量测量产生误差的原因,通过对磨煤机入口一次风道流场的数值模拟,找到了风道内的涡流区,并采用在风道内加装紊流栅的方法,对1#机组磨煤机一次风量测量装置进行了改造,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某燃煤电厂1#机组在调试期间,发现由于磨煤机入口风量测量值波动较大,导致一次风量自动调节装置不能正常投运.分析了磨煤机入口一次风量测量产生误差的原因,通过对磨煤机入口一次风道流场的数值模拟,找到了风道内的涡流区,并采用在风道内加装紊流栅的方法,对1#机组磨煤机一次风量测量装置进行了改造,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国产引进型300MW机组直吹式制粉系统运行中存在风量难以调节的问题,本文研究发现其原因是热风道阻力远大于冷道阻力及风量测量装置选用不当,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实践表明改进措施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4.
天津陈塘热电厂某300 MW机组原有二次风量测量装置因堵灰严重,无法满足测量控制要求,对该装置进行了换型改造,更换为FLII-16型自清灰风量测量装置,更换后解决了堵灰问题,实现了准确测量的目的,实现了送风和锅炉自动可靠投入的目的,极大减少了维护工作量.  相似文献   

5.
二次风风量对旋流燃烧器气固流动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低NOx旋流燃烧器出口流场特性以及其与水冷壁高温腐蚀的相关性,使用三维颗粒动态分析仪(PDA)测量了不同二次风风量下的低NOx旋流燃烧器出口附近的轴向、径向、切向以及湍动速度分布、回流区的形状、颗粒浓度分布以及颗粒粒径分布.结果表明:在该燃烧器出口附近有一个环形回流区,回流区的大小以及位于二次风区域的径向速度和切向速度都随着二次风风量的增大而增大;颗粒浓度呈现内浓外淡的分布,随着二次风风量的减小,这种趋势更加明显;位于中心区域的粒径略小于外围颗粒直径,二次风风量对其影响较小;颗粒的集中分布容易导致煤粉不易燃尽.气流携带煤粉可能冲刷水冷壁,造成高温腐蚀.因颗粒直径为内小外大的分布,这使得较大的颗粒容易穿过回流区到达壁面造成水冷壁沉积腐蚀.  相似文献   

6.
火电机组需要利用各个环节储能来提高负荷响应速率。锅炉磨煤机内存储有大量煤粉,通过控制一次风量与给煤量的动态配比,可以在短时间内快速改变锅炉燃烧强度,建立一次风系统简化非线性动态模型是此项研究的基础。在分析磨煤机、一次风机等设备结构及工作原理基础上,通过机理分析方法和统计分析方法确定模型结构和模型参数,建立一次风系统微分方程形式的非线性动态模型。模型能够反映燃料量、一次风机动叶角度与一次风压、一次风量之间的动态关系。利用一台600 MW机组实际运行数据,将燃料量、一次风机动叶角度引入模型,对比模型输出以及机组实际的一次风压、一次风量信号,在50%~100%负荷范围内能较好吻合,验证模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客车车室气密性和空调风量综合试验装置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客车车室气密性和车用空调风量综合试验装置的原理.在测量汽车车厢密封性时,通过鼓风机向车室送入一定流量的气体,并用压力传感器记录密闭车厢内的压力变化,绘制出气体流量一压力的特性曲线,以此评价车厢的密封性,并且,装置能在空调装车状态下检测空调实际运行环境下的风量.运用不同流体机械装置串联理论,使整个装置达到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8.
模拟燃烧器不同配风比状况下的燃烧器内温度场分布,分析燃烧器燃烧过程的火焰结构温度。模拟结果表明:配风比为一次风量(G1)占总风量(G)的30%,二次风量(G2)占总风量的70%时,火焰结构和火焰温度分布最合理。  相似文献   

9.
新型最小流量装置是将原来给水泵的再循环阀与再循环减压装置于一体。其作用是当汽轮发电机组启动、停机时,给水泵流量小于最小值时(一般为额定流量的30%),为防止泵内流量过小出现过热或汽化,此装置自动打开,故称最小流量装置。当流量超过最小值时,则装置自动关闭。此装置对于确保火力发电厂发电运行参数的稳定,保证机组发电安全,有着重大意义。Turbo-bascade多级节流最小流量阀(新型最小流量装置)目前国内尚无开发。开发该项目应用前景广阔,社会经济效益巨大。  相似文献   

10.
外界环境风对直接空冷机组风机运行有较大影响。基于环境风对不同位置空冷凝汽器的影响规律,提出了空冷风机转速分区调节的运行方案。以某330MW直接空冷机组为例,采用数值模拟,获得了各空冷单元的空气流量和出口平均温度;将转速调节由整个风机群具体到风机排,开展分区调节优化运行的研究。结果表明:位于环境风上游的空冷单元,其空气流量受环境风影响较大,平台上流场与温度场存在一致性;随着环境温度或风速的升高,各排风机最佳转速也随之增大。利用机组净收益的计算模型,能够确定5个不同分区轴流风机的转速,使机组净收益最大化。轴流风机转速分区调节方案,可为空冷机组节能运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运用二次曲线的极小值特性,采用变步长逼近的递推算法,通过对玻璃窑炉燃烧系统二次风流量与重油流量与重油流量最佳燃烧比的自动寻优,实现了玻璃窑炉燃烧系统的优化控制。  相似文献   

