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食品产业是国家传统而又不断注入新元素的支柱产业,培养"工匠型"人才能够更好地促进食品行业的发展。现代学徒制是国家主推的职业教育模式,研究和践行"工匠型"现代学徒制食品人才培养是国家的需要、食品产业的需要和食品专业学生发展的需要,本文介绍了我国现代学徒制的现状和"工匠型"人才的重要性,结合本校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现状,提出了培养现代学徒制"工匠型"食品人才的措施和克服的关键问题,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相关院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张杭君  贾秀英 《广州化工》2011,39(12):179-180,182
社会的发展进步的同时,环境问题日趋突显,然而传统的理论型环境类人才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要求。本文对环境科学与工程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讨,在指出社会发展进步与应用型人才缺乏之间的矛盾的同时,进一步提出了环境类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当前社会发展的需求和新时期人才培养的需要。湖北文理学院作为一所地方型高校正完成由"211"人才培养模式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转变,更加着重培养学生的应用和实用能力。本文以土木工程专业为例具体说明人才改革的背景、遇到的问题,以及对人才培养方案改革和提高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一线工程师的应用技术人才需要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体系,优化课程设置。根据应用型高分子材料类人才培养模式、结合"建筑涂料树脂合成工艺"多年教学实践,着重探讨了教材选用、教学内容设置、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理论与实践结合、校企结合以及信息教学平台建设等授课内容及教学方法等诸方面实施的改革情况。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我校材料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通过构建以需求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改革实验教学体系、深化校企合作模式、推进"学历+资质"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等形式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6.
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的重点。文章提出了一种创新应用型化学化工类专业"~(2+)1+1"的大类人才培养模式,并构建了与该培养模式相适应的模块化课程体系。模块化课程体系包括理论课程体系、实践课程体系和基本素质教育课程体系,明确了基础课程在化学化工类专业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并且在课程次序的安排上体现创新应用型人才阶段性培养流程。实践证明,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崇尚以人为本,更加贴近市场,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这对地方高等院校培养创新应用型化学化工类人才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7.
以内江师范学院为例,针对现有的应用化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差异化学习的需求,构建了"三分式"(即以"学生为中心,因材施教,个性发展"为核心的"分类别指导、分阶段培养、分模块推进")人才培养新模式。围绕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体系、教学大纲、实践教学和课程设置等方面提出具体的改进措施,实现就业类人才、深造类人才和创新创业类人才的差异化人才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8.
随着医药行业精细化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药学人才需求呈现多元化趋势。本文系统总结药学类人才培养模式,如"一人一专"模式、"互联网+"校企合作模式、科研导师制模式、三导向模式、"三阶段"模式、"教学—科研—生产"三位一体模式、"4121"模式、"两段双向型"模式、"三层次三类型"模式、CDIO教学模式、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3221"理工结合模式、卓越工程师模式、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等,为提供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本文针对景德镇资源枯竭型城市人才不足的实际,对江西陶瓷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现代化学徒制人才培养实证研究成果《陶瓷类专业人才培养要体现"工"与"艺"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秉承"以器载道、以匠立世、以艺弘德"的教育理念,通过对建立的现代师徒制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和非遗传承职业教育体系的探究,结合陶瓷文化技艺传承和弘扬工匠精神,在陶瓷艺术与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引领作用和辐射效能进行浅析。  相似文献   

10.
《云南化工》2017,(7):103-105
现代学徒制与高职教育的相互融合,为高职教育填注了新活力,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迎来了新的春天,引领了高职教育发展的新途径。应用化工技术专业以技能型、应用型的培养目标为先导,以"工学交替,实岗育人"为核心,校企不断建立和完善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JSP人才培养模式",并付之于实践,培养了一批批优秀"学徒,更好的服务于区域经济建设,为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树立了可资借鉴的典范。  相似文献   

11.
在分析国内"卓越工程人才"培养理念及轻工类卓越工程人才培养实践的基础上,比较了中外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模式,探讨了轻工类卓越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进路径。作为高等工程专业人才培养重要途径之一的"卓越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在国内还处于起步阶段,在运营模式、政府支持力度、校企合作责任制等方面还缺少法律上的或者有相应制度的约束,导致"卓越工程人才"培养人才的定位不够明确、机制不够健全、条件不够配套、效果不够显著。为了真正实现企业和高校双方共赢,需要在结合中国国情的基础上,借鉴发达国家的模式,优化当前国内"卓越工程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2.
结合湖北省企业对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现状,探讨了武汉工程大学材料化学专业"卓越工程师"协同育人计划项目的实施背景。然后从课程教学、校企合作及国际交流等方面阐述了材料化学专业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具体措施。通过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满足社会对材料化学专业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13.
武汉工程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以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为切入口,开启学生多元能力培养,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进教学方法和模式,贯彻工程教育理念,强调"三实一创""两型两化"人才培养,实现人才培养的多模式和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以培养高质量人才。  相似文献   

14.
现代煤化工企业需要大量的"复合型"技能人才,传统的"单一型"人才培养模式亟需改革和创新,本文通过对现代煤化工企业岗位技能进行分析,创新性的提出了"1+X"复合型煤化工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5.
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一线工程师的应用技术人才需要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体系,优化课程设置。根据应用型高分子材料类人才培养模式、结合高分子物理多年教学实践,着重探讨了教材选用、教学内容设置、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校企结合以及信息教学平台建设等授课内容及教学方法等诸方面实施的改革情况。以期提升学生在高分子材料中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山东轻工职业学院应用化工技术专业"金城医药班"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为例,从培养模式构建背景、涵义及特色三个方面介绍了我院"双结合四融合"校企共育的现代学制特色人才培养模式,旨在为其他兄弟院校在校企共育、人才培养方面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7.
孙春艳 《广东化工》2013,40(18):139-140
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是中国高等教育肩负的历史使命。针对目前化工类人才的培养现状和发展需求,从人才培养目标、教学体系及保障体系等方面对化工领域应用型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以达到宽口径、厚基础、特色鲜明,并着力提高人才应用能力与创新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为了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产教融合作为一种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已在建筑类民办院校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本论文以产教融合教学模式为研究切入点,对其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19.
发展高科技是现代国际竞争的核心,科技的进步需要创新型人才的推动,为了使我们国家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当务之急。长期以来的实践证明,教师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传授型教学模式",严重阻碍大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迫切需要改变现有的教学模式。目前,很多高校都在探讨如何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方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终身学习和创新思维能力。本文旨在结合我校自身特点并借鉴其他高校成功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探讨适合我校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20.
随着科技的进步,建筑行业的发展也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思想体系,为新时代建筑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职业标准和职业要求。由此,工程实践、理论修养、应用能力几个方面的培养成为了现代化社会土木工程方面勇于拓展和创新实践的前提。随着"十二五"计划的提出,高校土木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也需要适应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并结合自身办学层次和办学条件,构建"3+1"特色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紧接着,基于"3+1"模式基础上进行拓展"三型"特色人才培养目标,"四优"教学资源模式,"五要素"特色人才创建。最终实现学生知识面、工程能力、素养等综合因素的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