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子长油田某区研究程度较低,缺乏对主要出油层系长6储层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本文通过对长6储层岩性观察和岩石薄片分析,从储层特征对本区进行了综合评价,为子长油田下一步的产能部署、精细注水开发及老井挖潜提供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安塞油田坪桥区位于鄂尔多斯陕北斜坡上,主要的含油地层是三叠系延长组长6油层与长4+5油层,在全油田范围内广泛分布,且通过针对性的试油试采,长6油层与长4+5油层获良好的油气显示,单井产能相对较高,具有较好的勘探前景。主要针对坪桥区沉积相进行了研究,加深地质认识,从储层精细研究入手,系统总结分析了引起开发矛盾的储层因素,为坪桥区剩余油研究以及提供开发调整技术政策的地质依据,在此基础上对有利区进行了筛选,以提高经济开发利用的效率。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研究区块岩心实验分析,青平川油区长4+5储层岩石类型主要为细粒长石砂岩及少量岩屑长石砂岩,碎屑组分主要为石英、长石及少量云母、绿泥石等。研究区长4+5的胶结物主要有绿泥石、铁方解石、浊沸石、硅质及长石质。有机质成熟度较高,属于晚成岩A期。储层成岩作用主要有破坏型的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及交代作用,建设型的有溶蚀作用及绿泥石胶结作用,储层孔渗水平较低,具有低孔特低渗特征。  相似文献   

4.
研究结果表明,该储集岩以灰色细-中粒、中细粒长石砂岩为主,此外有岩屑质长石砂岩。砂岩矿物成熟度低,结构成熟度中等—较好;储层岩石经历了机械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压溶和溶解作用等一系列成岩作用,具有低孔特低渗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储层物性是油田勘探、开发的重要参数,而且储层物性参数与油气藏地质储量的可靠性、油气藏地质的认识都紧密相关。同时有效储层物性下限的确定是影响储量计算结果的一个主要因素,是储层评价的一个难点问题,直接关系到勘探开发决策的重要问题。本文根据甘谷驿唐157井区长4+5、长6油层岩心、压汞、物性等资料,结合储层的岩性、物性、含油性和电性四者之间的相互联系的内在规律,评价了储层物性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认识储层和制定开发对策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采用物性分析、压汞、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等方法,对劳山油田长4+5、长6油层组储层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劳山油田长4+5、长6储层岩石成分以长石砂岩为主,孔隙类型主要有原生粒间孔、溶蚀孔及微裂缝3种,孔隙结构有中孔-细喉型和中小孔-微喉型,对孔隙度影响较大的主要成岩作用是压实压溶、胶结和溶蚀作用。根据岩性、物性及孔隙结构特征参数,将研究区储层划分为特低渗储层Ⅱa和超低渗储层Ⅲb两类。  相似文献   

7.
利用岩心、测井等基层资料及生产历史数据,对子长油田长6油层组沉积相,储层特征进行研究,分析油水层分布规律和控制因素。认为该区长6油藏为三角洲前缘沉积-三角洲平原过度,水下分流河道微相发育,物性较好,平均孔隙度8.74%,渗透率1.33mD。在沉积相、储层物性,盖层遮挡条件是油藏控制的主要因素。但最关键因素是由于远离烃源岩中心,油源供给不足,导致该区含油饱和度低,开发数据显示初期含水在80%以上。显示出在重力作用下,油水分异明显,测井曲线反映出砂层上部电阻率较高,含油性相对较好,下部电阻偏低,为高含水层。  相似文献   

8.
《云南化工》2019,(10):165-166
通过对子长采油厂L346井区长6储层岩心物性分析、砂岩薄片鉴定分析和测井资料的整理和分析,研究了该区的"岩、电、物、油"特征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子长采油厂L346井区长6储层主要是极细粒石英砂岩。在物性较好的细粒砂岩段其在测井曲线上的解释结论为油水层时,其电性特征为自然电位呈现负异常,自然伽马呈现低值以及电阻率中—高值  相似文献   

9.
通过储层岩石学、物性以及储层非均质性等方面对南区油田L区长4+5油层组储层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对储集层进行了最终的分类与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本区长4+5油层组为深灰-灰黑色泥岩与浅灰色、灰色细纹层状粉砂岩互层,夹灰色钙质粉砂岩、细砂岩,岩石类型相对单一,主要为中、细粒长石砂岩或岩屑质长石砂岩;储层物性总体较差,属低孔、特低渗储层;孔隙类型包括原生粒间孔和溶蚀孔隙;具有较强宏观非均质性;孔隙类型多样且孔喉分布不均的特点也反映了一定的微观非均质性;对储层评价并划分出四类储层,Ⅰ类为研究区的较好储层,Ⅱ、Ⅲ类为差储层,Ⅳ类为致密层。  相似文献   

10.
根据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物性、孔隙结构、岩芯和测井分析以及化验资料,对青平川油田延长组长4+5、长6砂岩储层的研究表明,该套储层岩石类型以长石砂岩为主,次为岩屑长石砂岩;孔隙类型主要发育粒间孔、粒内溶孔、晶间微孔、粒缘缝;其孔喉关系以中、小孔~细喉组合为主,小孔~细、微喉型组合与小孔~微喉型组合次之,少部分为中、小孔~粗喉及微孔~微喉型。  相似文献   