12.
FGD的全称为湿法烟气脱硫,是火力发电厂、化工厂厂用高压蒸汽锅炉等应用最广泛的脱硫装置.烟气流速是环保监测和数据上传环保局采集终端的一个重要参数,涉及与环保部门的排放总量的结算.因为湿法烟气脱硫系统入口烟气温度和流速较高,且含有大量的燃煤灰尘,因此对风量测量装置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甚至需要特殊的风量测量装置.而湿法烟气脱硫系统出口烟气中温度虽然较低(一般在48℃~52℃之间),但是因其含有大量的水蒸气和石膏浆液,热导式风量测量装置、文丘里风量测量装置、机翼式风量测量装置、节流差压风量测量装置、超声波风量测量装置等都无法正常使用,因此湿法烟气脱硫系统出口、入口烟气流速测量装置的选型工作是十分重要的工作,错误的选型会导致后续工作极度被动,因此有必要介绍一下相关经验.  相似文献   

13.
针对生物质锅炉实际运行过程中常出现水冷壁腐蚀严重、屏式过热器积灰多和NOx排放量高等问题,以一台某电厂额定蒸发量为130 t/h的生物质往复式水冷炉排炉为研究对象,提出二次风掺混再循环烟气燃烧的方法,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数值模拟技术对炉内燃烧过程进行热态模拟,旨在为锅炉的实际运行操作提供理论指导. 计算结果表明,采用烟气再循环可以增强炉膛上部气流扰动,改善炉内温度分布的均匀性,提高燃尽率,同时降低屏区火焰温度,减轻大屏积灰结渣风险;后墙下二次风掺混再循环烟气后,主燃区形成还原性气氛,温度下降,有效抑制热力型NOx的生成.后墙下二次风掺混30%再循环烟气的工况炉内气流均匀饱满,高温烟气分布从炉膛深度中心向前、后墙两侧稳定下降,NOx排放质量浓度相对于无再循环烟气时减少了32.1%.  相似文献   

14.
针对并流蓄热式石灰窑的气固两相流动传热及燃烧反应过程,结合现场测定的实验数据,建立了石灰窑内反应、传热及燃烧控制的数学模型,并利用隐式差分格式进行离散及求解.利用C语言将燃烧控制的数学模型计算程序嵌入上位机系统中.实现三带温度及石灰石分解率在线显示和风量自动调节;风量和石灰石分解率成为石灰窑窑况诊断的重要依据,作为控制参数参与燃烧与石灰石质量控制,实现了对石灰窑生产的自动控制.  相似文献   

15.
对东锅DGl025/18.2-Ⅱ4型锅炉所配备的百叶窗式水平浓淡燃烧器进行改造,采用分层燃烧技术,保留原主燃烧区域基本格局不变,一次风喷口采用宽钝体大回流式垂直浓淡燃烧器;增大底部AA层二次风喷口,使托粉能力增强;将Y层三次风下移到C、D两组燃烧器之间,将三次风中携带的煤粉送人主燃烧区域的高温区域;在A层燃烧器区域增加微油点火装置;在三次风附近低温区域布置适量卫燃带,优化煤粉燃尽条件,并保证主、再热蒸汽气温。改造后锅炉效率提高了2.52%,且锅炉运行正常。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空间环境下电子设备的可靠性,提升抗辐射加固SOI(Silicon on Insulator)集成电路的设计效率,通过构建完整的建库流程,自主设计开发了基于3.3V-0.35μm-PD(Partly)SOI CMOS(ComplementaryMetal-Semiconductor)工艺平台,并面向Synopsys电子设计自动化软件的抗辐射加固标准单元库。标准单元采用H型栅及源漏非对称注入结构,以提高抗辐射性能,最后对该单元库进行了电子设计自动化工具流程验证和测试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检错纠错验证电路功能符合设计要求,抗总剂量水平大于300krad(Si)。  相似文献   

17.
采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选择合理的数学模型,对600MW切圆燃烧锅炉炉内的流动、传热及燃烧进行了数值模拟。在炉内数值模拟过程中,气相湍流流动采用可实现的k—ε双方程模型,对控制方程的求解采用SIMPLEC算法。计算结果表明:炉内最高温度出现在燃烧器区域;整个炉膛空间存在旋转流场,炉膛出口仍有残余旋转存在;烟温偏差成因于炉膛出口的残余旋转;二次风反切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地削弱炉膛出口的残余旋转,从而降低水平烟道的烟温偏差。  相似文献   

18.
针对沼气、煤层气的成分与热化学特性,结合流体力学、内燃机工作过程等知识,通过对阀芯截面、升程、气流压差、流量特性的相互关系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建立了适用沼气(或煤层气)的混合气空燃比控制流量特性计算模型,并在4100沼气发动机上试验,结果显示与装用原天然气燃料供给装置相比,其额定功率提升了17%,验证了本文提出的供气阀芯设计计算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9.
雾化是液体燃料燃烧非常重要的一个过程,良好的雾化是实现液体燃料高效燃烧的前提.为了得到某燃烧器文丘里管喉口处高速气流对燃油雾化的效果,本文利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对该燃烧室中液体燃料雾化两相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采用欧拉一拉格朗日方法,混合破碎KH—RT模型,模拟结果得到了不同气流速度下液滴群SMD分布,通过对单个液滴二次破碎模拟再现了液滴在高速气流中变形破碎的整个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