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洪小春 《华中建筑》2023,(11):48-53
为改善现阶段城市高密度区域地下公共空间成片开发但整体环境不佳的现状,参照城市设计理论框架提出地下公共空间城市设计思路。首先,明确了随着城市设计发展和城市高密度区域空间立体开发催生的地下公共空间城市设计的现实需求和总体思路;其次,从地下公共空间城市设计的要素构成、尺度与主体、特征与模式、研究思路与框架等4个方面全面系统论述了地下公共空间城市设计的思路;最后,总结了地下公共空间城市设计的研究特色,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2.
《广东建设信息》2004,(7):20-20,32
7月10日,广州召开了全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关键技术研讨会。会上,广州市建委有关负责人透露了广州将开发4个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示范点的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3.
在土地资源紧张的条件下,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是未来居住区建设的必然趋势,进行立体式小区规划将会成为今后"节能省地"的重点.文章结合国内居住区地下空间开发中所存在的问题,分别从空间结构、空间功能和空间形态3个层面对高密度居住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模式进行系统的研究.分析了各类功能空间及服务设施于居住区地下空间的适建性,提出了居...  相似文献   

4.
公共空间的整治是当前高密度地区城市建设的热点问题,本文对此进行了初步的探讨,根据以人为本的原则,从经济和城市现状两个方面入手,提出了五条整治对策,以期能有效地保护城市高密度地区的公共空间体系,创造出舒适的人性化外部空间。使城市空间的质量得到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5.
地下城市生态人居环境空间资源的有效利用是城市优化城市空间形态的新手段.我国在地下城市生态人居环境空间开发利用集中在建筑工程技术层面,对于如何系统地、一体化地规划设计地下生态人居环境空间则缺少系统的研究.本文力图对地下城市生态人居环境的内涵、优化的基本原则、开发利用优化模式进行总结与分析.  相似文献   

6.
试图从严寒地区城市地下公共空间宏观的层面上,探索研究以人性化设计为核心的新一代城市公共空间,并提炼出严寒地区城市地下公共空间人性化设计在多个层面所体现的内涵,从而为严寒地区城市地下公共空间的设计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路刚 《建筑技术》2013,(12):1084-1086
城市地下空间资源是目前拓展城市生存空间、缓解交通运输压力、抵制自然灾害的重要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可完善城市的综合功能。通过分析我国当前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现状和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阐述了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前景。  相似文献   

8.
随着城市中地下空间的大规模开发利用,其在解决日益严重的空间资源危机、推进城市宜居环境建设等方面,显现出其他空间资源所不具备的巨大优势,而越来越受到学术研究界的关注。论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地下空间意象进行了初步的概要性研究,为解决当今城市地下空间规划设计所面临问题,以更加科学的探索未来地下空间的发展方向,为从业者提供有益的经验。  相似文献   

9.
前门地区城市肌理与空间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峰  代晓艳 《建筑创作》2007,(12):66-69
顺应地形变化的独特肌理1.地区自然地形、河流特征前门地区原有古高粱河,后来因“地势高峻,水性混浊,峻则奔流漩洄,齿岸善崩,浊则泥沼游塞,积滓成浅,不能胜舟”,而不得不废弃。但由于古高粱河与卢沟河水的冲积,使该地区地势形成西北向东南平缓倾斜、局部地方多坑洼的地貌。  相似文献   

10.
国家“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方针,这也是我国在新时期落实科学发展观、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举措。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因地制宜地搞好村庄布点规划和乡村建设规划,节约和集约使用土地资源,提高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条件。  相似文献   

11.
城市地下空间竖向分层化成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主要趋势之一。本文立足于中国城市化以及城市地下空间利用迅速发展的新时代背景,通过分析浅层地下空间(地下10 m以上)、中层地下空间(地下10~50 m)和深层地下空间(地下50 m以下)的主要资源特性和最优功能设施布置,明确城市地下不同分层空间的主要功能定位。同时分析国内外不同的地下空间开发案例,重点探讨城市地下空间分层利用的布局模式和内在演变机理。以武汉市地下空间开发为例,分析了武汉市不同区域地下分层空间的结构形态的差异性。其研究成果有助于不同城市进行地下空间规划时,决定不同分层空间的功能设施和结构形态。  相似文献   

12.
论述了城市地下空间的主要开发形态,并对目前国内地下空间开发普遍存在的可实施性问题,以及对建设时序与开发建设模式进行了思考,同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按照“模型构建——现象学研究”的分类方法总结回顾了两类城市空间形态研究理论的发展历史,并介绍了当前国内研究现状与不足。  相似文献   

14.
吴向阳  李拓  徐谣  汪志伟 《住区》2021,(4):38-42
2020年初爆发的新冠疫情对城市人居环境带来了巨大挑战,建筑密集、人流混杂的高密度城市在疫情发生时显现出较高的潜在风险.住区作为疫情隔离期间主要的生活场所,其韧性空间对于营造让居民安心的居住环境具有特殊的价值.本文首先界定了高密度城市住区,然后对该类住区的健康风险、韧性规划与设计进行了文献综述,通过疫情期间做的问卷调查...  相似文献   

15.
湿热地区气候适应性城市空间形态及其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球变暖,资源紧缺,国际社会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形势下,气候对城市能源消耗和环境舒适性的影响逐渐成为城市设计领域所关注的重要课题。气候是城市空间形态最为关键的决定因素之一,本文以湿热地区城市设计为例,通过传统经验总结与计算机模拟相结合探索一种与气候相适应的节能舒适型的城市空间形态与模式,并以此引导城市设计自觉遵循与表达气候诉求。  相似文献   

16.
城市地下空间需求量预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建设的长期性、复杂性和不可逆性,要求在对其开展规划和建设前应进行全面的分析论证,尤其是要做好地下空间需求量预测等方面的深入研究.可结合影响城市地下空间需求量的地面容积率、土地利用性质、区位、轨道交通、地下空间现状5个要素建立需求预测模型,并与实际现状进行对比分析,对城市地下空间需求量做出科学合理的预测,以使规划更科学,更具操作性.  相似文献   

17.
城市地下空间信息化研究综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地下空间建设面临着向深部发展、深部与浅部一体化设计、人文环境等新问题。因此,建立完备准确地建设地下空间信息对于规划、设计、施工等人类工程活动是至关重要的。文章在论述地下空间信息化建设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必要性基础上,给出地下空间信息研究范围的同时,讨论了地层数字化、地下管线信息化、地铁信息化和其它地下构筑物的信息化建设的含义和具体研究内容,对土木工程中逐步实现信息化建设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运用科学管理方式,完善管理的规章制度,利用合理的模式进行实施,文章分析其地下空间技术,探讨其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19.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综合征"日益加剧。在此背景下,地下城市空间的开发力度和强度也逐渐加强。论文在概述地下城市空间防灾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对近5年地下城市空间灾害类型的统计,针对发生频率较高的城市地下空间灾害提出了防灾策略,以希望可以为开发城市地下空间,并确保地下空间的安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国民经济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促进了城市地下空间利用规模的发展和提高。地下空间的特殊性质使土地利用由二维平面转为三维立体,同时也将不动产估价的客体扩大到地表上下空间,在客观上要求丰富对城市土地价格评估,使土地价值更加明确。因而近年来地下空间估价已成为学者们探讨的热点。本文拟从立体地价与土地利用、空间权属确定、地下空间估价应用等三个方面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为今后土地出让与立体地价评估提供理论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