11.
子北油田肖家河区长6油藏是典型的特低渗-超低渗砂岩储层,裂缝较为发育。裂缝特征及识别研究是该区精细油藏描述的重要环节。由于研究区没有倾角测井、成像测井等资料,对裂缝的研究只能参考区域的研究成果。本文从岩心裂缝研究入手,系统分析了储层中微裂缝的形态、方向及开度,且利用多数据对主裂缝方向进行判断,结果表明:研究区长6裂缝以北东为主裂缝方向,裂缝角度在40~75°,可为开发生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子长油田长2油藏储层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表明子长油田长2油藏各小层砂体顶部构造呈现一定的继承性和鼻状组合差异性;岩性为主要为一套浅灰色、灰色、灰绿色块状细砂岩,主要为长石,其次为石英、岩屑、云母和少量的重矿物;碎屑颗粒呈次圆一次棱角状,分选中等一好,颗粒呈线接触或点一线接触,胶结类型为孔隙式或薄膜一孔隙式,偶见方解石呈嵌晶式胶结;油层平面和纵向上的非均质性中等。  相似文献   

13.
韩伟 《云南化工》2023,(8):128-131
为了南泥湾油田持续稳定生产,对X区储层敏感性特征进行了细致深入的研究。利用岩心流动试验,对X区长4+5储层进行了水敏感性、速度敏感性、盐敏感性、酸敏感性及压力敏感性实施定量标准化评价。结果显示,X区长4+5储层为中等-强酸敏,后期开发时应尽量避免酸化。简要分析了储层的敏感性机理,为油田后期开发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精细地层划分和对比的基础上对小层的顶面构造进行了刻画,并总结其圈闭特征。根据各种沉积相标志认为研究区属于三角洲沉积环境,依据沉积微相和砂体展布图总结了其分布规律。结合分析化验资料和测井资料研究了储层特征,总结油藏特征和油气富集规律。最后基于以上的研究,对靖边油田M区长4+5储层进行分类评价,筛选出有利储集区,为下步的勘探开发提供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七里村油田的主力油层为长6油层,目前对长6储层的地质特征以及油藏特征都取得了一定的认识。近年来,我们发现了七里村油田长4+5油层,但对其还缺乏一定认识,本文对七里村油田长4+5的沉积微相进行研究,从而为其开发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1]。本文对长4+5储层地质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取得了以下认识:研究区岩石类型以细砂岩为主,属于中、低孔、低渗储层;机械压实、溶蚀等成岩作用是影响其储层物性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云南化工》2020,(2):122-123
以子长油田单井控制地质储量分布为基础,充分利用研究区现有开发动态资料,运用水驱曲线法对子长油田中山川油区主力层长6进行了采收率标定,确定单井控制可采储量,通过对研究区剩余油分布的研究,明确其中富集量和规模大的有长612,较大的有长611、长613,较小的有、长621、长622,为该区长6油层调整挖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结合扫面电镜、铸体薄片、物性以及压汞实验对该区块储层地质特征进行分析,加深了该区块的地质认识,对下一步的开发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新窑区位于宝塔区松树林区,油层埋深700~800m左右,构造上位于陕北斜坡东南部,区域地质构造简单,呈平缓的西倾单斜平均坡降不足10m/km,倾角不到1°。目前新窑区共有油水井560口井,日产油0.32t左右,综合含水在20%左右。目前区块存在的主要问题:1、产量低,采油速度低,影响了经济效益;2、没有进行注水开发,地层中流体亏空严重,地层能量得不到补充,产量下降较快。为了补充地层能量、提高采收率,决定在该区域实施注水开发。为了有效注水、注好水,需要对该区域储层特征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9.
利用铸体薄片、高压压汞、扫描电镜等岩心化验分析资料,对研究区储层孔隙结构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储层孔隙类型主要有原生粒间孔、次生孔隙以及裂缝等,次生溶蚀孔是研究区主要孔隙类型。储层类型主要为Ⅱ、Ⅲ类储层。储层孔隙结构特征主要受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控制,沉积作用为研究区储层孔隙的形成提供物质基础,强烈的成岩作用则对储层孔隙结构特征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其中,压实作用、压溶作用、胶结作用导致了储层孔隙的大量损失;而溶蚀作用则改善储层的物性条件,为后期油气的运移、储集提供了便利条件。  相似文献   

20.
杨米涧-青阳岔地区自投产以来还未对影响开发效率的储层孔隙结构,裂缝,敏感性等问题开展专项研究。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野外岩心观察、室内薄片鉴定、古地磁实验、黏土X衍射分析、敏感性分析、水驱油试验、非均质性研究等多项研究。研究得出长6的储层物性略好于长4+5的储层物性;研究区的敏感性较弱,对开发影响不大;微观、宏观的裂缝均较发育,对研究区储层有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